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对流换热型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639585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高效对流换热型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高效对流换热型散热器,其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散热芯,外壳的上部设出风口,外壳的底部设进风口,所述外壳内还设有风扇动力单元。其通过提高流过散热器的空气速度,提高了散热器的换热效率。
【专利说明】局效对流换热型散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对流散热器,尤其涉及一种提高了换热效率的对流换热型散热器。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为了提高冬季工作生活的舒适性,对于冬季取暖的要求不断提高,要求供暖方式既清洁又方便,而适合这种要求的方式在我国主要是:热力管道集中供暖,家庭壁挂炉独立供暖,和空调、电暖气独立供暖。而空调、电暖气独立供暖由于其制热慢,容易造成室内空气干燥,往往居民更愿意采用集中供暖和壁挂炉供暖,采用集中供暖和壁挂炉供暖均需要在供暖的终端安装散热器,通过散热器与室内空气交换来保证室内温度。
[0003]而目前散热器市场上的铜管对流散热器多为自然对流型,与供暖系统相配合时散热量稍低,只能通过加大散热器的面积提高散热效果,但是该种方法使散热器的严重占用室内空间,或造成根本在室内无法安装,或严重影响美观;有一类铜管对流散热器其加装风机,但这类散热器所选用的风机为离心风机,其送风量大,体积大,风机、散热芯和出风口紧紧相连,散热器特别笨重,占用空间大,并且风机的噪声大,使用户不能很好地休息,也不太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对流换热型散热器,其通过提高流过散热器的空气速度,提高了散热器的换热效率。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结构实现的,其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散热芯,夕卜壳的上部设出风口,外壳的底部设进风口,所述外壳内还设有风扇动力单元。
[0006]所述风扇动力单元位于散热芯的上方,或风扇动力单元位于散热芯的下方,或风扇动力单元位于散热芯的内部。
[0007]所述风扇动力单元包括:一个以上的轴流风扇,轴流风扇连接在支架上。
[0008]所述外壳由前面板和后壳体2部分组成。
[0009]所述有风扇动力单元和出风口间为消音空腔。
[0010]所述轴流风扇启动后,流过散热芯的空气方向,由散热芯的底部向散热芯的顶部运动。
[0011]所述轴流风扇连接控制开关,控制开关露出外壳。
[00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风扇动力单元,可以加快通过散热芯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提闻了散热芯的热交换速度,从而提闻楼散热器整体的换热效率,当然在风扇动力单兀不运转时,散热器也可输出热量。还可在风扇动力单元与出风口之间设有消音空腔,消音空腔既能有效降低轴流风扇的工作噪音,又由于消音空腔符合烟囱效应,使位于消音空腔底部的气流快速上升,进一步加强了对流换热效果。【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如图1所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包括:外壳,夕卜壳内设有散热芯1,外壳的上部设出风口 2,外壳的底部设进风口 3,所述外壳内还设有风扇动力单元4。所述外壳由前面板5和后壳体6两部分组成,后壳体采用薄板压制一体成型。前面板与后壳体用卡扣固定,便于拆卸,方便对内部装置进行检修。散热芯包括:导热管,导热管外连接散热翅片,导热管为直线形或S形,导热管一端为进水口,导热管的另一端为出水口,进水口用于连接供热管道的进水管,出水口用于连接供热管道的出水管,散热翅片用于增大散热芯的散热面积。通过热水在导热管中流动,将热量传导给散热翅片,再通过散热翅片与空气对流交换热量,从而达到对室内加温的效果。出风口上连接格栅,格栅用于防止异物落入散热器内,同时可使热空气散出。所述风扇动力单元位于散热芯的上方。所述风扇动力单元包括:6个轴流风扇,轴流风扇连接在支架上,支架连接在散热芯上,轴流风扇开启后,流过散热芯的空气方向,由散热芯的底部向散热芯的顶部运动,可以快速带走经散热芯加热的空气,大大提高了温度交换的速度,提高了散热效率。所述有风扇动力单元和出风口间为消音空腔,消音空腔由散热芯的外壳构成,一方面可以降低轴流风扇的工作噪音,又由于消音空腔符合烟囱效应,使位于消音空腔底部的气流快速上升,进一步加强了对流换热效果。所述轴流风扇并联在一起后连接在控制开关7的一端,控制开关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控制开关用于控制轴流风扇的启停。控制开关露出外壳,便于用户操作。
[00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散热芯,外壳的上部设出风口,外壳的底部设进风口,所述外壳内还设有风扇动力单元。所述外壳由前面板和后壳体2部分组成,后壳体包括:后背板,后背板两侧分别连接I块侧板。散热芯包括:导热管,导热管外连接散热翅片,导热管为直线形或S形,导热管一端为进水口,导热管的另一端为出水口,进水口用于连接供热管道的进水管,出水口用于连接供热管道的出水管,散热翅片用于增大散热芯的散热面积。通过热水在导热管中流动,将热量传导给散热翅片,再通过散热翅片与空气对流交换热量,从而达到对室内加温的效果。出风口上连接格栅,格栅用于防止异物落入散热器内,同时可使热空气散出。所述风扇动力单元位于散热芯的下方。所述风扇动力单元包括:4个轴流风扇,轴流风扇连接在支架上,支架连接在散热芯上,轴流风扇开启后,流过散热芯的空气方向,由散热芯的底部向散热芯的顶部运动,可以快速带走经散热芯加热的空气,大大提高了温度交换的速度,提高了散热效率。所述轴流风扇并联在一起后连接在控制开关的一端,控制开关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控制开关用于控制轴流风扇的启停。控制开关露出外壳,便于用户操作。
[00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散热芯,外壳的上部设出风口,外壳的底部设进风口,所述外壳内还设有风扇动力单元。所述外壳由前面板和后壳体2部分组成,后壳体采用薄板压制一体成型。前面板与后壳体用卡扣固定,便于拆卸,方便对内部装置进行检修。散热芯包括:导热管,导热管外连接散热翅片,导热管为直线形或S形,导热管一端为进水口,导热管的另一端为出水口,进水口用于连接供热管道的进水管,出水口用于连接供热管道的出水管,散热翅片用于增大散热芯的散热面积。通过热水在导热管中流动,将热量传导给散热翅片,再通过散热翅片与空气对流交换热量,从而达到对室内加温的效果。所述风扇动力单元位于散热芯的内部,即风扇动力单元位于S形导热管的散热翅片间。所述风扇动力单元包括:3个轴流风扇,轴流风扇连接在支架上,支架连接在散热芯上,轴流风扇开启后,流过散热芯的空气方向,由散热芯的底部向散热芯的顶部运动,可以快速带走经散热芯加热的空气,大大提高了温度交换的速度,提高了散热效率。所述有风扇动力单元和出风口间为消音空腔,消音空腔由散热芯的外壳构成,一方面可以降低轴流风扇的工作噪音,又由于消音空腔符合烟囱效应,使位于消音空腔底部的气流快速上升,进一步加强了对流换热效果。所述轴流风扇串联在一起后连接在控制开关的一端,控制开关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控制开关用于控制轴流风扇的启停。控制开关露出外壳,便于用户操作。
[00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包括:外壳,外壳内设有散热芯,外壳的上部设出风口,外壳的底部设进风口,所述外壳内还设有风扇动力单元。所述外壳由前面板和后壳体2部分组成,后壳体采用薄板压制一体成型。前面板与后壳体用卡扣固定,便于拆卸,方便对内部装置进行检修。散热芯包括:导热管,导热管外连接散热翅片,导热管为直线形或S形,导热管一端为进水口,导热管的另一端为出水口,进水口用于连接供热管道的进水管,出水口用于连接供热管道的出水管,散热翅片用于增大散热芯的散热面积。通过热水在导热管中流动,将热量传导给散热翅片,再通过散热翅片与空气对流交换热量,从而达到对室内加温的效果。所述风扇动力单元位于散热芯的下方。所述风扇动力单元包括:4个轴流风扇,轴流风扇连接在支架上,支架连接在散热芯上,轴流风扇开启后,流过散热芯的空气方向,由散热芯的底部向散热芯的顶部运动,可以快速带走经散热芯加热的空气,大大提高了温度交换的速度,提高了散热效率。所述轴流风扇串联在一起后连接在控制开关的一端,控制开关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控制开关用于控制轴流风扇的启停。控制开关露出外壳,便于用户操作。
[00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风扇动力单元中的轴流风扇根据散热器的长度为I个、2个、5个、7个、8个或9个等,前面板与后壳体也可采用螺钉固定等其他连接方式。
[0019]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高效对流换热型散热器,包括:外壳,夕卜壳内设有散热芯,夕卜壳的上部设出风口,外壳的底部设进风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内还设有风扇动力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对流换热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动力单元位于散热芯的上方,或风扇动力单元位于散热芯的下方,或风扇动力单元位于散热芯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对流换热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动力单元包括:一个以上的轴流风扇,轴流风扇连接在支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对流换热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前面板和后壳体2部分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效对流换热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有风扇动力单元和出风口间为消音空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对流换热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扇启动后,流过散热芯的空气方向,由散热芯的底部向散热芯的顶部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对流换热型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扇连接控制开关,控制开关露出外壳。
【文档编号】F24D19/00GK203533702SQ201320617712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9日
【发明者】谢东 申请人:佛瑞德(郑州)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