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烹饪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88515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加热烹饪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利用水蒸汽对加热室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的加热烹饪器。
背景技术
最近,对家用加热烹饪器也逐渐普及由水蒸汽进行加热。在专利文献1中可看到 这种例子。水蒸汽也可以用于杀菌。在专利文献2和3中可看到由水蒸汽进行杀菌的装置的 例子。专利文献2中公开有由水蒸汽对烹调器具进行杀菌的装置,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由 水蒸汽进行食品杀菌的装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8-25894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4-222816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1-145568号公报对家庭中使用的餐用器具和烹饪器具,希望进行适当地除菌。但是,这些器具的耐 热性各式各样,不能适用同样的除菌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在一般家庭中使用的各 种各样耐热性的餐具类和烹饪器具类进行适当地除菌的加热烹饪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一种能够利用水蒸汽对加热室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的 加热烹饪器,其特征在于,承担加热烹饪器整体控制的控制装置,通过用户的选择来进行按 照每种除菌对象类型而改变水蒸汽温度的设定的多种除菌程序。根据这种构成,通过根据希望对何物进行除菌来选择除菌程序,而能够防止不适 合温度的水蒸汽与除菌对象接触。在上述构成的加热烹饪器中,优选为,通过按下操作部上设置的除菌专用键来进 入选择上述多种除菌程序的模式。根据这种构成,能够可靠地选择除菌程序并执行。根据本发明,能够对家庭中存在的耐热性不同的各种各样的物品进行适当地除菌。


图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加热烹饪器的正面剖视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加热烹饪器的侧面剖视图。图3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加热烹饪器的俯视剖视图。图4是表示通过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加热烹饪器的第一排气口的截面的正面剖视 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加热烹饪器的排气风挡的关闭状态的俯视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加热烹饪器的排气风挡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剖视图。图7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加热烹饪器的供气风挡的关闭状态的俯视剖视图。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加热烹饪器的供气风挡的打开状态的俯视剖视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加热烹饪器进行微波烹饪时的俯视剖视图。图10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加热烹饪器进行蒸汽烹饪的动作的流程图。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加热烹饪器进行微波烹饪后的冷却时的俯视剖视 图。图1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加热烹饪器的构成框图。图1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加热烹饪器的正视图。图1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加热烹饪器的操作部的放大图。图1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加热烹饪器的加热烹饪程序选择时的显示部画面。图16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加热烹饪器的除菌程序选择时的显示部画面。图1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加热烹饪器的树脂餐具除菌程序的流程图。图18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加热烹饪器的陶瓷器除菌程序的流程图。图19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加热烹饪器的厨房用品除菌程序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加热烹饪器1在本体框体4内具有前面 开口并由门3来开闭的加热室2。在加热室2内配置载置托盘9,食材被载置并收容在载置 托盘9上。在本体框体4内设置有沿着加热室2的外壁的循环管10。将右侧的侧面部11、顶 面的顶面部12、左侧的侧面部13按顺序连接而形成循环管道10。在侧面部11上,面对临 加热室2的进气口 IOa在前后方向的大致中央处开口,面对加热室2的喷出口 IObUOc在 顶面部12和侧面部13开口。在加热室2的右侧壁上,供气口 33在进气口 IOa的面前侧开口,第一排气口 34在 进气口 IOa的里侧开口。供气口 33配置在门3的附近,从供气口 33吹出的气流沿着门3 流通。第二排气口 35在第一排气口 34的后方下部开口。第二排气口 35的开口面积小于 第一排气口 ;34的开口面积。在侧面部11上配置有由循环电机Ha而被驱动的循环扇14。通过循环扇14的驱 动,加热室2内的水蒸汽和空气从进气口 IOa被吸入到循环管10内,并从喷出口 IObUOc 吹出。在侧面部11上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6,以检测流入到侧面部11的加热室2内的水蒸 汽和空气的温度。在顶面部12上设置有由夹套加热器等构成的加热器15。利用加热器15的辐射热 对烹饪物进行加热。另外,利用加热器15对流过循环管道10的水蒸汽和空气进行加热,被 加热后的水蒸气和空气从喷出口 IObUOc吹出。由此,加热室2内的水蒸汽和空气能够被 维持在规定温度。另外,能够对供给到加热室2的水蒸汽进一步升温而生成过热水蒸汽。在加热室2的右侧方配置有拆装自如的供水罐7。在供水罐7的背后设置有蒸汽 发生装置5。蒸汽发生装置5与供水罐7连接,利用加热器(未图示)的加热而发生水蒸汽。从蒸汽发生装置5中引出蒸汽管道6,并与循环管道10的侧面部11连接。由蒸汽发生 装置5发生的水蒸汽流过蒸汽管道6,并通过流入口 6a流入到循环管道10的侧面部11。在加热室2的下方和右侧方,且在本体框体4和加热室2之间形成有外气流入管 道8。外气流入管道8在本体框体4的底面开口设置有进气口 8a。外气流入管道8的下部 配设有冷却扇17、电气安装部件18和磁控管20。外气流入管道8的侧部配设有送风管道 30。在送风管道30内设置有由驱动电机31a驱动的稀释扇31。电气安装部件18由驱动加热烹饪器1的各部的驱动电路和对所述驱动电路进行 控制的控制电路等构成,并安装有多个发热元件。磁控管20通过波导管21向加热室2内 供给微波。冷却扇17通过进气口 8a将外气引入到外气流入管道8内,来冷却发热的电气 安装部件18和磁控管20。另外,流入到外气流入管道8内的外气由冷却扇17而被引导至 稀释扇31。被引入到外气流入管道8内的外气从形成在本体框体4背面等上的开口(未图 示)流出。图4是表示通过加热装置1的第一排气口 34的截面的正面剖视图。在图1 4 中,在加热室2的右侧壁上,从第一排气口 34弓丨出第一排气管道36 (第一排气路)。第一 排气管道36具有沿横向延伸的横向通路36a以及从横向通路36a向上方弯曲的纵向通路 36b。在纵向通路36b的上端设置有配置于本体框体4的顶面上的顶面盖40。在横向通路36a的背面侧形成有通过吸入管道38吸入外气的吸入口 38a。在横向 通路36a的前面侧,与吸入口 38a对置地配置湿度传感器39。湿度传感器39检测第一排 气口 ;34的排气的湿度。另外,在横向通路36a上设置有择一打开第一排气口 34和吸入口 38a的排气风挡37。图5是详细表示排气风挡37的俯视剖视图。排气风挡37具有由驱动电机(未图 示)而旋转自如地被支承在轴部37b上的臂37c,并在臂37c的前端配置可弯曲部件37a。 臂37c由细的实心杆构成并能够弹性变形。如该图所示,可弯曲性部件37a紧贴在第一排 气口 ;34的周围而封闭第一排气口 34,并打开吸入口 38a。此时,通过臂37c (弹性部件)的 弹力,排气风挡37向关闭方向被施力。如图6所示,当臂37c旋转而使可弯曲性部件37a紧贴在吸入口 38a的周围时,吸 入口 38a被封闭。此时,第一排气口 34被打开。从而,由排气风挡37构成开闭吸入口 38a 的吸入风挡。由于第一排气口 34和吸入口 38a利用一个排气风挡37开闭,因此能够减少
部件数量。第一排气管道36的纵向通路36b在上部流路面积增大,并与顶面盖40相连。顶 面盖40的敞开端朝向前方开口来形成吹出口 40a。吹出口 40a的下端被配置成离开本体框 体4的顶面。由此,在本体框体4上积水时,能够抑制向第一排气管道36的浸水。顶面盖40的上壁和下壁相对于水平向上方倾斜20°以上,由此,从顶面盖40的 吹出口 40a排放到外部的排气相对于水平倾斜20°以上地向斜上方吹出。由于吹出口 40a 的下端离开本体框体4的顶面并从吹出口 40a向斜上方排气,因此能够减少沿着本体框体 4的顶面的蒸汽的流通。从而,能够减少本体框体4的顶面的结露。也可以在吹出口 40a的下端设置朝向前方突出的突起部(未图示)。由此,能够消 除蒸汽从吹出口 40a的下部沿着本体框体4的顶面流通的附壁效应。由此,能够进一步减 少本体框体4的顶面的结露。如果突起部的先端形成为锐角,则能够进一步消除附壁效应,因此优选为将突起部的先端形成为锐角。从第二排气口 35引出的第二排气管道41 (第二排气路)由连接部41a连接到第 一排气管道36的纵向通路36b的下面。由此,在横向通路36a上配置的湿度传感器39被 配置成比纵向通路36b上设置的连接部41a更靠上游侧。也可以由可弯曲性的管来形成第 二排气管道41。第二排气管道41的流通面积形成得比第一排气管道36的流通面积狭小。第二排 气口 35的排气流过第二排气管道41并经由连接部41a流入到第一排气管道,并从顶面盖 40的吹出口 40a被排放到外部。此外,第一排气管道36的底面朝向连接部41a向下方倾 斜。加热室2的侧方送风管道30在下部配置有稀释扇31,稀释扇31的排气侧的送风 路径形成在上部。送风管道30具有纵向通路30a、横向通路30b以及喷嘴部30c。纵向通 路30a从稀释扇31向上方延伸而形成。横向通路30b从纵向通路30a向后方弯曲而形成, 并被插入到第一排气管道36内。喷嘴部30c从横向通路30b进一步向上方弯曲,端部的开口部30d朝向上方开口。 由此,在第一排气管道36内形成有喷射器。通过稀释扇31的驱动而产生从第一排气口 34 朝向开放端(吹出口 40a)的气流。此时,连接部41a和吸入口 38a配置在比开口部30d更 靠上游侧。由此,负压施加在第二排气管道41和吸入管道38内,从而能够防止气流逆流。在横向通路30b上形成有比与纵向通路30a的连接部的下端更向下方凹陷的凹部 30g。在凹部30g的一端形成有面对第一排气管道40开口的辅助喷嘴部30e。辅助喷嘴部 30e以下壁朝向上方的方式倾斜。由此,通过稀释扇31的驱动而从辅助喷嘴部30e流出到 第一排气管道36的气流朝向上方,从而能够防止向第二排气管道41的逆流。凹部30g的下壁朝向辅助喷嘴部30e向下方倾斜。因而,在本体框体4的顶面积 水而水从顶面盖40流入到送风管道30的场合下,由凹部30g接收水,并从辅助喷嘴部30e 向第一排气管道36排水。侵入到第一排气管道36内的水从倾斜的底面流下,并通过第二 排气管道41被回收到加热室2。由此,能够防止稀释扇31的驱动电机31a的浸水。在送风管道30的纵向通路30a和横向通路30b的连接部上突设有向上方延伸的 棱30f。棱30f在横向通路30b内偏向加热室2侧而被设置。稀释扇31的驱动电机31a在 纵向通路30a内偏向加热室2侧而被配置。S卩,棱30f被设置成与驱动电机31a偏向同一 侧。由此,在本体框体4的顶面积水而水流入到送风管道30的场合下,能够更可靠地防止 稀释扇31的驱动电机31a的浸水。在送风管道30的纵向通路30a的上部,供气管32分叉设置。供气管32与从加热 室2的供气口 33引出的供气管道50连接。供气管32和供气管道50构成通过稀释扇31 的驱动并经由供气口 33向加热室2供气的供气路。也可以由管道形成供气管32。供气管道50形成有与供气口 33对置的漏孔50a,并设置有择一地开闭供气口 33 和漏孔50a的供气风挡51。由供气管道50形成供气风挡51的外壳。图7是详细表示供气管道50和供气风挡51的侧面剖视图。形成供气风挡51的 外壳的供气管道50在端面上嵌套有由可弯曲性部件构成的环状衬板52,衬板52嵌设在供 气口 33上。由此,保持供气口 33和供气管道50的气密性。在衬板52的内周侧突设有环状的突出部52a。如该所示闭合的供气风挡51紧贴在突出部5 上,能够防止气流从供气口 33泄漏。由于利用对供气口 33和供气管道50进 行气密的衬板52使供气口 33和供气管道50保持气密,因此能够减少部件数量。供气风挡51由下端的轴部51a被可旋转自如地支承,并由与供气管道50相连的 拉伸弹簧53向打开方向被施力。在供气风挡51的背后配置有驱动电机M。在驱动电机 54的转轴5 上安装有与供气风挡51的背面抵接的凸轮55。在供气管道50的上部形成有连接供气管32的流入部50b。流入部50b以下方处 于前方的方式倾斜,气流经由流入部50b从供气口 33向门3(参照图3)吹出。漏孔50a设 置在流入部50b的下方,漏孔50a的周围的壁面50c形成为相对于铅垂倾斜的倾斜面。通过驱动电机M的驱动,供气风挡51被凸轮55推压并克服拉伸弹簧53的作用 力与衬板52的突出部5 紧贴。由此,供气风挡51通过由非弹性部件构成的凸轮55的推 压而保持在关闭状态。此时,漏孔50a被敞开。通过稀释扇30的驱动而经由流入部50b流 入到供气管道50内的气流经由漏孔50a返回到外气流入管道8。排气风挡37由弹性部件的臂37c(参照图5)而向关闭方向被施力,供气风挡51 由非弹性部件的凸轮阳而保持在关闭状态。因而,在关闭排气风挡37和供气风挡51且加 热室2的内压异常上升时,排气风挡37克服臂37c的作用力而打开并排气。由此,能够提 高加热烹饪器1的安全性,并能够防止蒸汽从供气口 33逆流。如图8所示,当凸轮55向从供气风挡51退避的方向旋转时,供气风挡51通过拉伸 弹簧53的作用力而打开。供气风挡51与倾斜的壁面50c抵接并保持在打开状态。此时, 漏孔50a被关闭。由此,通过稀释扇30的驱动并经由流入部50b流入到供气管道50内的 气流从供气口 33被供给到加热室2内。在供气风挡51的下部突设有由面对加热室2的棱构成的承受部51b。承受部51b 形成为使加热室2侧和上部敞开的二字状。供气风挡51打开时,由于与高温的加热室2的 气体接触,从而在表面上产生结露。在由壁面50c而倾斜的供气风挡51上,结露水流下并 积存在承受部51b。而且,在关闭供气风挡51时,从承受部51b将结露水回收到加热室2。 由此,能够防止向配设有电气安装部件18的外气流入管道8 (参照图1)漏水。在图12中表示加热烹饪器1的控制要素。承担整体控制的是控制装置60。在控 制装置60上,除了循环扇14、加热器15、蒸汽发生装置5、冷却扇17、磁控管20、稀释扇31、 排气风挡37、供气风挡51、温度传感器16、湿度传感器39等前述元件之外,还连接有操作 部3b、显示部3c、水位传感器5a、罐水位传感器7a。操作部北设置在门3的表面上,并包 含按钮和转盘等的操作机构。显示部3d设置在操作部北内,包括液晶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水位传感器fe设置在蒸汽发生装置5内并测量其内部的水位,罐水位传感器7a设置在供 水罐7内并测量其内部的水位。在上述构成的加热烹饪器1中,当开始微波烹饪时,磁控管20被驱动。另外,如图 9所示,由供气风挡51和排气风挡37打开供气口 33和排气口 34,而驱动冷却扇17和稀释 扇31。利用磁控管20并通过波导管21,向加热室2内供给微波,从而对烹饪物进行微波加 热。外气通过冷却扇17如箭头Al (参照图1)所示地从吸入口 8a流入到外气流入管道 8内。流入到外气流入管道8内的外气如箭头A2(参照图1)所示地对电气安装部件18和 磁控管20进行冷却。对电气安装部件18和磁控管20进行冷却而升温的外气如箭头A3 (参照图1)所示地被引导至稀释扇31。稀释扇31将外气送出,并如箭头A4、A5(参照图2)所示地使外气流过送风管道 30、供气管32、供气风挡50。被引导至供气管道50的外气如箭头A6(参照图9)所示地从 供气口 33被供给到加热室2内。此时,从配置在门3附近的供气口 33吹出的气流沿着门3流通。由此,利用对电 气安装部件18和磁控管20进行冷却而升温的空气,能够防止门3的结露。另外,利用供气 管道50的流入部50b,气流朝向门3吹出。因而,从供气口 33吹出的气流可靠地抵达门3,
能够进一步防止结露。另外,如箭头A7、A8(参照图2)所示,经由送风管道30的喷嘴部30c和辅助喷嘴 部30e,外气被供给到第一排气管道36。加热室2内的空气如箭头A9、A11(参照图9)所示,从第一、第二排气口 34、35被 排出。第二排气口 35的排气流过第二排气管道41,如箭头AlO (参照图2~)所示地经由连接 部41a被引导至第一排气管道36。第一排气口 34的排气在第一排气管道36的横向通路36a上与湿度传感器39接 触。由此,能够检测加热室2内的湿度。通过横向通路36a的排气流过纵向通路36b并与 第二排气管道41的排气合流而上升,并如箭头A12(参照图2)所示地从顶面盖40的吹出 口 40a被排放到外部。此时,由于送风管道30的喷嘴部30c和辅助喷嘴部30e形成喷射器, 因此,负压施加在第二排气管道41和第一排气口 33上。由此,能够防止排气的逆流。通过微波加热,从烹饪物上发生蒸汽,当加热室2内达到规定湿度时,通过湿度传 感器39的检测来判断烹饪的结束时间。由此,结束微波烹饪。图10是表示由水蒸汽进行烹饪的动作的流程图。当水蒸汽烹饪开始时,在步骤 #11中,如上述图3所示地,由供气风挡51和排气风挡37关闭供气口 33和第一排气口 34。 在步骤#12中,蒸汽发生装置5和加热器15被驱动。由此,水蒸汽被供给到循环管道10内, 通过加热器15的加热而生成过热水蒸汽。在步骤#13中,冷却扇17、稀释扇31和循环扇14被驱动。与上述相同,通过冷却 扇17和稀释扇31的驱动,外气从吸入口 8a流入到外气流入管道8内。而且,经由送风管 道30的喷嘴部30c和辅助喷嘴部30e,将外气供给到第一排气管道36内。通过循环扇14的驱动,加热室2内的水蒸汽如箭头Cl(参照图1)所示地从吸气 口 IOa流入到循环管道10内。流入到循环管道10内的水蒸汽如箭头C2、C3(参照图1)所 示地从喷出口 IObUOc被吹出到加热室2内(参照图1)。由此,加热室2内的水蒸汽经由 循环管道10循环。流过循环管道10的水蒸汽被加热器15加热,水蒸汽被维持在规定温度 并进行烹饪。此外,也可以调整加热器15的温度和驱动时间,并由饱和水蒸汽进行烹饪。通过从蒸汽发生装置5向加热室2内供给水蒸汽,如箭头A9(参照图1)所示,水 蒸汽从加热室2经由第二排气口 35流出。由此,加热室2的内压被维持为恒定。由于第二 排气管道41的流路面积比第一排气管道36的流路面积狭窄,因此水蒸汽的流出量少,能够 提高加热效率。第二排气口 35的排气流过第二排气管道41,并经由连接部41a被引导至第一排气 管道36。由于外气通过稀释扇31被供给到第一排气管道36,因此第二排气口 35的排气被 稀释并被排放到外部。由此,水蒸汽降温并被放出,能够提高加热烹饪器1的安全性。
此时,流过外气流入管道8的外气与电气安装部件18和磁控管20进行热交换而 被升温。由此,第二排气口 35的排气与升温后的外气混合,能够降低排气的相对湿度。从 而,能够减少第一、第二排气管道36、41内的结露。由于湿度传感器39配置在比第二排气管道41的连接部41a更靠上游侧,因此能 够减少从第二排气管道41流入到第一排气管道36的水蒸汽和湿度传感器39的接触。由 此,能够减少湿度传感器39的结露,能够良好地进行后续的微波烹饪。通过外气从喷嘴部30c和辅助喷嘴部30e流入到第一排气管道36内,而由喷射器 导致的负压施加在吸入管道38内。因而,如箭头Bl (参照图2、图3)所示地外气从吸入口 38a进入到第一排气管道36内。由此,能够进一步稀释第二排气口 35的排气。此外,由于 在吸入口 38a和连接部41a之间配置湿度传感器39,因此湿度传感器39与来自吸入口 38a 的外气接触。由此,湿度传感器39被干燥,能够进一步防止湿度传感器39的结露。由于由喷射器引起的负压施加在第二排气管道41内,因此能够防止第二排气管 道41的逆流。由于第二排气管道41的流路面积狭小,因此当结露产生时,第二排气管道41 被结露水密闭,而产生不能由喷射器的负压进行抽吸使加热室2的内压上升的情形。因而, 更优选为由交替地设置驱动期间和停止期间的断续运行,来驱动稀释扇31。由此,在稀释扇 31的停止期间,第二排气管道41内的结露流下而被回收到加热室2内,并能够维持加热室 2的内压。在步骤#14中,待机至经过规定的烹饪时间为止。当经过规定时间并结束烹饪时, 在步骤#15中,蒸汽发生装置5和加热器15停止。在步骤#16中,循环扇14停止。在步骤#17中,如图11所示地供气风挡51被打开。由此,经由供气管32和供气 管道50从供气口 33将外气供给到加热室2内(箭头A6),并从第二排气口 35排气。其结 果,加热室2内被冷却。此时,由于排气风挡37处于被关闭的状态,因此能够避免加热室2 内的蒸汽和湿度传感器39的接触。在步骤#18中,待机至经过规定的冷却时间为止。当经过规定时间时,过渡到步骤 #19。也可以检测加热室2的温度并在达到规定温度时过渡到步骤#19。在步骤#19中,冷 却扇17和稀释扇31停止。在步骤#20中,通知烹饪的结束。也可以停止水蒸汽的供给并驱动加热器15和循环扇14,来进行热风烹饪。在此场 合下,与水蒸汽烹饪同样地动作来进行烹饪。此时,由于没有水蒸汽,因此在烹调后的冷却 时,也可以打开排气风挡37。由此,能够增加排气量并对加热室2内迅速冷却。也可以在冷却时打开在水蒸汽烹饪或热风烹饪中被关闭的供气风挡51,且在经过 了规定时间后打开排气风挡37。由此,能够在一边从第二排气口 35排出少量气体一边冷却 至某种程度后,从第一排气口 34排出大量气体来进行冷却。从而,能够确保安全性并迅速 冷却。虽然也可以在烹饪后打开在水蒸汽烹饪或热风烹饪中被关闭的供气风挡51来冷 却加热室2,但也可以在烹饪结束的规定时间前(例如1分钟前)打开。由此,由于在烹饪 结束时加热室2被冷却并能够打开门3,因此能够提高加热烹饪器1的便利性。加热烹饪器1也可以由水蒸汽对放置在其内的物品进行除菌。基于图13 图19 来说明其构造。在门3上,在上部设置有把手3a,在右侧设置有操作部北。在操作部北中设置有显示部3c。在操作部北的左侧设置有能够通过视觉辨认加热室2内部的观察孔3d。将耐 热玻璃嵌合在观察孔3d内。显示部3c由液晶显示面板构成。三个矩形键在显示部3c下面并排成一行。从左 至右分别为除菌键70、取消键71、返回键72。除菌键70是除菌专用键,当按下除菌键70 时,进入选择多种除菌程序的模式。取消键71专用于取消操作。返回键72用于使操作返 回到一个步骤之前的阶段。在返回键72的稍下方设置有圆形的开始键73。在开始键73的左下方且取消键 71的正下方位置设置有选择转盘74。在选择转盘74的中心设置有决定键75。选择转盘 74旋转,但决定键75不旋转。开始键73在电源的接通/断开时,开始被选择的程序时被使用。选择转盘74在选 择显示部3c中所显示的各种程序和选择事项中被使用。决定键75在决定选择中被使用。在通常的加热烹饪的场合下,在显示部3c中显示图15所示的“微波炉加热”、“蒸 汽加热”、“饮料/解冻”、“自动菜谱”、“手动”等烹饪程序的列表。如果用户转动选择转盘 74并选择某个列表,则被选择的列表比其他列表大,并显示指出该烹调程序的概要的信息。 当用户判断没有选择错误并按下决定键75时,该烹调程序的执行所需的详细选择画面被 显示。当进行必要选择并按下开始键73时,执行烹饪程序。当按下除菌键70时,进入选择多种除菌程序的模式,显示部3c的画面切换为图16 所示的除菌程序选择画面。在除菌程序选择画面中显示“树脂餐具程序”、“陶瓷器程序”、 “厨房用品程序”的三种除菌程序的列表。如果用户转动选择转盘74并选择某个列表,则被 选择的表格比其他表格大,并显示指出该除菌程序概要的信息。当用户判断没有选择错误 并按下决定键75时,该除菌程序的执行所需的详细选择画面被显示。当进行必要选择并按 下开始键73时,执行除菌程序。以下,基于图17 图19说明各个除菌程序的内容。〔树脂餐具程序〕图17的流程图中,将除菌对象物放入到加热室2内,该场合下为耐热120°C以上的 塑料餐具等,并按下开始键73后开始。在步骤#101中,供气风挡51和排气风挡37关闭。 在步骤#102中,进入预热工序。由于在树脂餐具程序中,除菌中使用的水蒸汽的温度低,因 此当加热室2变冷时,在加热室2的内面产生结露。为了防止此种情况,将加热室2预热到 不产生结露程度的温度。预热时的加热室室内温度设定为100°C。在步骤#103中,循环扇14和加热器15打开,加热室2被预热。冷却扇17和稀释 扇31也打开。在步骤#104中,检查进入预热工序后的经过时间,当经过了规定时间(tl3) 时,进入到步骤#105。在步骤#105中进入到过热水蒸汽加热工序。加热室2室内温度被设定为105°C。 在步骤#106中,蒸汽发生装置5、循环扇14、加热器15均打开,过热水蒸汽被喷出到加热室 2内,并且加热室2内的过热水蒸汽循环。冷却扇17和稀释扇31也打开。在步骤#107中检查进入过热水蒸汽加热工序后的经过时间(t2!3),当经过了规定 时间时,进入到步骤#108。在步骤#108中,虽然蒸汽发生装置5和加热器15关闭,但循环 扇14保持打开,加热室2内的气体循环继续。冷却扇17和稀释扇31也保持打开。在步骤#109中进入冷却工序。在此,供气风挡51和排气风挡37打开。加热室2 内部的热气通过第一排气管道36并从吹出口 40a排气。
在步骤#110中检查进入冷却工序后的经过时间(t33),当经过了规定时间时,进 入到步骤#111。在步骤#111中,循环扇14关闭,冷却扇17和稀释扇31也关闭。然后进入 到步骤#112,进行结束通知。结束通知可以由在显示部3c上显示来进行,也可以由未图示 的发声机构发出音频信号来进行。此时,结束树脂餐具的除菌程序。〔陶瓷器程序〕图18的流程图中,将除菌对象物放入到加热室2内,该场合下为耐热160°C以上的 陶瓷器等,并按下开始键73后开始。在步骤#121中,供气风挡51和排气风挡37关闭。在 步骤#122中,进入过热水蒸汽加热工序。在陶瓷器程序中,由于除菌中使用的水蒸汽为高 温的过热水蒸汽,即使不预热,在加热室2内也不产生结露。因而,不设置预热工序。在过热水蒸汽加热工序中,加热室2的室内温度被设定为140°C。在步骤#123中, 蒸汽发生装置5、循环扇14、加热器15均打开,过热水蒸汽被喷出到加热室2内,并且加热 室2内的过热水蒸汽循环。冷却扇17和稀释扇31也变成打开。在步骤#124检查进入过热水蒸汽加热工序的经过时间(t21),当经过了规定时间 时,进入到步骤#125。在步骤125中,虽然蒸汽发生装置5和加热器15变为关闭,但循环扇 14保持打开,加热室2内的气体循环继续。冷却扇17和稀释扇31也保持打开。在步骤#1 中进入冷却工序。在此,供气风挡51和排气风挡37打开。加热室2 内部的热气通过第一排气管道36并从吹出口 40a被排气。在步骤#127中检查进入冷却工序的经过时间(t31),当经过了规定时间时,进入 到步骤#1观。在步骤#1 中,循环扇14变成关闭,冷却扇17和稀释扇31也变成关闭。然 后进入到#步骤129,进行结束通知。结束通知可以由在显示部3c上显示来进行,也可以由 未图示的发声机构发出音频信号来进行。此时,结束陶瓷器的除菌程序。〔厨房用品程序〕图19的流程图中,将除菌对象物放入到加热室2内,该场合下为湿毛巾和耐热 90°C以上的切菜板等,并按下开始键73后开始。在步骤#131中,供气风挡51和排气风挡 37关闭。在步骤#132中,进入到饱和水蒸汽加热工序。在厨房用品程序中,由于除菌中使 用的水蒸汽为饱和水蒸汽,当然会在加热室2和除菌对象物上产生结露,因而不设置预热工序。在饱和水蒸汽加热工序中,加热室2的室内温度被设定为80V。在步骤#133中, 蒸汽发生装置5和循环扇14打开,加热器15变成关闭,饱和水蒸汽被喷出到加热室2内, 并且加热室2内的饱和水蒸汽循环。冷却扇17和稀释扇31也变成打开。在步骤#134中检查进入饱和水蒸汽加热工序后的经过时间(tl2),当经过了规定 时间时,进入到步骤#135。在步骤#135中,虽然除了加热器15之外,蒸汽发生装置5也变 为关闭,但循环扇14保持打开,加热室2内的气体循环继续。冷却扇17和稀释扇31也保 持打开。在步骤#136中进入到冷却工序。在此,供气风挡51和排气风挡37打开。加热室 2内部的气体通过第一排气管道36并从吹出口 40a被排气。在步骤#137中检查进入冷却工序后的经过时间(t22),当经过了规定时间时,进 入到步骤#138。在步骤#138中,循环扇14变成关闭,冷却扇17和稀释扇31也变成关闭。 然后进入到步骤#139,进行结束通知。结束通知可以由在显示部3c上显示来进行,也可以由未图示的发声机构发出音频信号来进行。此时,结束厨房用品的除菌程序。从而,根据希望对何物进行除菌来选择除菌程序,能够防止不适合温度的水蒸汽 与除菌对象接触。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在不 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来实施。例如不仅餐具类的除菌程序,也可以设 定食品类的除菌程序。产业上的可利用性本发明能够广泛地利用于具备由水蒸汽对加热室内的食材进行加热的功能的加 热烹饪器。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加热烹饪器,2加热室,3门,3b操作部,3c显示部,5蒸汽发生装置,9载置托盘, 10循环管道,14循环扇,15加热器,16温度传感器,17冷却扇,18电气安装部件,20磁控管, 31稀释扇,37排气风挡,39温度传感器,51供气风挡,60控制装置,70除菌键,74选择转盘, 75决定键。
权利要求
1.一种加热烹饪器,能够利用水蒸汽对加热室内的食材进行加热,其特征在于,承担加 热烹饪器整体控制的控制装置,通过用户的选择来进行按照每种除菌对象类型而改变水蒸 汽温度的设定的多种除菌程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饪器,其特征在于,通过按下操作部上设置的除菌专 用键,来进入选择上述多种除菌程序的模式。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加热烹饪器(1)具有将蒸汽供给到加热室(2)的蒸汽发生装置(5)、将蒸汽发生装置发生的饱和水蒸气变为过热水蒸气的加热器(14)、使加热室(2)内的气体通过循环管道(10)并使其循环的循环扇(14)。承担加热烹饪器(1)的整体控制的控制装置(60)针对每种除菌对象类型,由用户的选择来执行改变水蒸气温度的设定的树脂餐具程序、陶瓷器程序、厨房用品程序等多种除菌程序。加热烹饪器(1)通过按下操作部(3b)上设置的除菌键(70),进入选择多种除菌程序的模式。
文档编号F24C1/00GK102132103SQ20098013368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6日 优先权日2008年8月29日
发明者坂根安昭, 西浦功实子, 高见星司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