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内外联合捕集混合净化短流程除尘方法与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8518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炉内外联合捕集混合净化短流程除尘方法与其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行业炼钢电炉的除尘技术。
背景技术
在冶金行业,电炉除尘一直是一个难以彻底解决的问题。电炉除尘需要一整套工艺及设备,其中设置于炉体上方的捕集罩是一个重要的部件,用于收集打开炉盖时上升的烟气,以及冶炼时从电极孔与加料孔及炉门处冒出的烟尘。捕集罩利用管道与脉冲除尘器连接,废气经脉冲除尘器处理后,经排气筒排出。在电炉的炉盖上还应利用一根具有冷却功能的烟道——俗称第四孔,用水冷密排管烟道与脉冲除尘器连接,以便调节脉冲除尘器的工作温度,并将电炉工作时产生的高温废气及时排除,保证电炉的正常工作,同时,为保证脉冲除尘器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状态下运转,在该烟道上应连接一些燃烧沉降室、机力冷却器与长达70米左右的水冷密排管等降温设备。由于这些设备需要消耗大量的水与电,能耗比较高;其烟尘捕集率只能达到90~95%,同时还不能解决冶炼过程中产生的二恶英、呋喃等剧毒物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寻求一种炉内外联合捕集混合净化短流程除尘方法与其设备,利用该技术可有效提高除尘效率,大幅度降低能耗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废气的排放。
本发明的方法特征是电炉内的烟尘先经长度小于20米的水冷密排管短烟道,将温度降至750℃~1000℃,速度降到16~18米/秒后,进入燃烧沉降室,使较大的烟尘颗粒得到沉降;然后再经冷却装置冷却至二恶英无法再重新合成的温度,通常该温度在250℃以下;电炉外的烟尘经偏心复合捕集罩后,再经过风量分配调节阀,控制烟尘流速在13~15米/秒,然后与经上述工序处理后的炉内烟尘混合,混合后的温度在65~100℃,再一起进入低阻抗结露脉冲除尘器,除尘器的出口与变频调速风机的进口连接。
所述变频调速风机的转速在打开炉盖加废钢时达到最大值,使风量达到风机输出的最大值。正常冶炼时,可调至中速,使所需处理风量与风机一致。
所述水冷密排管短烟道由移动式烟道与固定式烟道组成,其中在移动式烟道与电炉第四孔(或第二孔)上的水冷弯管间有300~450毫米的可调间隙,在移动式烟道与固定式烟道间留有100~140毫米的固定间隙,固定式烟道与燃烧沉降室连接,可调间隙与固定间隙均用于调节进入烟道内的冷风。
所述水冷密排管短烟道的横截面为长圆形,其中移动式烟道的横截面为水冷弯管的2.5~3.5倍,固定式烟道的横截面为移动式烟道的2~2.5倍。
本发明的设备特征是在电炉的上方安装偏心复合捕集罩,在捕集罩的出口连接风量分配调节阀,风量分配调节阀的出口利用管道与除尘器连接;在电炉的第四孔上安装小于20米的移动式水冷密排管烟道与固定式水冷密排管烟道,其中在移动式水冷密排管烟道与电炉第四孔上的水冷弯管间有300~450毫米的可调间隙,在移动式水冷密排管烟道与固定式水冷密排管烟道间留有100~140毫米的固定间隙,固定式水冷密排管烟道与燃烧沉降室连接,可调间隙与固定间隙均用于调节进入烟道内的冷风,燃烧沉降室的出口利用水冷密排管烟道与冷却装置连接,冷却装置的出口与除尘器连接。
所述偏心复合式捕集罩安装于电炉的上方,在电炉的一侧有加料孔,在电炉的上部安装电极,在电炉的下部安装出料口,偏心复合式捕集罩的罩壳至少由一个外罩与一个位于外罩内的内罩组成,内、外罩有同一个出烟口,内罩的进烟口位于外罩的进烟口内,内罩的纵向中心线e与外罩的纵向中心重合,内罩的横向中心线a与外罩的横向中心线c重合或有偏心距I,偏心复合捕集罩的内、外罩的纵向中心线e与电炉的纵向中心线d间有偏心距f,并且偏向加料孔的一侧,固定屏与后屏统称为导流屏。
所述冷却装置可以是一种自散热翅管冷却烟道,在自散热翅管冷却烟道的管道外壁安装散热翅片,在管道外套接外套管,外套管的一端有风管,另一端设置排气口,风管以倾斜状与外套管连接,风管的出口面对外套管上安装有排气口的一端,在外套管上连接喷嘴组件,喷嘴组件中的喷嘴面向外套管与管道间的空腔,喷嘴组件利用接管与供水管连接。
所述冷却装置也可以是一种喷雾冷却塔,在喷雾冷却塔的塔体下部设置烟气进口,在塔体的上部设置烟气出口,在塔体内的进出口通道之间设置喷雾头,烟气进口与炉体的出烟口连接,喷雾头的一路利用管道与压缩空气包连接,另一路利用管道与水总管连接,并在各自的管道上分别安装自动水气阀,自动水气阀分别利用导线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烟气进口可以设置于塔体的底部,并直接与炉体的出烟口连接;也可以将烟气进口设置于塔体的侧面,再利用弯曲的管道与炉体的出烟口连接,并在塔体的底部设置集灰斗。
所述冷却装置还可以是这样一种喷雾冷却塔,在喷雾冷却塔的塔体侧面设置烟气进口,在塔体的上部设置烟气出口,在塔体内的进出口通道之间设置喷雾头,烟气进口利用管道与炉体的出烟口连接,喷雾头的一路利用管道与压缩空气包连接,另一路利用管道与水总管连接,并在各自的管道上分别安装自动水气阀,自动水气阀分别利用导线与控制器连接。
在所述组合式风量分配调节阀中的阀体的通道上分别依次并排设置3个相互独立的活动风道,在活动风道上至少安装一个调节机构,每个调节机构中的调节阀板均利用调节轴与阀体连接,再在每个调节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摇,摇杆再利用销轴与连杆铰接。
本发明的特点是低阻、常温、中流量。
1、低阻减低烟气流动的阻力。首先,在烟气流速方面,将原来为了防止烟尘沉积,盲目采用的过高的烟气流速,改用既能避免烟尘沉降、又能减少管网阻力的相对低的烟尘流速;其次,在管网铺设方面,避免管网急转弯,避免管道直径突变的连接方式,以减少管网阻力;第3、在冷却方面,用低阻、低能耗的冷却装置和低阻阀,如喷雾冷却室或冷却塔和多叶调节阀替代原来的高阻、高能耗冷却装置,如机力冷却器、水冷密排管烟道等;第4、在除尘方面,采用低阻低压脉冲长袋除尘器和低阻抗结露长寿复膜涤纶针刺毡。通过这样的改进,在捕集效果相同的情况下,达到较大幅度降低系统阻力、降低能耗的目的。
2、常温在65℃与100℃之间运行。在获得最经济的能耗与最佳的捕集效果的同时,不烧滤袋,又减少滤袋结露和不产生水解糊袋的机会,使处理烟气的温度,始终处于滤袋的最佳工作温度——常温内。
3、中流量在前面两项有效的前提下,获得最佳捕集效果时,不需要大流量的处理风量,只需要中流量就能满足工艺要求。
一般将交流电炉的3个电极孔称为第一、二、三孔,设置于炉盖上排烟孔称为第四孔,当电炉为直流电炉时,只有1个电极孔,这时就将开设于炉盖上的这个排烟孔称之为第二孔,因此本发明所称的第四孔同时包括直流电炉中的第二孔。通常,电炉的两个电极孔和一个加料孔都偏离电炉中心,都偏向固定屏的一侧,或炉前或炉后屏的一侧,因而上升烟柱中心也就偏向这一侧,在电炉的三个侧面分别有固定屏与后屏,炉前或炉后没有屏,当热气流上升时,由于流体的附壁效应及炉前侧横风的作用,烟气会向固定屏与后屏侧偏移,使热烟柱的中心也偏向后屏侧与固定屏侧。本发明将内外罩的横向中心向后屏侧偏移,对准热烟尘源的烟柱中心高速区,外罩对准烟柱外缘的低速区和扩散烟尘区,内、外罩的纵向中心偏向固定屏的一侧,使热烟柱和飘扩散烟气始终分别对准内外罩中心上升而被很快吸走,杜绝了烟柱扩散与混入大量冷风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捕集罩的捕集效果。其次,本实用新型采用内外罩结构后,可与风量分配调节阀配合使用,以便于分别调节内外罩的风量与罩口流速,使内外罩的风速始终高于上升烟气的速度。
在排烟管道外连接外套管后,在外套管与排烟管道之间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形空腔,因此,可在外套管或排烟管道外安装轴流风机,对着空腔鼓风,将管道壁上的热量及安装于管道壁上的散热翅片的热量带走,完成冷热交换,降低管道内的烟气温度;为进一步降低温度,提高降温效率,可在外套管上均匀地安装一个个喷嘴,并使喷嘴利用接管与供水管连接,利用喷嘴向管道及散热翅片喷水雾,使降温效果更好。尤其是将本装置与喷雾冷却室一起使用后,可取消原来长达50米左右的水冷密排管烟道,因而可大大降低了设备投资与运行成本,节约了大量的水和电,可产生很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由于在阀体内的通道上分别依次并排设置3个相互独立的活动风道,使用时可将位于中间的活动风道与捕集罩中的内罩连接,位于两侧的两个活动风道分别与捕集罩中的外罩连接,这样就可按照实际需要来调节内外罩的风量。当只要求外罩增加进风量时,启动内罩电动执行机构,通过连杆与摇杆的带动,自动使调节阀板转动至闭合状态,将内罩活动风道关闭,反之则增加内罩的进风量。在原来的风量调节阀中,位于中间的风道为固定风道,当需要增加固定风道风量时,只能通过调节位于两侧的两个活动风道来实现,反之则无法直接、单独地调节位于中间的与内罩连接的风道,本实用新型在中间也设置了活动风道后,可方便地、单独调节位于中间的活动风道,因此可及时准确地调节内外罩所需的进风量与内外罩口的流速以节约能源。
将本装置安装于排烟管道上后,当烟气从烟道内进入冷却塔时,呈气雾状的水从喷雾头内喷出,与烟气充分接触后,可有效降低烟气温度,并使烟气中的颗粒状粉尘吸水后下沉,使烟气以较低的温度和含颗粒状粉尘较少的的情况下进入脉冲除尘器内,从而改善了脉冲除尘器的工况,提高脉冲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尤其是取消了原来长达50米左右的水冷密排管烟道后,大大降低了设备成本与运行成本,节约了大量的水和电,可产生很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图1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的设备原理图。
图3为一种捕集罩的结构图。
图4为图3的A-A视图。
图5为另一种捕集罩与电炉的安装位置图。
图6为图5中的B-B视图。
图7为自散热翅管冷却烟道结构图。
图8为图7中D-D视图的放大图。图9为图7中C的放大图。
图10为组合式风量分配调节阀的结构图。
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0中E的放大图。
图13为图11中F的放大图。图14为喷雾冷却塔结构图。
图15为另一种喷雾冷却塔的结构图。
图16为图14或图15中去掉其它结构后的G-G视图,即喷雾头结构图。
图17为另一种喷雾头结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一、炉内外联合捕集混合净化短流程除尘方法电炉内的烟尘先经长度小于20米的水冷密排管短烟道,将温度降至750℃~1000℃,速度降到16~18米/秒,进入燃烧沉降室,使较大的烟尘颗粒得到沉降;然后再经冷却装置冷却至二恶英无法再重新合成的温度;电炉外的烟尘经偏心复合捕集罩后,再经过风量分配调节阀,控制烟尘流速在13~15米/秒,然后与经上述工序处理后的炉内烟尘混合,混合后的温度在65~100℃,再一起进入低阻抗结露脉冲除尘器,除尘器的出口与变频调速风机的进口连接。
变频调速风机的转速在打开炉盖加废钢时达到最大值,使风量达到风机输出的最大值。在熔化期与氧化期调到中速或慢速,减少所需的功率。
水冷密排管短烟道由移动式烟道与固定式烟道组成,其中在移动式烟道与电炉第四孔上的水冷弯管间有300~450毫米的可调间隙,在移动式烟道与固定式烟道间留有100~140毫米的固定间隙,固定式烟道与燃烧沉降室连接,可调间隙与固定间隙均用于调节进入烟道内的冷风。
水冷密排管短烟道的横截面为长圆形,其中移动式烟道的横截面为水冷弯管的2.5~3.5倍,固定式烟道的横截面为移动式烟道的2~2.5倍。
二、炉内外联合捕集混合净化短流程除尘设备如图2所示在电炉11的上方安装偏心复合式捕集罩1,在捕集罩1的出口连接风量分配调节阀2,风量分配调节阀2的出口利用管道与除尘器13连接;在电炉11的第四孔上安装移动式水冷密排管烟道16与固定式水冷密排管烟道9,两者的总长度小于20米,固定式水冷密排管烟道9的出口与燃烧沉降室12的进口连接,燃烧沉降室12的出口利用水冷密排管烟道4与冷却装置连接,冷却装置的出口与除尘器13连接。其中移动式水冷密排管烟道16与电炉第四孔上的水冷弯管间有300~450毫米的可调间隙,在移移动式水冷密排管烟道16与固定式水冷密排管烟道9间留有100~140毫米的固定间隙,可调间隙与固定间隙均用于调节进入烟道内的冷风。移动式水冷密排管烟道16可以在电动推杆17的作用下作水平向的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调节上述可调间隙。
偏心复合式捕集罩1的罩壳由一个外罩23与一个位于外罩23内的内罩24组成,在内、外罩24、23的上部有同一个出烟口21,内、外罩24、23的进烟口位于罩壳下部,并且,内罩24的进烟口25位于外罩23的进烟口26内。见图3。
内罩24的纵向中心线e与外罩23的纵向中心线e重合。内罩24的横向中心线a与外罩23的横向中心线c可以重合,也可以留有偏心距i,以便实现罩壳与电炉中心的偏心式安装。见图4罩壳安装于电炉11的上方,在电炉11的一侧有固定屏6,另一侧有后屏7,在电炉11上安装电极10,在电炉11的下部安装出料口214,内、外罩24、23的纵向中心线e与电炉11的纵向中心线d间有偏心距f,并且偏向固定屏6的一侧,内罩24的横向中心线a与电炉11的横向中心线b间有偏心距g,并且偏向后屏7的一侧,外罩23的横向中心线c与电炉11的横向中心线b间有偏心距h,并偏向电炉11的炉前一侧。以保证内外罩的中心始终与烟柱中心一致,使烟柱直接而快速地被内外罩捕获。见图5、6。
冷却装置可以利用自散热翅管冷却烟道5,见图7。在自散热翅管冷却烟道5的管道33的外壁安装散热翅片34,再在管道33外套接外套管37,外套管37的一端利用风管32连接轴流风机31,在外套管37的另一端设置排气口39。启动轴流风机,就可将形成于外套管与管道间的空腔内的热量带走,以降低管道内的烟气温度。风管32以倾斜状与外套管37连接,风管32的出口面对外套管37上安装有排气口39的一端,这样更有利于气流的流动。
在外套管37上连接喷嘴组件,喷嘴组件中的喷嘴312面向外套管37与管道33间的空腔,喷嘴组件利用接管35与供水管36连接。以便于对空腔内喷冷却水,提高换热效率。
在管道33或外套管37的外面安装环形分配管315,见图8,在环形分配管315上均匀地连接33根供水管36,再在每根供水管上均匀地连接若干个喷嘴组件,使喷嘴喷出的冷却水能均匀地充满整个空腔,以提高冷却效果。为便于安装与维修,可在每根供水管36上靠近环形分配管315的一端安装阀38。当需要对某一根供水管上的喷嘴组件进行安装或检修时,关掉某一根供水管上是阀即可,无须将所有供水管都关闭。
喷嘴312的喷口呈螺旋状,见图9,当水从这种形状的喷口内喷出时,由于螺旋的作用,喷出的水可成雾状,增加了水与气流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换热效果;在喷嘴312的内端有台阶316及螺纹段,台阶316靠近喷口端的端面与外套管37的外表面接触,台阶316的另一面与接管35的端面接触,喷嘴312的螺纹段与接管35内壁的螺纹配合。螺纹段用于安装,台阶用于定位。
在外套管37上对应于喷嘴312的部位连接喷嘴套管311,喷嘴套管311的一端有发兰,该发兰与连接于接管35上的发兰310利用螺栓相互连接。喷嘴套管用于安装和保护喷嘴组件免受损坏。
如图10、11所示在组合式风量分配调节阀2中的阀体51的通道上分别依次并排设置3个相互独立的活动风道52,使用时可将位于中间的活动风道与捕集罩中的内罩连接,位于两侧的两个活动风道分别与捕集罩中的外罩连接,这样就可按照实际需要来调节内外罩的风量。在每个活动风道52上安装4个调节机构,每个调节机构中的调节阀板53均利用调节轴54与支架连接,再在每个调节轴54的一端固定连接摇杆56,摇杆56再利用销轴511与连杆55铰接。所述支架为一个框架,将调节机构先安装于支架上,再将支架安装于阀体上,这样当需要清洗与维修时,将支架取下即可,方便了工人的安装与操作。
所有调节阀板53的面积之和应大于或至少应等于活动风道的面积。如果小于活动风道的面积时就会出现关不住活动风道的情况,这样会影响到阀的调节效果。
在阀体51上安装相互连接的电动机59与减速箱58,减速箱5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摆杆57,摆杆57与连杆55铰接。见图12、13。工作时,电动机的转速经减速箱减速,再由摆杆带动连杆动作。利用电动机来驱动调节阀板的动作,可避免工人在炉前的高温下作业,又可提高调节阀板的动作精度,并最终提高阀的调节精度。
调节轴54利用轴承及其轴承座510安装于阀体51或支架上,以便于调节轴的转动。
冷却装置也可以利用喷雾冷却塔。见图14、15在喷雾冷却塔的塔体41下部设置烟气进口,在塔体41的上部设置烟气出口,在塔体1内的进出口通道之间设置数个阵列式喷雾头43,喷雾头43的一路利用管道与压缩空气包410连接,另一路利用管道42与水总管411连接,并在各自的管道上分别安装自动水气阀,自动水气阀分别利用导线与控制器412连接。其中压缩空气包410用于提供高压气体,水总管411用于送水,气与水各自的加入量由控制器412控制自动水气阀来实现。
烟气进口可以位于塔体41的侧面,如图14所示,并利用弯曲的管道44与炉体413的出烟口48连接,这时可在塔体1的底部设置集灰斗45,以便将产生的灰渣收集在一起,定时清除。
烟气进口也可设置于塔体41的底部,如图15所示,并直接与炉体413的出烟口48连接。在炉体413的一侧设置炉门46,另一侧设置高温烟气一次进口47。喷雾头3中的喷口的排列方式可以呈圆形排列,见图17,也可以呈矩形排列,见图16具体可根据塔体41的形状而定。
操作过程如下,加废钢时,电炉炉盖打开,同时关闭第四孔管道切换阀,风机的最大输出风量全部用于偏心复合捕集罩系统。此时,风量分配调节阀将偏心复合捕集罩中的外罩出口全部打开,其内罩出口关小或全部关闭。通过调节风量分配调节阀,可使外罩罩口烟尘流速从0~3.5米/秒、内罩罩口流速在0~10米间变化。
这样,加废钢时产生的大量高速上升扩散的烟尘因受偏心复合式捕集罩下部导流罩的约束与导流,烟尘只能在设定的导流罩内上升至顶偏心复合捕集罩的内外罩内。由于内罩关小,内罩进口高于外罩进口,进入内罩的烟尘一部分被吸走,一部分被储存于内罩,大部分被降速后外溢到外罩内,由于外罩容积大,罩口流速大大高于外溢烟尘流速,因此,所有烟尘全部被外罩吸捕走,包括扩散上升、没有进入内罩的上升速度较低的、直接进入外罩的烟尘整个过程约需2分钟左右。
加完废钢,盖上炉盖时,第四孔切换调节阀全部打开,内罩出口全开,外罩出口关到设定值,风机减速到中速,此时,二次一次系统全部捕集烟尘。在冶炼过程中,由于电炉的两个电极孔和一个加料孔偏离电炉中心,偏向炉侧固定导流屏的一侧,因热射流作用与附壁效应,烟尘沿炉侧固定导流屏形成烟柱上升,烟柱中心流速高于其边缘流速,又由于偏心复合捕集罩的内外罩中心偏离电炉中心,并偏向固定导流屏侧,因此与烟柱中心基本吻合。烟尘在导流屏的约束下,绝大部分进入偏心复合捕集内罩内,并被快速吸捕掉。有些飘散到内罩外的和因速度太低而不能进入内罩的烟尘,就直接进入外罩内,被外罩吸捕掉。
在氧化期和出钢时,利用调速器调节风机在低速下运行即可,这样,每个炉役期周而复始进行。
风量调节阀不仅能直接调节分配内外罩的风量,而且还可调节第四孔的风量,与第四孔移动水冷密排管烟道联合调节、捕集炉内烟尘量和调节第四孔混入冷风量,从而达到调节第四孔管道系统出口烟气温度和主烟管内混合后的烟气温度。通过PLC自动控制技术,完全能达到掺入冷风少,捕集效果好,进入除尘器的烟气温度介于65℃与100℃之间。
权利要求
1.炉内外联合捕集混合净化短流程除尘方法,其特征是电炉内的烟尘先经长度小于20米的水冷密排管短烟道,将温度降至750℃~1000℃,速度降到16~18米/秒后,进入燃烧沉降室,使较大的烟尘颗粒得到沉降;然后再经冷却装置冷却至二恶英无法再重新合成的温度;电炉外的烟尘经偏心复合捕集罩后,再经过风量分配调节阀,控制烟尘流速在13~15米/秒,然后与经上述工序处理后的炉内烟尘混合,混合后的温度在65~100℃,再一起进入低阻抗结露脉冲除尘器,除尘器的出口与变频调速风机的进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变频调速风机的转速在打开炉盖加废钢时达到最大值,使风量达到风机输出的最大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水冷密排管短烟道由移动式烟道与固定式烟道组成,其中在移动式烟道与电炉第四孔上的水冷弯管间有300~450毫米的可调间隙,在移动式烟道与固定式烟道间留有100~140毫米的固定间隙,固定式烟道与燃烧沉降室连接,可调间隙与固定间隙均用于调节进入烟道内的冷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水冷密排管短烟道的横截面为长圆形,其中移动式烟道的横截面为水冷弯管的2.5~3.5倍,固定式烟道的横截面为移动式烟道的2~2.5倍。
5.炉内外联合捕集混合净化短流程除尘方法所用的设备,其特征是在电炉(11)的上方安装偏心复合式捕集罩(1),在捕集罩(1)的出口连接风量分配调节阀(2),风量分配调节阀(2)的出口利用管道与除尘器(13)连接;在电炉(11)的第四孔上安装小于20米的移动式水冷密排管烟道(16)与固定式水冷密排管烟道(9),其中在移动式水冷密排管烟道(16)与电炉第四孔上的水冷弯管间有300~450毫米的可调间隙,在移动式水冷密排管烟道(16)与固定式水冷密排管烟道(9)间留有100~140毫米的固定间隙,固定式水冷密排管烟道(9)与燃烧沉降室连接,燃烧沉降室(12)的出口利用水冷密排管烟道(4)与冷却装置连接,冷却装置的出口与除尘器(1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偏心复合式捕集罩安装于电炉(11)的上方,在电炉(11)的一侧有加料孔,在电炉(11)的上部安装电极(10),在电炉(11)的下部安装出料口(214),偏心复合式捕集罩的罩壳至少由一个外罩(23)与一个位于外罩(23)内的内罩(24)组成,内、外罩(23)、(24)有同一个出烟口(21),内罩(24)的进烟口(26)位于外罩(23)的进烟口(26)内,内罩(26)的纵向中心线(e)与外罩(23)的纵向中心重合,偏心复合捕集罩的内、外罩(24)、(23)的纵向中心线(e)与电炉(11)的纵向中心线(d)间有偏心距f,并且偏向加料孔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冷却装置为自散热翅管冷却烟道(5),自散热翅管冷却烟道(5)的管道(33)外壁安装散热翅片(34),在管道(33)外套接外套管(37),外套管(37)的一端有风管(32)另一端设置排气口(39),风管(32)以倾斜状与外套管(37)连接,风管(32)的出口面对外套管(37)上安装有排气口(39)的一端,在外套管(37)上连接喷嘴组件,喷嘴组件中的喷嘴(312)面向外套管(37)与管道(33)间的空腔,喷嘴组件利用接管(35)与供水管(36)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冷却装置为喷雾冷却塔(45),在喷雾冷却塔(45)的塔体(41)下部设置烟气进口,在塔体(41)的上部设置烟气出口,在塔体(41)内的进出口通道之间设置喷雾头(43),烟气进口与炉体(413)的出烟口(48)连接,喷雾头(43)的一路利用管道与压缩空气包(410)连接,另一路利用管道(42)与水总管(411)连接,并在各自的管道上分别安装自动水气阀,自动水气阀分别利用导线与控制(41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在组合式风量分配调节阀(52)中的阀体(51)的通道上分别依次并排设置3个相互独立的活动风道(52),在活动风道(52)上至少安装一个调节机构,每个调节机构中的调节阀板(53)均利用调节轴(54)与阀体(51)连接,再在每个调节轴(54)的一端固定连接摇杆(56),摇杆(56)再利用销轴(511)与连杆(55)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是冷却装置为喷雾冷却塔(45),在喷雾冷却塔(45)的塔体(41)侧面设置烟气进口,在塔体(41)的上部设置烟气出口,在塔体(41)内的进出口通道之间设置喷雾头(43),烟气进口利用管道(44)与炉体(413)的出烟口(48)连接,喷雾头(43)的一路利用管道与压缩空气包(410)连接,另一路利用管道(42)与水总管(411)连接,并在各自的管道上分别安装自动水气阀,自动水气阀分别利用导线与控制(412)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冶金行业炼钢电炉的除尘技术。本发明的方法特征是电炉内的烟尘先经水冷密排管短烟道降温后,进入燃烧沉降室,使较大的烟尘颗粒得到沉降;然后再经冷却装置冷却至预定温度;电炉外的烟尘经偏心复合捕集罩后,再经过风量分配调节阀与处理过的炉内烟尘进入除尘器,除尘器的出口与风机的进口连接。本发明的设备特征是在电炉的上方安装偏心复合捕集罩,在捕集罩的出口连接风量分配调节阀,风量分配调节阀的出口利用管道与除尘器连接;在电炉的第四孔上安装水冷密排管烟道,水冷密排管烟道的出口与燃烧沉降室的进口连接,燃烧沉降室的出口与冷却装置连接,冷却装置的出口再与除尘器连接。本发明可有效提高除尘效率,降低能耗,改善工作环境,减少废气的排放。
文档编号F27B3/10GK1472493SQ0311317
公开日2004年2月4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8日
发明者张贤清 申请人:无锡华润制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