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气加热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8637622阅读:来源:国知局
调整电流一致。虽然优选方式是Rl和R2都被设置在电路中,但是,只安装其一也是可以的。
[0104]实施例三
[0105]参见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第一自感线圈2设置有多个用来改变匝数的接线端。第二自感线圈3设置有多个用来改变匝数的接线端。首先要说明的是:设置有多个用来改变匝数的接线端属于现有技术。然后要说明的是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改变匝数就改变了自感系数,当然,随着匝数的改变,线圈的直流阻值也发生了变化一一因为构成线圈的导线长度发生了变化。这样的设计,可以调整放电的电流或者说调整放电的能量。
[0106]实施例四
[0107]参见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刚才已经谈到:是K3、K4、K5闭合的同时,Κ1、Κ2、Κ6处于断开状态。Κ1、Κ2、Κ6闭合的同时,Κ3、Κ4、Κ5处于断开状态。如何控制这些开关呢?方法是多样的,比如,用手频繁的通断这6个开关,显然这样的方法很糟糕,再比如,接入一个纽子开关8 (纽子开关8属于现有技术,纽子开关8具有一个可以在同一个平面拨动的拨杆81,拨动拨杆81可以控制多个开关的通、断,并且可以控制多个开关在通和断之间转换。),然后,用手控制纽子开关8的开关,虽然这样的方法比上一种方法简单,但是,还是需要手动。本实施例给出一种开关,可以自动的实现多个开关的通、断转换,在本实用新型中,这个开关被命名为切换器。
[0108]参见附图6,是切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0109]开关Κ1,Κ2,Κ3,Κ4,Κ5,Κ6安装于这样的切换器:
[0110]开关Κ1,Κ2,Κ3,Κ4,Κ5,Κ6均由两片导体片构成,导体片可以由金属制成。
[0111]在圆筒的内壁,贴合于圆筒内壁固定设置用来行使开关Kl功能的两片导体片,在Kl关于圆筒所在轴线对称的位置,贴合于圆筒内壁固定设置用来行使开关Κ3功能的两片导体片,一根转轴62和圆筒轴线重合,连接杆61 —端固定连接转轴62,一端设置有用来同时接触两导体片以使开关Kl处于导通状态时Κ3处于断开状态、Κ3处于导通状态时Kl处于断开状态的电键片64,
[0112]在圆筒的内壁,贴合于圆筒内壁固定设置用来行使开关Κ2功能的两片导体片,在Κ2关于圆筒所在轴线对称的位置,贴合于圆筒内壁固定设置用来行使开关Κ4功能的两片导体片,一根转轴62和圆筒轴线重合,连接杆61 —端固定连接转轴62,一端设置有用来同时接触两导体片以使开关Κ2处于导通状态时Κ4处于断开状态、Κ4处于导通状态时Κ2处于断开状态的电键片64,
[0113]在圆筒的内壁,贴合于圆筒内壁固定设置用来行使开关Κ6功能的两片导体片,在Κ6关于圆筒所在轴线对称的位置,贴合于圆筒内壁固定设置用来行使开关Κ5功能的两片导体片,一根转轴62和圆筒轴线重合,连接杆61 —端固定连接转轴62,一端设置有用来同时接触两导体片以使开关K6处于导通状态时K5处于断开状态、K5处于导通状态时K6处于断开状态的电键片64,
[0114]且:K1处于导通状态时,K2也处于导通状态,K6也处于导通状态,在K1、K2、K6处于导通状态时,Κ3、Κ4、Κ5均处于断开状态,
[0115]Κ3处于导通状态时,Κ4也处于导通状态,Κ5也处于导通状态,在Κ3、Κ4、Κ5处于导通状态时,Κ1、Κ2、Κ6均处于断开状态,
[0116]用来控制Kl、Κ3的连接杆61、用来控制Κ2、Κ4的连接杆61、用来控制Κ6、Κ5的连接杆61,这三根连接杆61设置于同一个转轴62,并且这三根连接杆61沿着转轴62轴线方向布置,
[0117]转轴62设有使转轴62转动的驱动装置。
[0118]切换器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自动的使:第一自感线圈2和第二自感线圈3间隔工作。换句话说,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果在一个自感线圈充电(线圈电流增大的过程也被称为线圈存储能量增加的过程,也被称为充电的过程。)的时候,便捷的使另一个线圈处于放电状态。
[0119]切换器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是:1,使两个自感线圈交替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2,相比单一自感线圈而言,增加了充电时间,可以提供放电的能量。3,可以方便的控制放电频率,为什么可以方便的控制放电频率呢?因为切换器设有使转轴62转动的驱动装置,控制转动速度属于现有技术,并且是非常成熟的技术,控制了转速,就可以控制放电频率。当然,放电的时间间隔不仅仅由转轴62转速决定,放电的时间间隔还由电键片64和构成开关的导体片接触的时间、断开的时间决定。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做出调整,这种调整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仅仅需要有限次的试验或者常规的理论计算就可以得到调整方案。
[0120]可以这样:转轴62设有使转轴62转动的驱动装置是电动机63。如何使电动机63转动,并带动转轴62旋转属于现有技术。
[0121]需要说明的是:电键片64和开关接触才可以使电路导通,这属于公知技术,为了让图6清楚的看清楚结构,图6中的电键片64和开关没有接触,而是保持了一段距离,这仅仅是为了看清楚图。附图12和附图14以及其他图也是为了看清楚图而没有让电键片64和导体片接触,实际上,电键片64和导体片是接触的。
[0122]为了让电键片64和构成开关的导体片更紧密的接触,需要对连接杆61做进一步的设计。为什么要求电键片64和构成开关的导体片紧密接触呢?因为:存在接触电阻,接触电阻的存在就会影响自感线圈存储的能量,也就是说,电键片64和导体片紧密接触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包括:使自感线圈可以存储更大的能量。
[0123]参见附图7。附图7是连接杆61的结构示意图。连接杆61的结构是这样的:中空的连接管611—端固定连接于转轴62,连接管611呈管状,还设有与连接管611中空部分配套的顶杆613,顶杆613 —端固定连接电键片64,顶杆613另一端伸入连接管611的管腔内,连接管611内设有一跟用于给顶杆613施加推力以使电键片64向圆筒内壁贴近的弹簧612,
[0124]在垂直于连接管611轴线的方向,顶杆613的截面形状和连接管611中空部分的截面形状相适应,且:顶杆613相对于连接管611只能沿着连接管611轴线方向运动而不能在连接管611内转动。相适应的的意思是说:1,连接管611中空部分可以容纳顶杆613伸入,2,连接管611中空部分恰好可以容纳顶杆613伸入而不至于有很大缝隙------该部件属于机械领域的常规部件。
[0125]还可以这样:在垂直于连接管611轴线的方向,顶杆613的截面形状和连接管611中空部分的截面形状都是方形,或者都是五角星形,或者都是六边形,总之,顶杆613相对于连接管611只能沿着连接管611轴线方向运动而不能在连接管611内转动属于现有技术。
[0126]参见图8,是切换器的截面图,截面和转轴62轴线垂直,为了使图看起来很干净,仅画出了两组开关。垂直于圆筒轴线所在的平面,电键片64的截面形状为弧形,且为劣弧。为了便于更好的接触导体片,也为了电键片64可以在圆筒内旋转,电键片64的形状为弧形。相应的:导体片优选方式是:导体片在垂直于圆筒轴线所在的平面,其截面形状为弧形。电键片64之所以是劣弧,那是因为,如果是优弧,就会导致让本应当交替通断的开关同时处于通路的状态,所以,必须是劣弧,优选方式是略小于半圆,这个略字是这样理解的:在某三组开关断开后,另三组开关尽快进入接通状态,这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所以,即使用略字,也属于清楚的表述。如果还觉的不清楚,可以表述为:劣弧所对圆心角为170 度------90 度。
[0127]实施例五
[0128]参见附图9和附图10,这两个图用举例的方法表示了导体片的布置方式。
[0129]还可以这样:在圆筒内壁沿轴向或圆周方向固定连接构成Kl的两个导体片,K2、K3、K4、K5、K6也如此。这样的表述还可以表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