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型危险废物焚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5901发布日期:2018-11-02 22:3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危险废物焚烧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节能型危险废物焚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生产中的废物品越来越多,危险废物不但对环境具有长期的污染,并且还存在易燃、易爆、有毒、腐蚀、感染等危害性,目前已有许多种处理废物的手段,采用高温燃烧是其中一种比较常见的方法。危险废物中一般含有较多水分,不易燃烧,因此在对危险废物进行燃烧之前需要进行烘干处理,一般使用较高温度的热空气对危险废物进行烘干,但是这种烘干方式存在缺陷,对危险废物进行烘干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节能型危险废物焚烧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烘干危险废物需要消耗大量能源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节能型危险废物焚烧装置,包括料斗、固体燃烧室、螺旋给料机、气体燃烧炉、热循环机构;所述料斗为双层结构,包括内斗体、外斗体,所述外斗体包围所述内斗体,且所述外斗体与所述内斗体之间形成有一第一空腔夹层;所述固体燃烧室为双层筒体,包括内筒、外筒,所述外筒包围所述内筒,且所述外筒与所述内筒之间形成有一第二空腔夹层;所述螺旋给料机进料端与所述内斗体相连通、出料端与所述内筒相连通;所述气体燃烧炉为双层炉体,包括内炉体、外炉体,所述外炉体包围所述内炉体,且所述外炉体与所述内炉体之间形成有一第三空腔夹层;所述内炉体与所述内斗体相连通;所述热循环机构包括第一循环单元、第二循环单元,所述第一循环单元包括第一循环泵、第一循环管,所述第一循环泵进水端与所述第二空腔夹层相连通、出水端与所述第一空腔夹层相连通,所述第一循环管一端与所述第一空腔夹层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空腔夹层相连通;所述第二循环单元包括第二循环泵、第二循环管,所述第二循环泵进水端与所述第三空腔夹层相连通、出水端与所述第一空腔夹层相连通,所述第二循环管一端与所述第一空腔夹层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空腔夹层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利用水吸收固体燃烧室和气体燃烧炉内燃烧时产生的部分热量,并通过第一循环单元、第二循环单元将这些热量传递给料斗内的危险废物,对这些危险废物进行烘干,节约能源;利用水温烘干料斗内的危险废物时,危险废物受热均匀,温度不会过高,不会出现热量集中,较为安全;通过在螺旋管内通入水,利用这些水吸收二次燃烧后的废气的热量,并通过第三循环单元将这些热量传递给料斗内的危险废物,对这些危险废物进行烘干,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节能型危险废物焚烧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一废物储存室1、一垃圾吊车2、料斗3、固体燃烧室4、螺旋给料机5、气体燃烧炉6、热循环机构7。

废物储存室1包括一本体11、一滤板12,本体11底部开设有出水口,滤板12内置于本体11底部。

料斗3底部呈锥形,料斗3为双层结构,且上端开口,包括内斗体31、外斗体32,外斗体32包围内斗体31,外斗体32与内斗体31之间形成有一第一空腔夹层33。

固体燃烧室4为双层筒体,包括内筒41、外筒42、出渣管43,外筒42包围内筒41,外筒42与内筒41之间形成有一第二空腔夹层44;出渣管43与内筒41底部相连通。

螺旋给料机5进料端与内斗体31相连通、出料端与内筒41相连通。

气体燃烧炉6为双层炉体,包括内炉体61、外炉体62、进气管63、排气管64,外炉体62包围内炉体61,外炉体62与内炉体61之间形成有一第三空腔夹层65;内炉体61与内斗体31相连通;进气管63一端与内筒41上端相连通、另一端与内炉体61下端相连通;排气管64与内炉体61上端相连通。

热循环机构7包括第一循环单元71、第二循环单元72、第三循环单元73,第一循环单元71包括第一连接管711、第二连接管712、第一循环泵713、第一循环管714,第一连接管711一端与第二空腔夹层44下端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一循环泵713进水端相连通;第二连接管712一端与第一循环泵713出水端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一空腔夹层33下端相连通,第一循环管714一端与第一空腔夹层33上端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空腔夹层44上端相连通。

第二循环单元72包括第三连接管721、第四连接管722、第二循环泵723、第二循环管724,第三连接管721一端与第三空腔夹层65下端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循环泵723进水端相连通;第四连接管722一端与第二循环泵723出水端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一空腔夹层33下端相连通,第二循环管724一端与第一空腔夹层33上端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三空腔夹层65上端相连通。

第三循环单元73包括螺旋管731、第五连接管732、第六连接管733、第三循环泵734、第三循环管735,螺旋管731同轴内置于排气管64,且螺旋管731内水流方向与排气管64内气流方向相反设置。

第五连接管732一端与螺旋管731靠近气体燃烧炉6的一端相连通,第五连接管732另一端与第三循环泵734进水端相连通;第六连接管733一端与第三循环泵734出水端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一空腔夹层33下端相连通;第三循环管735一端与第一空腔夹层33相连通、另一端与螺旋管731远离气体燃烧炉6的一端相连通。

外斗体32、外筒42、进气管63、排气管64、第一连接管711、第二连接管712、第三连接管721、第四连接管722、第五连接管732、第六连接管733、第一循环管714、第二循环管724、第三循环管735外壁上均设置有隔热层8。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流程:将危险废物倒入废物储存室1的本体11内,危险废物上携带的水分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这些水经滤板12过滤后,从本体11底部出水口流出;使用垃圾吊车2,将本体11内的危险废物抓取送入料斗3的内斗体31内,危险废物在螺旋给料机5的输送下进入固体燃烧室4的内筒41,对内筒41内的危险废物进行高温焚烧,焚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从进气管63进入烟气燃烧室的内炉体61内,高温烟气在内炉体61内进行二次燃烧,使高温烟气中的有毒物质充分燃烧,燃烧后的烟气从排气管64排出。

第一空腔夹层33、第二空腔夹层44、第三空腔夹层65、螺旋管731内充满水,危险废物在内筒41内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热量,一部分被第二空腔夹层44内的水吸收,一部分被烟气携带进入内炉体61,烟气在内炉体61内进行二次燃烧,燃烧时产生热量,一部分被第三空腔夹层65内的水吸收,一部分随二次燃烧后的烟气进入排气管64,高温烟气在从排气管64排出时,高温的烟气会遇到螺旋管731,螺旋管731内充满水,高温的烟气遇到低温的螺旋管731,使烟气的热量经螺旋管731传递给水,且水的流向和烟气的流向相反,使水能大幅度的吸收烟气中的热量。

启动第一循环泵713、第二循环泵723、第三循环泵734,第一循环泵713将高温的水从第二空腔夹层44下端通入第一空腔夹层33下端,使第一空腔夹层33内的水的温度升高,由于水的不断注入,一部分水从第一空腔夹层33内经第一循环管714返回第二空腔夹层44上端;第二循环泵723将高温的水从第三空腔夹层65下端通入第一空腔夹层33下端,使第一空腔夹层33内的水的温度升高,由于水的不断注入,一部分水从第一空腔夹层33内经第二循环管724返回第三空腔夹层65上端;第三循环泵734将高温的水从螺旋管731通入第一空腔夹层33下端,使第一空腔夹层33内的水的温度升高,由于水的不断注入,一部分水从第一空腔夹层33内经第三循环管735返回螺旋管731;通过上述不停的循环,使第一空腔夹层33内的水一直处于一个较高的温度,第一空腔夹层33内高温的水的热量经内斗体31传递给危险废物,对危险废物进行烘干,高温的水的热量经内斗体31传递给危险废物,使危险废物受热均匀,温度不会过高,不会出现热量集中,引起危险废物在料斗3内燃烧或爆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利用水吸收固体燃烧室和气体燃烧炉内燃烧时产生的部分热量,并通过第一循环单元、第二循环单元将这些热量传递给料斗内的危险废物,对这些危险废物进行烘干,节约能源;利用水温烘干料斗内的危险废物时,危险废物受热均匀,温度不会过高,不会出现热量集中,较为安全;通过在螺旋管内通入水,利用这些水吸收二次燃烧后的废气的热量,并通过第三循环单元将这些热量传递给料斗内的危险废物,对这些危险废物进行烘干,节约能源;通过在外斗体、外筒、进气管、排气管、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第四连接管、第五连接管、第六连接管、第一循环管、第二循环管、第三循环管外壁上设置隔热层,能防止热量流失;通过螺旋管吸收二次燃烧后的废气的热量,能防止废气对后续设备的损伤,且螺旋管内水流的方向与螺旋管内废气流动的方向相反,使螺旋管内水吸收废气的热量的效率高。

以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所做出的各种其他相应的改变与变形,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