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陶粒滤料烘干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7229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陶粒滤料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陶粒滤料烘干设备。



背景技术:

滚筒烘干机将热能直接传递给物料,使物料的水分在筒体内不断被蒸发,最终达到烘干的地步,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化工、医药、矿山等行业,帮助人们把物料烘干,提供一个干燥的环境,防止受潮使物料变质,在生产加工陶粒滤料的时候,也需要滚筒烘干机来进行烘干处理,随着陶粒滤料的需求越来越大,所需要加工生产的设备不断增多,市面上销售的滚筒烘干机也越来越多,但也存在着一系列的缺点。比如滚筒选材不好,表面不光滑,使用寿命比较短,处理物料比较少,消耗能量比较大,烘干时间比较长,工作效率比较低,需要长时间才能完全烘干,运作成本比较高等等,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目前市面上需要改进滚筒烘干机的设备,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能更好的烘干物料,避免受潮导致的财产损失,保障行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新型陶粒滤料烘干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新型陶粒滤料烘干设备包括供热箱、机壳、进料口、发热口、进风口、风机、筒体、旋转齿轮组、旋转轴、旋转电机、主机电动机、电控箱、操作面板、固定柱、保温层、出风口和出料口,所述供热箱与机壳相连接,所述主机电动机安装在供热箱的下方位置,所述电控箱固定在主机电动机的右侧位置,所述进料口位于电控箱的上方位置,所述操作面板与电控箱相连接,且操作面板安装在机壳的外侧位置,所述筒体固定在机壳上,所述保温层位于筒体的内侧位置,所述发热口与保温层相连接,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均安装在筒体的外侧位置,且进风口位于出风口的上方位置,所述风机固定在进风口的右侧位置,所述旋转电机位于机壳的内侧位置,所述旋转轴安装在旋转电机的左侧位置,所述旋转轴与旋转齿轮组相连接,且旋转轴固定在机壳的内侧位置,所述出料口固定在旋转轴的下方位置,且出料口位于出风口的右侧位置,所述固定柱与筒体相连接,且固定柱安装在操作面板的右侧位置。

本发明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该新型陶粒滤料烘干设备其滚筒采用优质合金材料,表面光滑,使用寿命较长,处理物料比较多,搭建比较简单,消耗能量比较小,烘干时间短,工作效率较搞,无需长时间才能完全烘干,很好的解决了运作成本比较高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时间,能更好的烘干物料,避免受潮导致的财产损失,保障行业的发展。

优选地:所述进风口上设有防尘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筒体的内径为100cm。

优选地:所述固定柱与筒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连接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供热箱;2、机壳;3、进料口;4、发热口;5、进风口;6、风机;7、筒体;8、旋转齿轮组;9、旋转轴;10、旋转电机;11、主机电动机;12、电控箱;13、操作面板;14、固定柱;15、保温层;16、出风口;17、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见图1,本发明一种用于生产加工陶粒滤料的滚筒烘干机,包括供热箱1、机壳2、进料口3、发热口4、进风口5、风机6、筒体7、旋转齿轮组8、旋转轴9、旋转电机10、主机电动机11、电控箱12、操作面板13、固定柱14、保温层15、出风口16和出料口17。其中,

本实施例中,供热箱1与机壳2相连接,主机电动机11安装在供热箱1的下方位置,电控箱12固定在主机电动机11的右侧位置,进料口3位于电控箱12的上方位置,操作面板13与电控箱12相连接,且操作面板13安装在机壳2的外侧位置,筒体7固定在机壳2上,筒体7的内径为100cm。

保温层15位于筒体7的内侧位置,发热口4与保温层15相连接,进风口5和出风口16均安装在筒体7的外侧位置,且进风口5位于出风口16的上方位置,进风口5上设有防尘过滤网。

风机6固定在进风口6的右侧位置,旋转电机10位于机壳2的内侧位置,旋转轴9安装在旋转电机10的左侧位置,旋转轴9与旋转齿轮组8相连接,且旋转轴9固定在机壳2的内侧位置,出料口17固定在旋转轴9的下方位置,且出料口17位于出风口16的右侧位置,固定柱14与筒体7相连接,固定柱14与筒体7的连接处设置有固定连接件,且固定柱15安装在操作面板13的右侧位置。

使用方法:将所需烘干的陶粒滤料放入进料口3中,通过操作面板13作用于电控箱12打开开机开关,主机电动机11开始工作,供热箱1进行加热处理,发热口4开始发出热量,旋转电机10开始作业,带动旋转轴9运转,引起旋转齿轮组8转动,带动滚筒筒体7运转,风机6作用于进风口,然后气体容出风口16排出,带出水蒸气,烘干完成后,陶粒滤料从出料口17排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