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送风机及使用该送风机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074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离心式送风机及使用该送风机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领域,具体涉及用于空调器的离心式送风机。
背景技术
低成本、高能效、低噪声的空调器成为各空调厂家的研发重点, 其中离心式送风机的循环风量是直接影响空调能效比的因素之一 , 并且低噪声的空调也会为产品带来竟争优势,因此通过改进离心式 送风机来提高空调性能是研发的 一个主要方向。
如图1所示,现存的离心式送风机一般都包括导流罩1、蜗壳
2、离心风叶纽 f牛3以及电才几4。其中离心风叶纽 f牛3的l仑毂31 — 般都构造成钟形结构,该钟形结构在进风侧突起并且沿其自身中心 轴线A对称,这一方面是为了预留电才几安装的空间,另一方面是因 为钟形外型能够对靠近轮穀31的中心轴线处的空气流动起到导流 的作用,以降低流动损失,减小流动噪声。同时,在钟形的轮毂31 上开设散热孔31b (如图2所示),这是为了利用由离心风叶组件3 (包括轮毂31、多个叶片32和支撑环33)带动的空气流动给电机 散热,其中散热孔31b的大小和位置与电机散热效率有关。
当离心式送风才几工作时,离心风叶组件3转动,乂人而在4仑穀31 的径向和轴向方向都引起压力梯度,其中,沿專仑毂31的轴向方向 从进风口 5a到轮毂底盘31a,径向压力梯度越来越大。同时,沿离心风叶組件3的叶片32的纵向高度方向存在径向压力梯度和轴向 压力梯度,这使得靠近离心风叶组件3的中心轴线的空气沿从进风 口 5a到轮毂底盘31a的流动越来越《鼓弱。当离心风叶组件3的转 速较高时,如图3所示,在轴向压力梯度和空气惯性的作用下,空 气随着4仑毂31的轮廓从轴向方向转化为径向方向的流动(如图3 中的点划线箭头所示),由此引起的流向改变十分急剧,即,空气 的流动4九迹乂人轴向方向到径向方向变^1十分急剧,空气甚至没有流 经电机散热孔31b,此时电机的热量主要是依靠空气流的巻吸作用 带走。而当离心风叶组件3转速较低时,如图4所示,在径向压力 梯度的作用下,空气从轴向方向转化为径向方向的流动所引起的流 向改变4交平乡爰,即,空气的流动4九迹/人轴向方向到径向方向变化專交 平緩,而且靠近轮毂31的中心的空气会流动穿过轮毂散热孔31b, 一部分空气沿4仑毂31的正面(面向进风口 5a)流入蜗壳2,另一 部分空气沿轮毂31的背面(背离进风口 5a)流入蜗壳2 (如图4 中的点划线箭头所示),此时电机散热是通过直接流经电机周围的 空气而实现的。
然而,在4氏转速的情况下,空气流在4仑毂散热孔31b处沿4仑毂 32正面和背面的分离,从而引起空气流动的紊乱,造成流动噪声的 增加。用于为电机散热的散热孔31b就与离心风叶組件3的导流作 用发生了矛盾,对导流效果造成了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改进的离心式送风机,该离 心式送风机通过改变电机散热孔的大小和布置方式,在保证电机散 热效率的同时,解决送风才几的转速时离心风叶组件内部气流紊^L的 问题,以降低流动噪声,同时还降低离心风叶组件的重量,从而降 低离心风叶组件的成本和电动^L的功^^。针对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离心式
送风机,包括具有钟形轮廓的轮毂,轮毂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并 且轮毂的底部边缘处形成有轮毂底盘;叶片,设置在轮毂周围并位 于轮毂底盘的外围;特別地,散热孔沿着轮穀的钟形轮廓延伸,散 热孔沿轮毂的径向方向延伸至4仑毂底盘,并紧邻风叶的内纟彖。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式送风机,其中,散热孔呈扇形。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式送风机,其中,呈扇形的散 热孑L的扇形角在25°至150°的范围内。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式送风机,其中,多个散热孔 的扇形角的总和在180°至300。的范围内。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式送风机,其中,轮毂上的散 热孑L的个凄t在2至12个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另 一方面还提供了 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 述的离心式送风才几。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支术效果
才艮据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式送风冲几的散热孔沿径向方向 一 直延 伸至靠近轮毂底盘处,从而靠紧或紧邻离心风叶组件的叶片的内 缘,当送风机转速较低时,通过这种形式的散热孔可以使得径向方 向的气流沿4仑毂的正面流入蜗壳,而不会引起气流在4仑毂处的分 离,从而消除了紊流现象,减小了流动噪音,同时还减轻了送风机 系统的重量。应该理解,以上的 一般性描述和以下的详细描述都是列举和说 明性质的,目的是为了对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构成本说明书的 一部分,用于帮助进一 步理解本实用新 型。这些附图图解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i兌明书一起用来i兌 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部件用相同或相似的
标号表示。附图中
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离心式送风机的主视剖视示意图2示出了图1的送风才几的离心风叶组件结构的俯^L示意图3示出了图1的送风才几在高转速情况下的空气流动示意图4示出了图1的送风机在低转速情况下的空气流动示意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离心式送风机的主视 剖视示意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离心式送风机的离心 风叶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7示出了图5的送风机的离心风叶组件结构的俯视示意以及
图8示出了图5的送风机在低转速情况下的空气流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 方式。
参照图5和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离心式 送风机的结构示意图。本离心式送风机包括离心风叶组件3及设置 在离心风叶组件3内部的电机4,电机4用于提供驱动离心风叶组 件3旋转的动力。离心风叶组件3包括钟形4仑廓的轮毂31,轮毂 31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31b,轮毂31的底部边缘处形成有轮毂底 盘31a;叶片32, i殳置在4仑毂31的周围并4立于專仑毂底盘31a的外 围;以及支撑环33,套设在叶片32外缘,用于固定连接叶片32。 特别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式送风机,轮毂31上的散热孔31b 沿着4仑毂31的钟形一仑廓乂人l仑毂31的顶部延伸至轮毂31的底部。 散热孔31b沿轮毂31的径向方向的延伸区域一直延伸至轮毂底盘 31a处,并且紧邻叶片32的内缘(如图6所示)。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中,以Rl表示离心风叶组件3的 内径(即叶片32的内缘到轮毂31的中心轴线A的距离),以R2 表示离心风叶组件3的外径(即叶片32的外^彖到4仑牵殳31的中心轴 线A的距离),以R3表示散热孔31b的内径(即散热孔31b的内 缘到轮毂31的中心轴线A的距离),以R4表示散热孔31b的外径 (即散热孔31b的外缘到轮毂31的中心轴线A的距离)。上述的参 数这样i殳定R3 < R4^R1,并且R4与Rl的值十分接近或完全相同, 即,散热孔31b沿轮穀31的径向方向一直延伸到叶片32的内缘处 或者邻近叶片32的内纟彖。
具体地,如图7所示,散热孔31b呈扇形分布在轮毂31的整 个圆周上,散热孔31b的个数以N表示。在本实用新型中,以e表 示单个扇形散热孔31b的扇形角,(3表示所有散热孔31b的扇形角e的总和,即p = e1 + e2+...eN。对于离心式送风才几而言,上述的参 数N、 9、 p会影响送风机的散热效果以及轮毂31的强度,在本实
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上述参数满足如下关系,即,25°^e^l50°, 180。^3^300°, 2SNS12。图6中所示的实施例中4仑毂31上开设了四 个散热孑L 31b。
下面参照图7和图8"i兌明4艮据本实用新型的离心式送风才几的工 作过辟呈,以及其达到的实际凌文果。
如图所示,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 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散热孑L 31 b 的i殳i十参凄t选耳又为R3=0.25R1, R4=R1, N=4, 0 = 5OO, p = 200o, 实际检验证明,采用这种设计的散热孔31b的轮毂31,其强度与现 有4支术中的4仑毂相当,且离心风叶组件3的重量减少了 8%。
当本离心式送风才几在高转速的情况下工作时,送风才几中气体流 动的情况与现有技术的送风机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当本离心 式送风冲几在的转速情况下工作时,当空气从进风口 5a进入送风机 中时,沿着寿仑毂31流动的气流/人轴向流动平緩地转变为径向流动, 此过程中靠近4仑毂31的中心的气流依然会穿过散热孔31b以通过 热交换作用带走电才几4的热量。当靠近4仑毂31中心的气流在穿过 散热孔31b带走电机4的热量后将继续沿轮毂31向下进而沿着轮 毂31径向流动,然而,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由于根据本实用新 型散热孑L31b沿着轮毂31的径向延伸区域一致延伸到叶片32的内 缘处,因此,流经了电机4的气流会从散热孔31b穿出进而沿着库仑 毂31的正面(面向进风口 5a)流入蜗壳2中,而不会^f象现有4支术 中那样,由于散热孔31b的开度过小而导致流经电机4的气流在散 热孔处分离为两部分,乂人而导致紊流3见象。
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这种构造的散热孔31b,气流不会在散 热孔31b处分离,并能够在满足轮毂31的强度以及电机散热要求的情况下,消除低转速情况下自进风口 5a (图8中所示)流入的气 流在散热孔31b处发生分离的现象,从而消除空气紊流,进而减小 流动噪声。同时,由于散热孔31b的延伸区域扩大,还可以减小轮 毂31的重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散热^:果,乂人而降^f氏送风才几的成 本以及电才凡的功肆毛。当将本实用新型的送风才几应用于7.2KW的拒 式空调才几中时,同J见有4支术相比,电才几4周围的温度由55。C降至 5CTC,同时显著改善了送风封闭系统的紊流状态,气动噪声降低了 1Db/A。
应注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釆用了根据实用新型 的离心式送风才几的空调器或其他类似装置也在本实用新型的〗呆护 范围之内。
以上〗义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 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支术人员来i兑,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 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 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 一种离心式送风机,包括具有钟形轮廓的轮毂(31),所述轮毂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31b)并且所述轮毂的底部边缘处形成有轮毂底盘(31a);叶片(32),设置在所述轮毂周围并位于所述轮毂底盘的外围;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沿着所述轮毂的钟形轮廓延伸,所述散热孔沿所述轮毂的径向方向延伸至所述轮毂底盘,并紧邻所述叶片的内缘。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呈扇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式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孑L的扇形角(e)在25。至150。的范围内。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式送风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孔的扇形角的总和(|3)在180。至300。的范围内。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式送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上的所述散热孔的个凄t (N)在2至12个的范围内。
6. —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离心式送风才几。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离心式送风机,包括具有钟形轮廓的轮毂,轮毂上开设有多个散热孔并且轮毂的底部边缘处形成有轮毂底盘;叶片,设置在轮毂周围并位于轮毂底盘的外围;特别地,散热孔沿着轮毂的钟形轮廓延伸,散热孔沿轮毂的径向方向延伸至轮毂底盘,并紧邻叶片的内缘。
文档编号F24F1/00GK201284756SQ20082013937
公开日2009年8月5日 申请日期2008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10月28日
发明者刘丽娜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