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蒸汽回收利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3213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废弃蒸汽回收利用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气体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够将蒸汽冷凝水有效回收,并通过热能的转换,提高常温水温度的废弃蒸汽回收利用器。



背景技术:

蒸汽作为工作流体和热传导的介质,被广泛应用于集中供热、电厂的动力源,石化等生产工艺过程热源,及加湿等用途。蒸汽具有分配简单,输送方便,控制简单等特性,极具工业使用价值。蒸汽具有很高的热容量,在分配管网中热量传递较为简单,蒸汽还具有较高的传热系数,应用非常广泛。

蒸汽作为一种载热体,从锅炉生产出来,经管网输送至各管道,把大部分热量释放出来,汽态水蒸汽变成液态的凝结水。但大部分的冷凝水都被排放掉了,损失了大量的热能。由于凝结水的水质较好,并且含有部分热量,因此在追求节能和环保的当今社会,废弃蒸汽的有效利用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有的蒸汽回收利用装置的结构复杂,运行成本高,冷凝水的回收利用率和热能的交换率都很低,无法满足使用要求,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浪费。故有必要对现有的蒸汽回收利用装置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将蒸汽冷凝水有效回收,并通过热能的转换,提高常温水温度的废弃蒸汽回收利用器。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废弃蒸汽回收利用器包括回收水箱,换热器,水泵和管路,其技术要点是:所述换热器由壳体和中空的热交换片构成,壳体的一端设置有冷凝水入口,冷凝水入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回收水箱相连,壳体的另外一端设置有冷凝水出口,壳体的上部设置有自来水入口,壳体的下部设置有自来水出口;壳体中部的热交换腔内由上至下设置有若干层热交换片,热交换片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入水口和出水口,最上层的热交换片的入水口与自来水入口相连,布置在下层的热交换片的入水口依次与上层相邻的热交换片的出水口相连,形成连续弯曲回转的热交换通道,并且最下层的热交换片的出水口与自来水出口相连;热交换片横截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梯形凹槽;所述回收水箱内侧的上部设置有凝结隔板。

所述回收水箱上部设置的凝结隔板包括框架和弧形片,若干条弧形片等间距、平行布置在框架上,弧形片的弧形开口向下布置,弧形片的两端分别与框架相连;框架中部设置有横梁,横梁与框架上布置的各弧形片相连。以使进入到回收水箱内的冷凝水的水蒸气充分凝结,并通过横梁的设置来增强框架的整体强度,稳固弧形片的连接。

所述连接冷凝水入口和回收水箱的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以实现对进入到换热器内冷凝水流量的调节,使通过热交换片内部的自来水得到充分的加热。

所述换热器壳体上部设置的自来水入口处设置有水过滤器。以提高进入到热交换片内部的自来水的水质,延长热交换片的使用寿命。

所述换热器壳体内部设置的热交换片的材料是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铜镍合金、铝合金或钛。

所述换热器壳体内部设置的热交换片的材料是石墨、陶瓷或聚四氟乙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由壳体和中空的热交换片构成的换热器,壳体的一端设置冷凝水入口,冷凝水入口通过管路与回收水箱相连,壳体的另外一端设置冷凝水出口,壳体的上部设置自来水入口,壳体的下部设置自来水出口;壳体中部的热交换腔内由上至下设置若干层热交换片,热交换片的两端分别设置入水口和出水口,最上层的热交换片的入水口与自来水入口相连,布置在下层的热交换片的入水口依次与上层相邻的热交换片的出水口相连,最下层的热交换片的出水口与自来水出口相连,热交换片横截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梯形凹槽;回收水箱内侧的上部设置有凝结隔板的结构形式,所以其设计合理,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合理,运行成本低,冷凝水的回收利用率高,节能环保,简单实用,适应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换热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沿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的凝结隔板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弧形片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说明:1回收水箱、2凝结隔板、3水泵、4管路、5流量调节器、6换热器、7自来水出口、8冷凝水出口、9自来水入口、10冷凝水入口、11壳体、12热交换腔、13热交换片、14梯形凹槽、15框架、16弧形片、17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5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该废弃蒸汽回收利用器包括回收水箱1,由壳体11和中空的热交换片13构成的换热器6,水泵3和管路4,其中换热器6壳体1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冷凝水流入的冷凝水入口10,壳体11的另外一端设置有使冷凝水流出的冷凝水出口8,壳体11一端的冷凝水入口10通过供水管路4与回收水箱1相连接,并通过水泵3将回收水箱1内的冷凝水泵3送到换热器6内;换热器6壳体11的上部设置有与自来水管路4相连的自来水入口9,壳体11的下部设置有自来水出口7。换热器6壳体11中部构成的热交换腔12内,由上至下依次设置有若干层热交换片13,每层热交换片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竖直向上的入水口和竖直向下的出水口,最上层的热交换片13的入水口与壳体11上部的自来水入口9相连接,布置在下层的热交换片13的入水口与其上层相邻的热交换片13的出水口相连接,形成连续弯曲回转的热交换通道,并且最下层的热交换片13的出水口与自来水出口7相连。热交换片13沿与冷凝水流动方向相垂直方向的横截面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若干个梯形凹槽14,以实现冷凝水在各层热交换片13之间的流动,并使含有部分热量的冷凝水与热交换片13充分地接触。根据工作压力、温度和介质腐蚀性等具体使用要求,换热器6壳体11内部设置的热交换片13可以采用碳素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铜、铜镍合金、铝合金或钛等金属材料制成。能够理解的是,热交换片13也可以采用石墨、陶瓷、聚四氟乙烯等非金属材料制成。

用来储存冷凝水的回收水箱1内侧的上部设置有凝结隔板2,凝结隔板2包括圆形框架15和弧形片16,若干条弧形开口向下布置的弧形片16等间距、平行地设置在圆形框架15上,弧形片16的两端分别与圆形框架15相连;圆形框架15中部设置有横梁17,横梁17与圆形框架15上布置的各弧形片16分别连接。以使进入到回收水箱1内的冷凝水的水蒸气得到充分的凝结,并且圆形框架15中部设置的横梁17能够增强框架15的整体强度,稳固弧形片16的连接。

为了实现对进入到换热器6内的冷凝水流量的调节,使通过热交换片13内部的自来水得到充分的加热,连接冷凝水入口10和回收水箱1的管路4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5。

为了提高进入到换热器6热交换片13内部的自来水的水质,延长热交换片13的使用寿命,换热器6壳体11上部设置的自来水入口9处设置有用于过滤自来水中杂质的水过滤器。

使用时,汽态水蒸汽形成的液态冷凝水,通过管路4进入到回收水箱1内,再经由水泵3将回收水箱1内的冷凝水泵3送到换热器6内,冷凝水从换热器6一端的冷凝水入口10进入,然后从换热器6另外一端的冷凝水出口8排出,并通过管路4上设置的流量调节器5对冷凝水的流量进行调节。需要进行加热的自来水,经过换热器6壳体11上部设置的自来水入口9,进入到壳体11内部设置的、由若干层热交换片13构成的连续弯曲回转的热交换通道内。同时,流入到换热器6热交换腔12内的、含有部分热量的冷凝水,经过热交换片13横截面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的梯形凹槽14,在各层热交换片13之间流动,并与热交换片13形成充分接触,将热能高效地传递给热交换片13内部流动的自来水,为自来水加温。升温后的自来水,从壳体11下部设置的、与最下层热交换片13出水口相连的自来水出口7排出。

制水车间排掉的冷凝水,通过该废弃蒸汽回收利用器与自来水进行热能交换后,提高温度的自来水可作为车间的洗浴用水,也可用于生产车间反应器的加温,以满足车间的生产需求,即节约能源,又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

设置在回收水箱1内侧上部的凝结隔板2可以布置一层或多层,通过其框架15上设置的若干条弧形开口向下布置的弧形片16,对进入到回收水箱1内冷凝水的水蒸气进行充分的凝结和除雾,以提高冷凝水的回收利用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