一种蓄热式转体炉供气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41188发布日期:2018-07-27 21:29阅读:5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体废物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热式转体炉供气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蓄热式转体炉是一种固体废物处理设备,它是通过采用天燃气对蓄热式转体炉进行加热,从而使固体废物中的物质进行分解,将不同的分解后的物质进行分类处理,从而确保将固体废物变成可再次利用的新能源。

蓄热式转体炉在采用天燃气进行加热的过程中,由于蓄热式转体炉体积比较大,需要在不同的位置进行加热,而蓄热式转体炉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也是最为重要的。传统的供气方法是采用人工手动控制来进行的,由于蓄热式转体炉在工作时温度比较高,并且周围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不利于工作人员的控制操作。并且人工控制的方式效率低,并且不及时,因此从能源的角度来说会造成一定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蓄热式转体炉供气调节装置,通过旋钮控制的方式来实现供气阀的调节,并能通过两个位置对进气口和各自的供气口进行调节,使设备内输出不同的气体量,能够更好的供设备使用,从而使蓄热式转体炉可以更好的运行,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由于供气量过盛造成能源浪费,并且控制更及时,控制效率更高,整个过程也更安全,控制起来更加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蓄热式转体炉供气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锥形进气管连接柱,所述进气管连接柱的外锥形面上设有多个圆柱形密封柱,所述进气管连接柱的下端连接圆柱形进气控制腔室,所述进气管连接柱与所述进气控制腔室的外圆柱面位置连接在一起,所述进气管连接柱与所述进气控制腔室的连接处设有圆柱形进气总入口,所述进气控制腔室的直径是所述进气管连接柱直径的8倍,所述进气控制腔室的背部设有圆柱形挂位凸台,所述挂位凸台的最后端位置的直径大于中间位置的直径,所述进气控制腔室的正面装配有可旋转的进气量控制旋钮,所述进气量控制旋钮最外端圆柱面上设有旋钮防滑结构,所述进气量控制旋钮内部的圆柱面上设有十个直径依次变大的可调节进气孔,所述进气量控制旋钮内部的圆柱面上还设有一个全通进气孔,所述全通进气孔的宽度是所述进气量控制旋钮内侧圆柱周长的一半以上,所述进气控制腔室下端圆柱面上设有总出气管连接柱,所述总出气管连接柱下端连接第一供气管连接柱和第二供气管连接柱,所述第一供气管连接柱和所述第二供气管连接柱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120度,所述第一供气管连接柱和所述第二供气管连接柱连接的位置设有供气管控制旋钮,通过所述供气管控制旋钮可以改变所述第一供气管连接柱和所述第二供气管连接柱的供气量。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供气管连接柱和所述第二供气管连接柱均为锥形结构,并且锥形结构的外锥形面上分别设有圆柱形密封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控制腔室和所述总出气管连接柱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进气管连接柱和所述进气控制腔室也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可调节进气孔最大进气孔的直径与所述全通进气孔的宽度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级旋钮控制的方式来对进气和供气位置进行控制,不仅控制及时,控制量更有保障,而且控制过程更安全,效率更高,使蓄热式转体炉在运行过程中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仰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A-A位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进气量控制旋钮的侧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进气量控制旋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气管连接柱,2、进气控制腔室,3、挂位凸台,4、进气量控制旋钮,5、旋钮防滑结构,6、总出气管连接柱,7、第一供气管连接柱,8、第二供气管连接柱,9、供气管控制旋钮,10、进气总入口,11、可调节进气孔,12、全通进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蓄热式转体炉供气调节装置,它能够确保蓄热式转体炉在运行过程中各部位的加热都比较均匀,能够确保进气量处于比较理想的状态,避免了供气过盛造成浪费或供气不足造成蓄热式转体炉对固体废物的处理不完全的问题。使蓄热式转体炉在使用时功能更好,并且进气量控制更方便,在整个过程中也更加安全。它包括锥形进气管连接柱1,它是进气的总连接柱,与供气结构连接在一起。所述进气管连接柱1的外锥形面上设有多个圆柱形密封柱,在装配连接时能够确保连接位置的密封性,也可以配合密封圈一起使用,使密封性更有保障。所述进气管连接柱1的下端连接圆柱形进气控制腔室2,进气控制腔室2能起到控制整个进气量的作用。所述进气管连接柱1与所述进气控制腔室2的外圆柱面位置连接在一起,所述进气管连接柱1与所述进气控制腔室2的连接处设有圆柱形进气总入口10,所述进气控制腔室2的直径是所述进气管连接柱1直径的8倍,在进行总进气量控制时更方便。所述进气控制腔室2的背部设有圆柱形挂位凸台3,它可以直接挂在固定件上,使用起来更方便。所述挂位凸台3的最后端位置的直径大于中间位置的直径,在进行挂扣操作时更方便,挂后的稳定性更好。所述进气控制腔室2的正面装配有可旋转的进气量控制旋钮4,所述进气量控制旋钮4最外端圆柱面上设有旋钮防滑结构5,方便操作人员进行旋转操作。所述进气量控制旋钮4内部的圆柱面上设有十个直径依次变大的可调节进气孔11,通过旋转使不同直径的进气孔与进气总入口10对接在一起,实现不同的进气量控制。所述进气量控制旋钮4内部的圆柱面上还设有一个全通进气孔12,全能进气孔12与出气口的位置始终连接在一起。所述全通进气孔12的宽度是所述进气量控制旋钮4内侧圆柱周长的一半以上,这样才能确保在转动过程中出气口位置的大小始终保持不变。所述进气控制腔室2下端圆柱面上设有总出气管连接柱6,所述总出气管连接柱6下端连接第一供气管连接柱7和第二供气管连接柱8,可以给同一个设备不同的位置进行供气,也可以给不同的设备进行供气,使用时更方便。所述第一供气管连接柱7和所述第二供气管连接柱8中心轴之间的夹角为120度,在连接时更方便,使用起来效果更好。所述第一供气管连接柱7和所述第二供气管连接柱8连接的位置设有供气管控制旋钮9,通过所述供气管控制旋钮9可以改变所述第一供气管连接柱7和所述第二供气管连接柱8的供气量。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供气管连接柱7和所述第二供气管连接柱8均为锥形结构,并且锥形结构的外锥形面上分别设有圆柱形密封凸台,在进行连接装配时更方便,并且可以在装配时放置密封圈,这样可以使它们之间的密封性更好。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控制腔室2和所述总出气管连接柱6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进气管连接柱1和所述进气控制腔室2也为一体成型结构,使用起来更方便,生产成本更低,结构强度更高。

作为优选,所述可调节进气孔11最大进气孔的直径与所述全通进气孔12的宽度相同,这样能够更好的保持进气位置的空间,使进气过程更流畅。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或替换,这些改进或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