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节能换气冷暖空调末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27605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辐射节能换气冷暖空调末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尤其涉及一种辐射节能换气冷暖空调末端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空调末端装置都是采用对流散热方式进行热交换,这种方式存在着空气干燥,能耗大,舒适性差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能耗低、符合人体舒适感的辐射节能换气冷暖空调末端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辐射节能换气冷暖空调末端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相互串联在一起的辐射散热盘管和对流散热盘管;对流散热盘管的进口是冷、热介质的入口,辐射散热盘管的出口是冷、热介质的出口;在对流散热盘管后面装有送风风扇;在对流散热盘管的进出口端跨接有将其连通的连管,该连管与对流散热盘管进口端用三通调节阀相连。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在对流散热盘管后面装有与室外相通的空气全热交换器,该空气全热交换器的进风口位于对流散热盘管腔室的进风口旁,在空气全热交换器的进风口设置有多孔质的温湿度调节器,该多孔质的温湿度调节器通过水管与对流散热盘管所在腔室底部相连。
本实用新型以辐射、对流方式为主要换热方式,能提高空调供冷、供暖的舒适性,节约能源。
当供冷、暖介质进入到对流散热盘管中,使得流经此盘管外侧的空气流受冷而降温,供冷、暖介质温度会自动升高,然后供冷、暖介质进入辐射散热盘管继续吸收周围热量,使其温度升高后流出。从而实现了由对流方式供冷、暖进行除湿及增大房间的供冷、暖能力和由辐射方式为主要供冷、暖的双重方式。其间由于在对流散热盘管的进出口端设置有将其连通的连管和三通调节阀,因此,供冷、暖介质流经对流散热盘管的流量可以调节,进入与排除辐射散热盘管之间的温度差也可以调节,从而对供冷、暖介质进入辐射散热盘管的温度可以在较大范围内选择,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主要用于以辐射方式供冷、暖为主,以对流方式供冷、暖为辅的空气调节系统中,作为向居住环境、空间提供符合人体舒适感的节能空调系统末端装置。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装置包括相互串联在一起的辐射散热盘管1和对流散热盘管4;对流散热盘管4的进口是冷、热介质的入口,辐射散热盘管1的出口是冷、热介质的出口;在对流散热盘管4后面装有送风风扇3,用于向室内送冷、热风;在对流散热盘管4的进出口端跨接有将其连通的连管11,该连管11与对流散热盘管4进口端用三通调节阀2相连。调节三通调节阀2可以调节对流散热盘管4和辐射散热盘管1的不同工作状态。
在对流散热盘管4后面装有与室外相通的空气全热交换器10,该空气全热交换器10的新鲜空气进风口位于对流散热盘管4腔室的进风口旁,在空气全热交换器10的新鲜空气进风口处设置有多孔质的温湿度调节器9,该多孔质的温湿度调节器9采用多孔质的吸水材料制成,通过水管5与对流散热盘管4所在腔室底部相连,温湿度调节器9下部装有排水管8。水管5能使对流散热盘管4制冷时,空气流中析出的水分回流到多孔质的温湿度调节器9中,对从室外流进的新鲜空气温度和湿度的调节,制热时,从水管5向温湿度调节器9加水,改善了室内的温湿度条件,使得对流散热盘管4能有效地工作在无结露状态,进一步强化了本实用新型的综合节能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全热交换器10的排气口设有排风扇6,进气口设有进气扇7,进气口位于对流散热盘管4腔室的进风口旁。
本实用新型的辐射散热盘管1可置于室内的墙壁和地板下,对流散热盘管4连通送风风扇3和腔室一起根据需要设置。
权利要求1.一种辐射节能换气冷暖空调末端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相互串联在一起的辐射散热盘管和对流散热盘管;对流散热盘管的进口是冷、热介质的入口,辐射散热盘管的出口是冷、热介质的出口;在对流散热盘管后面装有送风风扇;在对流散热盘管的进出口端跨接有将其连通的连管,该连管与对流散热盘管进口端用三通调节阀相连。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辐射节能换气冷暖空调末端装置,其特征是在对流散热盘管后面装有与室外相通的空气全热交换器,该空气全热交换器的进气口位于对流散热盘管腔室的进风口旁,在空气全热交换器的进风口设置有多孔质的温湿度调节器,该多孔质的温湿度调节器通过水管与对流散热盘管所在腔室底部相连。
专利摘要一种辐射节能换气冷暖空调末端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相互串联在一起的辐射散热盘管和对流散热盘管;对流散热盘管的进口是冷、热介质的入口,辐射散热盘管的出口是冷、热介质的出口;在对流散热盘管后面装有送风风扇;在对流散热盘管的进出口端跨接有将其连通的连管,该连管与对流散热盘管进口端用三通调节阀相连。本实用新型以辐射、对流方式为主要换热方式,能提高空调供冷、供暖的舒适性,节约能源,主要用于以辐射方式供冷暖为主,以对流方式供冷暖为辅的空气调节系统中,作为向居住环境(空间)提供符合人体舒适感的节能空调系统末端装置。
文档编号F24F13/00GK2639786SQ0323540
公开日2004年9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30日
发明者代伯清 申请人:代伯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