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风装置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2078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扫风装置及空调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扫风装置,该扫风装置包括电机、曲柄、连杆、多个叶片及支撑板,各个叶片可转动的设于支撑板上;曲柄的两端分别连接电机和连杆,连杆与各个叶片枢接;电机与曲柄的连接点,及叶片与支撑板的连接点位于连杆的同一侧。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工作中导风叶片与连杆的连接处易脱落,而使整个扫风装置失效的问题,降低了空调器的后期维护。
【专利说明】扫风装置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扫风装置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0002]扫风装置是空调的重要部件之一,它起着控制空调出风风向的作用。
[0003]参照图1及图2,图1为现有技术中扫风装置的第一工作状态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扫风装置的第二工作状态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的扫风装置中电机5和叶片6位于连杆7的上下或者左右两侧,由电机5驱动曲柄8带动连杆7运动,连杆7再拉动或者推动叶片6改变翻转方向,以实现导风。其中,电机5转轴的转动中心zl与叶片6的转动中心z2位于连杆7的两侧。
[0004]如图2所示,当电机5驱动曲柄8由图示a0位置向图示al位置运动时,连杆7沿cl方向相应运动,此时,叶片6在连杆7的拉动下沿bI方向运动,即叶片6与连杆7的运动方向基本相反;并且,当电机5驱动曲柄8由图示a0位置向图示a2位置运动时,连杆7沿c2方向相应运动,此时,叶片6在连杆7的拉动下沿b2方向运动,即叶片6与连杆7的运动方向基本相反。因此,在扫风装置不断扫风的过程中,叶片6与连杆7不断的拉扯,就容易使得叶片6与连杆7的连接处脱落,导致整个扫风装置失效。
[0005]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导风叶片与连杆的连接处脱落,而使整个扫风装置失效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扫风装置,所述扫风装置包括电机、曲柄、连杆、多个叶片及支撑板,各个所述叶片可转动的设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曲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机和连杆,所述连杆与各个所述叶片枢接;所述电机与所述曲柄的连接点,及所述叶片与所述支撑板的连接点位于所述连杆的同一侧。
[0008]优选地,所述扫风装置还包括用于容置所述电机和曲柄的安装盒,所述安装盒设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安装盒上对应所述连杆的位置设有供所述连杆穿过的开口,所述安装盒与所述叶片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导风面。
[0009]优选地,所述导风面与所述支撑板所在的平面呈钝角设置。
[0010]优选地,所述安装盒包括带有电机安装位的底座,及与所述底座盖合适配的盒盖,所述盒盖的外表面呈光滑曲面设置。
[0011]优选地,所述电机与所述底座连接固定,所述底座上相对设置有相距预设距离的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所述曲柄与连杆相连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之间。
[0012]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及第二固定柱,所述电机上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柱设有第一连接耳,对应所述第二固定柱设有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及第二连接耳上均设置有过孔,通过两个螺钉对应穿过第一连接耳及第二连接耳上的过孔,将第一固定柱与第一连接耳以及第二固定柱与第二连接耳螺接,以将电机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第一固定柱上设有限制所述第一连接耳位移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固定柱上设有限制所述第二连接耳位移的第二定位部。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侧壁上延伸有至少三根第一筋条,所述第一筋条从所述第一固定柱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伸出以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侧壁上延伸有至少三根第二筋条,所述第二筋条从所述第二固定柱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伸出以形成所述第二定位部。
[0014]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供电机导线穿过所述安装盒的通孔,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向外延伸有固定所述电机导线的线扣。
[0015]优选地,所述线扣包括板状本体,所述板状本体的一侧面上设有位置错开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远离所述板状本体的一端向所述第二卡合部方向延伸有与所述第--^合部垂直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卡合部远离所述板状本体的一端向所述第—合部方向延伸有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垂直的第二延伸部。
[0016]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接水盘及如上所述的扫风装置;所述扫风装置包括电机、曲柄、连杆、多个叶片及支撑板,各个所述叶片可转动的设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曲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机和连杆,所述连杆与各个所述叶片枢接;所述电机与所述曲柄的连接点,及所述叶片与所述支撑板的连接点位于所述连杆的同一侧;
[0017]所述扫风装置设于所述接水盘上。
[0018]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机与曲柄的连接位置及各叶片与支撑板的连接位置设于连杆的同一侧,使得电机驱动曲柄带动连杆运动时,曲柄、连杆及叶片同步运动且摆动方向一致,避免了相互干扰,从而防止了导风叶片与连杆的连接处脱落,避免了整个扫风装置失效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现有技术中扫风装置的第一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0]图2为现有技术中扫风装置的第二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扫风装置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扫风装置一实施例的局部侧视图;
[0023]图5为图3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5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图6中局部A的放大状态结构示意图;
[0026]图8为本实用新型扫风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27]图9为本实用新型扫风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10为图9所示的底座与电机的装配示意图;
[0029]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盒的盒盖实现减少风阻效果的示意图;
[0030]图12是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31]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3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扫风装置。
[0034]参照图3至图7,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扫风装置包括电机10、曲柄11、连杆12、多个叶片13及支撑板14。其中,所述曲柄1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机10和连杆12,实现电机10驱动曲柄11转动时,带动连杆12做往复运动。每个叶片13都具有两个连接位置,通过其中一个连接位置,各个所述叶片13可转动的设于所述支撑板14上,通过另一连接位置,各个所述叶片13与所述连杆12枢接,当连杆12做往复运动时,就可以带动叶片13在支撑板14上摆动,进行扫风。
[0035]应当注意的是,各相邻两叶片13的间距可以相同或者不相同,可根据空调的实际尺寸及设计需求具体设计,此处不作不限制。此外,支撑板14可以是一个或者也可以是多个,例如,如图3及图5所示的由两个部分组成,或者如图9所示的为一个整体。
[0036]此外,所述电机10与所述曲柄11的连接点及所述叶片13与所述支撑板14的连接点均位于所述连杆12的同一侧,使得所述曲柄11以及受其带动的叶片13同向摆动。
[0037]—并参照图8,当该扫风装置执行扫风程序时,电机10驱动曲柄11如图3所示左右往复运动。假设曲柄11、连杆12及叶片13的初始状态如图8中8a所示状态。此时,当电机10驱动曲柄11往支撑板14的左侧方向运动时,曲柄11带动连杆12向支撑板14的左下方向运动,同时连杆12带动叶片13向左侧倾斜,如图8中8b所示状态;当曲柄11往支撑板14的右侧方向运动时,曲柄11先回复至初始状态,再向右侧运动,此时,曲柄11带动连杆12向支撑板14的右下方向运动,同时连杆12带动叶片13向右侧方向倾斜,如图8中8c所示状态。从图8中可以看出,在电机10驱动曲柄11带动连杆12做左右往复运动,即空调扫风时,曲柄11、连杆12及叶片13三者基本同步运动且摆动方向基本一致,没有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从而避免叶片13与连杆12在运动的过程中,两者相互拉扯,而容易脱落的问题。
[0038]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扫风装置通过将电机10与曲柄11的连接点及各叶片13与支撑板14的连接点设于连杆12的同一侧,使得电机10驱动曲柄11带动连杆12运动时,曲柄11、连杆12及叶片13同步运动且摆动方向一致,避免了相互干扰,从而防止了导风叶片13与连杆12的连接处脱落,避免了整个扫风装置失效的问题。
[0039]进一步地,参照图8及图10,本实施例中所述扫风装置还包括用于容置所述电机10和曲柄11的安装盒20,所述安装盒20设于所述支撑板14上,所述安装盒20上对应所述连杆12的位置设有供所述连杆12穿过的开口 201,可以理解的是,为方便将该扫风装置安装于空调器上,该安装盒20优选设置在扫风装置的左端端部或者右端端部;且当该安装盒20设于扫风装置的左端端部或者右端端部时,所述安装盒20与所述叶片13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导风面m,如图10所示。在本优选实施例中,当该扫风装置安装于空调器上时,安装盒20就位于空调出风口的左端或者右端位置,如图7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将安装盒20位于空调出风口的一侧设置倾斜的导风面m,用以减少对空调出风的阻挡,从而使得出风风量增多,提高了出风的效率。
[0040]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安装盒20与叶片13相对的一侧整体呈斜面设置或者部分呈斜面设置以形成所述导风面m,需要保证的是该所述导风面m与所述支撑板14所在的平面呈钝角设置,这样,当空调出风被叶片13导向至安装盒20的一侧时,该导风面m与叶片13呈大致平行状态,使得出风不会被阻挡。
[0041]进一步地,参照图3、图7及图11,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盒20包括带有电机10安装位的底座21,及与所述底座21盖合适配的盒盖22,所述安盒盖22的外表面呈光滑曲面设置。由于安装盒20处于空调出风的下风向,如果安装盒20的表面比价粗糙或者表面有多个凸起,就会阻挡风的通过,本实施例将安盒盖22的外表面设置呈光滑曲面,通过安装盒20流线型的导流轮廓特征,实现了减少风阻,提高出风风量的效果,并且还能够减少风与安装盒20表面的摩擦,进而减低了噪音。
[0042]进一步地,参照图9及图10,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机10与所述底座21连接固定,所述底座21上相对设置有相距预设距离的第一限位部23a及第二限位部23b,装设于底座21上的电机10的所述曲柄11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23a及第二限位部23b之间,用于对曲柄11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进而实现对叶片13的摆动角度进行限位。其中,第一限位部23a及第二限位部23b可如图4所示的L形凸起,也可以是其他例如柱状物。
[0043]进一步地,参照图9及图10,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24及第二固定柱25,该第一固定柱24及第二固定柱25为螺柱结构,所述电机10上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柱24设有第一连接耳10a,及对应所述第二固定柱25设有第二连接耳1b ;所述第一连接耳1a及第二连接耳1b上均设置有过孔(图未标示),通过两个螺钉(图未标示)对应穿过第一连接耳1a及第二连接耳1b上的过孔,将第一固定柱24与第一连接耳1a以及第二固定柱25与第二连接耳1b螺接,以将电机10固定在底座21上。
[0044]可以理解的是,为方便安装电机10以及防止电机10安装后移位,所述第一固定柱24上设有限制所述第一连接耳1a位移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固定柱25上设有限制所述第二连接耳1b位移的第二定位部。该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可以是沿第一固定柱24及第二固定柱25的侧壁延伸出的半圆弧形竖壁,该半圆弧形竖壁在第一固定柱24及第二固定柱25上形成槽口正对电机10方向的限位槽,半圆弧形竖壁形成的限位槽能够对第一连接耳1a和第二连接耳1b进行限位,从而防止电机10在震动过程中移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定位部及第二定位部还可以采样其他结构来实现,具体地,如图9及图10所示,所述第一固定柱24的侧壁上延伸有至少三根第一筋条26,所述第一筋条26从所述第一固定柱24远离所述底座21的一端伸出以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固定柱25的侧壁上延伸有至少三根第二筋条27,所述第二筋条27从所述第二固定柱25远离所述底座21的一端伸出以形成所述第二定位部。
[0045]进一步地,参照图9及图10,为了提尚电机10固定后的稳固性,所述底座21与支撑板14为一体结构。此外,为进一步提高电机10固定后的稳固性,所述第一固定柱24与所述第二固定柱25之间设置有支撑所述电机10的圆弧形竖壁28。该圆弧形竖壁28用于在电机10安装至底座21上时,对电机10进行支撑固定。需要说明的是,该电机10安装后,除第一连接耳1a机第二连接耳1b外,其电机10本体仅与圆弧形竖壁28接触,从而避免电机10与底座21直接接触,减少电机10震动对整个扫风装置的影响。
[0046]进一步地,参照图7及图10,为方便电机10导线的布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底座21上设置有供电机导线穿过所述安装盒20的通孔(图未标示),所述底座21上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向外延伸有固定所述电机10导线的线扣29。
[0047]具体地,所述线扣29包括板状本体,所述板状本体的一侧面上设有位置错开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远离所述板状本体的一端向所述第二卡合部方向延伸有与所述第--^合部垂直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卡合部远离所述板状本体的一端向所述第一卡合部方向延伸有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垂直的第二延伸部。其中,线扣29采用塑胶材料,利用塑胶材料的弹性形变能力,可以实现将电机10导线卡入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配合形成的卡合槽内,使电机10导线固定,且走线美观。
[0048]请一并参阅图4,所述连杆12上对应每个叶片13的位置设置有第一转动槽,叶片13上对应第一转动槽的位置有与第一转动槽转动适配的第一转轴,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转动槽配合,以实现叶片13与连杆12枢接;支撑板14上对应每个叶片13的位置设置有第二转动槽,叶片13上对应第二转动槽的位置有与第二转动槽转动适配的第二转轴,通过第二转轴与第二转动槽连接配合,以实现叶片13与支撑板14转动连接。
[0049]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整个扫风装置在组装后,电机10和曲柄11位于安装盒20内,其中,电机10与底座21固定连接,曲柄11与连杆12连接的一端位于第一限位部23a及第二限位部23b之间,当电机10转动时,曲柄11在第一限位部23a及第二限位部23b之间摆动,并带动连杆11摆动。并且,叶片13分别与支撑板14和连杆11连接,在连杆11摆动时,叶片13与连杆11连接的一端随着连杆11运动,而使整个叶片13相应翻转,以实现空调出风方向的变换。当该扫风装置安装于空调器上,就可以控制空调的出风角度,实现扫风。
[005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参照图12,在一实施例中,该空调器包括接水盘30及上述扫风装置40 ;所述扫风装置40设于所述接水盘30上。所述扫风装置40的详细结构可参照上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当所述扫风装置40设于所述接水盘30上时,叶片位于空调器的出风口处,通过电机控制叶片的翻转角度,以实现对空调器的出风方向进行控制;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空调器中使用了上述扫风装置40,因此,本实用新型空调器的实用性更高,能够减少后期维护。
[005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扫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装置包括电机、曲柄、连杆、多个叶片及支撑板,各个所述叶片可转动的设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曲柄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电机和连杆,所述连杆与各个所述叶片枢接;所述电机与所述曲柄的连接点,及所述叶片与所述支撑板的连接点位于所述连杆的同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扫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扫风装置还包括用于容置所述电机和曲柄的安装盒,所述安装盒设于所述支撑板上,所述安装盒上对应所述连杆的位置设有供所述连杆穿过的开口,所述安装盒与所述叶片相对的一侧设置有导风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面与所述支撑板所在的平面呈钝角设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扫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盒包括带有电机安装位的底座,及与所述底座盖合适配的盒盖,所述盒盖的外表面呈光滑曲面设置。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与所述底座连接固定,所述底座上相对设置有相距预设距离的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所述曲柄与连杆相连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及第二限位部之间。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扫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第一固定柱及第二固定柱,所述电机上对应所述第一固定柱设有第一连接耳,对应所述第二固定柱设有第二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及第二连接耳上均设置有过孔,通过两个螺钉对应穿过第一连接耳及第二连接耳上的过孔,将第一固定柱与第一连接耳以及第二固定柱与第二连接耳螺接,以将电机固定在底座上;所述第一固定柱上设有限制所述第一连接耳位移的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固定柱上设有限制所述第二连接耳位移的第二定位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扫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侧壁上延伸有至少三根第一筋条,所述第一筋条从所述第一固定柱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伸出以形成所述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侧壁上延伸有至少三根第二筋条,所述第二筋条从所述第二固定柱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伸出以形成所述第二定位部。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扫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供电机导线穿过所述安装盒的通孔,所述底座上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向外延伸有固定所述电机导线的线扣。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扫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扣包括板状本体,所述板状本体的一侧面上设有位置错开且相互平行的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远离所述板状本体的一端向所述第二卡合部方向延伸有与所述第--^合部垂直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二卡合部远离所述板状本体的一端向所述第—合部方向延伸有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垂直的第二延伸部。10.一种空调器,包括接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扫风装置;所述扫风装置设于所述接水盘上。
【文档编号】F24F13-15GK204285747SQ201420404333
【发明者】潘志升, 陈国豪, 贾鹏, 黄志方, 王会臣, 张琪宇 [申请人]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