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风枪喷嘴结构、相关热风枪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91752阅读:3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热风枪喷嘴结构、相关热风枪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加热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热风枪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热风枪 喷嘴结构、相关热风枪及应用,尤其可用于加热线束热缩管。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中的线束使用量非常大,而且线束上的端子周围经常会包裹绝缘套管, 绝缘套管中一大部分是热缩的形式。于是,在线束的加工工艺中不可缺少的就有了加热热 缩管的工序。而加热热缩管最常用的工具就是热风枪,在70°C左右温度下,热缩管开始变形 收缩。现有的广泛使用的加热方式就是直接用喷嘴对着热缩管加热,热风枪的喷嘴一般为 圆柱形或锥形,或者是狭长型,通过提高喷嘴出风口压力来提高风速。而热空气在脱离热风 枪之后,降温较快。在正对着线束吹风的情形下,线束的一侧承受较高温度,另一侧温度较 低,受热不均勻。而且热量损失浪费比较大。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热风枪喷嘴结构,能够使得受热物受热均勻,并且提高热空气 的利用效率,节约能量,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热风枪喷嘴结构、相关 热风枪及应用,该热风枪喷嘴结构设计巧妙独特,能够使得受热物受热均勻,并且提高热空 气的利用效率,节约能量,降低成本,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风枪喷嘴结构,其特点 是,包括安装座和喷嘴外壳,所述喷嘴外壳内具有空腔,所述喷嘴外壳上开设有凹槽,所述 喷嘴外壳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安装座中空并包括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 所述第一末端与所述第二端部相连接从而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空腔气路连通所述凹槽,所 述第二末端用于安设在热风枪的出风口上从而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出风口气路连通。较佳地,所述凹槽开设在所述喷嘴外壳的侧部。较佳地,所述凹槽的大小根据被加热物的尺寸确定。较佳地,所述第一端部为弧形端部。较佳地,所述第二末端用于卡接或螺纹啮合在所述出风口上。较佳地,所述热风枪喷嘴结构还包括连接部,所述安装座的纵向尺寸大于所述喷 嘴外壳的纵向尺寸,所述第一末端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相连接。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热风枪,包括出风口,其特点是,所述热风枪还 包括上述的热风枪喷嘴结构,所述第二末端安设在所述出风口上。较佳地,所述第二末端卡接或螺纹啮合在所述出风口上。在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上述的热风枪喷嘴结构或上述的热风枪在加热物体 中的应用。较佳地,所述物体是线束热缩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发明的热风枪喷嘴结构包括安装座和喷嘴外壳,所述喷嘴外壳内具有空腔, 所述喷嘴外壳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喷嘴外壳连接从而所述安装座通过所述空 腔气路连通所述凹槽,所述安装座用于安装在热风枪的出风口上从而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出 风口气路连通,使用时被加热物(例如热缩管)置于凹槽内,从而被加热物周围均处于热风 实现加热,设计巧妙独特,能够使得受热物受热均勻,均勻收缩,提高了产品质量,并且提高 热空气的利用效率,节约能量,降低成本,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2、本发明的热风枪喷嘴结构的喷嘴外壳的第一端部为弧形端部,促进了热空气的 回流,使得受热物受热更加均勻,更加均勻收缩,进一步提高了产品质量,并且进一步提高 热空气的利用效率,进一步节约能量,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3、本发明的热风枪喷嘴结构的安装座的纵向尺寸大于喷嘴外壳的纵向尺寸,安装 座的第一末端通过连接部与喷嘴外壳的第二端部相连接,从而提高了热空气的风速,使单 位时间内传导到被加热物(例如热缩管)上的热量增加,从而缩短了加热时间,提高了生产 效率,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图1是本发明的热风枪喷嘴结构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凹槽中放置有热缩管的立体 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另一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请参见图1-3所示,本发明的热风枪喷嘴结构包括安装座1和喷嘴外壳2,所述喷 嘴外壳2内具有空腔3,所述喷嘴外壳2上开设有凹槽4,所述喷嘴外壳2包括相对的第一 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所述安装座1中空并包括第一末端11和第二末端12,所述第一末 端11与所述第二端部22相连接从而所述安装座1通过所述空腔3气路连通所述凹槽4,所 述第二末端12用于安设在热风枪(未示出)的出风口上从而所述安装座1与所述出风口 气路连通。凹槽4即是本发明的热风枪喷嘴结构的出风口,使用时,被加热物5置于凹槽4 内进行加热。所述凹槽4可以开设在所述喷嘴外壳2的任何合适位置。请参见图1-3所示,在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凹槽4开设在所述喷嘴外壳2的侧部。所述凹槽4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确定。较佳地,所述凹槽4的大小根据被加热物 5的尺寸确定。如果用于加热线束,则所述凹槽4的大小根据线束的直径确定。所述第一端部21可以是任何合适的形状。请参见图1-3所示,在本发明的具体实 施例中,所述第一端部21为弧形端部。所述第二末端12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方式安装在热风枪的出风口上。较佳地,所 述第二末端12用于卡接或螺纹啮合在所述的热风枪的出风口上。请参见图1-3所示,在本 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末端12用于螺纹啮合在所述的热风枪的出风口上。
为了提高热风的风速,促进热风利用率,较佳地,所述热风枪喷嘴结构还包括连接 部6,所述安装座1的纵向尺寸大于所述喷嘴外壳2的纵向尺寸,所述第一末端11通过所述 连接部6与所述第二端部22相连接。上述的热风枪喷嘴结构使用时,通过安装座1的第二末端12螺纹啮合在所述热风 枪的出风口上。下面以被加热物5为线束为例,说明本发明的热风枪喷嘴结构加热线束的工作原 理请参见图1-3所示,使用者一手执热风枪,另一只手执线束,将线束放在喷嘴外壳 2的凹槽4中,启动热风枪,热风从热风枪的出风口经由安装座1通过连接部6进入喷嘴外 壳2内的空腔3中,然后从喷嘴外壳2的凹槽4喷出(图3中箭头所指即是热风流经方向), 在连接部6处,由于横截面积减小,气流的速度提升。一部分气流直接喷在线束的右侧(图 3),对其进行加热,而另一部分气流则为碰撞到喷嘴外壳2的第一端部21的弧形壁而反弹 回来的气流,其沿着弧形壁的轮廓,正好吹到线束的左侧,实现了两侧同时吹风加热。两侧 被均勻加热的热缩管收缩时也会均勻收缩,从而提高了产品质量。由于相对于安装座1的 第二末端12而言,凹槽4的尺寸非常小,于是凹槽4处的风速将会被加大很多倍。同样温 度下的热气流,流速越快,单位时间内带来的热量就越多。比单纯的直喷式喷嘴加热提高了 热空气的利用效率。本发明通过改变现有热风枪喷嘴结构,达到热空气回流,从正反两面同时加热线 束的作用,使其受热均勻并且提高了热空气的利用效率。采用本发明的热风枪喷嘴结构,不 需要转动线束,仍然可以收到线束圆周各处均勻加热的效果。热风在进入喷嘴外壳2后压 力增大,从凹槽4喷出来的热气流流速更快,单位时间内传导的热量更多,从而提高了热风 枪的工作效率,缩短了加热时间。综上,本发明的热风枪喷嘴结构设计巧妙独特,能够使得受热物受热均勻,并且提 高热空气的利用效率,节约能量,降低成本,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在此说明书中,本发明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 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 而非限制性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热风枪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座和喷嘴外壳,所述喷嘴外壳内具有空 腔,所述喷嘴外壳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喷嘴外壳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安装 座中空并包括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所述第一末端与所述第二端部相连接从而所述安装座 通过所述空腔气路连通所述凹槽,所述第二末端用于安设在热风枪的出风口上从而所述安 装座与所述出风口气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枪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开设在所述喷嘴外 壳的侧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枪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大小根据被加热 物的尺寸确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枪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部为弧形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枪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末端用于卡接或螺 纹啮合在所述出风口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风枪喷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枪喷嘴结构还包括 连接部,所述安装座的纵向尺寸大于所述喷嘴外壳的纵向尺寸,所述第一末端通过所述连 接部与所述第二端部相连接。
7.一种热风枪,包括出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枪还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 风枪喷嘴结构,所述第二末端安设在所述出风口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风枪,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末端卡接或螺纹啮合在所述 出风口上。
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热风枪喷嘴结构或权利要求7-8所述的热风枪在加热物体 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体是线束热缩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风枪喷嘴结构,包括安装座和喷嘴外壳,喷嘴外壳内具有空腔,喷嘴外壳上开设有凹槽,喷嘴外壳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安装座中空并包括第一末端和第二末端,第一末端与第二端部相连接从而安装座通过空腔气路连通凹槽,第二末端用于安设在热风枪的出风口上从而安装座与出风口气路连通,较佳地,凹槽开设在喷嘴外壳的侧部,凹槽的大小根据被加热物的尺寸确定,第一端部为弧形端部,还包括连接安装座和喷嘴外壳的连接部,还提供了相关热风枪和应用,本发明的热风枪喷嘴结构设计巧妙独特,能够使得受热物受热均匀,并且提高热空气的利用效率,节约能量,降低成本,且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F24H9/00GK102003795SQ20101029479
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8日
发明者丁祥根, 叶钦, 贾允 申请人:上海中科深江电动车辆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