惰性液体燃油快速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60193阅读:7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惰性液体燃油快速燃烧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体燃料液滴对表面发生冲击的燃烧器,特别是一种预热汽化的燃烧装置。
目前燃油燃烧装置结构如


图1、2所示,主要是将发热体A1直接设置在气化管A10下端和液体燃油进入管A11上端,使燃油先行预热,以使进入的液体燃油能快速汽化,达到完全燃烧的目的,这些传统装置使用过程中存在下列缺失1.上述预热方式,使燃油燃烧装置和喷油器A12所加热的温度,导致液体燃油进入喷油器A12即先行汽化达到燃点,后至燃油燃烧装置形成完全汽化,达到燃烧的目的,但含碳量85%的煤油,到达燃点温度时,容易使碳结晶,因而易造成管路内部结晶,而使流动不顺,使用一段时间后,便造成完全堵塞,不能使用。
2.液体燃油进入管A11设在燃烧装置下端,且先行预热,但由于管内壁的粗糙,再加上遇高热容易结晶,更促使液体燃油的碳结晶附着在管壁,而不能流通无法排出,久之,即导致液体燃油进入管A11的阻塞。
3.其喷咀口结构如图2,均呈圆弧形体A13,因此,当液体燃油汽化进入喷油器A12时,遇高热则形成结晶,进而堆积在喷咀口周边的圆弧形体A13上,造成喷咀口的阻塞,影响正常的燃烧。
上述各因素均可能严重影响燃油燃烧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惰性液体燃油快速燃烧装置,它能提高燃烧效率,并可避免在汽化管、喷咀组内残留未燃尽的液体燃油遇高热后结晶积碳,具防止堵塞的功效。
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惰性液体燃油快速燃烧装置的特点是a.燃烧盖在顶缘适当处形成一环周面,其周缘设有供混合气喷出的分配气孔,燃烧盖嵌置在导汽盘上方;b.导气盘中央有一通孔,与导汽管穿置配合,在导汽盘底缘外延伸设数螺孔的钉固面,燃烧盘以固设元件螺固在导热汽化本体内周缘上;c.燃烧盘呈T型,其中央向下延设有透孔的凸体,在燃烧盘近内底端面挖设和导汽盘的螺孔相对应处有数螺孔;d.导热汽化本体内周缘面向中央圆孔设有数孔洞的凸耳,在导热汽化本体内灌注电热管为一体,在其上缘设一安装活动式汽化管的圆凹槽,汽化管活动式管端各贯穿设在内周缘的孔洞内并向下穿出,穿出后的汽化管的一管端接设在导热汽化本体横向体中央的喷咀座的孔上,汽化管另一管端接设在闭锁装置顶部的孔洞上,装设在汽化管底端的电热管的一管端随汽化管横向体的横向端并延伸到喷咀组,电热管另一管端穿设在横向体的纵向端;e.导汽管为中空贯穿的圆筒状,并嵌置在导汽盘中央通孔和燃烧盘中央透孔;f.喷咀组下端部外设螺纹和顶部装设锁紧垫片的喷咀座内螺孔相互螺固,喷咀座周缘设一和汽化管的一端连接的孔;g.闭锁装置顶部中央设供汽化管另一管端嵌接的孔洞,其前后端各开设一螺孔,前端螺孔的后端挖设孔洞,孔洞内套入闭锁装置的圆体,以油封顶持在螺固体前端,并配合螺固体中央套接管路,在后端螺孔前端设孔洞,孔洞内套入一前缘端面挖设容置油封圆孔的螺压体,螺压体内部设一螺孔,一闭锁杆后段与螺接体螺固,闭锁杆前缘圆杆设凹槽,并以顶针后端延伸的凸体套设,该顶针前端锥体套入圆体孔洞内的油封上,并与之形成密合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1.电热管和汽化管本体上预热阶段前可急速预热完成使用。
2.可避免在汽化管、喷咀组内壁残留未燃尽的液体燃油遇高热后结晶积碳具防止堵塞的功效。
3.采用分离式闭锁装置,其顶针可随各种角度而自动调整,以达到完全闭锁,不因材质热胀因素而失效,且不因使用磨损而失效。
4.汽化管结构在长期使用受损后可予以更换,符合经济效益。
5.燃烧盖设计,使混合气经燃烧盖的分配气孔喷出燃烧,并由燃烧盖的环周面经混合气往外扩大发展,促使再接受到第二次空气以利燃烧更完全,藉以提高燃烧效率。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传统燃油燃烧装置结构图。
图2是传统燃油燃烧装置闭锁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燃油燃烧装置和闭锁装置结构轴测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燃油燃烧装置汽化本体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闭锁装置开启动作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闭锁装置闭锁动作示意图。
参照图3、4、5,惰性液体燃油快速燃烧装置主要包括有燃烧盖1、导汽盘2、燃烧盘3、导热汽化本体4、导汽管5、汽化管6、电热管7、喷咀组8和闭锁装置9;其中燃烧盖1在顶缘适当位置处形成一环周面10,以利混合气往外扩大发展,促使再接受到第二空气以利燃烧更完全,并在使用上加大受热面积,而其周缘设有供混合气喷出的分配气孔11,燃烧盖1嵌置在导汽盘2上方;导汽盘2的中央有一通孔20,可为液体燃油喷射通道的导汽管5穿置配合,在导汽盘2底缘外延伸设数螺孔210的钉固面21,和燃烧盘3一起利用固定元件22螺固在汽化本体4内周缘40上;燃烧盘3呈T型体,其中央向下延设出有透孔300的凸体30,以供导汽管5穿置配合,在燃烧盘3近内底端挖设和导汽盘2的螺孔210相对应处的数螺孔31,供导汽盘2嵌置其上方并予以螺固;导热汽化本体4(参照图4、5)内周缘面40向中央圆孔400设有孔洞410的数凸耳41,可为导汽盘2,燃烧盘3嵌置螺固成为一体,在导热汽化本体4内周缘面40上挖设一圆凹槽42配置汽化管6,在汽化管6底端设一电热管7以环状灌注在导热汽化本体4内固定一体,汽化管6活动式管端60、61各贯穿设在内周缘面40的孔洞420、421内而向下穿出,穿出后的汽化管6的一管端60接设在导热汽化本体4横向体44中央的喷咀座80的孔802上,汽化管6另一管端61接设在闭锁装置9顶部的孔洞940上,此外,装设在汽化管6底端的电热管7以环状灌注固定在导热汽化本体4内,电热管7的一管端70随汽化管6延伸在横向体44的横向端440并延伸到喷咀组8,藉以保持汽化热的效果,电热管7另一端71穿设在横向体44的纵向端441,藉电热管7预先在导热汽化本体4上使进入的液体燃油预热,而增加汽化的效果;导汽管5为中空贯穿的圆筒状,嵌置在导汽盘2中央通孔20和燃烧盘中央透孔300;喷咀组8的下端部外设螺纹81和喷咀座80的螺孔800相互螺固,喷咀座80顶部设锁紧垫片801,喷咀座80周缘设一孔802,供汽化管6的一管端60接设,并使汽化管6内的液体燃油经由喷咀组8处流出;闭锁装置9顶部中央设孔洞940,供汽化管6的一管端61嵌接,其前、后端90、91各开设一螺孔900、910,前端90螺孔900后端挖设孔洞901,以供圆体92套入,再以油封93顶持在螺固体94前端,螺固体94中央套接管路980,在后端91螺孔910前端设孔洞911,供一前缘端面挖设容置油封913的圆孔9120的螺压体912套入,螺压体912内设一螺孔9121,供闭锁杆95后段螺接体950螺固,闭锁杆95前缘圆杆951设凹槽9510,以顶针97后端延设凸体970套设,顶针97前端锥体971套入在圆体92孔洞920内的油封921上,并与之形成密合状;
当闭锁杆95开启时,呈螺开状如图5,顶针97受闭锁杆95螺松抽后退,顶针97即脱离闭锁处98而和油封921形成一间隙930,此时,油筒2内液体燃油按图5中箭头所示方向,经其上方管路980由间隙930流入闭锁装置9顶部的汽化管6的一管端61,及装设在导热汽化本体4的汽化管6的另一管端60而至喷咀组8处流出,且有效地控制流量大小,间接控制汽化管6以控制使用燃烧火焰大小,此时,液体燃油经导汽管5进行空气混合后冲击燃烧盖1,使液体燃油更形微粒化,同时快速进行饱和空气混合,而混合汽急速经燃烧盖1的分配气孔11喷出燃烧,燃烧盖1的环周面10经混合气往外扩大发展,促使再接受到第二次空气以利燃烧更完全,从而提高燃烧效率;当闭锁杆95闭锁时(如图6),顶料97呈活动式调整其角度进入闭锁处98,汽化管6、喷咀组8内剩余的汽化内压仍大于大气压力,因而可再经燃烧盖1的分配孔11喷出燃烧,以免在汽化管6、喷咀组内壁结晶积碳造成堵塞,延长其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一种惰性液体燃油快速燃烧装置,由发热体、汽化管、喷咀组和管路组成,其特征在于a.燃烧盖在顶缘适当处形成一环周面,其周缘设有供混合气喷出的分配气孔,燃烧盖嵌置在导汽盘上方;b.导气盘中央有一通孔,与导汽管穿置配合,在导汽盘底缘外延伸设数螺孔的钉固面,燃烧盘以固设元件螺固在导热汽化本体内周缘上;c.燃烧盘呈T型,其中央向下延设有透孔的凸体,在燃烧盘近内底端面挖设和导汽盘的螺孔相对应处有数螺孔;d.导热汽化本体内周缘面向中央圆孔设有数孔洞的凸耳,在导热汽化本体内灌注电热管为一体,在其上缘设一安装活动式汽化管的圆凹槽,汽化管活动式管端各贯穿设在内周缘的孔洞内并向下穿出,穿出后的汽化管的一管端接设在导热汽化本体横向体中央的喷咀座的孔上,汽化管另一管端接设在闭锁装置顶部的孔洞上,装设在汽化管底端的电热管的一管端随汽化管横向体的横向端并延伸到喷咀组,电热管另一管端穿设在横向体的纵向端;e.导汽管为中空贯穿的圆筒状,并嵌置在导汽盘中央通孔和燃烧盘中央透孔;f.喷咀组下端部外设螺纹和顶部装设锁紧垫片的喷咀座内螺孔相互螺固,喷咀座周缘设一和汽化管的一端连接的孔;g.闭锁装置顶部中央设供汽化管另一管端嵌接的孔洞,其前后端各开设一螺孔,前端螺孔的后端挖设孔洞,孔洞内套入闭锁装置的圆体,以油封顶持在螺固体前端,并配合螺固体中央套接管路,在后端螺孔前端设孔洞,孔洞内套入一前缘端面挖设容置油封圆孔的螺压体,螺压体内部设一螺孔,一闭锁杆后段与螺接体螺固,闭锁杆前缘圆杆设凹槽,并以顶针后端延伸的凸体套设,该顶针前端锥体套入圆体孔洞内的油封上,并与之形成密合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惰性液体燃油快速燃烧装置,其特点是油筒内液体燃油以闭锁装置控制其流量,液体燃油经汽化管自喷嘴组喷出,并经导汽管进行空气混合后冲击燃烧盖,使液体燃油更形微粒化,同时快速进行饱和空气混合,混合气急自燃烧盖的分配气孔喷出燃烧,并由燃烧盖环周面经混合气向外扩大发展,促使受到第二次空气混合以利燃烧更完全,提高燃烧效率,并可避免汽化管、喷嘴组内壁残留未燃尽液体燃油遇高热结晶积炭,防止堵塞。
文档编号F23D7/00GK2310242SQ9723526
公开日1999年3月10日 申请日期1997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1997年8月14日
发明者何江斌 申请人:何江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