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风分配末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43087阅读:1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风分配末端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领域的通风技术,特别涉及到一种空气输送总管与支管通过调节箱进行柔性连接的、可有效降低噪音及便于清洁和各个支路风量调节的新风分配末端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业通风技术中普遍采用的是一种薄钢板做成的箱子来将空气输送总管的空气调节给各支管。空气输送总管与支管一般为薄钢板制造,这种箱子通常被藏在管道井内,或是封在天花板或墙内。这种调节箱的缺点是1、没有消音腔或者消音腔过于复杂,有些复杂的消音腔增加了系统的阻力;2、调节箱及其连接风管清洁困难;3、调节到各个区域的送风口的新风风量不均匀,新风利用率不高。因此造成箱体噪音大,导致系统立管噪音大和不便于清洁,为此必须在与此相连的风管上安装消音器以避免各房间之间相互传 播声音或避免将空气输送总管的噪音传到各房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的空气调节装置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了一种新风分配末端装置,以实现避免声音传播和便于清洁、且设置有风量调节装置的新风分配末端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风分配末端装置,包括箱体(4)、连接于箱体(4)上端的空气输送总管(2)和连接于箱体(4)下端的多个支管(1),其中,所述箱体(4)上设置有消音区(16)以及风量调节箱(17),所述消音区(16)分别与空气输送总管(2)和风量调节箱(17)以空腔相连通的方式进行连接。进一步,所述箱体(4)与支管(I)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个用于固定支管(I)的插接口,所述插接口内设置有凸形密闭接口装置,包括密闭支管接口(6)与风管接口(7),所述密闭支管接口(6)与风管接口(7)之间柔性紧密连接。进一步,所述风量调节箱(17)内包括多个风量调节装置(9),其中每个风量调节装置(9)分别连接一个支管(I ),用于控制与之相连接的支管(I)的风量。进一步,所述箱体(4)的一个面上设置有密闭盖板(8),所述风量调节装置(9)设置于密闭盖板(8)的外侧。进一步,所述风量调节装置(9 )上设置有风量调节阀(11)和调节刻度(3 ),通过所述风量调节阀(11)按调节刻度(3 )进行风量大小的调节。进一步,所述消音区(16)为一个平行通道,所述平行通道的内壁设置有吸音材料。进一步,所述平行通道的净宽度不大于其通道长度的1/6。进一步,所述箱体(4)底端的外壳上设置有至少两块角钢板(5),用于将新风分配末端装置固定在地面上。进一步,所述空气输送总管(2)的截面积是所有的支管(I)的截面积总和的I. I倍。进一步,所述支管(I)由能够任意弯曲的柔性材料制成,并为波纹状管,管接口为凸形不燃的密封材料。采用上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分配末端装置可有效降低噪音以及便于清洁、还可进行风量调节等,对于建筑领域的通风技术,在空间结构型态上确属创新,较现有的空气调节装置产品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且结构简易,适于实用,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风分配末端装置的背面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风分配末端装置的侧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风分配末端装置的正面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I、支管;2、空气输送总管;3、调节刻度;4、箱体;5、角钢板;6、密闭支管接口 ;7、风管接口 ;8、密闭盖板;9、风量调节装置;10、 吸音材料;11、 风量调节阀;16、 消音区;17、 风量调节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风分配末端装置,如图I、图2、图3、图4所示,所述装置包括箱体4、连接于箱体4上端的空气输送总管2和连接于箱体4下端的多个支管I(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支管I的个数至少为5个),其中,所述箱体4上设置有消音区16以及风量调节箱17,所述消音区16分别与空气输送总管2和风量调节箱17以空腔相连通的方式进行连接。其中,新风分配末端装置的空气输送总管2由螺栓与消音区16固定连接,该空气输送总管2其内部呈中空状,为保证输送风的顺畅流动,其截面积为所有支管I的总截面积的I. I倍(面积相对误差在5%以内)。所述消音区16为一个平行通道,为整体框架制造,所述平行通道的内壁设置有吸音材料10,且平行通道的净宽度不大于其通道长度(即空气沆动方向的通道尺寸)的1/6。所述风量调节箱17内包括多个风量调节装置9,其中每个风量调节装置9分别连接一个支管I,所述风量调节装置9上设置有风量调节阀11和调节刻度3,通过所述风量调节阀11按调节刻度3进行风量大小的调节,以控制与之相连接的支管I的风量。调节箱17将由消音区16输送过来的风经内壁表面附有的吸音材料10消音后,经风量调节装置9调节风量后,由支管I输送到各个房间。其中,所述支管I由能够任意弯曲的柔性材料制成,并为波纹状管,管接口为凸形不燃的密封材料。在所述箱体4的一个面上设置有一个密闭盖板8,所述密闭盖板8固定在一个四周边框为L形的开口上,LB边框的水平部分向内侧延伸,起到支撑盖子和密封的作用,盖板打开后可以检查和清洁消音区16和风量调节箱17,所述风量调节装置9设置于密闭盖板8的外侧。所述箱体4与支管I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个用于固定支管I的插接口,所述插接口内设置有凸形密闭接口装置,包括密闭支管接口 6与风管接口 7,所述密闭支管接口 6与风管接口 7之间柔性紧密连接。所述箱体4底端的外壳上设置有至少两块角钢板5,用于将新风分配末端装置固定在地面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防火的需要,在所述空气输送总管2的管道处设置一个具有防火功能的空气流量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新风分配末端装置,使其避免声音传播和便于清洁,设置成带有消音腔的盒子,支管连接区的壁面贴有吸音材料并与调节箱直接连接,相互之间由调节箱的墙隔开,每个支路设置有风量调节装置。调节箱将空气输送总管与多根柔性支管连接,支管通过HDPE管与调节箱的接口用膨胀和密封柔性材料的挤压作用连接,以保证连接处严密不漏风,且调节箱接口处有凸型设计;并保证支管不能沿管轴方向滑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实现;前述的新风分配末端装置,所述的空调调节装置与支管接口处带有一个用于固定支管的凸型连接。前述的新风分配末端装置,其中所述的静压区带有一用于密闭的盖板,盖板打开可以检查和清洁消音区/调节阀叶片。前述的新风分配末端装置,其中所述的密闭盖板和外框的接触面之间有一层柔性的填层。通过上述结构的新风分配末端装置可有效降低噪音以及便于清洁和进行风量调节,对于建筑领域的通风技术,在空间结构型态上确属创新,较现有的空气调节装置产品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且结构简易,适于实用,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新风分配末端装置,包括箱体(4)、连接于箱体(4)上端的空气输送总管(2)和连接于箱体(4)下端的多个支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4)上设置有消音区(16)以及风量调节箱(17),所述消音区(16)分别与空气输送总管(2)和风量调节箱(17)以空腔相连通的方式进行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风分配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4)与支管(I)的连接处设置有一个用于固定支管(I)的插接口,所述插接口内设置有凸形密闭接口装置,包括密闭支管接口( 6 )与风管接口( 7 ),所述密闭支管接口( 6 )与风管接口( 7 )之间柔性紧密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风分配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调节箱(17)内包括多个风量调节装置(9),其中每个风量调节装置(9)分别连接一个支管(I ),用于控制与之相连接的支管(I)的风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风分配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4)的一个面上设置有密闭盖板(8),所述风量调节装置(9)设置于密闭盖板(8)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新风分配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量调节装置(9)上设置有风量调节阀(11)和调节刻度(3),通过所述风量调节阀(11)按调节刻度(3)进行风量大小的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风分配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区(16)为一个平行通道,所述平行通道的内壁设置有吸音材料(1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风分配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行通道的净宽度不大于其通道长度的1/6。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风分配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4)底端的外壳上设置有至少两块角钢板(5 ),用于将新风分配末端装置固定在地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新风分配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输送总管(2)的截面积是所有的支管(I)的截面积总和的1.1倍。
10.根据权利要求1、2或3任一项所述的新风分配末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O由能够任意弯曲的柔性材料制成,并为波纹状管,管接口为凸形不燃的密封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风分配末端装置,包括箱体(4)、连接于箱体(4)上端的空气输送总管(2)和连接于箱体(4)下端的多个支管(1),其中,所述箱体(4)上设置有消音区(16)以及风量调节箱(17),所述消音区(16)分别与空气输送总管(2)和风量调节箱(17)以空腔相连通的方式进行连接。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风分配末端装置可有效降低噪音以及便于清洁、还可进行风量调节等,对于建筑领域的通风技术,在空间结构型态上确属创新,较现有的空气调节装置产品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且结构简易,适于实用,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
文档编号F24F13/02GK202521806SQ20122010588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20日
发明者李宏, 陈季芬 申请人:北京凯乐源机电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