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混流装置的燃油气铸铁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0671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带混流装置的燃油气铸铁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混流装置的燃油气铸铁锅炉,其属于燃油气铸铁锅炉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内外技术的交流,许多国内外燃油燃气铸铁锅炉纷纷应用在供暖行业的系统中,但铸铁锅炉材质的特性受温差变化影响较大,很容易因供、回水温度不均衡产生大温差时,发生炸裂情况,从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系统回水温度较低时,易产生大量的冷凝水,出现冷凝腐蚀的问题,并因此影响产品寿命。另外,铸铁锅炉多为炉排片组装式结 构,锅炉前后各设一个出水口,但通常管道与后面的出水口连接,这样就造成锅炉自身温度的不均衡。
发明内容鉴于已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带混流装置的燃油气铸铁锅炉,解决燃油气铸铁锅炉因自身温度不均衡而引起的锅炉本体炸片(爆裂)及冷凝腐蚀的问题。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带混流装置的燃油气铸铁锅炉,由铸铁锅炉本体分别连接锅炉前出水口、锅炉后出水口、排污口、锅炉进水口及燃烧器接口,燃烧器接口与锅炉燃烧器连接,铸铁锅炉本体外包装保温层和外包装皮,锅炉前面上部外包装皮外安装锅炉控制器并与锅炉燃烧器线路连接,排污口与排污阀管路连接,锅炉出水混流管分别由与锅炉前出水口连接的锅炉前出水管及与锅炉后出水口连接的锅炉后出水管管路汇合连接,锅炉进水混流管依次由第三检修阀、第二过滤器、循环泵、止回阀、第四检修阀与锅炉进水口管路连接,循环泵与止回阀之间管路上安装压力表,第四检修阀与锅炉进水口之间管路上安装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自力式温控阀连接,在锅炉出水混流管与锅炉进水混流管之间连接有自循环管,自循环管依次由第一检修阀、第一过滤器、自力式温控阀、第二检修阀管路连接组成。锅炉出水混流管在连接自循环管分支管后连接系统供水管,锅炉进水混流管在连接自循环管分支管后连接系统回水管,锅炉出水经过锅炉前出水管与锅炉后出水管汇流,锅炉进水由部分锅炉出水经自循环管及系统回水汇流。锅炉后出水管的长度小于锅炉前出水管的长度,锅炉出水混流管与系统回水管之间连接同径管路形成自循环管并安装有锅炉回水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自立式控制阀,调整自循环流量,控制回水混流管中的回水温度与锅炉出水温度符合设定的温差梯度限定值以内。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之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锅炉出水由锅炉前出水管与锅炉后出水管汇流供出,锅炉进水由部分锅炉出水经自循环管及系统回水汇流而进;自循环管与锅炉进水混流管、锅炉出水混流管同径,且有自力式温度调节阀控制调整分流量;锅炉出水混流管的分支管后出水管的行程比前出水管的行程短。由于加装回水混流管装置,使铸铁锅炉运行过程中的系统回水温度保证与锅炉出水温度能在设定的限制温度之内,从而保证了锅炉本体低温区与高温区温度梯度变化较小,使锅炉本体不会因局部的温差冲击而产生响声以及“炸片”等安全隐患,延长了锅炉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不会因供暖系统的循环不畅而影响到锅炉系统的运行稳定。

图I是一种带混流装置的燃油气铸铁锅炉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铸铁锅炉本体,2、排污口,3、排污阀,4、锅炉燃烧器,5、燃烧器接口,6、锅炉前出水口,7、锅炉前出水管,8、锅炉控制器,9、外包装皮,10、保温层,11、锅炉后出水口,12、锅炉后出水管,13、锅炉出水混流管,14、系统供水管,15、自循环管,16、第一检修阀,17、第一过滤器,18、自力式温控阀,19、第二检修阀,20、系统回水管,21、锅炉进水混流管,22、第三检修阀,23、第二过滤器,24、循环泵,25、压力表,26、止回阀,27、第四检修阀,28、温度传感器,29、锅炉进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深入了解带混流装置的燃油气铸铁锅炉的结构,结合图I说明如下带混流装置的燃油气铸铁锅炉由铸铁锅炉本体I分别连接锅炉前出水口 6、锅炉后出水口 11、排污口 2、锅炉进水口 29及燃烧器接口 5,燃烧器接口 5与锅炉燃烧器4连接,铸铁锅炉本体I外包装保温层10、外包装皮9,锅炉前面上部外包装皮9外安装锅炉控制器8并与锅炉燃烧器4线路连接,排污口 2与排污阀3管路连接,锅炉出水混流管13分别由与锅炉前出水口 6连接的锅炉前出水管7及与锅炉后出水口 11连接的锅炉后出水管12管路汇合连接,锅炉进水混流管21依次由第三检修阀22、第二过滤器23、循环泵24、止回阀26、第四检修阀27与锅炉进水口 29管路连接,循环泵24与止回阀26之间管路上安装压力表25,第四检修阀27与锅炉进水口 29之间管路上安装温度传感器28,温度传感器28与自力式温控阀18连接,在锅炉出水混流管13与锅炉进水混流管21之间连接有自循环管15,自循环管15依次由第一检修阀16、第一过滤器17、自力式温控阀18、第二检修阀19管路连接组成,锅炉出水混流管13在连接自循环管15分支管后连接系统供水管14,锅炉进水混流管21在连接自循环管15分支管后连接系统回水管20,形成锅炉出水由锅炉前出水管7与锅炉后出水管12汇流供出,锅炉进水由部分锅炉出水经自循环管15及系统回水汇流而进;后出水管12的行程一定要比前出水支管7的行程短。锅炉出水混流管13与供暖系统回水管20之间连接同径管路形成自循环管15并安装有锅炉回水温度传感器28,温度传感器28作用于自立式控制阀18,调整自循环流量,确保回水混流管21中的回水温度与锅炉出水温度符合设定的温差梯度限定值以内。锅炉出水由锅炉前出水管与锅炉后出水管12汇流供出,锅炉进水由部分锅炉出水经自循环管15及系统回水汇流而进;自循环管15与锅炉进水混流管21、锅炉出水混流管13同径,且有自力式温度调节阀18控制调整分流量;锅炉出水混流管13的分支管后出水管12的行程一定要比前出水管7的行程短。由于加装回水混流管装置,使铸铁锅炉运行过程中的系统回水温度能保证与锅炉出水温度能在设定的限制温度之内,从而保护了锅炉本体低温区区的温度与高温区温度梯度变化较小,保证了锅炉本体不会因局部的温差冲击而产生响声以及“炸片”等安全隐患,延长了锅炉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不会因供暖系统的循 环不畅而影响到锅炉系统的运行稳定。
权利要求1.一种带混流装置的燃油气铸铁锅炉,由铸铁锅炉本体(I)分别连接锅炉前出水口(6)、锅炉后出水口(11)、排污口(2)、锅炉进水口(29)及燃烧器接口(5),燃烧器接口(5)与锅炉燃烧器(4 )连接,铸铁锅炉本体(I)外包装保温层(10 )和外包装皮(9 ),锅炉前面上部外包装皮(9)外安装锅炉控制器(8)并与锅炉燃烧器(4)线路连接,排污口(2)与排污阀(3)管路连接,锅炉出水混流管(13)分别由与锅炉前出水口(6)连接的锅炉前出水管(7)及与锅炉后出水口(11)连接的锅炉后出水管(12)管路汇合连接,锅炉进水混流管(21)依次由第三检修阀(22)、第二过滤器(23)、循环泵(24)、止回阀(26)、第四检修阀(27)与锅炉进水口(29)管路连接,循环泵(24)与止回阀(26)之间管路上安装压力表(25),第四检修阀(27)与锅炉进水口(29)之间管路上安装温度传感器(28),温度传感器(28)与自力式温控阀(18)连接,在锅炉出水混流管(13)与锅炉进水混流管(21)之间连接有自循环管(15),自循环管(15)依次由第一检修阀(16)、第一过滤器(17)、自力式温控阀(18)、第二检修阀(19)管路连接组成,其特征在于锅炉出水混流管(13)在连接自循环管(15)分支管后连接系统供水管(14),锅炉进水混流管(21)在连接自循环管(15)分支管后连接系统回水管(20),锅炉出水经过锅炉前出水管(7)与锅炉后出水管(12)汇流,锅炉进水由部分锅炉出水经自循环管(15)及系统回水汇流。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带混流装置的燃油气铸铁锅炉,其特征在于,锅炉后出水管(12)的长度小于锅炉前出水管(7)的长度,锅炉出水混流管(13)与系统回水管(20)之间连接同径管路形成自循环管(15)并安装有锅炉回水温度传感器(28),温度传感器(28)连接自立式控制阀(18),调整自循环流量,控制回水混流管(21)中的回水温度与锅炉出水温度符合设定的温差梯度限定值以内。
专利摘要一种带混流装置的燃油气铸铁锅炉,其属于燃油气铸铁锅炉领域。由铸铁锅炉本体分别连接锅炉前出水口、锅炉后出水口、排污口、锅炉进水口及燃烧器接口,燃烧器接口与锅炉燃烧器连接,铸铁锅炉本体外包装保温层和外包装皮,锅炉前面上部外包装皮外安装锅炉控制器并与锅炉燃烧器线路连接,排污口与排污阀管路连接,锅炉进水混流管在连接自循环管分支管后连接系统回水管,锅炉出水经过锅炉前出水管与锅炉后出水管汇流,锅炉进水由部分锅炉出水经自循环管及系统回水汇流。保证了锅炉本体低温区与高温区温度梯度变化较小,使锅炉本体不会因局部的温差冲击而产生安全隐患,延长了锅炉的使用寿命,不会因供暖系统的循环不畅而影响到锅炉系统的运行稳定。
文档编号F24H9/00GK202485213SQ201220023040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8日
发明者丁家强, 侯建军, 陈春风 申请人:大连圣鼎工业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