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干燥区域的干燥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7955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带有干燥区域的、用于干燥散装物料、如预先粒化的淤泥的干燥设备,在该干燥设备中设有用于将排出空气从干燥区域导出的空气导出装置和用于将送入空气输入到干燥区域中的输入装置。



背景技术:

由de202009001935u1已知用于用热空气干燥例如木刨花或木锯末的单带式干燥器,在该单带式干燥器中,将附属的干燥区域划分成若干部分。为了节能,一部分热空气应当在回路中导引。为此将排出空气从干燥区域导出以及作为送入空气再次被回引到干燥区域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创造一种干燥设备,借助其能够特别节能且同时低尘地干燥散装物料。

该任务按照本发明用一种带有干燥区域的干燥设备解决,该干燥设备用于干燥散装物料、如预先粒化形式的淤泥或必要时也还有锯末,在该干燥设备中设置用于将排出空气从干燥区域导出的空气导出装置和用于将送入空气输入到干燥区域中的空气输入装置,在该干燥设备中设置带有第一空气冷却级和第二空气冷却级的用于冷却排出空气的空气冷却装置以及带有第一空气加热级和第二空气加热级的用于加热送入空气的空气加热装置,以及在该干燥设备中设置用于将能量从第一空气冷却级回引到第一空气加热级的能量回引装置。

按本发明的空气导出装置设有两个空气冷却级。借助这两个空气冷却级能这样强烈地冷却排出空气,使得湿气能从这种排出空气冷凝出来。

从用于散装物料的干燥设备的干燥区域导出的排出空气当然强烈地饱含湿气以及因此在未经专门处理的情况下已经无法直接适合简单地又作为送入空气输入到干燥区域中。但按照本发明,这样强烈地冷却排出空气,使得包含在排出空气内的湿气冷凝且能够作为冷凝水从两个空气冷却级导出。

按照本发明,接着排出空气导引通过两个空气加热级。在那里强烈加热排出空气,使得它作为送入空气又可以输入到干燥区域中,以便重新用于干燥在那里的散装物料

来自干燥区域的排出空气作为用于干燥区域的送入空气的这种循环空气导引的重要优势在于,没有或仅相对较少的废气被导出到干燥设备的周边环境中。这种有待导出的废气当然也同时一方面强烈载有来自干燥区域的灰尘,另一方面有气味,且因此在其能够排出到周边环境中之前必须相应地首先过滤或另行处理过。

此外,按照本发明将能量有针对性地借助能量回收装置从第一空气冷却级导出以及将该能量输送给第一空气加热级。

在第一空气冷却级处,所导出的排出空气还较为暖和,因此在那里可以开发出较高的能量潜力。按照本发明,这种获得的能量有利地用于在排出空气完全冷却和冷凝后又再次加热所述排出空气。为此有针对性地将能量提供到第一空气加热级,有待加热的空气在那里还较冷。

因此按照本发明几乎所有从排出空气导出的能量也能再次输送给送入空气。同时按照本发明还致力于使仅很少的或甚至没有废气从干燥设备的干燥区域导出到周边环境中。

排出空气按照本发明在第一空气冷却级处从90℃冷却至70℃,优选从85℃冷却到75℃。在此有利地分离至每千克排出空气5克水。排出空气然后在第二空气冷却级处进一步冷却至45℃,优选50℃。在此分离至每千克排出空气65克水。排出空气然后在第一空气加热级处有利地加热到45℃至55℃,特别优选加热到50℃。

在按本发明的干燥设备中,第一空气冷却级按照本发明有利地构造成管式热交换器,该管式热交换器尤其构造带有交叉式逆流导引结构(kreuz-gegenstromführung)。这种热交换器在按照本发明设置的温度范围中被证实是特别功能安全且实用的。此外可以有利地清洁所述管式热交换器,因而在该管式热交换器处也能将灰尘从排出空气分离。特别优选的是第二空气冷却级同样相应地构造成管式热交换器,其尤其构造有交叉式逆流导引结构。

按照本发明,还优选设置用于将能量从第二空气冷却级导出到外部的散热器的能量导出装置。在第二空气冷却级处,排出空气虽然处在比在第一空气冷却级处更低的能量水平上,但也可以有利地利用这个第二空气冷却级的余热。按照按本发明的扩展设计,这一点通过将这种能量排出给外部的散热器,比方说建筑物空调装置、发酵过程或远程供暖网络来发生。

按照本发明,在干燥设备处优选也设置用于借助工艺用水(prozesswasser)清洁第一和/或第二空气冷却级的清洁装置。由于工艺用水然后也可以用于传递用该工艺用水吸收的能量,因此用工艺用水的清洁特别有效。

此外优选设置第三空气冷却级,其尤其构造成空气洗涤器。用该空气洗涤器可以将大部分包含在排出空气内的湿气凝结成水。此外,用该空气洗涤器尤其清洁排出空气以及冲掉包含在该排出空气内的灰尘。因此尤其能确保没有或几乎没有废气从按本发明的干燥设备导出到该干燥设备的周边环境中。在第三空气冷却级处,排出空气有利地冷却至35℃,有利地冷却到40℃。在此分离至进一步的每千克排出空气40克水。这样冷却的排出空气然后仅还具有少于每千克空气50克水的湿度。

第一空气加热级按照本发明优选同样构造成管式热交换器。因此在第一空气加热级处也达到了在能量传递和清洁的效率方面的所述优势。此外获得了成本优势,因为在干燥设备处然后能安装较多的通用件。

第二空气加热级优选构造成预加热器,来自外部的热源的能量被输送给该预加热器。外部的供暖装置的加热旋管在此有利地用作外部的热源。送入空气在第二空气加热级处优选加热到约55℃的温度。

此外,按照本发明优选设置第三空气加热级,其尤其构造成燃烧式加热器。用该燃烧式加热器可以将送入空气加热到135℃至280℃以及更高的温度。送入空气然后为了干燥散装物料又可以以这种温度直接输送给干燥区域。

最后,在按本发明的干燥设备处还有利地设置有用于将经冷却的排出空气从空气导出装置作为有待加热的送入空气转引到空气输入装置的空气转引装置。空气转引装置因此创造出了在排出空气和送入空气之间的连接部分,因而产生了循环空气导引。作为这种循环空气导引的备选,按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也可以用于,用作为废气分离的排出空气的能量获得然后用来预热新鲜空气的能量。相应地按照本发明也有利地考虑到了一种用于将已加热的送入空气混入新鲜空气的混入装置。

附图说明

接下来借助示意性附图详细阐释按本发明的解决方案的一个实施例。

图中示出了按本发明的干燥设备的一个实施例的线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示出了干燥设备10,其构造带有壳体12,用该壳体创造出了用于有待干燥的散装物料16的干燥区域14。用于有待干燥的散装物料16的给料站18参照附图在右边处在壳体12之前,散装物料在当前是预先粒化形式的淤泥或类似产品。给料站18将散装物料16导到上方的环绕的干燥带20上,散装物料16作为层用该干燥带参照附图从右向左导引穿过干燥区域14。上方的环绕的干燥带20在壳体12的左侧处从干燥区域14出来以及将散装物料16交付给处在其下的下方的环绕的干燥带22。下方的环绕的干燥带22将散装物料16又运回到干燥区域14中,穿过这个干燥区域以及然后在参照附图在右边的那一侧处作为已干燥的散装物料16从壳体12出来。

多个循环空气通风机24处在壳体下方。已变热或加热的送入空气26借助这些循环空气通风器导入到干燥区域14中以及然后可以在这个干燥区域中翻转。当前设置有八个循环空气通风器24,其中,每一个这种循环空气通风器24都配属于在干燥区域14内的自己的分区或闭合的部分(未详细示出)。所述分区延伸经过两条彼此重叠的干燥带20和22的相应的部分长度。也就是借助循环空气通风器24向两条干燥带20和22供应送入空气26。借助作为空气输入装置28的中央的送入空气通风器在循环空气通风器24处提供送入空气26。

在干燥区域的参照附图在左边的端部区域处,从壳体12借助作为空气导出装置32的中央的排出空气通风器将来自干燥区域14的温度约为85℃和湿度约为每千克空气150克水的排出空气30导出到两个附属的分区处。这种排出空气30如接下来还将阐释的那样被重复使用且可以相应地称为再生空气。排出空气通风器因此也可以称为再生通风器。

空气导出装置32将排出空气30导入到空气通道或空气导引结构34中,排出空气28借助其到达空气冷却装置38的第一空气冷却级36。第一空气冷却级36构造成热载体或热交换器,它除了排出空气30外也被有约为50℃的输入温度的第一载热体40穿流。排出空气30在热交换器处冷却,其中,载热体40加热到约60℃的输出温度且包含在排出空气30中的湿气的一小部分作为冷凝水分离出来。冷凝水特别是和工艺用水42一起被向下导出,可以借助所述工艺用水来清洁第一空气冷却级36的这种热交换器。在第一空气冷却级36处,排出空气30因此变成有约75℃的温度和每千克空气约135克水的湿度。

排出空气30从第一空气冷却级36出来穿过空气导引结构34进一步进入第二空气冷却级44。第二空气冷却级44能被有约10℃的输入温度和约30℃的输出温度的第二载热体46穿流,该载热体可以将传递给它的热量进一步传递给建筑物供暖装置的外部的散热器。第二空气冷却级44因此将排出空气30进一步冷却到低于其露点温度(约58℃)的温度,由此其它包含的湿气冷凝出来且作为冷凝水分离。第二空气冷却级44也能借助工艺用水42清洁以及此外有利地具有洗涤器48,流过该洗涤器的排出空气30也能借助该洗涤器被清洗以及因此将包含在排出空气内的灰尘从有待清洁的散装物料16清除。在第二空气冷却级44处,排出空气30因此变成有约50℃的温度和每千克空气约86克水的湿度。

已经在第一空气冷却级36和第二空气冷却级44处得到冷却的排出空气30接下来到达第三空气冷却级50。这个第三空气冷却级50构造成空气洗涤器,在该空气洗涤器中,有约10℃温度的工艺用水42直接在排出空气30上方以及穿过排出空气落下。在这个第三空气冷却级50处,剩余的湿气的大部分都相应地从排出空气30冷凝出来且作为冷凝水与工艺用水42分离。为此在第三空气冷却级50处设置一个在那里持续运行的洗涤器52。排出空气30因此在第三空气冷却级50处变为有约40℃的温度和每千克空气小于50克水的湿度。

沿排出空气30的流动方向观察,在第三空气冷却级50后面或流动下游在空气导引结构34中设置有气门或阀54,一小部分有约40℃温度的排出空气30可以用所述气门或阀选择性地借助废气通风器56从所述空气导引结构34导出且作为废气58在必要时通过过滤器排出到干燥设备10的周边环境中。

反之,在三个空气冷却级36、44和50处冷却的排出空气30的主流则进一步导引通过空气导引结构34,空气导引结构在这个区域中作为空气转引装置60从干燥设备10的排出空气侧朝着送入空气侧作用。经冷却的以及经冷凝的排出空气30在此作为送入空气26用所述空气导引结构朝着空气加热装置62导引,排出空气30在该加热装置处又被加热到对于接下来的干燥所需的温度。

空气加热装置62构造有第一空气加热级64,对于加热所需的能量借助第一载热体40从第一空气冷却级36运输给该第一空气加热级。第一载热体40为此通过载热体管路66借助有约60℃温度的载热体泵68从第一空气冷却级34朝着第一空气加热级64输送以及以约50℃的温度往回输送。载热体管路66和载热体泵68因此作用为能量回引装置70。送入空气26在第一空气加热级64处被加热到约50℃的温度。

进一步地,第二空气加热级72属于空气加热装置62,在所述第二空气加热级处,对于加热送入空气26所需的能量从当前为外部的供暖装置的外部的热源用有约80℃温度的第三载热体74输入。送入空气26在此被加热到约55℃的温度。

最后为空气加热装置62设置一个燃烧式加热器作为第三空气加热级76,有待加热的送入空气26导引穿过该燃烧式加热器以及在这个燃烧式加热器中将其用火焰加热。为此向第三空气加热级76既输入燃料78也输入燃烧空气80。送入空气26在其被空气输入装置28又计量地配入干燥区域14之前,借助所述第三空气加热级76加热到当前约为280℃的温度。

最后要注意的是,在申请材料以及特别是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提到的所有的特征,尽管形式上回引了一个或多个特定的权利要求,但也应当单独地或以任意组合地受独立保护。

附图标记列表

10干燥设备

12壳体

14干燥区域

16散装物料

18给料站

20上方的环绕的干燥带

22下方的环绕的干燥带

24循环空气通风器

26送入空气

28空气输入装置

30排出空气

32空气导出装置

34空气导引结构

36第一空气冷却级

38空气冷却装置

40第一载热体

42工艺用水

44第二空气冷却级

46第二载热体

48洗涤器

50第三空气冷却级

52洗涤器

54阀

56废气通风器

58废气

60空气转引装置

62空气加热装置

64第一空气加热级

66载热体管路

68载热体泵

70能量回引装置

72第二空气加热级

74第三载热体

76第三空气加热级

78燃料

80燃烧空气。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