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空调排风和新风的光伏组件背板余热处理和利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38051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结合空调排风和新风的光伏组件背板余热处理和利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以及建筑空调系统设计【技术领域】中的一种结合空调排风和新风的光伏组件背板余热处理和利用装置。该装置包括由光伏组件和安装光伏组件的建筑构配件围成的通风流道;设置在通风流道两端的开口;分别与建筑空调系统的排风口、建筑空调系统的新风口以及室外空气相连通的进出风控制部件;连通通风流道和进出风控制部件的通风部件。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光伏组件因有害热堆积而导致的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的问题以及建筑空调系统因对新风进行预热处理所产生的能耗增加的问题。
【专利说明】结合空调排风和新风的光伏组件背板余热处理和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以及建筑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ー种结合空调排风和新风的光伏组件背板余热处理和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欧美等国家通过政府补贴的形式促进了太阳能光伏的应用与发展。我国自2002年以来,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的生产能力也得到了迅速的增长,生产成本及价格也在一路降低;同时,政府也启动了包括“金太阳”、“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等多项涉及太阳能光伏应用的财政补贴性工程,限制太阳能光伏大規模应用的价格瓶颈已基本被打破。而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太阳能光伏的大規模应用必然会更多的与建筑结合。为了实现美观、安全、节省空间等目的,从设计到施工都更加注重与建筑的高度一体化——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BIPV)。
[0003]而在光伏组件与建筑一体化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光伏组件背板升温问题,由于安装空间的限制,势必不能兼顾背板的散热而导致光伏组件产生有害热堆积,从而影响光伏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同时这些废热还可能通过某些途径传递到室内,影响室内空调负荷。
[0004]同时,对于建筑中空调系统,其能耗在建筑使用能耗中占据了较大比重,而在ー些舒适卫生要求较高的情况下其中对新风处理的能耗(新风负荷)又占据了空调系统能耗的较大一部分。一些系统虽然安装了冷热回收装置,但通常夏季空调系统排风温度仍然会低于室外空气温度(新风温度),仍存在一部分冷量损失。对于冬季由于室内外空气较大的温差,对新风处理(室外冷空气加热)的负荷也是空调系统的主要能耗之一。
[0005]综合以上各点,提出了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结合空调排风和新风的光伏组件背板余热处理和利用装置。

【发明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空调排风和新风的光伏组件背板余热处理和利用装置,根据建筑空调系统的运行エ况,利用其排风对光伏组件背板进行冷却处理,以及使用光伏组件背板余热对其新风进行加热处理。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结合空调排风和新风的光伏组件背板余热处理和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装置包括:
[0008]-由光伏组件和安装光伏组件的建筑构配件围成的通风流道;
[0009]-设置在通风流道两端的开ロ;
[0010]-分别与建筑空调系统的排风ロ、建筑空调系统的新风ロ以及室外空气相连通的进出风控制部件;
[0011 ]-连通通风流道和进出风控制部件的通风部件。
[0012]所述通风部件为ー根用于排风和进风的通风管。[0013]所述进出风控制部件包括:
[0014]-含有通风ロ、排风口和进风ロ的第一风管件;
[0015]-含有通风ロ、排风口和进风ロ的第二风管件;
[0016]-含有第一开ロ、第二开口和第三开ロ的排风管;
[0017]-含有第一开ロ、第二开口和第三开ロ的进风管;
[0018]-设置在第一风管件的排风ロ的第一风阀;
[0019]-设置在第一风管件的进风ロ的第二风阀;
[0020]-设置在第二风管件的排风ロ的第三风阀;
[0021]-设置在第二风管件的进风ロ的第四风阀;
[0022]-排风管的第一开ロ与建筑空调系统的排风ロ连通;
[0023]-排风管的第二开ロ与第一风管件的排风ロ连通;
[0024]-排风管的第三开ロ与第二风管件的排风ロ连通;
[0025]-进风管的第一开ロ与建筑空调系统的新风ロ连通;
[0026]-进风管的第二开ロ与第一风管件的进风ロ连通;
[0027]-进风管的第三开ロ与第二风管件的进风ロ连通;
[0028]-第一风管件的通风ロ与通风管连通;
[0029]-第二风管件的通风ロ与室外空气连通。
[0030]所述进出风控制部件包括:
[0031 ]-含有通风ロ、排风口和进风ロ的风管件;
[0032]-含有第一开ロ、第二开口和第三开ロ的排风管;
[0033]-含有第一开ロ、第二开口和第三开ロ的进风管;
[0034]-设置在风管件的排风ロ的第一风阀;
[0035]-设置在风管件的进风ロ的第二风阀;
[0036]-设置在排风管的第三开ロ的第三风阀;
[0037]-设置在进风管的第三开ロ的第四风阀;
[0038]-排风管的第一开ロ与建筑空调系统的排风ロ连通;
[0039]-排风管的第二开ロ与风管件的排风ロ连通;
[0040]-排风管的第三开ロ与室外空气连通;
[0041]-进风管的第一开ロ与建筑空调系统的新风ロ连通;
[0042]-进风管的第二开ロ与第一风管件的进风ロ连通;
[0043]-进风管的第三开ロ与室外空气连通;
[0044]-风管件的通风ロ与通风管连通。
[0045]所述通风部件为两根分别用于排风和进风的通风管。
[0046]所述进出风控制部件包括:
[0047]-含有第一开ロ、第二开口和第三开ロ的排风管;
[0048]-含有第一开ロ、第二开口和第三开ロ的进风管;
[0049]-设置在排风管的第二开ロ的第一风阀;
[0050]-设置在排风管的第三开ロ的第二风阀;
[0051]-设置在进风管的第二开ロ的第三风阀;[0052]-设置在进风管的第三开ロ的第四风阀;
[0053]-排风管的第一开ロ与建筑空调系统的排风ロ连通;
[0054]-排风管的第二开ロ与用于排风的通风管连通;
[0055]-排风管的第三开ロ与室外空气连通;
[0056]-进风管的第一开ロ与建筑空调系统的新风ロ连通;
[0057]-进风管的第二开ロ与用于进风的通风管连通;
[0058]-进风管的第三开ロ与室外空气连通。
[0059]所述通风流道两端的开ロ分别设置开关式百叶。
[0060]所述光伏组件安装在建筑物的立面或者建筑物的屋顶。
[0061]所述通风部件与通风流道的连通部位位于通风流道的顶部。
[0062]本实用新型在建筑空调系统制冷时,利用其排风对光伏组件背板进行冷却处理,解决了光伏组件因有害热堆积而导致的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的问题;同时,在建筑空调系统制热时,使用光伏组件背板余热对建筑空调系统的新风进行加热处理,解决了建筑空调系统因对新风进行预热处理所产生的能耗增加的问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6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的第一种结构图。
[0064]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的第二种结构图;
[0065]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的第三种结构图;
[0066]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的第四种结构图;
[0067]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的第五种结构图;
[0068]图6是用于排风和进风的通风管与通风流道连通部位示意图;
[0069]图7是另ー种用于排风和进风的通风管与通风流道连通部位示意图;
[0070]图中,1-光伏组件,2-建筑构配件,3-通风流道,4-通风流道两端的开ロ,5-建筑空调系统的排风ロ,6-建筑空调系统的新风ロ,7-进出风控制部件,8-通风部件,9-建筑空调系统,71-排风管,711-排风管的第一开ロ,712-排风管的第二开ロ,713-排风管的第三开ロ,72-进风管,721-进风管的第一开ロ,722-进风管的第二开ロ,723-进风管的第三开ロ,73-第一风管件,731-第一风管件的通风ロ,732-第一风管件的排风ロ,733-第一风管件的进风ロ,74-第二风管件,741-第二风管件的通风ロ,742-第二风管件的排风ロ,743-第二风管件的进风ロ,75-风管件,751-风管件的通风ロ,752-风管件的排风ロ,753-风管件的进风ロ,76-第一风阀,77-第二风阀,78-第三风阀,79-第四风阀,81-用于排风和进风的通风管,82-用于排风的通风管,83-用于进风的通风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71]下面结合附图,对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其应用。
[0072]实施例1
[0073]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的第一种结构图。如图1所示,结合空调排风和新风的光伏组件背板余热处理和利用装置包括:由光伏组件I和安装光伏组件I的建筑构配件2围成的通风流道3,设置在通风流道3两端的开ロ 4,分别与建筑空调系统的排风ロ 5、建筑空调系统的新风ロ 6以及室外空气相连通的进出风控制部件7,连通通风流道3和进出风控制部件7的通风部件8。
[0074]在这种结构中,通过进出风控制部件7控制进出风和切换进出风ロ流向,可以实现光伏组件背板余热的处理和利用。具体为,在夏季或者室外温度较高时,建筑空调系统开启制冷功能,此时控制进出风控制部件7,使建筑空调系统9通过排风ロ 5排出的冷风经过通风部件8流入通风流道3,为光伏组件I的背板降温。同时,进出风控制部件7控制新风从室外经建筑空调系统的新风ロ 6流入建筑空调系统9,实现室内外空气循环。在冬季或者室外温度较低时,建筑空调系统开启制热功能,此时通风流道3中的空气经过光伏组件I加热,控制进出风控制部件7,使建筑空调系统的进风ロ 6从通风部件8接收经过光伏组件I的背板加热的空气,从而減少建筑空调系统9因加热外部空气造成的能源消耗。同时,进出风控制部件7控制室内排风送入室外空气中,实现室内外空气循环。
[0075]实施例2
[0076]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的第二种结构图,本实施例给出了进出风控制部件7和通风部件8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通风部件采用ー根通风管81,该通风管81既用于排风,又用于进风。进出风控制部件7则包括:含有通风ロ 731、排风ロ 732和进风ロ 733的第一风管件73,含有通风ロ 741、排风ロ 742和进风ロ 743的第二风管件74,含有第一开ロ 711、第二开ロ 712和第三开ロ 713的排风管71和含有第一开ロ 721、第二开ロ 722和第三开ロ 723的进风管72。其中,第一风管件的排风ロ 732设置第一风阀76,第一风管件的进风ロ 733设置第二风阀77,第二风管件的排风ロ 742设置第三风阀78,第二风管件的进风ロ 743设置第四风阀79。
[0077]上述各部件的连接关系是,排风管的第一开ロ 711与建筑空调系统的排风ロ 5连通,排风管的第二开ロ 712与第一风管件的排风ロ 732连通,排风管的第三开ロ 713与第二风管件的排风ロ 742连通。进风管的第一开ロ 721与建筑空调系统的新风ロ 6连通,进风管的第二开ロ 722与第一风管件的进风ロ 733连通,进风管的第三开ロ 723与第二风管件的进风ロ 743连通。第一风管件的通风ロ 731与通风管81连通,第二风管件的通风ロ 741与室外空气连通。
[0078]这种结构的工作过程是,在夏季或者室外温度较高时,建筑空调系统开启制冷功能,控制第一风阀76和第四风阀79开启,控制第二风阀77和第三风阀78关闭。此时室内排出的冷风经过排风管的第一开ロ 711、排风管的第二开ロ 712、第一风管件的排风ロ 732和第一风管件的通风ロ 731进入通风管81,最终进入通风流道3为光伏组件I的背板降温。由于第二风阀77关闭,因此室内排风无法进入进风管72,并且室外新风也无法进入通风管81。同时第三风阀78也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室内排出的冷风只能通过通风管81进入通风流道3,且室外新风无法进入排风管71。这样就确保了在夏季或者室外温度较高时,通风管81只用于输送排风。而第四风阀79处于开启状态,因此室外新风只能通过进风管72进入建筑空调系统9中实现室内外空气循环。
[0079]反之,在冬季或者室外温度较低时,建筑空调系统开启制热功能,控制第一风阀76和第四风阀79关闭,控制第二风阀77和第三风阀78开启。此时,在通风流道3中经过光伏组件I的背板加热的空气,通过通风管81经第一风管件的通风ロ 731、第一风管件的进风ロ 733、进风管的第二开ロ 722和进风管的第一开ロ 721,最终进入建筑空调系统9中。由于经过光伏组件I的背板加热的空气温度较高,这样进入建筑空调系统9的新风的温度就比较高,从而減少了建筑空调系统9为新风预热造成的能量损耗。同时,第三风阀78开启,使得室内排风经过排风管71排到室外。由于第一风阀76关闭,因此室外经过光伏组件I的背板加热的空气无法进入排风管71,且建筑空调系统9的排风也无法进入通风管81。另夕卜,第四风阀79也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建筑空调系统9只能通过通风管81接收新风,从而确保了在冬季或者室外温度较低时,通风管81只用于接收新风。
[0080]实施例3
[0081]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的第三种结构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都采用ー根通风管81作为通风部件,且通风管81既用于排风,又用于进风。在该实施例中,进出风控制部件7则包括:含有通风ロ 751、排风ロ 752和进风ロ 753的风管件75,含有第一开ロ 711、第二开ロ 712和第三开ロ 713的排风管71,含有第一开ロ 721、第二开ロ 722和第三开ロ 723的进风管72。其中,风管件的排风ロ 752设置第一风阀76,风管件的进风ロ 753设置第二风阀77,排风管的第三开ロ 713设置第三风阀78,进风管的第三开ロ 723设置第四风阀79。
[0082]上述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排风管的第一开ロ 711与建筑空调系统的排风ロ 5连通,排风管的第二开ロ 712与风管件的排风ロ 752连通,排风管的第三开ロ 713与室外空气连通。进风管的第一开ロ 721与建筑空调系统的新风ロ 6连通,进风管的第二开ロ722与风管件的进风ロ 753连通,进风管的第三开ロ 723与室外空气连通。风管件的通风ロ751与通风管81连通。
[0083]这种结构的工作过程是,在夏季或者室外温度较高时,建筑空调系统开启制冷功能,控制第一风阀76和第四风阀79开启,控制第二风阀77和第三风阀78关闭。此时室内排出的冷风经过排风管的第一开ロ 711、排风管的第二开ロ 712、风管件的排风ロ 752和风管件的通风ロ 751进入通风管81,最终进入通风流道3为光伏组件I的背板降温。由于第ニ风阀77关闭,因此室内排出的冷风无法进入进风管72,并且室外新风也无法进入通风管81。同时第三风阀78也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室内排出的冷风只能通过通风管81进入通风流道3,且室外新风无法进入排风管71。这样就确保了在夏季或者室外温度较高时,通风管81只用于输送排风。而第四风阀79处于开启状态,因此室外新风只能通过进风管72进入建筑空调系统9中实现室内外空气循环。
[0084]反之,在冬季或者室外温度较低时,建筑空调系统开启制热功能,控制第一风阀76和第四风阀79关闭,控制第二风阀77和第三风阀78开启。此时,在通风流道3中经过光伏组件I的背板加热的空气,通过通风管81经风管件的通风ロ 751、风管件的进风ロ 753、进风管的第二开ロ 722和进风管的第一开ロ 721,最终进入建筑空调系统9中。由于经过光伏组件I的背板加热的空气温度较高,因此进入建筑空调系统9的新风的温度就比较高,从而减少了建筑空调系统9为新风预热造成的能量损耗。同时,第三风阀78开启,使得室内排风经过排风管71排到室外。由于第一风阀76关闭,因此室外经过光伏组件I的背板加热的空气无法进入排风管71,并且建筑空调系统9的排风也无法进入通风管81。另外,第四风阀79也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建筑空调系统9只能通过通风管81接收新风,从而确保了在冬季或者室外温度较低时,通风管81只用于接收新风。[0085]实施例4
[0086]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的第四种结构图,本实施例给出的进出风控制部件7和通风部件8的具体结构不同于实施例2和3。本实施例的通风部件为用于排风的通风管82和用于进风的通风管83。在该实施例中,进出风控制部件7包括:含有第一开ロ 711、第ニ开ロ 712和第三开ロ 713的排风管71,含有第一开ロ 721、第二开ロ 722和第三开ロ 723的进风管72。其中,排风管的第二开ロ 712设置第一风阀76,排风管的第三开ロ 713设置第二风阀77,进风管的第二开ロ 722设置第三风阀78,进风管的第三开ロ 723设置第四风阀79。
[0087]上述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排风管的第一开ロ 711与建筑空调系统的排风ロ 5连通,排风管的第二开ロ 712与用于排风的通风管82连通,排风管的第三开ロ 713与室外空气连通。进风管的第一开ロ 721与建筑空调系统的新风ロ 6连通,进风管的第二开ロ 722与用于进风的通风管83连通,进风管的第三开ロ 723与室外空气连通。
[0088]这种结构的工作过程是,在夏季或者室外温度较高时,建筑空调系统开启制冷功能,控制第一风阀76和第四风阀79开启,控制第二风阀77和第三风阀78关闭。此时室内排出的冷风经过排风管的第一开ロ 711、排风管的第二开ロ 712、进入用于排风的通风管82,最终进入通风流道3为光伏组件I的背板降温。由于第二风阀77关闭,因此室内排出的冷风只能通过用于排风的通风管82进入通风流道3,不能直接排到室外。同时第三风阀78也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室外新风不能通过用于进风的通风管83进入建筑空调系统。而第四风阀79处于开启状态,室外新风只能通过与室外空气连通的进风管的第三开ロ 723进入建筑空调系统。这样就确保了在夏季或者室外温度较高时,用于排风的通风管82用于输送排风,用于进风的通风管83不启用,室外新风通过进风管72进入建筑空调系统9中,从而实现室内外空气循环。
[0089]反之,在冬季或者室外温度较低时,建筑空调系统开启制热功能,控制第一风阀76和第四风阀79关闭,控制第二风阀77和第三风阀78开启。此时,在通风流道3中经过光伏组件I的背板加热的空气,通过用于进风的通风管83经进风管的第二开ロ 722和进风管的第一开ロ 721,最终进入建筑空调系统9中。由于经过光伏组件I的背板加热的空气温度较高,因此进入建筑空调系统9的新风的温度就比较高,从而減少了建筑空调系统9为新风预热造成的能量损耗。同吋,由于第一风阀76关闭,因此室外经过光伏组件I的背板加热的空气无法进入排风管71。而第二风阀77开启,因此室内排风只能通过排风管的第三开ロ进入室外空气。另外,第四风阀79也处于关闭状态,因此建筑空调系统9不能直接接收室外新风,从而确保了在冬季或者室外温度较低吋,建筑空调系统9只能通过用于进风的通风管83接收经过光伏组件I的背板加热的新风。
[0090]在本实用新型中,通风流道3两端设置的开ロ 4,能够提高通风流道3中的空气流通效率。如果在开ロ 4处设置开关式百叶,则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打开或者关闭开ロ 4。
[0091]本实用新型中,通风流道3是由光伏组件I和安装光伏组件I的建筑构配件2围成。通常,光伏组件I安装在建筑物的外立面或者安装在建筑物的屋顶上。此时,光伏组件不属于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当然,有些建筑物直接将光伏组件做成了建筑物外立面或者屋顶,此时光伏组件已经成为建筑物的一部分,并发挥相应的作用。如光伏组件作为外立面,则起到承重作用;如光伏组件作为屋顶,则起到遮阳防雨的作用。当光伏组件是建筑物的一部分吋,建筑构配件则是指建筑物的柱、梁、板、墙、门或窗等设施。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置的第五种结构图,该图给出了光伏组件I和屋顶围成通风流道3的结构。
[0092]另外,在本发明中,通风部件8与通风流道3的连通部位应当尽量选择通风流道3的顶部。这是因为,在夏季或者室外温度较高时,通风部件8会排出冷风,而冷风通常会向低处运行,即向下运行。因此,将通风部件8与通风流道3的连通部位选择在通风流道3的顶部,可以实现通风流道3中的所有光伏组件背板的降温。如果通风部件8与通风流道3的连通部位选择在通风流道3的中部,则在夏季或者室外温度较高时,通风部件8排出的冷风由于向下运动,会导致连通部位上方(通风流道3上半部)的光伏组件背板得不到冷风而无法降温的问题出现。反之,在冬季或者室外温度较低时,通风流道3中经过光伏组件背板加热的新风会向上运动,通过通风部件8将加热的新风送至建筑空调系统内。如果通风部件8与通风流道3的连通部位选择在通风流道3的顶部,则进入通风部件8的新风是经过通风流道3中所有光伏组件背板加热的新风,其温度会比较高。而通风部件8与通风流道3的连通部位选择在通风流道3的中部,则进入通风部件8的新风是经过通风流道3下半部光伏组件背板加热的新风,其温度可能会低ー些,新风预热效果有限。图6是用于排风和进风的通风管与通风流道连通部位示意图,该图以通风部件为ー根用于排风和进风的通风管且通风流道在建筑物侧面为例,描述用于排风和进风的通风管与通风流道的连通部位在通风流道的中上部的情況。图7是另ー种用于排风和进风的通风管与通风流道连通部位示意图,该图以通风部件为ー根用于排风和进风的通风管且通风流道在建筑物屋顶为例,描述了用于排风和进风的通风管与通风流道的连通部位在通风流道的顶部的情況。图6和图7给出的结构相比,虽然通风流道位置不同,但由于图7中的通风部件与通风流道连通部位位于通风流道顶部,显然图7给出的结构要好于图6给出的结构。对于通风部件为两根分别用于排风和进风的通风管,建议将用于排风的通风管和用于进风的通风管与通风流道的连通部位都尽量选择在通风流道的顶部。
[0093]本实用新型在建筑空调系统制冷时,利用其排风对光伏组件背板进行冷却处理,解决了光伏组件因有害热堆积而导致的光电转换效率降低的问题;同时,在建筑空调系统制热时,使用光伏组件背板余热对建筑空调系统的新风进行加热处理,解决了建筑空调系统因对新风进行预热处理所产生的能耗增加的问题
[009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结合空调排风和新风的光伏组件背板余热处理和利用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装置包括: -由光伏组件和安装光伏组件的建筑构配件围成的通风流道; -设置在通风流道两端的开ロ; -分别与建筑空调系统的排风ロ、建筑空调系统的新风ロ以及室外空气相连通的进出风控制部件; -连通通风流道和进出风控制部件的通风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通风部件为ー根用于排风和进风的通风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出风控制部件包括: -含有通风ロ、排风口和进风ロ的第一风管件; -含有通风ロ、排风口和进风ロ的第二风管件; -含有第一开ロ、第二开口和第三开ロ的排风管; -含有第一开ロ、第二开口和第三开ロ的进风管; -设置在第一风管件的排风ロ的第一风阀; -设置在第一风管件的进风ロ的第二风阀; -设置在第二风管件的排风ロ的第三风阀; -设置在第二风管件的进风ロ的第四风阀; -排风管的第一开ロ与建筑空调系统的排风ロ连通; -排风管的第二开ロ与第一风管件的排风ロ连通; -排风管的第三开ロ与第二风管件的排风ロ连通; -进风管的第一开ロ与建筑空调系统的新风ロ连通; -进风管的第二开ロ与第一风管件的进风ロ连通; -进风管的第三开ロ与第二风管件的进风ロ连通; -第一风管件的通风ロ与通风管连通; -第二风管件的通风ロ与室外空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出风控制部件包括: -含有通风ロ、排风ロ和进风ロ的风管件; -含有第一开ロ、第二开口和第三开ロ的排风管; -含有第一开ロ、第二开口和第三开ロ的进风管; -设置在风管件的排风ロ的第一风阀; -设置在风管件的进风ロ的第二风阀; -设置在排风管的第三开ロ的第三风阀; -设置在进风管的第三开ロ的第四风阀; -排风管的第一开ロ与建筑空调系统的排风ロ连通; -排风管的第二开ロ与风管件的排风ロ连通; -排风管的第三开ロ与室外空气连通; -进风管的第一开ロ与建筑空调系统的新风ロ连通; -进风管的第二开ロ与第一风管件的进风ロ连通;-进风管的第三开ロ与室外空气连通; -风管件的通风ロ与通风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通风部件为两根分别用于排风和进风的通风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进出风控制部件包括: -含有第一开ロ、第二开口和第三开ロ的排风管; -含有第一开ロ、第二开口和第三开ロ的进风管; -设置在排风管的第二开ロ的第一风阀; -设置在排风管的第三开ロ的第二风阀; -设置在进风管的第二开ロ的第三风阀; -设置在进风管的第三开ロ的第四风阀; -排风管的第一开ロ与建筑空调系统的排风ロ连通; -排风管的第二开ロ与用于排风的通风管连通; -排风管的第三开ロ与室外空气连通; -进风管的第一开ロ与建筑空调系统的新风ロ连通; -进风管的第二开ロ与用于进`风的通风管连通; -进风管的第三开ロ与室外空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通风流道两端的开ロ分别设置开关式百叶。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光伏组件安装在建筑物的立面或者建筑物的屋顶。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通风部件与通风流道的连通部位位于通风流道的顶部。
【文档编号】F24F5/00GK203443005SQ201320550321
【公开日】2014年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5日
【发明者】郝斌, 章文杰, 李念平, 刘珊, 程杰, 刘幼农 申请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 章文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