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加热炉辐射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20016阅读:5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加热炉辐射段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加热炉辐射段结构适用于大型方箱燃煤有机载热体加热炉辐射段的设计及应用。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方箱式有机载热体加热炉的辐射段一般有以下几种结构形式结构1.
见说明书附图1,适合于小型加热炉采用。该炉型燃煤加热炉具有简单的辐射段结构型式。辐射段一般采用四导程以下的并排环绕炉管方式,只适用于小流量小功率的燃煤炉使用。
结构2.
见说明书附图2,适合于中小型加热炉采用。该炉型燃煤加热炉具有吊屏管结构的辐射段结构型式。辐射段一般也采用四导程以下的并排环绕炉管方式,但由于增加了一定的辐射段受热面积,使加热炉的热功率有了一定的提高。加工制造相对困难,结构也不尽合理。且依旧只使用于小流量加热炉,限制了其在大功率加热炉上的应用。
结构3见说明书附图3,适合于800~1200万大卡/小时的加热炉采用。该炉型燃煤加热炉具有双炉膛结构的辐射段和双对流段并列方式的对流段。俨然结构1的简单并列式组合。单辐射段一般也采用四导程以下的并排环绕炉管方式,但由于增加了一个并列辐射炉膛,使加热炉辐射段的受热面积和载热体的流量都得到了加倍的提升。加工制造相对困难,结构也不尽合理,特别是辐射段炉膛中央区炉管太靠近火焰,受热量难于控制,容易引起载热体过热结焦而出现灾难性事故。且依旧只受限于并列8导程流量的限制。加热炉的适用范围很难突破1200万大卡/小时的限制。该炉型的燃煤加热炉制造困难,因双炉膛中间接近区炉管存在受热面积上的浪费,使加热炉的耗钢量增加,生产制造成本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加热炉辐射段结构适用于大型方箱燃煤有机载热体加热炉辐射段的设计应用,主要用于解决如下问题1.改善大型方箱式燃煤加热炉的载热体在大流量下带来的高流阻和循环泵的高电耗问题。
2.改善大型方箱式燃煤加热炉辐射段的受热状况,使之在减小加热炉体积,节约钢材,减小制造成本的同时,保证加热炉结构的合理性。
本实用新型加热炉结构见说明书附图4~7,适合于400~1800万大卡/小时的加热炉采用。400~1200万大卡/小时的加热炉可采用整体式方箱炉结构,1200~1800万大卡/小时的加热炉可采用分体式方箱加热炉结构。
说明书附图4为本新型加热炉辐射段结构的三维图。
本新型加热炉辐射段结构的特征是由用于并列分流的立式辐射段进口集管,辐射段炉管,立式中间集管,和顶棚管以及出口集管依次组成。
本新型加热炉辐射段结构的特征是在整个辐射段高度上,采用一根与辐射段高度几乎等高的立式辐射段进口集管,利用6~22根通过两种自身紧密绕制2~4圈的辐射段炉管在整根立式辐射段进口集管上以平均分布并流的方式完成构造。
载热体进入本加热炉辐射段结构的辐射段进口集管(说明书附图4中1所示),并列分流进辐射段炉管(说明书附图4中2所示),流经中间集管(说明书附图4中3所示)和顶棚管(说明书附图4中4~6所示),最后从辐射段出口集管(说明书附图4中6所示)流出。
说明书附图5为本新型加热炉辐射段结构的盘管部分安装时三维图。从图中可以看出,本新型加热炉辐射段结构采用了几种新的炉管结构形式,可分别详见说明书附图6~7中炉管结构三维图。新型盘管I用于辐射段的下部,炉管沿四周排列,无附加受热面积。而新型盘管II用于辐射段的上部,炉管沿四周排列及中央区有等分均匀附加受热面积。辐射区下部炉管相对短,载热体流速相对快。辐射区上部炉管相对长,载热体流速相对慢一点。这样,辐射区炉管分布比较合理,符合辐射段热场的分布规律。
本新型加热炉辐射段结构可与其它各种形式的加热炉对流段结构组成整体或分体式加热炉。


说明书附图1普通燃煤加热炉方箱结构三维侧视图说明书附图2带吊屏管结构燃煤加热炉方箱结构受压部件三维图说明书附图3双炉膛结构燃煤加热炉方箱结构受压部件三维图(其中一炉膛未安装时)说明书附图4新型加热炉辐射段结构三维图说明书附图5新型加热炉辐射段结构的盘管部分阵列安装时三维图说明书附图6新型加热炉辐射段结构的新型盘管I三维图说明书附图7新型加热炉辐射段结构的新型盘管II三维图具体实施方式
本新型加热炉辐射段结构可与其它加热炉对流段结构组成完整的整体式或分体式加热炉。
本实用新型加热炉辐射段结构中采用的立式平均分布并流方式,主要通过两种新型炉管的2~4圈的自身紧密绕制形式(见说明书附图6~7)和上下两种炉管的阵列并排方式,根据载热体的流量大小和热功率要求来具体配制结构。炉管的并列根数可以从20~8根根据实际需要决定。同时,选择新型盘管I与新型盘管II(或类似新型盘管II结构的盘管)的搭配比例,亦可根据需要决定辐射段附加面积的大小。新型盘管I与新型盘管II的结构简单,整个加热炉的辐射段结构简单,易于制造。
本实用新型加热炉辐射段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如何降低大流量载热体加热炉的辐射段高流阻及在有限的辐射段空间内增加辐射段受热面积的技术难题。同时,与传统构造相比,有效地降低了耗钢量和制造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加热炉辐射段结构。其特征是由用于并列分流的立式辐射段进口集管,辐射段炉管,立式中间集管,和顶棚管以及出口集管依次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加热炉辐射段结构,其特征是在整个辐射段高度上,采用一根与辐射段高度几乎等高的立式辐射段进口集管,利用6~22根通过两种自身紧密绕制2~4圈的辐射段炉管在整根立式辐射段进口集管上以平均分布并流的方式完成构造。
专利摘要一种新型加热炉辐射段结构。本实用新型加热炉辐射段结构适用于大型方箱燃煤有机载热体加热炉辐射段的设计应用,主要用于解决如下问题1.改善大型方箱式燃煤加热炉的载热体在大流量下带来的高流阻和循环泵的高电耗问题。2.改善大型方箱式燃煤加热炉辐射段的受热状况,使之在减小加热炉体积,节约钢材,减小制造成本的同时,保证加热炉结构的合理性。本新型加热炉辐射段结构在整个辐射段高度上采用一根与辐射段高度儿乎等高的立式辐射段进口集管,利用6~22根通过两种自身紧密绕制2~4圈的辐射段炉管在立式辐射段进口集管上以平均分布并流的方式完成构造,并根据载热体的流量大小和热功率要求来具体调整两种炉管的配比结构以及炉管管径的大小和炉管长度。
文档编号F24H1/34GK2615573SQ02259139
公开日2004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2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2年9月27日
发明者李永君 申请人:李永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