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将热敏元件附设至空气调节机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27364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用于将热敏元件附设至空气调节机的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热交换器(1)包括:两个沿垂直方向的总管(2,3);将所述两个总管彼此连接的多个沿水平方向的扁平管(4);以及安装至所述扁平管的扁平面的多个散热片(6)。保持着热敏元件(15)的热敏元件支架(20)被附设至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热敏元件支架通过将所述热敏元件(15)夹在主体部(21)与利用薄的铰链部(23)而被连接至所述主体部的盖部(22)之间,来保持所述热敏元件。所述主体部设置有夹持部(24),它在相邻的扁平管之间夹持所述总管(3)。利用所述夹持部而被结合至所述总管的所述热敏元件支架具有与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10)的壳体(11)的内表面接触的突出部(30),因此防止该热敏元件支架以所述夹持部为支点发生旋转。
【专利说明】用于将热敏元件附设至空气调节机的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用于将热敏元件附设至具有平行流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机中的结构。【背景技术】
[0002]平行流热交换器被广泛用于例如车辆用空气调节机和建筑物用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中。平行流热交换器具有布置于多个总管之间的多个扁平管,在各扁平管内部的多个制冷剂通道都与总管的内部相连通,且在扁平管之间布置有诸如波纹状散热片(corrugated fin)等散热片。
[0003]在空气调节机中,为了进行自动温度控制,通常在热交换器上布置有诸如热敏电阻(thermistor)等热敏元件。请参见下面列出的专利文献I至4中的示例。
[0004]专利文献I公开了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在该室外单元中,与用于保护热交换器的保护栅(protective grid) 一体化地形成有用于固定热敏电阻的热敏电阻固持部,该热敏电阻用于测量室外气温。
[0005]专利文献2提及了如何将热敏电阻保持于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中。在该室外单元中,室外气温热敏电阻由室外气温热敏电阻支架保持着。室外气温热敏电阻支架具有:用于与形成室外单元的进气口的外壳咬合的爪部(claw);用于保持室外气温热敏电阻的引线的保持片(holding piece);以及用于保护室外气温热敏电阻的壁。
[0006]专利文献3公开了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其中,一体地形成有用于保护热交换器的保护栅和用于固定且保护热敏电阻的热敏电阻固持部,该热敏电阻用于感测室外气温。
[0007]专利文献4公开了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其中,与马达安装台的一部分连续地形成有容纳部,该容纳部在热交换器与马达安装台之间容纳用于感测室外气温的热敏电阻。
[0008]引用文献列表
[0009]专利文献
[0010]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0.2003-130397
[0011]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0.2005-69587
[0012]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0.2003-185187
[0013]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申请特开N0.2003-185191

【发明内容】

[0014]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0015]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运用平行流热交换器特有的结构,容易地将热敏元件附设至具有平行流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机中。
[0016]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1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将热敏元件附设至空气调节机的结构,该结构被构造如下:所述空气调节机设有平行流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两个总管、将所述两个总管连接起来的多个扁平管、以及安装至所述扁平管的扁平面的多个散热片;用于保持所述热敏元件的热敏元件支架被附设至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热敏元件支架具有夹持部(gripper),所述夹持部用于在相邻的所述扁平管之间夹住所述两个总管中的一个总管;并且利用所述夹持部而被结合至所述一个总管的所述热敏元件支架通过与所述空气调节机的壳体的内表面接触来防止所述热敏元件支架以所述夹持部为支点发生旋转。
[0018]在上述的用于将热敏元件附设至空气调节机的结构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热敏元件支架上形成有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内表面接触的突出部。
[0019]在上述的用于将热敏元件附设至空气调节机的结构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热敏元件支架上在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位置处,形成有充当针对所述热交换器的缓冲器(bumper)的突出部。
[0020]在上述的用于将热敏元件附设至空气调节机的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夹持部在所述一个总管的中心附近夹持该总管。
[0021]在上述的用于将热敏元件附设至空气调节机的结构中,优选的是,所述热敏元件支架具有盖部(lid),所述盖部利用铰链而被结合至形成有所述夹持部的主体部,所述热敏元件支架通过将所述热敏元件夹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盖部之间来保持所述热敏元件,所述热敏元件支架具有形成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盖部每一者中的通气孔,且所述通气孔与铺设有所述热敏元件的引线的位置重叠。
[002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0023]根据本发明,热敏元件通过热敏元件支架而被附设至热交换器,所述热敏元件支架设置有夹持部,该夹持部在相邻的扁平管之间夹持着两个总管中的一个总管。因此,通过运用一些部件(即平行流热交换器的总管和扁平管),所述热敏元件能够在不使用工具的前提下容易地被附设。所述夹持部安装于所述扁平管之间,且因此即使当所述热交换器振动时,也能防止所述热敏元件支架沿所述总管的轴向发生位移。此外,一旦所述夹持部夹持着所述总管,所述热敏元件支架就与空气调节机的壳体的内表面接触,因而防止了所述热敏元件支架以所述夹持部为支点发生旋转。因此,能够在不使用特别的固定构件且并不麻烦的前提下,将热敏元件支架固定在预定位置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侧流型(side-flow type)平行流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沿图1中的线I1-1I的截面图;
[0026]图3是在其中实施了本发明的热敏元件附设结构的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的水平截面图;
[0027]图4是在附设有热敏元件的部分处的局部放大截面图;
[0028]图5是盖部与主体部处于打开状态的热敏元件支架的前视图;以及
[0029]图6是盖部与主体部处于打开状态的热敏元件支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图1示出了平行流热交换器的基本结构。图1所示的平行流热交换器是侧流型。在图1中,纸面的上侧是热交换器的上侧,纸面的下侧是热交换器的下侧。
[0031]平行流热交换器I设置有两个沿垂直方向的总管2和3以及布置于这两个总管之间的多个沿水平方向的扁平管4。总管2和3以在水平方向上相隔一定距离的方式平行地布置着。扁平管4按照预定间距沿垂直方向并排排列着。当实际上将热交换器I装配到产品中时,可以按适合于该设计的任意角度来安装热交换器I。因此,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不应该以它们的严格意义来解释;它们应理解成仅为了参考的方便来定义相对而言的方向。
[0032]扁平管4是通过金属的挤出成型而被形成的细长构件,并且如图2所示,扁平管4具有在扁平管4的内部形成的、用于制冷剂循环的制冷剂通道5。扁平管4以让它们的纵长方向(即,扁平管4的挤出成型方向)为水平方向的方式排列着;于是,制冷剂在制冷剂通道5中循环的方向也是水平的。制冷剂通道5包括具有相同截面形状和相同截面面积的多个通道,该多个通道沿图2中的左右方向排列着。于是,扁平管4的垂直截面类似于口琴的截面。各制冷剂通道5均与总管2和3的内部相连通。
[0033]散热片6安装到扁平管4的扁平面。这里,散热片6是波纹状散热片,但作为代替,可以是板状散热片。在沿垂直方向并排排列的散热片6之中,位于最高行中的散热片6和位于最低行中的散热片6分别具有布置在它们各自的外侧的侧板7。
[0034]总管2和3、扁平管4、散热片6和侧板7全部由诸如铝等具有良好导热性的金属制成。通过钎焊(brazing)或焊接(welding),扁平管4被固定到总管2和3,且散热片6被固定到扁平管4,并且侧板7被固定到散热片6。
[0035]总管2的内部通过一个隔板Pl而被划分为两个区段SI和S2。隔板Pl将多个扁平管4分成多个组。在总计24个扁平管4中,由12个扁平管组成的一组与区段SI连接,并且由12个扁平管组成的另一组与区段S2连接。
[0036]总管3的内部通过两个隔板P2和P3而被划分为三个区段S3、S4和S5。隔板P2和P3将多个扁平管4分成多组扁平管。在总计24个扁平管4中,由4个扁平管组成的一组与区段S3连接,由15个扁平管组成的另一组与区段S4连接,并且由5个扁平管组成的又一组与区段S5连接。
[0037]上面明确提及的扁平管4的总数、各总管内部的隔板的数量、如此划分得到的区段的数量和分配给由隔板分隔开的各组中的扁平管4的数量都只是示例,而并非意味着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
[0038]制冷剂流入/流出管8与区段S3连接。制冷剂流入/流出管9与区段S5连接。
[0039]热交换器I以下面的方式起作用。当将热交换器I用作冷凝器时,制冷剂经由制冷剂流入/流出管8馈送至区段S3中。然后,已经进入区段S3的制冷剂穿过将区段S3与区段SI连接起来的四个扁平管4进入区段SI。由四个扁平管4组成的这一组构成制冷剂路径A。制冷剂路径A用空心箭头表示。其他制冷剂路径也用空心箭头表示。
[0040]已经进入区段SI的制冷剂转向,然后穿过将区段SI与区段S4连接起来的八个扁平管4进入区段S4。由八个扁平管4组成的这一组构成制冷剂路径B。
[0041]已经进入区段S4的制冷剂转向,然后穿过将区段S4与区段S2连接起来的七个扁平管4进入区段S2。由七个扁平管4组成的这一组构成制冷剂路径C。
[0042]已经进入区段S2的制冷剂转向,然后穿过将区段S2与区段S5连接起来的五个扁平管4进入区段S5。由五个扁平管4组成的这一组构成制冷剂路径D。然后,已经进入区段S5的制冷剂经由制冷剂流入/流出管9而被排出。
[0043]当将热交换器I用作蒸发器时,制冷剂经由制冷剂流入/流出管9馈送至区段S5。然后,制冷剂流过如下路径:该路径与当将热交换器I用作冷凝器时制冷剂所流过的路径正好相反。具体地,制冷剂穿过制冷剂路径D,然后穿过制冷剂路径C,然后穿过制冷剂路径B,然后穿过制冷剂路径A,然后已经进入区段S3的制冷剂经由制冷剂流入/流出管8而被排出。
[0044]图3示出了空气调节机的室外单元10。室外单元10具有壳体11,壳体11的平面图形状为矩形,并且在壳体11的内部容纳有压缩机12、螺旋桨式风扇13、用于使螺旋桨式风扇13旋转的电机14、及热交换器I。热交换器I的平面图形状被弯曲成L形。
[0045]在图3中,该图的上侧示出的是室外单元10的背面侧,并且该图的下侧示出的是室外单元10的前面侧。在壳体11的背面,形成有吸气口(未示出);在壳体11的前面,形成有排气口(未示出)。吸气口和排气口均包括多个小孔(perforation)或狭缝的集合。当电机14使螺旋桨式风扇13旋转时,外部空气经由吸气口被吸入壳体11中。该外部空气与热交换器I交换热,然后经由排气口而被排出。
[0046]壳体11包括多个构件。这些构件包括:用于形成壳体11的底面的基底部;用于形成壳体11的四个侧面的四个部件(即前盖、后盖、左侧盖和右侧盖);以及用于形成壳体11的顶面的顶盖。左侧盖的一部分和右侧盖的一部分伸入背面中。吸气口主要布置于后盖中,并且吸气口的一部分还布置于左侧盖和右侧盖的伸入壳体背面中的那些部分中。左侧盖位于与平面图形状呈L形的热交换器I的短边相面对的位置处,并且在左侧盖中形成有一部分吸气口。排气口布置于前盖中。
[0047]图4示出了右侧盖IlSR的部分。图4所示的右侧盖IlSR的这部分位于与热交换器I的右端部的背面侧相面对的位置处。这里,在热交换器I的该背面侧与壳体11的内表面之间,布置有用于测量室外气温的热敏元件15。热敏元件15包括热敏电阻,并且热敏元件15通过热敏元件支架20而被附设至热交换器I。现在,参照图4至图6,将说明热敏元件支架20的结构。
[0048]热敏元件支架20通过弹性合成树脂的注射成型而形成,并且具有这样的结构:其中,板状主体部21和筒顶状盖部(barrel-roof-shaped lid) 22利用被形成为较小厚度的铰链23而被接合在一起。从平面图观察,主体部21具有在其右端处一体成型的夹持部24。夹持部24被构造成平面图形状呈C形的夹子(clip)。
[0049]夹持部24安装于在垂直方向上相邻的扁平管4之间,并且夹持总管3。如图5和图6所示,夹持部24包括在垂直方向上并排地形成的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分别安装于不同的一对扁平管4之间以用于夹持总管3。
[0050]夹持部24可以被构造成除了 C形的夹子以外的其他结构。例如,它可以被构造成类似于Insulock (注册商标)扎带(cable tie)的柔软捆绑带。在这种情况下,将该捆绑带围绕着总管3缠绕并且拉紧,从而使得热敏元件支架20附设至总管3。
[0051]盖部22具有两个挂钩25,挂钩25形成在盖部22的与铰链23相反侧的边缘处。主体部21具有两个凹入的挂钩止动件26,挂钩止动件26形成在主体部21的与铰链23相反侧的边缘处。当盖部22在图6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180度时,盖部22进入闭合状态,此时挂钩25弹性地与挂钩止动件26咬合,从而维持该闭合状态。盖部22覆盖主体部21的约3/4的面积,即,除了被夹持部24占用的面积以外的面积。
[0052]主体部21具有形成于其内的通气孔27,同样地,盖部22具有形成于其内的通气孔28。通气孔27和28分别包括多个小孔。因为通气孔27和28的存在,所以即使在盖部22闭合时,空气也能流入热敏元件支架20内。
[0053]将热敏元件15安置于在主体部21中的预定位置处形成的台座上,然后闭合盖部22,上述这些动作就使得热敏元件15被夹在主体部21与盖部22之间,从而被稳固地保持。因此,在挂钩25与挂钩止动件26之间的弹性咬合及因此导致的在主体部21与盖部22之间的弹性咬合就稳固地维持了热敏元件15的被保持状态。在盖部22闭合之前,用于热敏元件15的电气配线的引线16被铺设于多个引导突起(guide boss)29之间,这些引导突起29形成于主体部21上。主体部21中的通气孔27和盖部22中的通气孔28被形成得与铺设有引线16的位置重叠。因此,利用空气穿过那些通气孔,引线16被充分地冷却。
[0054]在主体部21上,形成有都向外部突出的两类突出部。一类是突出部30,它们从夹持部24的相反侧向右侧盖IlSR的内表面突出。另一类是突出部31,它们从如图5所示的主体部21的左端向热交换器I的背面侧突出。突出部30被形成得如图5所示在主体部21的上端和下端各者处分别有一个该突出部,并且突出部31也同样如此。
[0055]突出部30在它们的自由端具有平直部30a,并且突出部31在它们的自由端具有平直部31a。平直部30a和31a与板状主体部21的板面平行。
[0056]在安装右侧盖IlSR之前,将其内保持有热敏元件15的热敏元件支架20附设至热交换器I。将夹持部24从后面放置到总管3上,然后向前推动夹持部24,上述这些动作使得夹持部24首先打开然后闭合,最终如图4所示那样夹持总管3。夹持部24利用其自身的弹性而夹住总管3,且这防止了夹持部24从总管3脱离,除非被施加了外力。
[0057]因而,夹持部24能够安装于扁平管4之间,在此附近的一部分散热片6被切掉。由于安装于扁平管4之间的夹持部24,所以即使当热交换器I因从压缩机12传递过来的振动或因制冷剂的压力变动而振动时,也能防止热敏元件支架20沿总管3的轴向发生位移。
[0058]夹持部24在总管3的中心附近夹持总管3。即,热敏元件支架20布置于如图1所示的热交换器I的沿上下方向的中心附近。这是一个没有太多的来自热交换器I的辐射热到达的位置。这降低了辐射热对热敏元件15的影响。
[0059]突出部31充当针对热交换器I的缓冲器。当热敏元件支架20倾向于从图4所示的角度以夹持部24为支点逆时针旋转时,突出部31的平直部31a就与热交换器I接触,从而防止了该旋转。因此,热敏元件支架20基本上保持图4所示的角度。这有助于突出部30保持与右侧盖IlSR的稳定接触。
[0060]在将热敏元件支架20附设至热交换器I之后,当安装右侧盖IlSR时,如图4所示,突出部30的平直部30a与右侧盖IlSR的内表面接触。现在,任何使热敏元件支架20在图4中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或沿逆时针方向旋转的尝试都会因突出部30的角部而失败,这是由于这些角部处的旋转半径大于平直部30a的中心处的旋转半径。即,防止了热敏元件支架20在图4中沿顺时针方向和沿逆时针方向以夹持部24为支点的旋转。通过将夹持部24安装于扁平管4之间,防止了热敏元件支架20在与图4的纸面垂直的方向上(B卩,沿总管3的轴向)发生移动。这与利用右侧盖IlSR防止旋转相结合,就完全地防止了热敏元件支架20的移动。这样,能够在不使用特别的固定构件并且不麻烦的前提下,就将热敏元件支架20固定在预定位置处。
[0061]在另一可供选择结构中,可以从热敏元件支架20中省略突出部30,且作为替代的是,形成于右侧盖IlSR上的突出部可以与热敏元件支架20接触,从而防止热敏元件支架20的旋转。
[0062]随着螺旋桨式风扇13的旋转而被吸入壳体11中的空气的一部分在穿过热交换器I之前穿过热敏元件支架20。热敏元件15测量被吸入的外部空气的温度,然后基于该测量结果,空气调节机的控制器(未示出)控制该空气调节机的运转。 [0063]如图4所示,当热敏元件支架20附设至热交换器I时,热敏元件支架20仅通过夹持部24而接触到热交换器I。突出部31可能会偶尔触及热交换器1,但是除此之外的其他部分都从未与热交换器I接触。因此,作为这样受限制的接触点(contact spot)的结果,并没有太多热量从热交换器I传递过来,并且热敏元件支架20未受到热交换器I的热量的太多影响。因此,热敏元件15能精确地测量室外气温。
[0064]虽然上述实施例涉及的是侧流型平行流热交换器1,但是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设置有沿水平方向的总管和沿垂直方向的扁平管的下流型(down-flow type)平行流热交换器。在空气调节机的室内单元中包含平行流热交换器的情况下,本发明也是可适用的。
[0065]应当理解的是,上面的用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绝不意味着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包含了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要旨的前提下所做出的许多修改。
[0066]工业实用性
[0067]本发明获得了在包含平行流热交换器的空气调节机中的广泛应用。
[0068]附图标记列表
[0069]I热交换器
[0070]2、3 总管
[0071]4 扁平管
[0072]5制冷剂通道
[0073]6散热片
[0074]10 室外单元
[0075]11 壳体
[0076]15 热敏元件
[0077]16 引线
[0078]20 热敏元件支架
[0079]21 主体部
[0080]22 盖部
[0081]23 铰链
[0082]24 夹持部
[0083]27、28 通气孔
[0084]30,31 突出部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将热敏元件附设至空气调节机的结构,其中, 所述空气调节机设有平行流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包括:两个总管;将所述两个总管连接起来的多个扁平管;以及安装至所述扁平管的扁平面的多个散热片, 用于保持所述热敏元件的热敏元件支架被附设至所述热交换器, 所述热敏元件支架具有夹持部,所述夹持部用于在相邻的所述扁平管之间夹持所述两个总管中的一个总管,并且 利用所述夹持部而被结合至所述一个总管的所述热敏元件支架通过与所述空气调节机的壳体的内表面接触来防止所述热敏元件支架以所述夹持部为支点发生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将热敏元件附设至空气调节机的结构,其中,在所述热敏元件支架上形成有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内表面接触的突出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将热敏元件附设至空气调节机的结构,其中,在所述热敏元件支架上在远离所述夹持部的位置处,形成有充当针对所述热交换器的缓冲器的突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将热敏元件附设至空气调节机的结构,其中,所述夹持部在所述一个总管的中心附近夹持该总管。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将热敏元件附设至空气调节机的结构,其中,所述热敏元件支架具有盖部,所述盖部利用铰链而被结合至形成有所述夹持部的主体部,所述热敏元件支架通过将所述热敏元件夹于所述主体部与所述盖部之间来保持所述热敏元件,所述热敏元件支架具有形成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盖部每一者中的通气孔,且所述通气孔与铺设有所述热敏元件的引线的位置重叠。
【文档编号】F24F11/02GK103649656SQ201280035219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1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日
【发明者】浅地野衣 申请人:夏普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