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筒支承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58620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回转筒支承定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物烧结、冷却、烘干生产中的回转筒类设备的支承定位装置,例如水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回转窑、筒式冷却机、回转式烘干机等的支承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回转筒类设备的支承定位装置一般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纯支承装置,起支承回转筒体的作用;另一部分为挡轮装置,控制回转筒体的上移或下滑,起定位作用。如图1、2所示,两个托轮1、2的外表面与固定在回转筒体3上的轮带4的外表面接触,以支承回转筒体3。当回转筒3转动,托轮1、2也绕各自的中心轴线转动。两个挡轮5、6设置在轮带4的两侧,与轮带的侧面接触,两个挡轮限制了回转筒体3沿轴向的位移。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回转筒支承定位装置结构复杂,零部件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述回转筒支承定位装置,包括一托轮,支承托轮并且托轮可饶之转动的轮轴,托轮在轮轴的轴向位置固定,在托轮的一端有一直径大于托轮直径的凸缘。
在使用时,由于回轮筒体轴线是倾斜的,该凸缘应当与轮带的在回转筒轴线位置较低的一侧的侧面接触。这样可防止回转筒体沿轴向下滑。一般来说,回转筒体由于重力的原因,不会沿轴向上移,但为了安全起鉴,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托轮的另一端还有一直径大于托轮直径的凸缘。这样托轮上的两端的凸缘与回转筒体上的轮带侧面接触,防止回转筒体沿轴向的位移。
对于上面所述的任一种支承定位装置,它还包括两个轴支座,轮轴的两端轴颈分别支承在轴支座中。
对于上面所述的任一种支承定位装置,在托轮与轮轴之间通过轴承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托轮上的两端的凸缘与回转筒体上的轮带侧面接触,可替代原挡轮装置,而托轮的外表面部分与轮带外表面接触起支承作用。因此本实用新型将原挡轮装置,支承装置合成一复合支承装置,减少零部件数量,使结构简单,布置方便,重量减轻,降低了设备造价。


图1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状态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3,4中,托轮7两端有凸缘8两个。凸缘8凸出托轮7外表面9一定的高度,其与固定在回转筒体3上的的轮带4的侧面相接触,用于承受回转筒体的下滑力和上移力。托轮7的外表面9与轮带4的外表面相接触,承受回转筒体的垂直载荷,起支承作用。
托轮7内圈与轴承10外圈接触,成紧配合。轴承10内圈与轴11接触,成紧配合。两个端盖12与托轮端面13联结在一起。端盖12、轴11、托轮7组成一密封腔,腔内充填润滑脂,对轴承10进行润滑。
轴11的两端轴颈14分别装入轴支座15中,轴支座固定在某一位置。
回转筒体3的载荷通过托轮7传递给轴承10,再由轴承10传递给轴11、轴11将载荷传递给轴支座15。
权利要求1.回转筒支承定位装置,包括一托轮,支承托轮并且托轮可绕之转动的轮轴,托轮在轮轴的轴向位置固定,其特征在于在托轮的一端有一直径大于托轮直径的凸缘。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转筒支承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托轮的另一端还有一直径大于托轮直径的凸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转筒支承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两个轴支座,轮轴的两端轴颈分别支承在轴支座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回转筒支承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托轮与轮轴之间通过轴承配合。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窑、筒式冷却机、回转式烘干机等回转筒类设备的支承定位装置,解决的是现有回转筒支承定位装置结构复杂,零部件多的问题。它包括一托轮,支承托轮并且托轮可绕之转动的轮轴,托轮在轮轴的轴向位置固定,在托轮的一端有一直径大于托轮直径的凸缘。作为改进,在托轮的另一端还有一直径大于托轮直径的凸缘。本实用新型的托轮上的两端的凸缘与回转筒体上的轮带侧面接触,而托轮的外表面部分与轮带外表面接触。本实用新型将原挡轮装置,支承装置合成一复合支承装置,减少零部件数量,使结构简单,布置方便,重量减轻,降低了设备造价。
文档编号F27B7/22GK2755532SQ20042010950
公开日2006年2月1日 申请日期2004年11月26日 优先权日2004年11月26日
发明者周建铭, 杨世宏, 王玉荣, 刘柏 申请人:南京西普机电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