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烹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8510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热烹调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向加热室供给微波进行烹调的加热烹调器。
背景技术
供给微波进行烹调的现有的加热烹调器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该加热烹调器具有 前面通过门进行开闭来存放烹调物的加热室。在加热室的一侧配置向加热室供给微波的磁 控管,在磁控管的后方配置有送风扇。在加热室的一个侧壁开设有通过送风扇向加热室内供给外部气体的供给口。在加 热室的另一个侧壁的上部开设有对加热室内的气体进行排气的排气口。排气口经由通路被 放到大气中,在通路内配置有湿度传感器。当开始烹调时,送风扇以及磁控管被驱动,利用微波进行烹调。另外,通过驱动送 风扇而从供气口向加热室内供给外部气体并从排气口进行排气。通过湿度传感器检测包含 从烹调物中发生的蒸汽的排气湿度来判别烹调的结束时期。另外,公知有在上述磁控管之外还设置有使蒸汽发生的蒸汽发生装置的加热烹调 器。在利用蒸汽进行烹调时停止送风扇以及磁控管,通过蒸汽发生装置向加热室内供给蒸 汽。由此,利用饱和蒸汽进行烹调。另外,通过设置对加热室内的蒸汽进行加热的加热器而 能够利用过热蒸汽进行烹调。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7-151334号公报(第3页-第4页,图5)但是,对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加热烹调器来说由于从烹调物发生的蒸汽上升 所以排气口设置在加热室的上部。由此,当设置蒸汽发生装置利用蒸汽进行烹调时,蒸汽从 供气口以及排气口流出。因此,在蒸汽发生装置发生的蒸汽不能充分用于烹调,存在加热效 率变低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能够提高加热效率的加热烹调器。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其特征在于,具有加热室,其在壁面设有用于设置 托盘的设置部,其中,托盘配置有载置烹调物的载置网;蒸汽发生装置,其使蒸汽发生并将 蒸汽向上述载置网和上述托盘之间供给;循环管,其在内部配置循环风扇,对上述加热室 内的气体进行循环;对流加热器,其配置在上述循环管内;供气口,其配置在上述托盘的下 方,用于向上述加热室内引入外部气体;排气口,其配置在上述托盘的下方,用于将上述加 热室内的气体向大气中排出;磁控管,其向上述加热室供给微波并基于上述排气口的排气 的状态而被停止,加热烹调器设有微波模式,利用微波进行烹调;烧烤模式,驱动上述循 环风扇以及上述对流加热器,并利用过热蒸汽进行烹调;蒸模式,停止上述循环风扇以及上 述对流加热器,并利用饱和蒸汽进行烹调。根据该构成,烹调物被载置在托盘上的载置网,将托盘设置在设置部。当开始微波 模式的烹调时,磁控管被驱动,向加热室内供给微波进行烹调。从供气口向加热室内供给外部气体,并从排气口排出。由此,检测包含从烹调物中发生了的蒸汽的排气的湿度等,当排 气的湿度等达到规定值时结束烹调。当开始烧烤模式的烹调时,蒸汽发生装置、循环风扇以及对流加热器被驱动。在加 热室内从蒸汽发生装置向托盘和载置网之间供给蒸汽。加热室内的蒸汽通过循环风扇经由 循环管进行循环,在循环管内通过对流加热器进行加热。由此,借助规定温度的过热蒸汽进 行烹调。当开始蒸模式的烹调时,蒸汽发生装置被驱动,停止循环风扇以及对流加热器。在 加热室内从蒸汽发生装置向托盘和载置网之间供给蒸汽。蒸汽被托盘阻碍下降,从而上升 包围烹调物。由此,借助饱和蒸汽进行烹调物的蒸烹调。另外,本发明是上述构成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将上述供气口配置在上述排 气口的下方。根据该构成,与烹调物接触而降温的蒸汽从托盘和加热室的壁面之间下降,从 供气口上方的排气口被排出。另外,本发明是上述构成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将上述供气口配置在上述加 热室的前部,将上述排气口配置在上述加热室的后部。根据该构成,供气口和排气口被分开 配置,防止气流的短路。根据本发明,将排气口以及供气口配置在托盘的下方并向托盘和载置网之间供给 蒸汽,在蒸模式时停止循环风扇以及对流加热器。由此,蒸汽被托盘遮住,在托盘上方充满 并进行蒸烹调。然后,与烹调物接触而降温的蒸汽下降并从下方的排气口以及供气口流出。 因此,能够降低从蒸汽发生装置供给的高温蒸汽的流出,能够提高加热效率。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右侧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俯视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加热烹调器的蒸汽发生装置的主视剖视图。图5是图4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图2、图3是表示一实施方式的加热 烹调器的内部的右侧视图、主视图、俯视剖视图。加热烹调器10具有在主体框体22内收纳 烹调物的大致长方体的加热室11。加热室11的侧壁以及顶壁被隔热板23覆盖,前面通过 门lib进行开闭。在加热室11的顶面设有检测加热室11的室内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1c。基于温度 检测器Ilc的检测温度,控制后述的对流加热器15。在加热室11内的侧壁上突出设置有设 置部lid。在设置部Ild上设置托盘17,并在托盘17上配置载置烹调物W的载置网17a。 托盘17形成为没有开口部的平板状。加热室11的上部和下部被托盘17遮蔽,经由托盘17 和加热室11的周壁之间的间隙连通。在加热室11的下方以及右侧方与主体框体22之间形成有外部气体流入管34。外 部气体流入管;34在主体框体22的底面开设吸入口 34a。在外部气体流入管34的下部配有冷却风扇35、电气安装部33以及磁控管30。在外部气体流入管34的侧部配置具有供气风 扇37的供气管36。供气管36在加热管11的一个侧壁Ila的前部开设供气口 38。电气安装部33具有对加热烹调器10的各部进行驱动的驱动电路和控制其的控制 部(未图示)等,并安装有多个发热元件。磁控管30经由波导管31向加热室11内供给微 波。在波导管31内配置通过天线电机3 旋转的天线32,从而均勻地向加热室11内供给 微波。冷却风扇35经由吸入口 3 将外部气体吸入外部气体流入管34内,对发热的电 气安装部33和磁控管30进行冷却。被吸入外部气体流入管34内的外部气体从形成在主 体框体22的背面等的开口(未图示)流出。另外,一部分外部气体通过驱动供气风扇37 而流入供气管36。在加热室11的侧壁Ila的后部,经由排气口 41使排气管40导出。排气管40沿 着加热室11的后方形成,开放端40a在主体框体22的顶面开口。另外,在排气管40上设 置检测排气口 41的排气的湿度的湿度传感器42。在加热室11的侧壁Ila的上部安装有经由排出口 8向加热室11供给蒸汽的蒸汽 发生装置1。排出口 8被配置成向托盘17和载置网17a之间排出蒸汽。在蒸汽发生装置1的侧方配置可自由拆装的供水箱20。在供水箱20的后方配置 与蒸汽发生装置1的供水口 3连接的供水泵21。当安装供水箱20时经由接头(未图示) 而与供水泵21连接。通过驱动供水泵21从供水箱20经由送水管21a向蒸汽发生装置1 供水。在加热室11的背后设有循环管12。循环管12,在加热室11的背壁的中央部具有 吸气口 14,在加热室11的背壁的周部具有多个喷出口 13。在循环管12内设有循环风扇16 以及对流加热器15。循环风扇16通过风扇电机16a旋转驱动。通过循环风扇16将加热室 11内的蒸汽从吸入口 14吸入循环管12内,并从喷出口 13喷出。对流加热器15由环状的 鞘加热器构成,将在循环管12中流通的蒸汽维持为规定温度。图4示出蒸汽发生装置1的主视剖视图。另外,图5表示图4的A-A剖视图。蒸 汽发生装置1具有由金属的压铸件构成的外壳2。对外壳2来说,箱状的主体部加的开口 面被用螺丝2c固定的盖部2b闭塞,从而在内部形成空洞。作为外壳2的主体部加以及盖 部2b的材料,若利用铝、铝合金则铸造性好且导热率高因此更为优选。在外壳2的盖部2b的上下方向的中央部,开设与供水泵21 (参照图1)连接的供 水口 3。在主体部加,与对加热室11的侧壁Ila面对地设置有多个排出口 8。在外壳2的下部配置由鞘加热器构成的蒸汽发生加热器4。蒸汽发生加热器4被 铸入并埋设在外壳2中,与外壳2紧贴,从而能够有效地将蒸汽发生加热器4的热传导到外 壳2。由此,使从供水口 3滴下来并积存在外壳2的底部的水通过从蒸汽发生加热器4传导 到外壳2的热而蒸发来使蒸汽发生。排出口 8的形成面相对于埋设有蒸汽发生加热器4的外壳2的下部突出设置。由 此,利用蒸汽发生加热器4变为高温的外壳2的下部离开加热室11的侧壁Ila地配置。由 此,能够简化加热室11的耐热构造。在蒸汽发生加热器4安装有温度传感器9。温度传感器9埋设在外壳2中监控外 壳2的温度,检测空烧。另外,通过温度传感器9检测因蒸汽发生加热器4的故障等导致的加热不足。在外壳2的上部配置有由以左右方向排列多列的方式形成为螺旋状的鞘加热器 构成的蒸汽升温加热器5。蒸汽升温加热器5通过非发热部的凸缘部fe安装在外壳2上, 发热部与外壳2的内壁隔开规定距离地配置。由此,即使蒸汽升温加热器5的温度变高也 能够抑制外壳2的温度上升。在蒸汽升温加热器5的周围设有在上面开口并包围蒸汽升温加热器5的箱状的分 隔部件7。排出口 8形成为贯通分隔部件7的筒状,并且在有底的分隔部件7的下部配置排 出口 8。另外,分隔部件7的一部分与外壳2接合地被支承,与外壳2的内壁隔开规定距离 地配置。由此,形成将蒸汽从外壳2的下部通过蒸汽升温加热器5导向排出口 8的蒸汽通 路6。由此,能够防止蒸汽从外壳2的下部不通过蒸汽升温加热器5就直接从排出口 8流出 的短路(shortcut),能够使过热蒸汽可靠地发生。另外,由于分隔部件7与外壳2的内壁分离,所以能够防止外壳2的过度加热。进 而,蒸汽在外壳2和分隔部件7之间的外部通路6a中流通而冷却外壳2,能够进一步防止外 壳2的过度加热。蒸汽通路6由分隔部件7外侧的外部通路6a和分隔部件7内侧的内部通路6b构 成。外部通路6a和内部通路6b在分隔部件7的上端连通,排出口 8设置在被分隔部件7 包围的空间的下部。分隔部件7由耐热性比外壳2高的金属、陶瓷构成。更优选利用耐腐蚀性优越的 不锈钢等形成分隔部件7。另外,分隔部件7的与蒸汽升温加热器5对置的面实施耐热黑涂 装而形成为暗色。由此,用分隔部件7吸收蒸汽升温加热器5的辐射热而抑制了外壳2的 升温。另外,防止了分隔部件7和外壳2之间的不同金属导致的接合部的电腐蚀。加热烹调器10设有由微波模式、烧烤模式以及蒸模式构成的多种烹调模式,使用 者进行选择执行各烹调模式。微波模式是借助微波进行烹调。烧烤模式是借助过热蒸汽进 行烹调。蒸模式是借助饱和蒸汽进行烹调。当开始微波模式的烹调时,磁控管30以及天线电机3 被驱动。另外,冷却风扇 35以及供气风扇37被驱动。通过磁控管30经由波导管31向加热室11内供给微波,对烹 调物W进行微波加热。将外部气体通过冷却风扇35从吸入口 3 流入外部气体吸入管34内。流入外部 气体流入管34内的外部气体对电气安装部33以及磁控管30进行冷却并向外部被排出。对 电气安装部18以及磁控管20进行冷却而升温的外部气体的一部分通过供气风扇37被导 向供气管36。在供气管36中流通的外部气体被从供气口 38供给到加热室11。此时,由于供气 口 38配置在加热室11的前部,所以从供气口 38喷出的气流沿门lib流通。由此,借助对 电气安装部18以及磁控管20进行冷却而升温的空气能够防止门lib结露。通过来自供气口 38的供气,加热室11内的空气从排气口 41被排出,在排气管40 中流通并从开放端40a被放到大气中。在排气管40中流通的空气利用湿度传感器42检测 湿度。通过微波加热使蒸汽从烹调物W发生,当加热室11内达到规定温度时根据湿度传感 器42的检测判断为烹调的结束时期。由此,微波模式的烹调结束。
也可以代替湿度传感器42而设置温度传感器等检测排气状态的传感器,检测到 排气的状态达到规定状态时结束微波模式。在进行烧烤模式的烹调时,安装存水的供水箱20。然后,将烹调物W载置在载置 网17a上开始烹调。当开始烹调后,供水泵21被驱动,接着蒸汽发生加热器4以及蒸汽升 温加热器5被驱动。通过供水泵21从供水口 3如箭头B(参照图4)所示那样向蒸汽发生 装置1的外壳2内供水。被供到外壳2的水积存在外壳2的下部,通过蒸汽发生加热器4蒸发而发生蒸汽。 此时,蒸汽发生加热器4以比外壳2的软化温度低的温度发热。另外,蒸汽升温加热器5与 外壳2分离的同时用分隔部件7对其与外壳之间进行遮蔽,所以能够以比外壳2的软化温 度高的温度进行发热。例如,在外壳2由铝、铝合金构成的情况下,软化温度约为400°C。由此,因蒸汽发 生加热器4仅使水蒸发所以能够约以200。C进行发热。另外,由于蒸汽升温加热器5生成高 温的过热蒸汽,所以约以600°C进行发热。在外壳2的下部发生的蒸汽如箭头Cl (参照图4)所示那样在蒸汽通路6中上升, 如箭头C2(参照图4)所示那样在分隔部件7外侧的外部通路6a中流通。在外部通路6a 中流通的蒸汽,与吸收蒸汽升温加热器5的辐射热的分隔部件7进行热交换。另外,在外部 连接6a中流通的蒸汽与外壳2进行热交换,由此冷却外壳2。此时,可以在分隔部件7的外 表面、外壳2的内壁上设置热交换用的风扇。由此,能够提高热交换效率。从上部流入分隔部件7的内部的蒸汽通过蒸汽压而下降并被导向排出口 8。此时, 蒸汽与分隔部件7的内表面以及蒸汽升温加热器5进行热交换而进一步升温。由此,生成 过热蒸汽,从排出口 8如箭头C3(参照图4)所示那样向加热室11的托盘17和载置网17a 之间排出。也可以在分隔部件7的内表面上设置热交换用的散热片。借助被供给到加热室11内的过热蒸汽,对载置网17a上的烹调物W进行烹调。当 加热室11内的内压因过热蒸汽上升时,蒸汽从排气口 42以及供气口 38流出。此时,由于 排气口 42配置在供气口 38的上方,所以来自供气口 38的蒸汽的流出少。因此,能够防止 蒸汽经由供气管36在主体框体22内充满,防止主体框体22内的结露。而且,加热室11内的蒸汽通过循环风扇16的驱动,经由吸入口 14流入循环管12。 在循环管12中流通的蒸汽通过对流加热器15而被加热,从喷出口 13被喷出到加热室11 内。对流加热器15根据温度传感器Ilc的检测温度而可改变输出。由此,加热室11内的 蒸汽维持在规定温度。然后,当经过烹调时间后烹调结束。当开始蒸模式的烹调时,安装存有水的供水箱20。然后,将烹调物W载置在载置 网17a上开始烹调。当开始烹调后驱动供水泵21,接着驱动蒸汽发生加热器4。此时,蒸汽 升温加热器5、循环风扇16以及对流加热器15被停止。通过供水泵21从供水口 3如箭头 B(参照图4)所示那样向蒸汽发生装置1的外壳2内供水。被供给到外壳2的水积存在外壳2的下部,通过蒸汽发生加热器4蒸发而发生蒸 汽。在外壳2的下部发生的蒸汽在蒸汽通路6中流通,从排出口 8如箭头C3(参照图4)所 示那样排出。由此,向加热室11的托盘17和载置网17a之间供给蒸汽(参照图2)。通过供给到加热室11内的100°C附近的饱和蒸汽被托盘17遮住并且停止循环风 扇16,因此在托盘17的上方被充满。由此,对载置网17a上的烹调物W进行蒸处理,当经过烹调时间后烹调结束。与烹调物接触而降温的蒸汽下降到托盘17和加热室11的周壁之间,通过加热室 11的内压上升而从排气口 42和供气口 38流出。此时,排气口 42配置在供气口 38的上方, 所以来自供气口 38的蒸汽的流出很少。因此,能够防止经由供气管36在主体框体22内充 满蒸汽,防止主体框体22内的结露。根据本实施方式,排气口 41以及供气口 38配置在托盘17的下方向托盘17和载 置网17a之间供给蒸汽,在蒸模式时停止循环风扇16以及对流加热器15。由此,蒸汽被托 盘17遮住而在托盘17的上方充满,进行蒸烹调。然后,与烹调物W接触而降温的蒸汽下降 而从下方的排气口 41以及供气口 38流出。因此,能够降低从蒸汽发生装置1供给的高温 的蒸汽的流出,能够提高加热效率。另外,由于排气口 42配置在供气口 38的上方,所以能够降低来自供气口 38的蒸 汽的流出。因此,能够防止蒸汽经由供气管36在主体框体22内充满,防止主体框体22内
的结露。另外,将供气口 38配置在加热室11的前部,将排气口 41配置在加热室11的后部, 所以供气口 38和排气口 41分开,能够降低微波模式时的短路。另外,从供气口 38喷出的 气流沿着门lib流通,所以能够防止门lib的结露。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根据本发明能够利用于向加热室供给蒸汽以及微波来进行烹调的加热烹调器。附图标记说明1蒸汽发生装置;2外壳;3供水口 ;4蒸汽发生加热器;5蒸汽升温加热器;6蒸汽 通路;7分隔部件;8排出口 ;9、llc温度传感器;10加热烹调器;11加热室;12循环管;13 喷出口 ; 14吸气口 ; 15对流加热器;16循环风扇;20供水箱;21供水泵;22主体框体;23隔 热板;30磁控管;31波导管;32天线;33电气安装部;34冷却管;35冷却风扇;36供气管; 37供气风扇;38供气口 ;40排气管;41排气口 ;42湿度传感器
权利要求
1.一种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加热室,其在壁面设有用于设置托盘的设置部,其中,托盘配置有载置烹调物的载置蒸汽发生装置,其使蒸汽发生并将蒸汽向上述载置网和上述托盘之间供给; 循环管,其在内部配置循环风扇,对上述加热室内的气体进行循环; 对流加热器,其配置在上述循环管内;供气口,其配置在上述托盘的下方,用于向上述加热室内弓丨入外部气体; 排气口,其配置在上述托盘的下方,用于将上述加热室内的气体向大气排出; 磁控管,其向上述加热室供给微波并基于上述排气口的排气的状态而被停止, 加热烹调器设有 微波模式,利用微波进行烹调;烧烤模式,驱动上述循环风扇以及上述对流加热器,并利用过热蒸汽进行烹调; 蒸模式,停止上述循环风扇以及上述对流加热器,并利用饱和蒸汽进行烹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供气口配置在上述排气口的下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将上述供气口配置在上述加热室的前部,将上述排气口配置在上述加热室的后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将上述供气口配置在上述加热室的前部,将上述排气口配置在上述加热室的后部。
全文摘要
加热烹调器具有加热室(11),其设有用于设置托盘(17)的设置部(11d),其中,托盘配置有载置烹调物的载置网(17a);蒸汽发生装置(1),其使蒸汽发生并向载置网(17a)和托盘(17)之间供给蒸汽;循环管(12),其具有循环风扇(16),对加热室(1)内的气体进行循环;配置在循环管(12)内的对流加热器(15);配置在托盘(17)的下方的供气口(38);配置在托盘(17)的下方的排气口(41);向加热室(11)供给微波的磁控管(33),并且设有利用微波进行烹调的微波模式;烧烤模式,驱动循环风扇(16)以及对流加热器(15)并利用过热蒸汽进行烹调;蒸模式,停止循环风扇(16)以及对流加热器(15)并利用饱和蒸汽进行烹调。
文档编号F24C7/02GK102132104SQ200980133428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9日
发明者上田真也, 下田英雄, 内海崇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