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功率全预混热交换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99095发布日期:2019-07-06 11:14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功率全预混热交换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领域,尤其是一种小功率全预混热交换炉。



背景技术:

热交换炉的基本工作过程如下:利用风机将燃气和空气混合后导入至热交换室内,混合燃气在热交换室内燃烧从而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的热量传递给热交换盘管中流动的冷凝水,被加热后的冷凝水携带大量热量流出热交换炉。同时,热交换室内的烟气经排烟管排出热交换炉。

排烟管一般位于室外且向上倾斜,因此,阴雨天,雨水会大量地落入排烟管内,并沿着排烟管流入至热交换室内,最终导致热交换室内的热量大量损耗。

此外,现有技术中,燃气和空气直接经风机被导入至热交换室内,因此,无法对混合燃气中的燃气与空气的比例进行合理控制,即:混合燃气的浓度无法实现调节。混合燃气的浓度过高造成能源浪费,混合燃气的浓度过则难以保证热交换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功率全预混热交换炉,其能够控制进入至热交换室内的燃气和空气的流量,从而保证进入至所述热交换室内的混合燃气具有预定浓度。所述烟气排放装置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小功率全预混热交换炉,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内腔;

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热交换器包括热交换器外壳及形成于外壳内的热交换室,所述热交换器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热交换室连通的进气口和出烟口,所述热交换室内设有燃烧器及热交换盘管;

混合燃气供应装置,所述混合燃气供应装置包括风机及混合燃气供气通道,所述风机包括风机外壳及形成于风机外壳内的混合气室,所述风机外壳上设有空气进气口、燃气进气口及混合燃气出气口,其中:所述燃气进气口经一燃气进气管与外部的燃气供应装置连通,所述燃气进气管上设有燃气流量控制阀,所述混合燃气供气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混合燃气出气口连接,所述混合燃气供气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热交换器上的所述进气口连接;

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经水泵与外部的供水装置连接,所述进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热交换盘管的一端连接;

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热交换盘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其还包括烟气排放装置,所述烟气排放装置包括:

烟气排放接头,所述烟气排放接头包括管状的内接头及套设在所述内接头外侧的外接头,所述内接头内形成有第一烟气通道,所述外接头与所述内接头之间形成有第一雨水导流通道,所述内接头的下端开口与所述热交换器外壳上的出烟口密封连接;

烟气排放管,所述烟气排放管包括内管及套设在所述内管外侧的外管,所述内管内形成有第二烟气通道,所述外管与内管之间形成有第二雨水导流通道,所述内管的下端开口与所述内接头的上端开口密封连接,所述外管的下端开口与所述外接头的上端开口密封连接,所述内管的上端开口向内缩入至所述外管内;

冷凝水回流管,所述冷凝水回流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热交换器的底部并与所述热交换室连通;

雨水回流管,所述雨水回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雨水导流通道连通,所述雨水回流管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出所述热交换炉。

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烟气排放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热交换炉的内腔中并位于所述热交换器下方的水封容器,所述水封容器的顶部设有冷凝水入口,所述冷凝水收集箱的侧壁上设有冷凝水出口;冷凝水排放管;所述冷凝水回流管的另一端与所述水封容器的冷凝水入口连接,所述冷凝水排放管的一端与所述水封容器的冷凝水出口连接,所述冷凝水排放管的另一端向外延伸出所述热交换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控制进入至热交换室内的燃气和空气的流量,从而保证进入至所述热交换室内的混合燃气具有预定浓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实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为实施例三提供的小功率全预混热水炉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混合燃气供应装置在一个视角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混合燃气供应装置在另一个视角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混合燃气供应装置所包括的空气过滤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提供的烟气排放装置在一个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二提供的烟气排放装置在另一个视角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热交换炉的混合燃气供应装置,所述混合燃气供应装置设置在热交换炉的内腔内。

如图2至图3所示,所述混合燃气供应装置包括风机5和混合燃气供气通道6,所述风机5包括风机外壳及形成于风机外壳内的混合气室,所述风机外壳上设有空气进气口、燃气进气口及混合燃气出气口。

风机5启动后,所述混合气室内产生负压,从而驱动所述热交换炉的内腔中的空气流入至所述混合气室内。通过调节调节风机5内的负压值能够控制进入至所述混合气室内的空气的流量。

所述燃气进气口经一燃气进气管2与外部的燃气供应装置连通,所述燃气进气管2上设有燃气流量控制阀3,通过调节所述燃气流量控制阀3能够控制进入至所述混合气室内的燃气的流量。

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热水炉,经所述风机5和所述燃气流量控制阀3能能够控制进入至所述混合气室内的空气流量和燃气流量,从而获得具有预定浓度的混合燃气。

所述混合燃气供气通道6的一端与所述混合燃气出气口连接,所述混合燃气供气通道6的另一端与热交换器内的燃烧器连接。空气和燃气在所述混合气室内混合后形成具有预定浓度的混合燃气,然后经所述混合燃气供气通道6供应至所述燃烧器并被点燃,从而使得热交换室内的空气被加热。

作为一个优选实施例,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机外壳的空气进气口处连接有空气过滤器4。如图4所示,所述空气过滤器4包括两端开口的、“L”形状的空气过滤器外壳,所述空气过滤器外壳内形成有较粗的过滤消音腔41及较细的连接腔42,所述连接腔42与所述过滤消音腔41上下连通。

所述过滤消音腔41的上部穿设有环状的消音棉44,所述消音棉44的中部形成有贯穿所述消音棉44的气孔,所述滤消音腔41的下部穿设有过滤芯45。所述连接腔42的端部设有连接螺孔47,经所述连接螺孔47能够将所述空气过滤器4连接至所述风机5的外壳上。

为了将所述消音棉44及所述过滤芯45压合固定至所述过滤消音腔41内,所述过滤消音腔41与所述连接腔42的连接处设有支架43,所述消音棉44的上端与所述支架43相抵触,所述过滤消音腔41的下端开口处卡合有镂空的压板46,所述过滤芯45的下端与所述压板46相抵触。当需要更换所述消音棉44和所述过滤芯45时,只需要卸下所述压板46即可。

空气必须经过空气过滤器4的过滤消音腔41和连接腔42后才能进入混合气室内进行混合,所述过滤消音腔41内的所述过滤芯45能够除去空气中的粉尘,从而保证热交换器的使用性能,并延长热交换器的使用寿命。同时,所述过滤消音腔41内的消音棉44则能消除热交换炉内产生的噪声。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热交换炉的烟气排放装置,其用于排放出热交换炉中的热交换器内的烟气,所述热交换器包括外壳及形成于所述外壳内的热交换室,所述外壳上形成有烟气排放口。

如图5至图6所示,所述烟气排放装置包括烟气排放接头11、烟气排放管12、冷凝水回流管13、水封容器14、冷凝水排放管15及雨水回流管16等部件。其中:

所述烟气排放接头11包括管状的内接头111及套设在所述内接头111外侧的管状的外接头112,所述内接头111内形成有第一烟气通道,所述外接头112与所述内接头111之间形成有第一雨水导流通道。所述内接头111的下端开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外壳上的出烟口密封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烟气通道与所述热交换室贯通连接。

所述烟气排放管12包括内管121及套设在所述内管121外侧的外管122。所述内管121内形成有第二烟气通道,所述外管122与内管121之间形成有第二雨水导流通道。其中:所述内管121的下端开口与所述内接头111的上端开口密封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烟气通道与所述第一烟气通道贯通连接。所述外管122的下端开口与所述外接头112的上端开口密封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二雨水导流通道与所述第一雨水导流通道贯通连接。

热交换室内的烟气依次经所述第一烟气通道、第二烟气通道排出。高温烟气经过第二烟气通道时,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冷凝水,冷凝水经所述内管121的内壁、所述内接头111的内壁回流至所述热交换室内。

阴雨天,外部的雨水进入所述第二雨水导流通道内然后沿着所述外管122的内壁向下流动至所述第一雨水导流通道内。为了防止雨水进入所述内管121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管121的上端开口端向内缩入至所述外管122内,即:所述外管122能够对所述内管121形成防雨保护,最终防止可雨水进入热交换室内。

所述水封容器14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1的下方,所述水封容器14的顶部设有冷凝水入口,所述水封容器14的侧壁上设有冷凝水出口,所述冷凝水回流管1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热交换器1的底部并与所述热交换室连通,所述冷凝水回流管13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水封容器14的冷凝水入口,所述冷凝水排放管15的一端与所述水封容器14的冷凝水出口连通,所述冷凝水排放管15的另一端形成有冷凝水排放口。

热交换室内的冷凝水经所述冷凝水回流管13进入至所述水封容器14内,然后经所述水封容器14侧壁上的冷凝水出口进入至所述冷凝水排放管15内并最终经冷凝水排放口排出至热交换炉的外部。可见,所述水封容器14能够防止热交换室内的烟气随冷凝水排出从而污染周围环境。

所述雨水回流管1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雨水导流通道连通,所述雨水回流管16的另一端形成有雨水排放口。外部的雨水经所述第二雨水导流通道流入至第一雨水导流通道内,并最终经所述雨水回流管16排出至热交换炉的外部。

本实施例提供的用于热交换炉的烟气排放装置设置有相互隔离的雨水导流通道和冷凝水回流通道,其一方面能够有效防止雨水进入至热交换器内,其另一方面能防止热交换器内的烟气随冷凝水排出。

实施例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小功率全预混热水炉,其包括壳体、热交换器1、混合燃气供应装置、进水管7、水泵8、出水管9、烟气排放装置等部件,其中:

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内腔。

所述热交换器1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所述热交换器1包括热交换器外壳及形成于外壳内的热交换室,所述热交换器外壳上设有与所述热交换室连通的进气口和出烟口,所述热交换室内设有燃烧器及热交换盘管。

所述混合燃气供应装置设置于所述内腔中。本实施例中的所述混合燃气供应装置的结构及工作过程与实施例一中的混合燃气供应装置完全相同,因此请继续参考图2至图4所示。所述混合燃气供应装置包括风机5和混合燃气供气通道6,所述风机5包括风机外壳及形成于风机外壳内的混合气室,所述风机外壳上设有与所述混合气室连通的空气进气口、燃气进气口及混合燃气出气口。

风机5启动后,所述混合气室内产生负压,从而驱动所述热交换炉的内腔中的空气流入至所述混合气室内。通过调节调节风机5内的负压值能够控制进入至所述混合气室内的空气的流量。所述燃气进气口经一燃气进气管2与外部的燃气供应装置连通,所述燃气进气管2上设有燃气流量控制阀3,通过调节所述燃气流量控制阀3能够控制进入至所述混合气室内的燃气的流量。

可见,经所述风机5和所述燃气流量控制阀3能够控制进入至所述混合气室内的空气流量和燃气流量,从而获得具有预定浓度的混合燃气。

所述混合燃气供气通道6的一端与所述混合燃气出气口连接,所述混合燃气供气通道6的另一端与所述热交换器1内的所述燃烧器连接。空气和燃气在所述混合气室内充分混合形成具有预定浓度的混合燃气后经所述混合燃气供气通道6供应至所述燃烧器并被点燃,从而使得热交换室内的温度上升。

所述进水管7、所述水泵8及所述出水管9均设置在所述内腔中,其中:所述进水管7的一端与所述水泵8的出水口连接,所述进水管7的另一端与所述热交换器1内的所述热交换盘管的一端连接,所述水泵8的进水口与外部的供水装置连接。所述出水管9的一端与所述热交换盘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出水管9的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壳体的内腔。本实施例中,所述出水管9上设有出水阀10。

所述水泵8将外部的供水装置内的冷凝水经所述进水管7泵入至所述热交换盘管并驱动冷凝水在所述热交换盘管内流动从而与热交换室内的高温空气发生热交换,经热交换后的冷凝水携带大量热量经所述出水管9流出所述热水炉。

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烟气排放装置的结构及工作过程与实施例二中的烟气排放装置完全相同,因此请继续参考图5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烟气排放装置包括烟气排放接头11、烟气排放管12、冷凝水回流管13、水封容器14、冷凝水排放管15及雨水回流管16等部件。其中:

所述烟气排放接头11包括管状的内接头111及套设在所述内接头111外侧的管状的外接头112,所述内接头111内形成有第一烟气通道,所述外接头112与所述内接头111之间形成有第一雨水导流通道。所述内接头111的下端开口与所述热交换器的外壳上的出烟口密封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一烟气通道与所述热交换室贯通连接。

所述烟气排放管12包括内管121及套设在所述内管121外侧的外管122。所述内管121内形成有第二烟气通道,所述外管122与内管121之间形成有第二雨水导流通道。其中:所述内管121的下端开口与所述内接头111的上端开口密封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二烟气通道与所述第一烟气通道贯通连接。所述外管122的下端开口与所述外接头112的上端开口密封连接从而使得所述第二雨水导流通道与所述第一雨水导流通道贯通连接。

热交换室内的烟气依次经所述第一烟气通道、第二烟气通道排出。高温烟气经过第二烟气通道时,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冷凝水,冷凝水经所述内管121的内壁、所述内接头111的内壁回流至所述热交换室内。

阴雨天,外部的雨水进入所述第二雨水导流通道内然后沿着所述外管122的内壁向下流动至所述第一雨水导流通道内。为了防止雨水进入所述内管121内,本实施例中,所述内管121的末端向内缩入至所述外管122内,即:所述外管122能够对所述内管121形成防雨保护,最终防止可雨水进入热交换室内。

所述水封容器14设置在所述热交换器1的下方,所述水封容器14的顶部设有冷凝水入口,所述水封容器14的侧壁上设有冷凝水出口,所述冷凝水回流管1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热交换器1的底部并与所述热交换室连通,所述冷凝水回流管13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水封容器14的冷凝水入口,所述冷凝水排放管15的一端与所述水封容器14的冷凝水出口连通,所述冷凝水排放管15的另一端形成有延伸出所述热交换炉的冷凝水排放口。

热交换室内的冷凝水经所述冷凝水回流管13进入至所述水封容器14内,然后经所述水封容器14侧壁上的冷凝水出口进入至所述冷凝水排放管15内并最终经冷凝水排放口排出至热交换炉的外部。可见,所述水封容器14能够防止热交换室内的烟气随冷凝水排出从而污染周围环境。

所述雨水回流管16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雨水导流通道连通,所述雨水回流管16的另一端形成有延伸出所述热交换炉的雨水排放口。外部的雨水经所述第二雨水导流通道流入至第一雨水导流通道内,并最终经所述雨水回流管16排出至热交换炉的外部。

上文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足够详细的具有一定特殊性的描述。所属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实施例中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真实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做出所有改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是由所述的权利要求书进行限定的,而不是由实施例中的上述描述来限定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