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717246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风道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暖风设备领域,具体说是一种风道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电器工作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自然对流电暖器由于安全性好,工作宁静,室内升温不干燥等优点,在冬天家庭室内取暖方面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但是由于自然对流在空气流通方面比较慢,容易出现室内局部温升较快但整体温升缓慢的现象,影响了自然对流式电暖器的使用效果,于是市面上的暖风机,多数是靠增加风扇来加强对流效果,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专利号为:CN201083440Y,专利名称为“一种超薄静音加湿暖风机”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超薄静音加湿暖风机,采用多个直流风机纵向排列以加强空气对流,但这样就会产生以下缺陷:1、单个风机出风口送风的范围小,为增大送风范围需多增加风机的数量,造成噪音上升,功耗增加;2、风机数量增加,造成设备安装结构变复杂,增加生产成本;3、外观设计容易受限,机身厚度和体积增大,不时尚。

实用新型内容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送风范围广且可改变风机送风方向的风道总成。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风道总成,其安装在暖风机上,包括微型离心直流风机和风道,所述风道包括壳体、风腔、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的风腔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分别开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风腔相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微型离心直流风机的出风口 A相连接,所述出风口正对所述暖风机的发热体,所述出风口大于所述进风口,所述风腔内设置有多个由进风口向出风口延伸的导向风叶,所述导向风叶将所述风腔分隔为多个彼此独立的空气通道。其中,所述导向风叶分别沿所述进风口的长度方向和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其中,所述风道以所述导向风叶的中截面为对称面分为相互对称的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相互匹配的连接件,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通过所述连接件的可拆连接组成所述风道。其中,所述连接件为设有直通孔的圆柱体,所述圆柱体对应设置在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周边,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通过穿设于所述圆柱体中的固定螺丝螺纹连接而组成所述风道。其中,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外表面设有加强筋。[0013]其中,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由工程塑料注塑而成。本技术方案的风道总成,区别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使用微型离心直流风机送风,体积小、噪音小,功耗低;2、将风机出口小范围的送风状态,通过风道转变为较大范围的送风,减少了风机的使用量,降低了噪音、功耗和生产成本,有利于简化暖风机内部的安装结构,减小暖风机的体积和重量,使暖风机更加轻薄时尚;3、可通过调整出风口与进风口的相对位置以及导向风叶的结构,使风机送出的风导向实际需要的出风方向,实现了改变送风方向的目的,而导向风叶的数量、高度以及所需的送风方向可跟据实际的设计需求进行调整,从而提高了结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有利于优化暖风机的结构布局和外观设计,充分利用暖风机的内部空间以达到更轻薄时尚的目的。此外,本实用新型的风道可采用相互对称的上、下盖板组合而成,可以按实际需要正面安装或反向安装,还可以多组左右对称组合安装以便满足不同环境下的使用要求。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另一技术方案为:一种风道总成,其安装在暖风机上,包括风机和风道,所述风机为无蜗壳的微型离心直流风机,所述风道包括壳体、风机容置腔、风腔、进风口 A、进风口 B和出风口,所述风机容置腔与风腔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进风口 A开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风机容置腔相连通,所述风机容置于所述风机容置腔内,所述风机的进风面正对所述进风口 A,所述风机的出风面正对所述风机容置腔的腔壁,所述进风口 B开设在所述风机容置腔的腔壁上且与所述风腔相连通,所述出风口开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风腔相连通,所述出风口正对所述暖风机的发热体,所述风腔内设置有多个由进风口 B向出风口延伸的导向风叶,所述导向风叶将所述风腔分隔为多个彼此独立的空气通道。其中,所述导向风叶由进风口 B沿所述风机在该导向风叶处的送风方向直线延伸一段距离后再沿平滑曲线延伸至所述出风口,且该平滑曲线位于出风口处的端点的切线垂直于所述出风口。其中,所述导向风叶分别沿所述进风口的长度方向和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其中,所述风道靠近所述风机的一端设有第一凹陷部,所述风道远离所述风机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凹陷部,两个风道总成通过其中一个风道总成的第一凹陷部与另一个风道总成的第二凹陷部的对位配合使两个风道总成的出风口连续排列。其中,所述风道还包括导风圈,所述导风圈包括外环和内环,所述外环固定在所述进风口 A处的壳体上,所述内环凸耳设于所述外环的一侧并嵌入所述进风口 A,所述内环的外径与所述进风口 A的口径相匹配。其中,所述风道以所述导向风叶的中截面为对称面分为相互对称的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相互匹配的连接件,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通过所述连接件的可拆连接组成所述风道。其中,所述连接件为卡扣,所述卡扣对应设置在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周边,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通过所述卡扣的扣合连接而组成所述风道。其中,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由工程塑料注塑而成。[0028]本技术方案的风道总成,与上一技术方案的风道总成相比,还具备以下优点:1、将风机整合到风道内,使风道总成的体积更小;2、导向风叶配合风机的送风方向设计,风阻更小,出风口的风力更大;3、多个风道总成组合使用时,风道总成之间的风场死角小;4、在风机的进风口(即进风口 A)增设导风圈,使进风更集中。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风道总成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风道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风道总成与暖风机的装配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风道总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风道总成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风道总成与暖风机的装配示意图。标号说明:1、风道总成;2、暖风机;10、风机;11、风道;110、壳体;111、风腔;112、进风口; 113、出风口;100、出风口 A; 20、发热体;1110、导向风叶;50、上盖板;51、下盖板;500、连接件;510、加强筋;101、凸耳;114、风机容置腔;115、进风口 A; 116、进风口 B ;117、安装口; 102、支架;118、导风圈;1180、外环;1181、内环;119、第一凹陷部;120、第二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风道总成1,其安装在暖风机2上,包括风机10和风道11,所述风机10为微型离心直流风机,所述风道11包括壳体110、风腔111、进风口 112和出风口 113,所述风腔111位于所述壳体110内,所述进风口 112与出风口 113分别开设在所述壳体110上且与所述风腔111相连通,所述进风口 112与所述微型离心直流风机10的出风口 AlOO相连接,所述出风口 113正对所述暖风机2的发热体20,所述出风口113大于所述进风口 112,所述风腔111内设置有多个由进风口 112向出风口 113延伸的导向风叶1110,所述导向风叶1110将所述风腔111分隔为多个彼此独立的空气通道。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将风道总成I做得更薄,以更好的满足暖风机超薄的要求,所述风道11的外形呈平板状,其厚度等于或小于所述微型离心直流风机10的厚度,从而使风道总成I的总体厚度不超过微型离心直流风机10的厚度,实现超薄的目的。当然,这并不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风道11的形状,在符合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精神的情况下,任何形状的风道11均可采用。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使微型离心直流风机10送出的风能完全导入风腔111内,所述进风口 112的形状与所述出风口 AlOO的形状相同,且所述进风口 112与出风口 AlOO之间紧密配合并采取一定的密封措施,如涂覆密封胶或贴密封胶布等。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使出风口 113的风量平均分布,如图2所示,所述导向风叶1110分别沿所述进风口 112的长度方向和出风口 113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从而使进入各个空气通道的风量均相同,而从各个出风口 113导出的风量也相同。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风道11可一体成型,也可组合成型。为了便于成型和加工,本实施例采用组合成型的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风道11以所述导向风叶1110的中截面为对称面分为相互对称的上盖板50和下盖板51,所述上盖板50和下盖板51分别由工程塑料注塑成型,所述上盖板50和下盖板51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相互匹配的连接件500,所述上盖板50和下盖板51通过所述连接件500的可拆连接组成所述风道11。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500可以采用带有直通孔的圆柱体,用自攻螺丝进行螺纹连接;或者采用设有螺纹通孔的圆柱体,用积牙螺丝进行螺纹连接;还可以采用其他任何已知的可拆连接的连接件。本实施例优选采用设有直通孔的圆柱体,以方便成型,所述圆柱体对应设置在所述上盖板50和下盖板51的周边,所述上盖板50和下盖板51通过穿设于所述圆柱体中的固定螺丝螺纹连接而组成所述风道11。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使上盖板50和下盖板51具备足够的强度而不易损坏,所述上盖板50和下盖板51的外表面设有加强筋510。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拆装和固定风道总成1,所述风机10的壳体上还设有带通孔的凸耳101,通过在暖风机2的相应位置上设置螺纹孔,即可将风机10螺纹连接在暖风机2上,而风道11也可通过穿设于所述圆柱体中的固定螺丝固定在暖风机2上。为了适应不同发热体的送风要求,本实施例的风道总成还可以多组左右对称组合使用,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风道总成,区别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使用微型离心直流风机送风,体积小、噪音小,功耗低;2、将风机出口小范围的送风状态,通过风道转变为较大范围的送风,减少了风机的使用量,降低了噪音、功耗和生产成本,有利于简化暖风机内部的安装结构,减小暖风机的体积和重量,使暖风机更加轻薄时尚;3、可通过调整出风口与进风口的相对位置以及导向风叶的结构,使风机送出的风导向实际需要的出风方向,实现了改变送风方向的目的,而导向风叶的数量、高度以及所需的送风方向可跟据实际的设计需求进行调整,从而提高了结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有利于优化暖风机的结构布局和外观设计,充分利用暖风机的内部空间以达到更轻薄时尚的目的;4、风道可采用相互对称的上、下盖板组合而成,可以按实际需要正面安装或反向安装,还可以多组左右对称组合安装以便满足不同环境下的使用要求。实施例2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风道总成1,其安装在暖风机2上,包括风机10和风道11,所述风机10为无蜗壳的微型离心直流风机,所述风道11包括壳体110、风机容置腔114、风腔111、进风口 A115、进风口 B116和出风口 113,所述风机容置腔114与风腔111设置在所述壳体110内,所述进风口 Al 15开设在所述壳体110上且与所述风机容置腔114相连通,所述风机10容置于所述风机容置腔114内,所述风机10的进风面正对所述进风口 A115,所述风机10的出风面正对所述风机容置腔114的腔壁,所述进风口 B116开设在所述风机容置腔114的腔壁上且与所述风腔111相连通,所述出风口 113开设在所述壳体110上且与所述风腔111相连通,所述出风口 113正对所述暖风机2的发热体20,所述风腔111内设置有多个由进风口 B116向出风口 113延伸的导向风叶1110,所述导向风叶1110将所述风腔111分隔为多个彼此独立的空气通道。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方便固定和拆装风机10,所述壳体110上还设有一个与风机容置腔114相连通的安装口 117,如图3和图4所示,风机10可通过所述安装口 117置入风机容置腔114内,并通过在风机10的支架102和安装口 117的周边壳体上设置对应的通孔和螺纹孔,使风机10通过支架102与壳体110的螺纹连接而固定在壳体110上。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减小风阻,从而增大出风口 113的风力,所述导向风叶1110由进风口 B116沿所述风机10在该导向风叶1110处的送风方向直线延伸一段距离后再沿平滑曲线延伸至所述出风口 113,且该平滑曲线位于出风口 13处的端点的切线垂直于所述出风口 113。由于导向风叶1110的直线段的延伸方向与风机10的送风方向一致,因此风从进风口 B116进入空气通道时不会受到导向风叶1110的阻挡,减小了风阻;而当风进入空气通道后,导向风叶1110的平滑曲线段可以逐渐改变风向将风导向出风口 113并最终使风正对发热体20吹出,从而减小了风向转变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力。如此设计的导向风叶1110,大大提高了出风口 113的风力。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使出风口 113的风量平均分布,所述导向风叶1110分别沿所述进风口 BI 16的长度方向和出风口 113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从而使进入各个空气通道的风量均相同,而从各个出风口 113导出的风量也相同。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风道11可一体成型,也可组合成型。为了便于成型和加工,本实施例采用组合成型的方式,所述风道11以所述导向风叶1110的中截面为对称面分为相互对称的上盖板50和下盖板51,所述上盖板50和下盖板51分别由工程塑料注塑成型。所述上盖板50和下盖板51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相互匹配的连接件500,所述上盖板50和下盖板51通过所述连接件500的可拆连接组成所述风道。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500为卡扣,所述卡扣对应设置在所述上盖板50和下盖板51的周边,所述上盖板50和下盖板51通过所述卡扣的扣合连接而组成所述风道11。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使风机10的进风更集中,所述风道11还包括导风圈118,所述导风圈118包括外环1180和内环1181,所述外环1180固定在所述进风口 A115处的壳体110上,所述内环1181凸耳设于所述外环1180的一侧并嵌入所述进风口 A115,所述内环1181的外径与所述进风口 A115的口径相匹配。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适应不同发热体的送风要求,本实施例的风道总成I可以多组组合使用,如图3所示,而为了减小组合后的风道总成I之间存在的风场死角,所述风道11靠近所述风机容置腔114的一端设有第一凹陷部119,所述风道11远离所述风机容置腔114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凹陷部120,组合使用时,将一个风道总成I的第一凹陷部119与另一个风道总成I的第二凹陷部120对位配合,使两个风道总成I的出风口 113连续排列,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小风场死角,加大了对发热体20的送风范围。[0072]本实施例的风道总成,与实施例1所述的风道总成相比,还具备以下优点:1、将风机整合到风道内,使风道总成的体积更小;2、导向风叶配合风机的送风方向设计,风阻更小,出风口的风力更大;3、多个风道总成依次并排排列使用时,风场死角小;4、在风机的进风口(即进风口 A)增设导风圈,使进风更集中。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风道总成,其安装在暖风机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型离心直流风机和风道,所述风道包括壳体、风腔、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风腔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分别开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风腔相连通,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微型离心直流风机的出风口 A相连接,所述出风口正对所述暖风机的发热体,所述出风口大于所述进风口,所述风腔内设置有多个由进风口延伸至出风口的导向风叶,所述导向风叶将所述风腔分隔为多个彼此独立的空气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风叶分别沿所述进风口的长度方向和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以所述导向风叶的中截面为对称面分为相互对称的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相互匹配的连接件,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通过所述连接件的可拆连接组成所述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设有直通孔的圆柱体,所述圆柱体对应设置在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周边,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通过穿设于所述圆柱体中的固定螺丝螺纹连接而组成所述风道。
5.一种风道总成,其安装在暖风机上,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机和风道,所述风机为无蜗壳的微型离心直流风机,所述风道包括壳体、风机容置腔、风腔、进风口 A、进风口 B和出风口,所述风机容置腔与风腔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进风口 A开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风机容置腔相连通,所述风机容置于所述风机容置腔内,所述风机的进风面正对所述进风口 A,所述风机的出风面正对于所述风机容置腔的腔壁,所述进风口 B开设在所述风机容置腔的腔壁上且与所述风腔相连通,所述出风口开设在所述壳体上且与所述风腔相连通,所述出风口正对所述暖风机的发热体,所述风腔内设置有多个由进风口 B延伸至出风口的导向风叶,所述导向风叶将所述风腔分隔为多个彼此独立的空气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风叶分别沿所述进风口的长度方向和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风叶由进风口B沿所述风机在该导向风叶处的送风方向直线延伸一段距离后再沿平滑曲线延伸至所述出风口,且该平滑曲线位于出风口处的端点的切线垂直于所述出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靠近所述风机的一端设有第一凹陷部,所述风道远离所述风机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凹陷部,两个风道总成通过其中一个风道总成的第一凹陷部与另一个风道总成的第二凹陷部的对位配合使两个风道总成的出风口连续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还包括导风圈,所述导风圈包括外环和内环,所述外环固定在所述进风口 A处的壳体上,所述内环凸耳设于所述外环的一侧并嵌入所述进风口 A,所述内环的外径与所述进风口 A的口径相匹配。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道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以所述导向风叶的中截面为对称面分为相互对称的上盖板和下盖板,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的周边分别对应设置有相互匹配的卡扣,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通过所述卡扣的扣合连接而组成所述风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道总成,包括微型离心直流风机和风道,风道包括壳体、风腔、进风口和出风口,风腔位于壳体内,进风口与出风口分别开设在壳体上且与风腔相连通,进风口与微型离心直流风机的出风口相连接,出风口正对暖风机的发热体,出风口大于进风口,风腔内设置有多个由进风口延伸至出风口的导向风叶,导向风叶将风腔分隔为多个彼此独立的空气通道。本实用新型的风道总成,结构简单,采用微型离心直流风机后体积更小、噪音更低,功耗也更低,风道使风机的小范围送风转变为较大范围的送风,减少了风机的使用量,使暖风机可以更轻薄时尚,通过调整出风口与进风口的相对位置以及导向风叶的结构,实现了改变送风方向的目的。
文档编号F24H9/00GK203053004SQ201220726188
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5日
发明者陈建亮, 孙宗闽 申请人:福州斯狄渢电热水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