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的红外线燃烧器的焰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653956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改进的红外线燃烧器的焰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改进的红外线燃烧器的焰盘结构,包含:一炉头,其具有一混合管及一气化室;一红外线燃烧片,置于炉头的凸环上;以及一焰盘,其盘身套置于红外线燃烧片的外缘;炉头的凸环内缘设置有数个支撑点,以顶撑红外线燃烧片;焰盘的外缘设置一环状侧向凹槽,凹槽内设有环圈排列的数个火孔;焰盘的盘身上方设置一定位凸缘,座落于红外线燃烧片的上方,以固定红外线燃烧片。借此,本结构除了由红外线燃烧片产生热辐射外,更与焰盘的数个火孔所产生的火焰,形成聚热相互助燃,使瓦斯充分燃烧,进而提升燃烧效率;本实用新型因结构简单、定位容易,更克服红外线燃烧片离火的问题,可供业界引用于中压快速炉具,达到安全与组装方便的效益。
【专利说明】改进的红外线燃烧器的焰盘结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改进的红外线燃烧器的焰盘结构,尤指一种具有双焰燃烧,可应用于中压快速炉具的燃烧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炉具主要提供热源以烹饪食物,而以瓦斯作为加热能源的炉具,则通称为瓦斯炉。市面上瓦斯炉的加热方式,大致上可分为「直接加热型」及「间接加热型」两大类,其中「间接加热型」则属红外线瓦斯炉。红外线瓦斯炉的加热原理,主要是利用瓦斯燃烧加热红外线陶瓷片,在接近摄式900度时,陶瓷片会发红并产生红外线辐射,再以红外线辐射加热食物;与一般「直接加热型」的瓦斯炉加热原理不同,一般瓦斯炉燃烧瓦斯直接加热食物,不经过中间能量转换步骤,故炉头的火越大、加热则越快。
[0003]次者,红外线瓦斯炉利用瓦斯燃烧加热红外线陶瓷片,其装置只适用于家用瓦斯炉较低压的场合,其压力小于lkg/cm2 ;—旦应用于高压的瓦斯管路,营业用中压快速炉其压力约2kg/cm2左右,则会有离火(飞火)现象,亦即火焰会飘浮在红外线陶瓷片的上方,既不安全也会降低燃烧效率;因此,如何将红外线陶瓷片应用在较高压场合,既可保有红外线辐射加热食物的效益,又可顾及安全性且不致减低瓦斯的燃烧效率,为本实用新型所欲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红外线燃烧器的焰盘结构,具有双焰燃烧,可提升燃烧效率的焰盘结构。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改进的红外线燃烧器的焰盘结构,包含有:
[0007]一炉头,其具有一混合管及一气化室,该气化室上方设有一凸环;
[0008]一红外线燃烧片,置于该炉头的凸环上;以及
[0009]一焰盘,置于该炉头的凸环上,其具有一盘身,套置于该红外线燃烧片的外缘;其特征在于:
[0010]数个支撑点,设置于该炉头的凸环内缘,以定位该红外线燃烧片;
[0011]一环状侧向凹槽,设置于该焰盘的外缘,且该凹槽内设有环圈排列的数个火孔;以及
[0012]一定位凸缘,设置于该焰盘的盘身上方,且令该定位凸缘座落于该红外线燃烧片的上方,以固定该红外线燃烧片。
[0013]依据前揭特征,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凹槽可呈匚:型槽,且该火孔设于该[I型槽下沿,并呈倾斜状相对于该匚:型槽上沿。
[0014]借助上揭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是改良传统红外线燃烧器仅有单一热源的设计,巧妙利用焰盘外侧的Cl型凹槽及环状火孔的设计,顺畅导引火焰形成向上燃烧,得以产生第二热源,以形成双焰盘结构;因其为双焰燃烧而更完全,即使于高压时亦不会产生离火现象,可以提升燃烧效率;且利用该焰盘的定位凸缘及该炉头的凸环内缘向中间延伸的支撑点,组合成上、下固定作用,使该红外线燃烧片稳固定位,且其机构简单、定位容易;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安全、组装便捷与提升燃烧效率的多重功效。
[00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具有双焰燃烧,可提升燃烧效率的焰盘结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要零件立体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分解正视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炉头上视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组合正视图。
[0021 ]图中标号说明:
[0022]10 炉头
[0023]11混合管
[0024]12气化室
[0025]13 凸环
[0026]14支撑点
[0027]20红外线燃烧片
[0028]30 焰盘
[0029]31 盘身
[0030]32 凹槽
[0031]33 火孔
[0032]34 凸缘
【具体实施方式】
[0033]首先,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包含有:
[0034]一炉头10,其具有一混合管11及一气化室12,瓦斯即经过该混合管11到达该气化室12,该气化室12上方设有一凸环13。
[0035]一红外线燃烧片20,置于该炉头10的凸环13上,该气化室12的瓦斯可将该红外线燃烧片20加热至900度以产生第一热源;
[0036]一焰盘30,置于该炉头10的凸环13上,其具有一盘身31,套置于该红外线燃烧片20的外缘,以定位该红外线燃烧片20在该气化室12上方的水平方向位置。但,上揭构成为先前技术(pr1r art),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目的,容不赘述。而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改良特征在于:
[0037]数个支撑点14,设置于该炉头10的凸环13内缘,以顶撑该红外线燃烧片20。
[0038]一环状侧向凹槽32,设置于该焰盘30的外缘,且该凹槽32内设有环圈排列的数个火孔33,使该气化室12的火焰经该数个火孔33喷出产生第二个热源;本实施例中,该凹槽32可呈匚型槽,且该火孔33设于[I型槽下沿,并呈倾斜状相对于该匚型槽上沿。[0039]一定位凸缘34,设置于该焰盘30的盘身31上方,且令该定位凸缘34座落于该红外线燃烧片20的上方,以固定该红外线燃烧片20在该气化室12上方的上下方向位置。
[0040]本实用新型借助上揭技术手段,其具有如下的功效增进需再阐明:
[0041]一.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红外线燃烧器仅有单一热源的设计,巧妙利用焰盘30外侧的匚:型凹槽32及环状火孔33的设计,由气化室12顺畅导引火焰形成向上燃烧,得以在该焰盘30的周围产生第二热源,据以形成双焰盘结构;再者,Cl型凹槽32的作用在于保留部分火焰作为引火助燃的功能;而环状火孔33所形成的外圈火焰,同步补充中央多孔性红外线燃烧片20所需的助燃功能;因此,红外线燃烧片20产生辐射热,加上环状火孔33的外围火焰,将形成聚热相互助燃,使瓦斯更充分燃烧。
[0042]二.本实用新型利用该焰盘的定位凸缘34及该炉头10的凸环内缘向中间延伸的支撑点14,组合成上、下固定作用,使该红外线燃烧片20稳固定位,且其机构简单、定位容易;同时,本实用新型克服红外线燃烧片20离火的问题,可供业界引用于中压快速炉具,达到安全、组装便捷与提升燃烧效率的多重功效。
[004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0044]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新型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
【权利要求】
1.一种改进的红外线燃烧器的焰盘结构,包括: 一炉头,其具有一混合管及一气化室,该气化室上方设有一凸环; 一红外线燃烧片,置于该炉头的凸环上; 一焰盘,置于该炉头的凸环上,其具有一盘身,套置于该红外线燃烧片的外缘; 其特征在于: 数个支撑点,设置于该炉头的凸环内缘,以顶撑该红外线燃烧片; 一环状侧向凹槽,设置于该焰盘的外缘,且该凹槽内设有环圈排列的数个火孔;以及一定位凸缘,设置于该焰盘的盘身上方,且令该定位凸缘座落于该红外线燃烧片的上方,以固定该红外线燃烧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红外线燃烧器的焰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呈?型槽,且该火孔设于该[ I型槽下沿,并呈倾斜状相对于该Cl型槽上沿。
【文档编号】F24C3/04GK203823817SQ201420023204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0日
【发明者】吴启瑞 申请人:吴启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