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式可移动出料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36157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分离式可移动出料口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温流料制备领域,更具体地讲,涉及一种分离式可移动出料口。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高温流料出料口通常与容纳高温流料的窑炉一体地形成(例如,在窑炉主体一侧下部设置一开口,该开口向外延伸作为出料口)。由于在窑炉内部加热的高温流料的温度较高(可达上千摄氏度),因此在高温流料流经出料口而到达后续加工设备的过程中,高温流料会对出料口的砖材形成一定程度的侵蚀(尽管出料口的砖材由耐高温材料形成,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侵蚀还是会逐步显现)。因此,在经过一段时间之后,需要更换出料口的砖材,以确保后续加工工艺正常进行。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更换出料口的砖材存在以下缺点:

1、操作人员在清理出料口处残留的坯料时,以及在更换出料口的砖材时,操作人员将在高温下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如果想要避免操作人员在高温下操作,则需要窑炉停机冷却,而窑炉停机、再启动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会导致低下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出料口,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分离式可移动出料口,所述分离式可移动出料口可拆卸地安装到窑炉上,所述分离式可移动出料口包括:外框架;底座,容纳在外框架的下部;尾砖,安装在底座上;盖板,设置在尾砖上,尾砖与盖板形成内部中空的高温流料通道,高温流料通道与窑炉的流料槽对准并与流料槽紧密地流体连通,其中,外框架包围底座、尾砖和盖板的外周表面,支撑并固定底座、尾砖和盖板。

尾砖包括内尾砖和外尾砖,内尾砖和外尾砖沿着高温流料通道的方向而叠置。

内尾砖包括内尾砖水平部分以及从内尾砖水平部分的两侧向上延伸的两个内尾砖竖直部分,外尾砖包括外尾砖水平部分以及从外尾砖水平部分的两侧向上延伸的两个外尾砖竖直部分。

盖板包括内盖板和外盖板,内盖板和外盖板沿着高温流料通道的方向而叠置。

内盖板和外盖板均呈长方体形状。

内尾砖竖直部分的顶表面接触内盖板的底表面,外尾砖竖直部分的顶表面接触外盖板的底表面。

分离式可移动出料口还包括闸板,闸板设置在窑炉和内盖板之间,闸板经由提升机构而上下运动,从而打开/封闭高温流料通道。

闸板沿竖直方向与内尾砖水平部分对准,闸板的宽度与所述两个内尾砖竖直部分之间的距离相等。

外框架通过可拆卸紧固件固定到窑炉上。

在外框架的底表面上安装有多个滚轮。

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式可移动出料口,可方便、快速地更换出料口,缩短更换维护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避免高温作业。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从下面的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或其它方面及优点将会变得清楚,并且更易于理解,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式可移动出料口的侧向剖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式可移动出料口的正向局部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式可移动出料口的侧向剖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式可移动出料口的正向局部放大剖视图。

参照图1和图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式可移动出料口可拆卸地安装在窑炉上。分离式可移动出料口可包括外框架1、底座2、尾砖3和盖板4。

底座2容纳在外框架1的下部。尾砖3安装在底座2上,盖板4设置在尾砖3上。外框架1包围底座2、尾砖3和盖板4的外周表面,支撑并固定底座2、尾砖3和盖板4。外框架1可由钢板制成,外框架1的熔点高于窑炉6内的熔融高温流料的温度。

尾砖2与盖板3形成内部中空的高温流料通道5。高温流料通道5的形状和尺寸可与窑炉6的流料槽(未示出)的形状和尺寸匹配,高温流料通道5与槽对准并与流料槽紧密地流体连通,使得在窑炉6中加热的高温流料7从窑炉6的流料槽能够准确地流动到高温流料通道5,高温流料7流经高温流料通道5后并被后续加工处理。在将高温流料通道5与窑炉6的流料槽准确对准之后,可通过可拆卸紧固件(例如螺栓等)将外框架1固定到窑炉6上(例如,固定到窑炉6的窑炉砖上),防止高温流料通道5与窑炉6的流料槽之间出现位移变化而导致流料泄漏。

尾砖3包括内尾砖31和外尾砖32。内尾砖31和外尾砖32沿着高温流料通道5的方向而叠置。内尾砖31和外尾砖32可彼此粘合。内尾砖31和外尾砖32可具有相同的尺寸。内尾砖31可包括内尾砖水平部分以及从内尾砖水平部分的两侧向上延伸的内尾砖竖直部分。内尾砖水平部分和内尾砖竖直部分可一体地形成,或者可由多个砖材拼接而成。外尾砖32可包括外尾砖水平部分以及从外尾砖水平部分的两侧向上延伸的外尾砖竖直部分。外尾砖水平部分和外尾砖竖直部分可一体地形成,或者可由多个砖材拼接而成。

盖板4包括内盖板41和外盖板42。内盖板41和外盖板42沿着高温流料通道5的方向而叠置。内盖板41和外盖板42可具有相同的尺寸。内盖板41和外盖板42均呈大致长方体形状。

内尾砖竖直部分的顶表面可接触内盖板的底表面,外尾砖竖直部分的顶表面可接触外盖板的底表面。因此,内尾砖水平部分的顶表面与内盖板的底表面之间的距离可限定高温流料通道5的高度;同理,外尾砖水平部分的顶表面与外盖板的底表面之间的距离可限定高温流料通道5的高度。两个内尾砖竖直部分之间的距离可限定高温流料通道5的宽度,两个外尾砖竖直部分之间的距离也可限定高温流料通道5的宽度。

分离式可移动出料口还可包括闸板8。具体地,闸板8可设置在窑炉和内盖板41之间。闸板8沿竖直方向与内尾砖31的内尾砖水平部分对准。闸板8的宽度与内尾砖31的两个内尾砖竖直部分之间的距离(高温流料通道5的宽度)相等/匹配。闸板8可经由提升机构(未示出)而上下运动,从而打开/封闭高温流料通道5。当闸板8经由提升机构向下运动而接触到内尾砖31的水平部分的上表面时,闸板8封闭高温流料通道5,阻止高温流料7的流动;当闸板8经由提升机构向上运动远离内尾砖31的水平部分的上表面时,闸板8打开高温流料通道5,允许高温流料7的流动。

在制造分离式可移动出料口的过程中,可调整底座2和尾砖3中的至少一个的高度,以使得高温流料通道5的高度与窑炉6的流料槽的高度匹配。或者,可在外框架1和底座2中的至少一个上安装升降机构(可通过丝杠传动等方式实现该升降机构),以调整高温流料通道5的高度与窑炉6的流料槽的高度匹配。

此外,在外框架1的底表面上可安装有多个滚轮(未示出),从而在需要安装或移除分离式可移动出料口时便于分离式可移动出料口的运动。

当经过一段工作时间由于高温流料对于分离式可移动出料口的砖材的高温侵蚀而需要更换分离式可移动出料口时,可通过窑炉6的封闭结构封闭流料槽,然后可拆卸将外框架1固定到窑炉6上的紧固件,将需要更换的分离式可移动出料口与窑炉6分离并移除(可通过外框架1的底表面上的多个滚轮移动或通过行车吊离),然后将另一备用的分离式可移动出料口安装到窑炉6上,即可完成出料口的更换。在此过程中,窑炉6无需停机,操作人员也无需在高温下清理需要更换的出料口处残留的高温流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窑炉6内的高温流料可以是高温熔融釉料。各种颜色的釉料经由分离式可移动出料口流出后可按照预定图案涂敷在各种石材、板材的外表面上,增加美感、光泽度等,并增强抗腐蚀性。然而,窑炉6内的高温流料不限于高温釉料,根据需要,还可以是其它类型的高温流料。

采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分离式可移动出料口,可方便、快速地更换出料口,缩短更换维护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避免高温作业。

虽然本实用新型是参照其示例性的实施例被具体描述和显示的,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在不脱离由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形式和细节的各种改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