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其空调控制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72340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其空调控制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空调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其空调控制器。



背景技术:

目前,任何用户通过传统的空调遥控器都可以任意的设置任何参数,其中参数可以包括:温度、风速、风向、睡眠温度、空气净化等,但是每一次开关机以后,上次设定的参数就一同消失了,用户还需要再次设定,非常不便捷。现有技术有根据指纹进行识别、设定的空调,但是极不方便,用户可调整范围小,设置空调工作参数极其麻烦。现在亟需有一种控制方法是根据指纹识别、语音控制,二者协同工作的空调控制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其空调控制器,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开启空调;识别所述用户的语音中的指令,控制空调。

进一步地,所述识别所述用户的语音中的指令包括:识别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属性信息,根据所述属性信息识别所述语音中的指令;如果没有识别出所述语音中的指令,则识别用户语音中的关键词,根据所述关键词匹配对应的指令,修正指令。

进一步地,预先对所述用户的语音进行存储,将所述语音存储至语音库中,与所述指纹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用户属性信息包括预先存储的控制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识别所述用户的语音中的指令具体包括:语音选择空调的温度参数、工作模式和/或风速、风向。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公开了一种空调控制器,包括:接收单元,用于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处理单元,用于根据获取的用户的指纹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用户设定的控制参数;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单元的指令控制空调器进行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单元还包括:分析单元,用于识别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属性信息,根据所述属性信息识别所述语音中的指令;如果没有识别出所述语音中的指令,则识别用户语音中的关键词,根据所述关键词匹配对应的指令,修正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单元还包括存储单元,预先对所述用户的指纹、所述属性信息进行存储。

进一步地,所述处理单元还包括识别单元,用于识别所述用户的语音中的指令。

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单元为Flash存储器;所述空调控制器还包括电源单元,所述Flash存储器连有用于突然停电保存指纹数据的所述电源单元。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及其空调控制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将指纹识别、语音控制相结合控制空调,适用于家庭环境中进行智能服务的悬挂式空调及非悬挂式空调。提取用户的指纹信息和语音信息,进行指纹识别和语音控制,简单快捷,省去了逐一按键设定的时间。本发明还加入了存储单元,将用户语音设定的参数记录为用户属性信息,存入存储单元,在下次开机时,不需要再逐步设定,可选择预存的参数,不再浪费时间设定空调的参数。

为了上述以及相关的目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包括后面将详细说明并 在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特征。其它的益处和新颖性特征将随着下面的详细说明考虑而变得明显,所公开的实施例是要包括所有这些方面以及它们的等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空调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详细描述中,提出大量特定细节,以便于提供对本发明的透彻理解。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会理解,即使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也可实施本发明。

下面参考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详细描述。

图1示出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1所示,公开了一种空调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开启空调;

S2、识别所述用户的语音中的指令,控制空调。

其中,将指纹识别、语音控制相结合控制空调,适用于家庭环境中进行智能服务的悬挂式空调及非悬挂式空调。提取用户的指纹信息和语音信息,进行指纹识别和语音控制,简单快捷,省去了逐一按键设定的时间。

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所述用户的语音中的指令包括:识别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属性信息,根据所述属性信息识别所述语音中的指令;如果没有识别出所述语音中的指令,则识别用户语音中的关键词,根据所述关键词匹配对应的指令,修正指令。

其中,所述指纹信息的识别首先进行的是关键点初匹配,选取指纹中心点为关键特征点,并在指纹图像上寻找就近的两个特征点,记录其方向θ、位置(x,y)、类型(断点或叉点)和两特征点跨越脊线数目。比对两幅图像的对应信息,从而确定这三个特征点是否匹配。若匹配,则记录关键点;以此类推,找出3组匹配特征点对并将其作为参考点对。其次,根据已给出的参考点对,计算角度旋转因子Δθ以及平移因子(即横纵坐标的平移量),将两幅指纹图像进行配准,对配准后图像中的匹配特征点对进行相似度计算,并最终确定其是否匹配。

语音识别主要包括语音信号的预处理,特征提取,特征建模或建立参考模式库,相似性度量等这几个模块,具体过程如下:语音信号经麦克风转换成电信号加到识别系统的输入端,它首先要经过预处理,预处理包括预加重、加窗、分帧和端点检测。经过预处理后,提取语音信号的特征参数,及这些特征参数的时间序列,这些数据便构成了待识别的语音模式,将其与事先录入存储在存储单元内的参考语音逐一进行比较,相似度最大的便是识别结果。

语音信号预处理主要对语音进行增高频的处理,同时对语音进行分帧,采用的是以短时能量幅值为特征的起止点算法,即经典的Lawrence Rabiner端点检测方法;由于不同说话者发同一个音时,共振峰的位置也许会发生变化,但谱的包络线及能量的变化曲线大致不会改变,因此语音识别算法中选取基于Mel频率倒谱系数的动态时间规整(DTW)模型进行语音的特征提取和识别;具体如下:模拟语音信号完成A/D转换后成为数字信号,对此时域信号进行变换,将待识别语音信号的时间轴进行不均匀地扭曲和弯曲,使特征与模板特征对齐,通过两者之间不断进行矢量距离最小的匹配路径计算,并提取MFCC参数,从而获得两个矢量匹配时累计距离最小的类即为识别结果。因地域不同,方言影响等原因,选择HMM模型设计了针对连续 性较强的语音识别系统,它是由相互关联的两个随机过程共同描述信号的统计特性,其中一个是隐蔽的(不可观测的)具有有限状态的Markov链,另一个是与Markov链的每一个状态相关联的观察矢量的随机过程(可观测的)。语音等时变信号某一段的特征就由对应状态观察符号的随机过程描述,而信号随时间的变化由隐蔽Markov链的转移概率描述。

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预先对所述用户的语音进行存储,将所述语音存储至语音库中,与所述指纹相对应。

其中,一个指纹录入两种语音,“肯定”和“否定”的回答,指纹录入成功后,系统会提示进行“肯定”回答的语音录入,此时可连续录入三种常用特定人语音,完成后进行“否定”回答的语音录入,方式同上。录入成功后,将进行语音测试,录入者需要大声说出之前录入的任一种语音(“肯定”和“否定”都要进行测试),若测试成功,进行语音库建立成功确认。此时,系统会自动将其分别储存至指纹库和语音库中,以便指纹输入时和语音回答时进行识别比对。

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用户属性信息包括预先存储的控制参数。

其中,所述预先存储的控制参数包括用户在本次开启空调之前的对空调控制参数的设定和语音信息、指纹信息。

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识别所述用户的语音中的指令具体包括:

语音选择空调的温度参数、工作模式和/或风速、风向。

其中,所述空调的温度参数包括选择制冷或制热,和出风温度;工作模式包括节电模式、夜间模式、午休模式等。用户的语音中的指令还包括对空调工作时间进行定时,不同时间段,会定时询问模式的设置,例如节电模式、夜间模式、午休定时模式等,根据时间变化可对空调的工作模式进行修改,若用户离开或空调出现异常,语音提示连续无应答时将自动关闭空调,通过通信模块及时向用户的移动设备发送报告关闭信息。除此之 外,定时询问用户对于模式的设置,还可以间接掌握家中老人或是小孩的状况,例如家中的老人、孩子没有及时应答,空调关闭,通过通信模块发送给用户,掌握家中信息,保障家庭安全。随着技术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发展,可考虑将其统一应用于空调、电视、门禁、住所异常监控等家庭电器中,可进一步提高家庭智能化。

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公开了一种空调控制器200,包括:

接收单元201,用于获取用户的指纹信息;

处理单元202,用于根据获取的用户的指纹信息进行处理,得到用户设定的控制参数;

控制单元203,用于根据所述处理单元201的指令控制空调器进行工作。

其中,所述接收单元包括遥控器或室内机控制面板。

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处理单元202还包括:分析单元205,用于识别所述指纹信息对应的用户属性信息,根据所述属性信息识别所述语音中的指令;如果没有识别出所述语音中的指令,则识别用户语音中的关键词,根据所述关键词匹配对应的指令,修正指令。

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处理单元202还包括存储单元206,预先对所述用户的指纹、所述属性信息进行存储。

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处理单元202还包括识别单元204,用于识别所述用户的语音中的指令。

在一些说明性实施例中,所述存储单元206为Flash存储器;如图2所示,所述空调控制器200还包括电源单元207,所述Flash存储器连有用于突然停电保存指纹数据的所述电源单元207。其中,所述电源单元207与空调控制器200内的接收单元201、处理单元202、控制单元203连接,为各单元供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