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绳液体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1708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无绳液体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绳液体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无绳液体加热装置的无绳电连接部分与无绳信号连接部分成一体结构,当无绳电连接部分和无绳信号连接部分中的其中一个出现问题时,就需要更换整个结构,不利于无绳液体加热装置的维修,且使得维修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无绳液体加热装置,该无绳液体加热装置的电能的传递路径和温度信号的传递路径是分离开的,在无绳液体加热装置损坏时方便对其维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无绳液体加热装置,包括:器具部分,所述器具部分包括液体加热容器和温度检测装置;基底部分,其用于将电能通过无绳电连接器供给所述器具部分,所述无绳电连接器使得在所述器具部分放置在所述基底部分上时实现电连接,不论所述器具部分和所述基底部分之间的相对角度关系如何,所述基底部分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液体加热容器的电加热器的电子控制装置;以及将由所述温度检测装置探测的温度传递到所述基底部分内的电子控制装置的信号电连接,以便使所述电子控制装置响应该测量值而工作;所述信号电连接与将电能传递给所述器具部分的无绳电连接器为单独零部件;所述信号电连接包括设置于所述器具部分底部的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和设置于所述基底部分的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所述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和所述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限定出所述信号电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无绳液体加热装置,电能传递的路径和信号传递的路径是区分开的,当无绳电连接器和信号电连接中的其中一个出现问题时,只需要维修相应的器件即可,便于无绳液体加热装置的维修,降低维修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包括第一导电部分和第二导电部分,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分别通过线路与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电连接,所述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包括与所述第一导电部分配合的第三导电部分和与所述第二导电部分配合的第四导电部分,当所述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与所述信号传递无绳下连 接器连接时,所述第三导电部分止抵在所述第一导电部分上,所述第四导电部分止抵在所述第二导电部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设有第一信号端子和第二信号端子,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分别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和第一导电部分相连,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分别与所述温度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器具部分包括壶身底盖,所述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卡接固定在所述壶身底盖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壶身底盖与所述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卡扣,所述壶身底盖与所述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的另一个上设有卡槽,所述卡扣与所述卡槽配合以将所述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卡接固定在所述壶身底盖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包括第三信号端子和第四信号端子,所述第三信号端子分别与所述第三导电部分和所述电子控制装置相连,所述第四信号端子分别与所述第四导电部分和所述电子控制装置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底部分包括底座和固定座,所述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通过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电部分与所述第二导电部分之间设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导电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电部分与所述第二导电部分之间的最近距离为L1,所述绝缘层的厚度为L2,其中,L1满足:L1≥3.6mm,L2满足:L2≥0.8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导电部分与所述第二导电部分之间间隔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导电部分具有第一凸起部,所述第四导电部分具有第二凸起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将电能传递给所述器具部分的所述无绳电连接器包括设置于所述器具部分上的无绳上连接器和设置于所述基底部分的无绳下连接器,所述无绳上连接器和所述无绳下连接器限定出所述无绳电连接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还包括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三导电部分和所述第二导电部分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上,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内周壁与所述无绳下连接器的外周壁之间的距离为L3,且所述L3满足:0.5mm≤L3≤3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L2和L3满足:0≤L3/L2≤3.7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四导电部分上的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内周壁与所述无绳下连接器的外周壁之间的部分的最高点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端面的距离为L4,所述第三导电部分上的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内周壁与所述无绳下连接器的外周壁之 间的部分的最高点与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端面的距离为L5,其中,所述L4满足:L4≥3mm,所述L5满足:L5≥3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L3和L4满足:0≤L3/L4≤1,所述L3和L5满足:0≤L3/L5≤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L3和L4满足:0.25≤L3/L4≤1,所述L3和L5满足:0.25≤L3/L5≤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器具部分包括壶身组件,所述无绳上连接器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所述壶身组件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无绳上连接器上设有多个避让缺口,以在所述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靠近所述无绳上连接器时避让所述第一信号端子、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和所述卡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无绳下连接器通过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底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电加热器为发热管或者厚膜加热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器具部分还包括与所述电加热器连接的功率调节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功率调节装置为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基底部分还包括与所述电子控制装置相连的用户接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的外周壁上设有凸台,在所述器具部分与所述基底部分配合时,所述凸台的底壁紧贴所述基底部分的顶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无绳上连接器包括三个上导电部分,所述无绳下连接器包括与所述三个上导电部分一一对应配合的三个下导电部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三个上导电部分为柱状的第一配合部、环形的第二配合部以及环形的第三配合部,对应的所述三个下导电部分为第四配合部、第五配合部以及第六配合部;其中,无绳下连接器还包括第二支撑架,所述三个下导电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上,所述第五配合部的顶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面的距离为L6,所述第六配合部的顶面与所述第二支撑架的顶面的距离为L7,所述L6满足:L6≥3mm,所述L7满足:L7≥3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凸起部上与所述第一导电部分接触的部分的高度分别大于所述第五配合部的高度和所述第六配合部的高度,且所述第一导电部分的下端的高度不小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下端的高度和所述第三配合部的下端的高度;所述第二凸起部上与所述第二导电部分接触的部分的高度分别大于所述第五配合部的高度和所述第 六配合部的高度,且所述第二导电部分的下端的高度不小于所述第二配合部的下端的高度和所述第三配合部的下端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温度检测装置为热传感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器具部分放置在所述基底部分上时,所述器具部分相对所述基底部分可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器具部分与基底部分分开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器具部分与基底部分配合时的示意图;

图3是图2圈示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底部分的爆炸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底部分的示意图;

图6(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信号无绳上连接器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6(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信号无绳上连接器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信号无绳上连接器与壶身底盖配合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信号无绳上连接器与壶身底盖配合的剖视图;

图9(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绳上连接器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9(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绳上连接器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绳上连接器与壶身组件的配合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绳上连接器与壶身组件的配合的剖视图;

图1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信号无绳下连接器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1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信号无绳下连接器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1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座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13(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座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信号无绳下连接器、固定座与底座配合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信号无绳下连接器、固定座与底座配合的剖视图;

图16(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绳下连接器的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16(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绳下连接器的另一个方向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绳下连接器、固定座与底座配合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绳下连接器、固定座与底座配合的剖视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绳上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绳上连接器与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器具部分与基底部分配合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

无绳液体加热装置1000,

器具部分100,温度检测装置110,

无绳上连接器120,第一配合部121,第二配合部122,第三配合部123,

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第一导电部分131,第二导电部分132,绝缘层133,第一信号端子134,第二信号端子135,

壶身底盖140,壶身组件150,第一支撑架160,

基底部分200,

无绳下连接器220,第四配合部221,第五配合部222,第六配合部223,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第三导电部分231,第一凸起部231a,第四导电部分232,第二凸起部232a,凸台234,第三信号端子235,第四信号端子236,

固定座240,底座250,第二支撑架2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 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考图1至图21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绳液体加热装置1000,其中无绳液体加热装置1000可以是热水壶、咖啡壶等家电设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绳液体加热装置1000,可以包括器具部分100与基底部分200。器具部分100与基底部分200配合以将电能从基底部分200传递至器具部分100。其中当器具部分100放置在基底部分200上时,器具部分100可以相对基底部分200转动。

其中,如图1所示,器具部分100可以包括液体加热容器和温度检测装置110。

液体加热容器包括用于盛放液体(例如,水、咖啡、豆浆等)的容器,以及对液体进行加热的电加热器。液体盛放在容器内后,电加热器可以对容器进行加热,进而将容器内的液体加热。

可选地,电加热器可以为发热管或者厚膜加热器。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中,电加热器为发热管。

温度检测装置110设在液体加热容器上用于检测容器内液体的温度。可选地,温度检测装置110为热敏电阻。

基底部分200用于将电能通过无绳电连接器供给器具部分100,器具部分100可转动地设在基底部分200上,也就是说,无绳电连接器使得在器具部分100放置在基底部分200上时实现电连接,不论器具部分100和基底部分200之间的相对角度关系如何,基底部分200包括用于控制电加热器的电子控制装置。当器具部分100放置在基底部分200上时,不论器具部分100与基底部分200之间的相对角度如何,无绳电连接器将基底部分200上的电能供给到器具部分100上,电子控制装置控制电加热器的工作状态。

将由温度检测装置110探测的温度传递到基底部分200内的电子控制装置的信号电连接,以便使电子控制装置响应该测量值而工作。换言之,当器具部分100放置在基底部分 200上时,信号电连接将温度检测装置110检测到的温度传递给电子控制装置,电子控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温度测量值控制无绳液体加热装置1000的工作状态,例如控制电加热器的工作状态。

其中信号电连接与将电能传递给器具部分100的无绳电连接器为单独零部件。也就是说,信号电连接与无绳电连接器为非一体件。

具体地,电能是传递给器具部分100上的电加热器,从而实现对器具部分100进行通电加热。

具体而言,当将器具部分100放置在基底部分200上时,无绳电连接器将基底部分200上的电能供给到器具部分100上,电加热器可以对容器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在加热过程中,温度检测装置110检测容器内液体的温度,信号电连接将温度检测装置110检测到的温度传递给电子控制装置,电子控制装置根据接收到的温度测量值控制无绳液体加热装置1000的工作状态。

其中,电子控制装置可以包括微处理器和电源模块,电子控制装置是无绳液体加热装置1000的控制中心,温度检测装置110检测到的温度信号通过信号电连接传递至电子控制装置,电子控制装置根据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控制无绳液体加热装置1000的工作状态。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中,电子控制装置内可以提前设定温度,当温度检测装置110检测到容器内的温度到达设定的温度后,电子控制装置可以控制电加热器停止加热。

具体地,如图1所示,器具部分100包括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基底部分200包括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和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限定出信号电连接。也就是说,当将器具部分100放置在基底部分200上时,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与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配合以将温度检测装置110探测的温度传递到电子控制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绳液体加热装置1000,由于信号电连接与无绳电连接器为单独零部件,从而电能传递的路径和信号传递的路径是区分开的,当信号电连接与无绳电连接器中的其中一个出现问题时,只需要维修相应的器件即可,便于无绳液体加热装置1000的维修,降低维修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包括第一导电部分131和第二导电部分132,温度检测装置110分别通过线路与第一导电部分131和第二导电部分132连接,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包括与第一导电部分131配合的第三导电部分231和与第二导电部分132配合的第四导电部分232,当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与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连接时,第三导电部分231止抵在第一导电部分131上,第四导电部分232止抵在第二导电部分132上。

具体地,第一导电部分131和第三导电部分231之间为凸起和凹槽配合方式,第二导电部分132和第四导电部分232为凸起和凹槽配合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设有第一信号端子134和第二信号端子135,第一信号端子134分别与温度检测装置110和第一导电部分131相连,第二信号端子135分别与温度检测装置110和第二导电部分132相连。

温度检测装置110检测到的温度信号可以通过第一信号端子134、第二信号端子135、第一导电部分131和第二导电部分132传递到至基底部分200的电子控制装置,以实现对加热容器内液体温度的控制。

如图7和图8所示,器具部分100包括壶身底盖140,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卡接固定在壶身底盖140上。

具体地,壶身底盖140与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的其中一个上设有卡扣,壶身底盖140与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的另一个上设有卡槽,卡扣与卡槽配合以将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固定在壶身底盖14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示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卡扣和卡槽分别为多个,且多个卡扣设置在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上,多个卡槽对应设置在壶身底盖140上。可以理解的是,多个卡扣也可以设置在壶身底盖140,多个卡槽对应设置在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上。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包括第三信号端子235和第四信号端子236,第三信号端子235分别与第三导电部分231和电子控制装置相连,第四信号端子236分别与第四导电部分232和电子控制装置相连。

从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传递过来的温度信号可以通过第三信号端子235、第四信号端子236、第三导电部分231和第四导电部分232传递至电子控制装置。

更进一步地,如图13至图15所示,基底部分200包括底座250和固定座240,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通过固定座240固定在底座250上。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底座250和固定座240彼此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11所示,第一导电部分131和第二导电部分132之间设有绝缘层133,绝缘层133的长度大于第一导电部分131和第二导电部分132的长度。由此,可以满足第一导电部分131和第二导电部分132之间的爬电距离,且可以减少第一导电部分131和第二导电部分132占用的空间。

具体地,如图19所示,第一导电部分131与第二导电部分之间的最近距离为L1,绝缘层的厚度为L2,L1满足:L1≥3.6mm。由此,第一导电部分131和第二导电部分132之间具有了一定的爬电距离,第一导电部分131和第二导电部分132不容易出现拉弧打火或连 通的现象,确保温度信号可以传递,提高无绳液体加热装置1000工作的稳定性。

L2满足:L2≥0.8mm,绝缘层的厚度必须大于一定的尺寸,否则在加工时会有拉裂、破损等不良现象出现。

可选地,第一导电部分131与第二导电部分132之间间隔开。由于第一导电部分131和第二导电部分132之间没有绝缘层133,只是靠空间间隙来保证爬电距离,因此第一导电部分131和第二导电部分132之间需要很大的间距空间,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部分131和第二导电部分132之间的距离为h,h>3.6mm。

同时为了保证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的尺寸不至于过大,可以将第四导电部分232置于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的外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第三导电部分231具有第一凸起部231a,第一凸起部231a向远离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的中心方向凸起,第四导电部分232具有第二凸起部232a,第二凸起部232a向靠近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中心的方向凸起。在器具部分100与基底部分200配合时,第一凸起部231a止抵在第一导电部分131上,第二凸起部232a止抵在第二导电部分132,由此实现温度信号的传递。

优选地,第三导电部分231和第四导电部分232可以为具有弹性的弹片,第三导电部分231的第一凸起部231a弹性地止抵在第一导电部分131;第四导电部分232的第二凸起部232a弹性地止抵在第二导电部分132。

如图1、图9和图16所示,器具部分100包括无绳上连接器120,基底部分200包括无绳下连接器220,无绳上连接器120和无绳下连接器220限定出无绳电连接器。器具部分100放置在基底部分200上时,无绳上连接器120与无绳下连接器220配合以将电能传递到器具部分100。

如图20所示,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还包括第一支撑架160,第三导电部分231和第四导电部分232分别设置在第一支撑架160上,第一支撑架160的内周壁与无绳下连接器220的外周壁之间的距离为L3,且L3满足:0.5mm≤L3≤3mm。由此,在器具部分100从基底部分200上拿开时,不会出现第一支撑架160的内周壁与无绳下连接器220的外周壁之间的距离过大、小孩手指伸进去发生触电事故,增加了无绳液体加热装置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L2和L3满足:0≤L3/L2≤3.75。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与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配合,故L2的值越大,对应的L3的值就越大;L3越小,对应的L2也必须越小。发明人经多次试验,得到了L2和L3的上述关系式。

第四导电部分232上的置于第一支撑架160的内周壁与无绳下连接器220的外周壁之间的部分的最高点与第一支撑架160的上端面的距离为L4,第三导电部分231上的置于第一支撑架160的内周壁与无绳下连接器220的外周壁之间的部分的最高点与第一支撑架160 的上端面的距离为L5,其中,L4满足:L4≥3mm,L5满足:L5≥3mm。

由于基底部分200在装配完毕后,平常电源线和基底部分200是连通的,如果基底部分200上有水珠,水珠可能进入到第一支撑架160的内周壁与无绳下连接器220的外周壁之间,使得第三导电部分231和第四导电部分232与外界连通进而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水珠的直径一般为3mm,L4和L5满足上述条件,可以有效地避免水珠将第三导电部分231和第四导电部分232与外界连通,提高了无绳液体加热装置1000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地,L3和L4满足:0≤L3/L4≤1,L3和L5满足:0≤L3/L5≤1。优选地,L3和L4满足:0.25≤L3/L4≤1,L3和L5满足:0.25≤L3/L5≤1。

L3越小,第一支撑架160的内周壁与无绳下连接器220的外周壁之间就越容易挂水珠,不容易排水,那么L4与L5就要越大,以防止水将第一导电部分231和第二导电部分232与外界连通,发明人经过多次试验,得到了L3和L4、L3和L5的上述关系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器具部分100包括壶身组件150,无绳上连接器120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壶身组件150上。壶身组件150可以与壶身底盖140配合,进而将器具部分100组合为一个整体。在壶身组件150与壶身底盖140配合在一起时,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和无绳上连接器120会彼此靠近甚至贴合在一起。

具体地,如图9所示,无绳上连接器120上设有多个避让缺口,以在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靠近无绳上连接器120时避让第一信号端子134、第二信号端子和卡扣。

更具体地,如图17和图18所示,无绳下连接器220通过固定座240固定在底座250上,无绳下连接器220可以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在固定座240上。

更具体地,无绳上连接器120与电加热器电连接,器具部分100与基底部分200配合后,电能通过无绳上连接器120传递至电加热器,电加热器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从而可以对容器内的液体进行加热。

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与温度检测装置110电连接,温度检测装置110在检测到容器内的温度后,可以将温度信号传递给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

其中,无绳上连接器120与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为单独的零部件。也就是说,电能以及温度信号的传递不是通过一个零部件传递的,电能和温度信号的传递路径是分开的。

基底部分200包括基底、无绳下连接器220、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和电子控制装置(未示出),无绳下连接器220和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分别设在基底上,且无绳下连接器220和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与电子控制装置电连接。

此外,无绳下连接器220和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为单独的零部件。也就是说,电能以及温度信号的传递不是通过一个零部件传递的,电能和温度信号的传递路径是分开 的。

器具部分100放置在基底部分200上时,无绳上连接器120与无绳下连接器220配合以将电能传递到器具部分100,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与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配合以将温度检测装置110检测到的温度信号传递到电子控制装置上。

下面简单描述无绳液体加热装置1000的工作过程。

首先,将器具部分100放置在基底部分200上,此时,无绳上连接器120与无绳下连接器220配合,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与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配合;电能通过无绳下连接器220与无绳上连接器120传递至电加热器,电加热器将电能转化成热能,对容器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在加热的过程中,设在液体加热容器上的温度检测装置110可以检测出容器内液体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信号通过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与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传递至电子控制装置;电子控制装置响应检测接收到的温度信号而工作。例如,当电子控制装置接收到的温度信号显示容器内液体的温度已经达到预先设定值时,则电子控制装置可以控制电加热器停止加热;当电子控制装置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显示容器内液体的温度还未达到预先设定的温度值时,则电子控制装置可以控制电加热器继续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绳液体加热装置1000,电能通过无绳上连接器120和无绳下连接器220由基底部分200传递至器具部分100,温度检测装置110检测到的温度信号通过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与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传递至电子控制装置,电子控制装置响应接收到的信号而工作。无绳上连接器120和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为单独的零部件,无绳下连接器220和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为单独的零部件,从而电能传递的路径和信号传递的路径是区分开的,当无绳上连接器120、信号传递无绳上连接器130、无绳下连接器220和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中的其中一个出现问题时,只需要维修相应的器件即可,便于无绳液体加热装置1000的维修,降低维修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器具部分100还可以包括与电加热器连接的功率调节装置。功率调节装置可以调节电加热器的功率,降低或者增加电加热器的功率,以使得无绳液体加热装置1000可以满足多种模式以及突发的各种状况。

可选地,功率调节装置可以为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三端双向可控硅单元的三端分别连接电子控制装置、电加热器和火线。

在工作中,用户选择液体要达到的温度,或简单的设定为沸腾。然后由电子控制装置提供信号到三端双向可控硅单元,以给电加热器提供电能,电加热器产生热量,将容器内的液体加热;当容器内的液体达到预定的温度时,电子控制装置使三端双向可控硅单元中断向电加热器供给的能量。当检测到容器内无液体处于干烧状态时,三端双向可控硅元件 可以立即切断供给电加热器的能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基底部分200还可以包括与电子控制装置相连的用户接口。用户接口可以方便用户操作,且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模式的选择,例如沸腾模式、杀菌模式以及自定义模式等。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需要的模式。

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的外周壁上设有凸台234,在器具部分100与基底部分200配合时,凸台234的底壁紧贴基底部分200的顶壁。安装完成后,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与基底部分200之间无间隙,水不容易进入到基底部分200的内部,更加安全可靠。

下面简单描述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安装在基底部分的过程。

首先将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由基底部分200的上方向下安装在基底部分200,然后将无绳下连接器220由基底部分200的下方向上安装在信号传递无绳下连接器23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无绳上连接器120包括三个上导电部分,无绳下连接器220包括与三个上导电部分一一对应配合的三个下导电部分。

具体地,无绳上连接器120上的三个上导电部分为柱状的第一配合部121、环形的第二配合部122以及环形的第三配合部123;无绳下连接器220上的三个下导电部分为通孔状的第四配合部221、凹槽状的第五配合部222、第六配合部223。当器具部分100放置在基底部分200上时,柱状的第一配合部121插入到通孔内且与通孔状的第四配合部221的内周壁接触,环形的第二配合部122插入到凹槽状的第五配合部222内并与之配合,第六配合部223与第三配合部123的内表面接触。由此,电能可以通过无绳下连接器220和无绳上连接器120传递至液体加热容器上。

可选地,如图1所示,第四配合部221为两个相对设置的弹性卡片,第五配合部222和第六配合部223构造为凸起结构,在器具部分100放置在基底部分200上时,柱状的第一配合部121伸入到两个弹性卡片之间,两个弹性卡片止抵在第一配合部上,环形的第二配合部122和第三配合部123分别对应止抵在凸起结构的顶部,以实现无绳上连接器120和无绳下连接器220之间的电连接。

由此,器具部分100可以相对基底部分200作360°旋转,不会影响无绳液体加热装置1000的电连接。

如图20和图21所示,无绳下连接器220还包括第二支撑架260,三个下导电部分设置在第二支撑架260上,第五配合部222的顶面与第二支撑架260的顶面的距离为L6,第六配合部223的顶面与第二支撑架260的顶面的距离为L7,L6满足:L6≥3mm,L7满足:L7≥3mm。

由于基底部分200在装配完毕后,平常电源线和基底部分200是连通的,如果基底部分200上有水珠,水珠可能进入到第五配合部222所在的空间和第六配合部223所在的空 间,使得第五配合部222和第六配合部223与外界连通进而造成触电事故的发生。水珠的直径一般为3mm,L4和L5满足上述条件,可以有效地避免水珠将第三导电部分231和第四导电部分232与外界连通,提高了无绳液体加热装置1000的安全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上文所述的无绳下连接器220的外周壁即为第二支撑架260的外周壁。

第一凸起部231a上与第一导电部分131接触的部分的高度分别大于第五配合部222的高度和第六配合部223的高度,且第一导电部分131的下端的高度不小于第二配合部122的下端的高度和第三配合部123的下端的高度。

第二凸起部232a上与第二导电部分132接触的部分的高度分别大于第五配合部222的高度和第六配合部223的高度,且第二导电部分132的下端的高度不小于第二配合部122和下端的高度和第三配合部123的下端的高度。

此外,在将器具部分100放置在基底部分200的过程中,第二配合部122与第五配合部222的接触、第三配合部123与第六配合部223的接触要先于第一导电部分131和第三导电部分231的接触、第二导电部分132和第四导电部分232的接触。

此种设计的好处:信号为弱电,电源为强电,当器具部分100与基底部分200配合时,弱电先接触,强电后接触,此种设计更符合电路设计要求。

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凸起部231a上与第一导电部分131接触的部分的高度小于第五配合部222的高度和第六配合部223的高度时,也可以使第一导电部分131的下端的高度小于第二配合部122的下端的高度和第三配合部123的下端的高度、和/或在第二凸起部232a上与第二导电部分132接触的部分的高度小于第五配合部222的高度和第六配合部223的高度,可以使第二导电部分132的下端的高度小于第二配合部122的下端的高度和第三配合部123的下端的高度,来实现弱电先接触、强电后接触的这一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