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形管加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69846阅读:672来源:国知局
S形管加热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器,应用于箱式密封容器蒸汽加热装置中。



背景技术:

管式蒸汽加热器通常是在密封箱体内加装各式散热装置,由外部输入热源,一般为蒸汽,通过加热装置来提高密封箱体内的温度。原有的圆形盘管加热和U型盘管加热器,由于蒸汽通过的路径方式及加热管之间的间隙小,加热效果不好,造成加热不均匀,热效率低,浪费能源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S形管加热器,包括有三个加热管组,三个加热管组中的进水/汽口并联,同时实现进水/汽动作;三个加热管组的出水/汽口并联,同时实现出水/汽动作;加热管组由每层承S型排布,层与层之间首尾相连,且上下一共排布有六层的一根整体的加热管排布组成;三个加热管组并列设置,组成六层三组的加热器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加热不均匀,热效率低,浪费能源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S形管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三个加热管组,三个加热管组中的进水/汽口并联,同时实现进水/汽动作;三个加热管组的出水/汽口并联,同时实现出水/汽动作;加热管组由每层承S型排布,层与层之间首尾相连,且上下一共排布有六层的一根整体的加热管排布组成;三个加热管组并列设置,组成六层三组的加热器结构。

所述的加热管的进水/汽口和出水/汽口接口处设置有用于密封连接的密封垫圈和法兰盘。

所述的密封垫圈和法兰盘上设置有用于拧紧密封的螺栓和弹簧垫圈。

加热管直径为φ16mm,层与层之间中心距高度距离为32~4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S形管加热器,包括有三个加热管组,三个加热管组中的进水/汽口并联,同时实现进水/汽动作;三个加热管组的出水/汽口并联,同时实现出水/汽动作;加热管组由每层承S型排布,层与层之间首尾相连,且上下一共排布有六层的一根整体的加热管排布组成;三个加热管组并列设置,组成六层三组的加热器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特定的盘管方式和结构,提供了一种提高加热效率,加热均匀,节省能源,缩短加热时间,且方便加热器的清洗及安装的S形管加热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三个加热管组位置关系侧视图。

图4:为现有U型加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6:为现有圆形加热管结构示意图。

图7:为6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S形管加热器,其结构为:包括有三个加热管组1,三个加热管组1中的进水/汽口并联,同时实现进水/汽动作;三个加热管组1的出水/汽口并联,同时实现出水/汽动作;加热管组1由每层承S型排布,层与层之间首尾相连,且上下一共排布有六层的一根整体的加热管2排布组成;三个加热管组1并列设置,组成六层三组的加热器结构。

加热管2的进水/汽口和出水/汽口接口处设置有用于密封连接的密封垫圈5和法兰盘6。密封垫圈5和法兰盘6上设置有用于拧紧密封的螺栓3和弹簧垫圈4。

加热管2直径为φ16mm,层与层之间中心距高度距离为32~40㎜。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

如图4-5所示的U形管加热器:不锈钢管直径:φ12mm;管总长度:171m。

单位长度散热面积=管径×π×1m=0.03768㎡。

总散热面积=0.03768×171=6.44㎡。

如图6-7所示的圆形盘管加热器:不锈钢管直径:φ22mm;管总长度:72m。

单位长度散热面积=管径×π×1m=0.06908㎡。

总散热面积=0.06908×72=4.97㎡。

本实用新型结构:不锈钢管直径:φ16mm;管总长度:160m。

单位长度散热面积=管径×π×1m=0.05024㎡。

总散热面积=0.05024×160=8.04㎡。

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散热面积最大,散热效果最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