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粉锅炉中储式制粉系统排粉机出口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3006发布日期:2020-11-27 10:07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煤粉锅炉中储式制粉系统排粉机出口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煤粉加热领域,具体涉及煤粉锅炉中储式制粉系统排粉机出口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目前煤炭资源紧张,造成大量煤质掺烧现象,同时中储式制粉系统乏气送粉机组受排粉机内部轴承等零部件温度限制,排粉机出口温度根据煤种不同限制在60℃~120℃之间,无法在排粉机前采取措施来进一步提高排粉机出口煤粉温度,而对于煤质较差,煤质灰分、水分较高的情况,会导致煤粉入炉前的温度达不到燃用煤种要求,使得燃料着火滞后、燃尽率低导致锅炉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和排烟热损失增加,也就导致了锅炉效率的降低。同时也对锅炉燃烧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目前倡导机组灵活性运行情况下,低负荷运行时段越来越长,在低负荷下煤粉燃烧的稳定性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目的:为了解决由于目前煤炭资源紧张,造成大量煤质掺烧现象,同时中储式制粉系统乏气送粉机组受排粉机内部轴承等零部件温度限制,排粉机出口温度根据煤种不同限制在60℃~120℃之间,无法在排粉机前采取措施来进一步提高排粉机出口煤粉温度,而对于煤质较差,煤质灰分、水分较高的情况,会导致煤粉入炉前的温度达不到燃用煤种要求,使得燃料着火滞后、燃尽率低导致锅炉机械未完全燃烧热损失和排烟热损失增加,也就导致了锅炉效率的降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煤粉锅炉中储式制粉系统排粉机出口加热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煤粉锅炉中储式制粉系统排粉机出口加热装置,它包括煤粉管道、螺旋肋片、外套管、输热管道、阀门组、热源、换气管道和阀门;

外套管的两端分别设有向轴线方向延伸的环状端面,外套管套设在煤粉管道的外部,环状端面的内圆部分与煤粉管道的外圆周侧壁固接,煤粉管道与和外套管之间设有螺旋肋片,螺旋肋片的外圆周侧壁与外套管固接,螺旋肋片的内圆周侧壁与煤粉管道固接,

外套管一端的外圆周侧壁上设有一个热源输入口,外套管另一端的外圆周侧壁上设有一个热源输出口,

所述输热管道的出口端与热源输入口连接,输热管道的入口端与热源连接,输热管道上设有阀门组;

所述换气管道的入口端与热源输出口连接,阀门设置在换气管道上。

优选地,所述热源为汽轮机抽气、热二次风或热炉烟。

进一步地,所述阀门组包括三个截止阀和一个电动调节阀,所述一个电动调节阀和其中两个截止阀设置在输热管道上,其中两个截止阀设置在电动调节阀的两端;另一个截止阀设置在一条侧管道上,侧管道的两端分别与输热管道的出口端和输热管道的入口端连接。

优选地,所述阀门为电动闸阀。

进一步地,所诉热源输出机构还包括热源回收区,热源回收区与换气管道的输出端相连。

再进一步地,所述热源回收区为输汽系统、疏水系统或输气系统。

优选地,所述外套管的长度l为1000mm-8000mm。

优选地,所述外套管的直径d为450mm-800mm。

有益效果:针对中储式制粉系统乏气送粉机组,提高煤粉入炉温度,实现机组劣质煤的掺烧,扩大煤种适应性,减少飞灰、大渣含碳量,降低锅炉排烟温度,进而可以提高锅炉效率,降低机组煤耗,实现锅炉超低负荷下煤粉稳定燃烧。

中储式制粉系统排粉机出口加热装置能使入炉煤质温度提升10-40℃,一次风提温后更容易达到煤粉的着火点,有利于劣质煤的燃烧,解决了燃用高灰分、高水分煤质燃烧滞后带来燃尽率低的问题,进而减少了锅炉飞灰、大渣含碳量,降低锅炉排烟温度,提高锅炉效率;扩大了煤种适应性的同时,也降低了煤耗,根据煤质及机组大小等实际情况,煤耗一般能降低0.5g/kw·h-2g/kw·h,实现了节能效果,而且燃烧稳定性增强,对于锅炉机组低负荷稳定运行有重大意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煤粉锅炉中储式制粉系统排粉机出口加热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煤粉锅炉中储式制粉系统排粉机出口加热装置安装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2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煤粉锅炉中储式制粉系统排粉机出口加热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一:它包括包括煤粉管道1、螺旋肋片2、外套管3、输热管道5、阀门组4、热源7、换气管道8和阀门9;

外套管3的两端分别设有向轴线方向延伸的环状端面,外套管3套设在煤粉管道1的外部,环状端面的内圆部分与煤粉管道1的外圆周侧壁固接,煤粉管道1与和外套管3之间设有螺旋肋片2,螺旋肋片2的外圆周侧壁与外套管3固接,螺旋肋片2的内圆周侧壁与煤粉管道1固接,

外套管3一端的外圆周侧壁上设有一个热源输入口,外套管3另一端的外圆周侧壁上设有一个热源输出口,

所述输热管道5的出口端与热源输入口连接,输热管道5的入口端与热源7连接,输热管道5上设有阀门组4;

所述换气管道8的入口端与热源输出口连接,阀门9设置在换气管道8上。

具体实施方式二:所述热源为汽轮机抽气、热二次风或热炉烟。

其他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所述阀门组4包括三个截止阀和一个电动调节阀,所述一个电动调节阀和其中两个截止阀设置在输热管道5上,其中两个截止阀设置在电动调节阀的两端;另一个截止阀设置在一条侧管道上,侧管道的两端分别与输热管道5的出口端和输热管道5的入口端连接。

其他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所述阀门9为电动闸阀。

其他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所诉热源输出机构还包括热源回收区6,热源回收区6与换气管道8的输出端相连。

其他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所述热源回收区6为输汽系统、疏水系统或输气系统。

其他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所述外套管3的长度l为1000mm-8000mm。

其他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所述外套管3的直径d为450mm-800mm。

其他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七相同。

工作原理:煤粉锅炉中储式制粉系统排粉机出口加热装置在煤粉管道外焊接若干螺旋肋片,并在螺旋肋片外套上外套管,外套管与煤粉管道也是焊接连接。热源通过阀门组和管道进入一次风加热机构,由阀门组控制热源量,热源换热后通过热源回收区回到指定热源回收系统。

热源可以是汽轮机抽汽、热二次风、热炉烟等。

热源回收区可以是输汽系统、疏水系统、输气系统等。

当热源为汽轮机抽汽时,换热后蒸汽重新回到高加或是低加系统做为热源,不影响汽机侧热力平衡,产生的水通过疏水系统回到厂内水回收系统。

当热源为热二次风时,换热后的空气重新回到二次风风箱做二次风用。

当热源为热炉烟时,换热之后的烟气重新补回原取烟处。

加热介质热炉烟除外在煤粉管道外对煤粉管道内的一次风加热,特殊的结构设计克服了传统加热器需要考虑换热器磨损的问题,只有当热源为热炉烟时,需要考虑磨损问题。

外套管长度l为1000mm-8000mm,直径d为450mm-800mm。

外套管连接输热管道的一端,煤粉管道与燃烧器连接,外套管连接换气管道的一端,煤粉管道与排粉机入口连接,煤粉管道和外套管之间通过热风或热气,靠近燃烧器一端一直通过较高温度的热气,使提温的一次风温度持续上升,将排粉机出口到燃烧器的一次风加热,进而增加入炉煤质的温度,一次风提温后更容易达到煤粉的着火点,利于劣质煤的燃烧。

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案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结构及技术内容做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案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案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