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高效多功能立式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266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民用高效多功能立式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锅炉或民用热水炉,尤其是一种民用高效多功能立式锅炉。
背景技术
公知技术中锅炉或民用热水炉结构主要包括,用于燃烧的炉膛,用于排烟的烟道和用于换热的水套,通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如何更好的提高炉的燃烧状况和换热效率,如何更加有效的降低烟尘排放对空气的污染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既能提高炉的燃烧状况和换热效率,同时有效的降低烟尘排放对空气的污染的锅炉或民用热水炉,尤其是一种民用高效多功能立式锅炉。
解决以上问题的措施在于炉膛上部与排烟道连通,炉膛上部烟气出口与排烟道烟气入口连通处有换热水管穿过,炉膛与排烟道外包有水套,水套与换热水管连通,水套通过进水口和出水口进行流动循环,在垂直向上的排烟道上,固定有开有穿火孔的挡板和通过细管与水套连通的中空的阻流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在排烟道内相对较短的烟气流程中,通过反复将炉膛排出的热烟尘,由横向固定的挡板的压缩作用,气流集中后,通过挡板上的穿火孔,向上吹向阻流子,随后由排烟道中的阻流子以较大阻流面积换热后,强行使气流吹向排烟道内壁,以较大相对速度与水套充分换热,经过排烟道烟气流与水套充分进行热交换,使得烟气携带的粉尘在不断与排烟道内壁的结构碰撞,以及烟气的温度迅速降低的作用下,较彻底的向下沉降,由于在换热和降尘的同时,排烟道工作顺畅,烟气流排出速度较快,保证了炉膛燃烧正常,因此,较好的实现了既能提高燃烧状况和换热效率,同时有效的降低烟尘排放对空气的污染的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实施例1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炉膛1上部与排烟道12连通,炉膛1上部烟气出口与排烟道12烟气入口连通处有换热水管6穿过,炉膛1与排烟道12外包有水套5,水套5与换热水管6连通,水套5通过进水口14和出水口12进行流动循环,在垂直向上的排烟道12上,固定有开有穿火孔8的挡板7和通过细管10与水套5连通的中空的阻流子9。
炉膛1下还固定有灰斗3。
排烟道12底部固定有除尘斗4。
阻流子9的上表面中间向上突起,边缘向下倾斜。中空的阻流子9可以是尖顶的锥台,或者是球体。降落的烟尘向下落入除尘斗4,减少和避免烟尘在排烟道12内的积存。
在排烟道12内相对较短的烟气流程中,通过反复将炉膛1排出的热烟尘,由横向固定的挡板7的压缩作用,气流集中后,通过挡板7上的穿火孔8,向上吹向阻流子9,随后由排烟道12中的阻流子9以较大阻流面积换热后,强行使气流吹向排烟道12内壁,以较大相对速度与水套5充分换热,经过排烟道12烟气流与水套5充分进行热交换,使得烟气携带的粉尘在不断与排烟道12内壁的结构碰撞,以及烟气的温度迅速降低的作用下,较彻底的向下沉降,由于在换热和降尘的同时,排烟道12工作顺畅,烟气流排出速度较快,保证了炉膛1燃烧正常,因此,较好的实现了既能提高燃烧状况和换热效率,同时有效的降低烟尘排放对空气的污染的目的。
实施例2炉膛1由上下两层炉排2分割成上下两个部分。
这两个部分可以有各自的烟气出口与排烟道12连通。
实施例3水套5内固定二次换热管13。二次换热管13与水套5互不联通。二次换热管13内取得的热水可供日常生活使用。
权利要求1.一种民用高效多功能立式锅炉,其特征在于,炉膛(1)上部与排烟道(12)连通,炉膛(1)上部烟气出口与排烟道(12)烟气入口连通处有换热水管(6)穿过,炉膛(1)与排烟道(12)外包有水套(5),水套(5)与换热水管(6)连通,水套(5)通过进水口(14)和出水口(12)进行流动循环,在垂直向上的排烟道(12)上,固定有开有穿火孔(8)的挡板(7)和通过细管(10)与水套(5)连通的中空的阻流子(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民用高效多功能立式锅炉,其特征在于,炉膛(1)下还固定有灰斗(3),排烟道(12)底部固定有除尘斗(4)。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民用高效多功能立式锅炉,其特征在于,阻流子(9)可以是尖顶的锥台,或者是球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民用高效多功能立式锅炉,其特征在于,阻流子(9)的上表面中间向上突起,边缘向下倾斜。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民用高效多功能立式锅炉,其特征在于,炉膛(1)由上下两层炉排(2)分割成上下两个部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民用高效多功能立式锅炉,其特征在于,水套(6)内固定二次换热管(13)。
专利摘要一种民用高效多功能立式锅炉,属于一种锅炉或民用热水炉,炉膛1上部与排烟道12连通,炉膛1上部烟气出口与排烟道12烟气入口连通处有换热水管6穿过,炉膛1与排烟道12外包有水套5,水套5与换热水管6连通,水套5通过进水口14和出水口12进行流动循环,在垂直向上的排烟道12,固定有开有穿火孔8的挡板7和通过细管10与水套5连通的中空的阻流子9。经过排烟道烟气流与水套充分进行热交换,使得烟气携带的粉尘在不断与排烟道内壁的结构碰撞,以及烟气的温度迅速降低的作用下,较彻底的向下沉降,由于在换热和降尘的同时,排烟道工作顺畅,保证了炉膛燃烧正常。
文档编号F24H1/22GK2919110SQ20062000612
公开日2007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17日
发明者李维辉 申请人:李维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