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的空气排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0631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空调机的空气排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区域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机,进一步说,涉及一种可以带来如下效果的空调机的空气排出装置(air discharging apparatus forairconditioner)在空调机的内部热交换后向空气调和空间排出的空气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传递。
背景技术
图1显示出已有技术一体型空调机正面结构的部分斜视图。
如图1所示,在已有技术一体型空调机中,机壳(CABINET)1形成空调机的外观,在上述机壳1的正面设置有前面板(GRILL)3。在设置空调机时,上述前面板3露出在空气调和空间中。
在上述前面板3上形成有空气吸入部分5。上述空气吸入部分5是可以将空气调和空间内的空气吸入到上述空调机内部的通路。上述空气吸入部分5占据了上述前面板3的前面大部分面积。
在上述空气吸入部分5的一侧形成有排出口9,上述排出口9可以将在空调机的内部热交换后的空气重新排入到空气调和空间内。如图1所示,上述排出口9贯穿形成在上述前面板3上,上述排出口9的流路长度和上述前面板3的厚度t相同。
在上述排出口9的出口侧设置有放气孔10。上述放气孔10用于控制通过上述排出口9排出的空气排出方向。上述放气孔10以旋转中心销9为中心在上述排出口9内进行旋转,上述旋转中心销9分别形成在上述排出口9的底面和顶部。在上述放气孔10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形成有可以使上述旋转中心销9插入的旋转中心孔。
上述放气孔10上设置有多个导向板11。上述导向板11沿着上述排出口9的上下方向进行旋动,调节上下的空气排出方向。上述导向板11通过单独的结构同时可以沿着上下进行旋动。
在具有上述结构的已有技术中,按照如下控制方向将在空调机的内部热交换后的空气排出到外部。也就是说,通过上述排出口9排出空气的上下方向是通过上述导向板11沿着上下进行旋动设定。另外,排出空气的左右方向是通过上述放气孔10以旋转中心销9为中心在上述排出口9内进行旋动设定。
作为参考,图3显示出现有空调机空气排出装置的排出空气的流动分布图。
如图3所示,通过上述放气孔10排出的空气量分布如下。也就是说,通过放气孔10的上端排出很多量的空气,沿着放气孔10的下端排出的空气量逐渐减少。
但是,具有上述结构的已有技术空调机具有如下缺点也就是说,在上述放气孔10中,通过放气孔10的上端排出的空气量很大。由于设置有上述百叶窗10的排出口9的流路长度整体相同(前面板3的厚度t整体相同),即使上述放气孔10在上述排出口9内沿着左右进行旋动,但还是会产生相对比较多的流路阻尼。
另外,在已有技术中,由于上述放气孔10的上端和下端位于上述排出口9的内部,即使沿着左右进行旋转,但突出的程度相同,所以导致通过上部排出的空气不能有效地传送到空气调和空间内。
上述放气孔10以上述旋转中心销9为中心向着左右两方向进行旋转,直到一侧接触到上述排出口9的内壁为止。于是,如图2所示,上述放气孔10以上述旋转中心销9为中心进行旋转时,会产生通过上述空气吸入部分5直接将从上述放气孔10排出的空气吸入到空调机内部的现象。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已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带来如下效果的空调机的空气排出装置在空调机内热交换后向空气调和空间排出的空气可以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传递。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可以防止直接将在空调机内热交换后排出的空气吸入到空调机的内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出口、放气孔和固定梢。上述排出口至少形成在前面板的一端部上,上端的流路长度比下端的流路长度短,用于将在空调机的内部热交换后的空气排入到空气调和空间内,上述前面板的中央形成有空气吸入部分;上述放气孔位于上述排出口的出口侧,用于设定通过上述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排出方向;上述一对固定梢分别形成在上述放气孔的上端和下端,形成放气孔的旋转中心,上端的旋转半径比下端的旋转半径小。
在上述前面板中,上端的厚度比下端的厚度薄;前面从上端向着下端向前方形成突出的倾斜;至少在上述前面板的一端部上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很长的排出口。
与上述固定梢相对应的上述排出口上形成有制动器,上述制动器使得上述放气孔在一定以上范围不能向空气吸入口方向进行旋转。
上述固定梢的中心形成有旋转中心孔,上述旋转中心孔内设置有旋转中心销,上述旋转中心销位于上述排出口的底面和顶部的同一辅助垂直线上。
在上述固定梢的一侧上形成有多个突起,与上述突起相对应的排出口上形成有位置决定销,从而设定上述放气孔的设置位置。
以向着上述排出口的正面辅助线为基准,上述放气孔向前面板的外侧旋转的角度范围在从0度到最大55度-65度之间。
本发明提供的空调机的空气排出装置可以带来如下效果在本发明的空调机的空气排出装置中,由于在前面板端部上沿着上下很长地形成的排出口中,使风量相对较多的部分形成相对比较短的流路长度,使得可以顺畅地排出空气;设置在排出口上的放气孔向外侧进行旋转时,可以使排出空气不碰撞在排出口的壁面上,使得通过排出口的上部排出的空气快速地传送到比较远的地方,可以快速地形成整体空间的空气调和。
另外,在本发明中,由于使上述放气孔不能向空气吸入部分方向进行旋转,可以防止通过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直接向空气吸入口流入的现象,提高空调机的热交换效率。


图1显示出已有技术空调机的空气排出装置结构的部分斜视图;图2显示出已有技术空调机的空气排出装置的工作状态图;图3显示出现有空调机空气排出装置的排出空气的流动分布图。
图4显示出具备有空气排出装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结构的分解斜视图;图5显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结构的部分切开斜视图;图6a显示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放气孔朝着前面板的正面设定时的固定梢与制动器之间关系的平面图;图6b显示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放气孔朝着前面板的外侧方向设定时的固定梢与制动器之间关系的平面图;
图7显示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放气孔朝着前面板的外侧方向设定时的正面图。
主要部件附图标记说明30底盘(BASE PAN) 32屏障(BARRIER)35空气导轨(GUIDE)37室内侧风扇40排出导轨 42排出导轨45导风板 50前面板(FRONT PANEL)52空气吸入部分 60,62排出口65旋转中心销 66制动器(STOPPER)67位置决定销 70放气孔(LOUVER)72导向板(VANE) 74固定梢(FINGER)75旋转中心孔 77位置设定突起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空调机的空气排出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4显示出具备有空气排出装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机结构的分解斜视图。图5显示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结构的部分切开斜视图。
如图4所示,在本发明的空调机中,底盘30形成空调机的底面,通过上述底盘30和机壳(附图中没有显示)形成的内部空间被屏障32划分为室内侧和室外侧。在上述室内侧设置有空气导轨35。上述空气导轨35作用于引导室内侧的空气流动;上述空气导轨35的内部设置有室内侧风扇37。
上述空气导轨35的前端设有室内热交换器(附图中没有显示),上述室内热交换器使吸入到室内侧的空气和热交换循环的工作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上述室内侧风扇37和室内热交换器之间设置有隔板39,上述隔板39可以将经过上述室内热交换器后的空气引导给上述室内侧风扇37。
上述空气导轨35的两端和下端具备有排出导轨40,42,上述排出导轨40,42可以将从上述室内侧风扇37排出的空气引导给空气调和空间。上述两端的排出导轨40和上述空气导轨35可以单独地形成。附图中标记45是导风板,上述导风板45引导室外侧的空气流动。
在上述空气导轨35和排出导轨40,42的前端设置有前面板50,上述前面板50形成空调机的正面外观。在上述前面板50中,前面板50的中央上形成有空气吸入部分52。上述空气吸入部分52是可以使空气调和空间的空气向上述室内热交换器进行流动的通路;上述空气吸入部分52具有与上述室内热交换器的大小相对应的面积。
在上述空气吸入部分52的两端和下端分别形成有排出口60,62,上述排出口60,62与上述排出导轨40,42相对应。于是,上述排出口60形成在上述前面板50的两端,上述排出口62形成在上述前面板50的下端部。
一方面,从侧面看时,上述前面板50是下端的厚度T2比上端的厚度T1厚的结构。于是,上述前面板50的前面从上端向着下端向前方形成突出的倾斜。作为参考,上述厚度是T2≥1.2×T1的关系,上述T2的厚度与已有技术的前面板的厚度相似。
通过上述前面板50的结构,使得在排出口60中,上端的流路长度比下端的流路长度短,上述排出口60从上述前面板50两端上部向着下部很长地形成。这意味着,通过上述排出口60的上端可以顺畅地进行空气排出。
如图5和图6所示,在上述排出口60的顶部和底面分别突出形成有旋转中心销65。在上述旋转中心销65中形成在上述排出口60的顶部和底面的旋转中心销65,处于相同的垂直线上。如图5和图6所示,与上述旋转中心销65邻接的位置上形成有制动器66。上述制动器66的作用是用于限制下面将要说明的放气孔70的旋转。另外,与上述旋转中心销65邻接的位置上形成有位置决定销67。上述位置决定销67作用是用于固定放气孔70进行旋转的位置。其中,上述制动器66和位置决定销67可以只形成在上述排出口60的顶部或者底面中某一侧上。
上述排出口60上设置有放气孔70。从前面板50的正面看时,上述放气孔70设定左右的空气排出方向。于是,上述放气孔70沿着上下方向很长地形成。另外,上述放气孔70的前面形成与上述前面板50相对应的倾斜。上述放气孔70上设置有沿着上下方向可旋转的导向板72,上述导向板72用于控制上下的空气排出方向。上述导向板72最好是可以使多个导向板72同时进行连动的结构。
在上述放气孔70的上端和下端形成有固定梢74,上述固定梢74向着上述放气孔70的后端突出形成。一对上述固定梢74形成环状,在上述固定梢74的前端之间形成一定的缝隙。在上述固定梢74中,形成在上述放气孔70上端的旋转半径比下端的旋转半径小。这是由于上述排出口60上端的流路长度和下端的流路长度不同,而且上述旋转中心销65处于相同的垂直线上。
通过上述固定梢74形成的旋转中心孔75的一侧通过上述固定梢74前段之间的缝隙形成开口。上述中心旋转销65位于上述旋转中心孔75内。其中,将上述固定梢74设置在旋转中心销65上时,上述制动器66形成在与一侧固定梢74的前端相对应的位置上。沿着上述固定梢74的外侧形成有多个位置决定销67。上述突起77形成锯齿圈状,与上述位置决定销67配合固定上述放气孔70的旋转位置。
上述放气孔70向着前面板50的外侧方向可以进行旋转的角度是,对于上述排出口60的正面方向从0度到65度范围内;旋转角度最好不超过60度。其中,0度指上述放气孔70不向上述旋转板50的中心方向进行旋转。
下面,对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空调机的空气排出装置的作用进行详细说明。
由于上述放气孔70设置在上述排出口60上,使形成在上述放气孔70的上端和下端的固定梢74分别插入在排出口65的旋转中心销65上。如果将上述放气孔70设置在上述排出口60内,则上述放气孔70的前面与前面板50的前面形成连续的平面。
于是,通过上述放气孔70可以将在空调机的内部热交换后的空气,重新排入到空气调和空间内。这时,从上述前面板50的正面看时,上述放气孔70控制左右的空气排出方向。另外,通过使导向板72沿着上下进行旋转,可以设定排出空气的上下方向,上述导向板72设置在上述放气孔70上。
这时,上述放气孔70的上端,也就是说,上述排出口60上端的流路长度相对比较短。这是由于上述前面板50的厚度T1相对比较薄。于是,通过上述放气孔70的上端可以顺畅地排出空气。相当于上述放气孔70上端的区域是排出相对较多空气的部分。最终,通过使排出相对比较多的空气的区域流路长度相对比较短,使得通过上述放气孔70的上端可以增大排出空气的量。
一方面,上述放气孔70以上述旋转中心销65为中心可旋转。于是,如果使上述放气孔70以上述旋转中心销65为中心进行旋转,则可以改变放气孔70的前面方向,设定排出空气的左右方向。这时,通过上述突起77和位置决定销67固定上述放气孔70旋转的状态。于是,即使从外部施加任意的外力,也不容易改变上述放气孔70的设定方向。
另外,通过上述制动器66和固定梢74的配合,可以防止上述放气孔70向上述空气吸入部分52进行旋转。图6显示出在前面板50左侧的放气孔70中固定梢74和制动器66之间连动关系的平面图。也就是说,图6a显示出上述固定梢74被上述制动器66挡住不能进行旋转状态的平面图。
图7显示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放气孔朝着前面板的外侧方向设定时的正面图。
如图7所示,如果上述放气孔70向着上述空气吸入口52的外侧方向进行旋转的情况下,则使上述放气孔70的端部与排出口60内壁之间的间距C1,C2在上述放气孔70的上端和下端不同。这是由于上述放气孔70的上端和下端的旋转半径不同。
也就是说,由于上述放气孔70上端的旋转半径比下端的旋转半径小,对于相同的旋转角上述放气孔70的上端移动距离小。于是,上述放气孔70的上端与排出口60内壁之间的间距C1比上述放气孔70的下端与排出口60内壁之间的间距C2大。
在上述情况下,由于可以使向着上述放气孔70的上端外侧排出的空气不接触在上述排出口60的内壁上,直接向排出口60的外部排出,使得在风量相对较多的放气孔70上端的空气排出顺畅地进行,可以将排出空气传送到比较远的地方。
到目前为止,虽然以本发明的实施例为中心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在本发明所属技术区域内具有一般知识的人员在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范围内可以提出很多变形。本发明的基本技术思想体现在专利请求范围内,与之同等范围内的所有差异点都应该解释为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空调机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出口、放气孔和固定梢;上述排出口至少形成在前面板的一端部上,上端的流路长度比下端的流路长度短,用于将在空调机的内部热交换后的空气排入到空气调和空间内,上述前面板的中央形成有空气吸入部分;上述放气孔位于上述排出口的出口侧上,用于设定通过上述排出口排出的空气的排出方向;上述一对固定梢分别形成在上述放气孔的上端和下端,形成放气孔的旋转中心,上端的旋转半径比下端的旋转半径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机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前面板中,上端的厚度比下端的厚度薄;前面从上端向着下端向前方形成突出的倾斜;至少在上述前面板的一端部上形成有沿着上下方向很长的排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机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与上述固定梢相对应的上述排出口上形成有制动器,上述制动器使得上述放气孔在一定范围内不能向空气吸入口方向进行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机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梢的中心形成有旋转中心孔,上述旋转中心孔内设置有旋转中心销,上述旋转中心销位于上述排出口的底面和顶部的同一垂直线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空调机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固定梢的一侧上形成有多个突起,与上述突起相对应的排出口上形成有位置决定销,从而设定上述放气孔的设置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机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以向着上述排出口的正面辅助线为基准,上述放气孔向前面板的外侧旋转的角度范围在从0度到最大55度-65度之间。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调机的空气排出装置排出口至少形成在前面板的一端部上;在上述排出口中,上端的流路长度比下端的流路长度短。这是通过使上述前面板上端的厚度比下端的厚度薄而制作形成的。上述排出口上设置有放气孔。在上述放气孔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形成有一对固定梢,形成旋转中心。通过上述一对固定梢形成的旋转中心孔内插入有旋转中心销,上述旋转中心销形成在排出口的顶部和底面。在上述固定梢中,上端的旋转半径比下端的旋转半径小。通过具有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可以带来如下效果通过上述排出口的上端可以顺利地排出很多量的空气,可以容易地向空调机的外侧方向传递空气。
文档编号F24F13/06GK1542365SQ0314061
公开日2004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30日
发明者金奎洛 申请人: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