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窝夹套式加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89553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窝夹套式加热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预煮线,漂烫线(巴氏杀菌,蒸煮线,解冻)都采用蒸汽直喷式加热,这种方式需要在箱体内部盘管,管上钻孔,蒸汽直接水加热,并且蒸汽中会混有杂质,混有杂质的蒸汽进入箱体内部,蒸汽会与箱体内部的水发生混合,加热时间长,浪费蒸汽,且不能形成紊流,并且加热速度慢,且浪费热量多,用时比较长,且不能保证水的清洁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蜂窝夹套式加热设备,解决现有技术中蒸汽直接水加热,蒸汽流量不好控制,不能形成紊流以及加热效率低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蜂窝夹套式加热设备,包括架体、床体以及蒸汽控制装置;

所述床体安装于所述架体上,且所述床体由侧板和底板围设而成,所述底板具有一倾斜角度,所述侧板和底板均设置有中空的夹层,所述夹层内设置有蜂窝式紊流结构,所述蜂窝式紊流结构包括若干独立的中空圆台状的撑拉体,所述撑拉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夹层的两个壁固接,所述撑拉体之间形成用以通过热蒸汽的导流通道;所述撑拉体成行布置,且相邻两行所述撑拉体之间交错分布;

所述侧板的夹层利用连接管连通所述底板的夹层,所述连接管位于所述床体的内部;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疏水阀;其中一个所述侧板上设置有蒸汽入口,相对的另外一个所述侧板上设置有蒸汽出口,且所述蒸汽入口位于同行相邻的两个所述撑拉体之间;

所述蒸汽控制装置包括蒸汽管道和阀门,所述蒸汽管道一端连接蒸汽制造设备,另一端与所述蒸汽入口连接,所述阀门设置于所述蒸汽管道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蒸汽管道包括三通管道、直角弯头和歧管,所述三通管道的管口均设有法兰盘,所述三通管道其中一管口法兰连接有所述蒸汽制造设备,另外两个管口法兰连接所述歧管,并利用所述歧管连接直角弯头,所述直角弯头分别与所述蒸汽入口连接;所述阀门安装于所述歧管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床体的上部设有一保温板,且所述保温板利用一铰接轴铰接于所述床体其中一侧板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床体为钢板焊接而成。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撑拉体与所述夹层的连接处满焊。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床体的底部设有出水口。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底板向下倾斜的一端。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底板的倾斜角度为1°-15°。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相邻撑拉体的间距为1cm-5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蜂窝夹套式加热设备,包括架体、床体以及蒸汽控制装置;

床体安装于架体上,且床体由侧板和底板围设而成,底板具有一倾斜角度,侧板和底板均设置有中空的夹层,夹层内设置有蜂窝式紊流结构,蜂窝式紊流结构包括若干独立的中空圆台状的撑拉体,撑拉体的两端分别与夹层的两个壁固接,撑拉体之间形成用以通过热蒸汽的导流通道;撑拉体成行布置,且相邻两行撑拉体之间交错分布;侧板的夹层利用连接管连通底板的夹层,连接管位于床体的内部;底板上设置有疏水阀;其中一个侧板上设置有蒸汽入口,相对的另外一个侧板上设置有蒸汽出口,且蒸汽入口位于同行相邻的两个撑拉体之间;蒸汽控制装置包括蒸汽管道和阀门,蒸汽管道一端连接蒸汽制造设备,另一端与蒸汽入口连接,阀门设置于蒸汽管道上,基于以上结构,床体由侧板和底板围设而成,侧板和底板设有中空的夹层是因为可以放置蜂窝式紊流结构,其中蜂窝式紊流结构包括若干独立的中空圆台状的撑拉体,且利用撑拉体将两个壁与撑拉体连为一体,且撑拉体内部中空,相邻两个撑拉体之间设有形成蒸汽的导流空间的间隔,且相邻两行撑拉体之间交错分布,是为了将水蒸气在夹层内部形成紊流,其中一侧板上连接有蒸汽入口,蒸汽从蒸汽入口进入经过蜂窝式紊流结构的隔流,形成紊流效果,将蒸汽均匀且快速的充满板体的夹层,其中阀门起到调控进入床体蒸汽的流量作用,可以做到流量可调控,且底板上设有一个疏水阀,且疏水阀与底板的内部相连通,可以当蒸汽遇冷形成水滴的时候,可以打开该疏水阀,将蒸汽遇冷形成的水从疏水阀排出。

蒸汽管道包括三通管道、直角弯头和歧管,三通管道的管口均设有法兰盘,三通管道其中一管口法兰连接有蒸汽制造设备,另外两个管口法兰连接歧管,并利用歧管连接直角弯头,直角弯头分别与蒸汽入口连接;阀门安装于歧管上,基于以上结构,其中三通管道的一端连接到蒸汽制造设备,三通管道的一端为进口,另外两个为出口,起到了蒸汽一分为二的效果,另外相对的管口连接到歧管上,利用歧管的分流特性,可以将蒸汽借助歧管分成若干通道,歧管的另一端连接到直角弯头,而直角弯头的另一端连接到蒸汽入口。

床体的上部设有一保温板,且保温板利用一铰接轴铰接于床体其中一侧板上,基于以上结构,设有保温板,当工作的时候,可以将保温板盖住,减少床体内部的热量向外泄露。

床体为钢板焊接而成,撑拉体与夹层的连接处满焊,基于以上结构,床体采用钢板制成,且撑拉体结构的两端与夹层的连接位置通过电焊连接,这样结构更加的牢固,提高了床体以及蜂窝夹套的稳定性。

床体的底部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位于底板向下倾斜的一端,基于以上结构,当床体内部的水不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出水阀将床体内部的水分排出。

底板的倾斜角度为1°-15°,基于以上结构,底板具有倾斜度,方便水聚集到一块,从而通过疏水阀或者出水口排出。

相邻撑拉体的间距为1cm-5cm,基于以上结构,相邻两个撑拉体的设有间距,是为了让蒸汽快速的充满空腔,提高加热效率。

综上,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中蒸汽直接水加热,蒸汽流量不好控制,不能形成紊流以及加热效率低的缺陷,实现了蒸汽通过蜂窝夹套加热且能形成紊流、蒸汽流量易控制以及加热效率高。该实用新型设计结构简单,操作控制简便,易于大规模制造与安装,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架体;2-床体;3-疏水阀;4-出水口;5-直角弯头;6-阀门;7-三通管道;8-撑拉体;9-蒸汽入口;10-蒸汽出口;11-铰接轴;12-连接管;13-侧板;14-底板;15-夹层;16-保温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蜂窝夹套式加热设备,包括架体1、床体2以及蒸汽控制装置;床体2安装于架体1上,且床体2由侧板13和底板14围设而成,底板14具有一倾斜角度,侧板13和底板14均设置有中空的夹层15,夹层15内设置有蜂窝式紊流结构,蜂窝式紊流结构包括若干独立的中空圆台状的撑拉体8,撑拉体8的两端分别与夹层15的两个壁固接,撑拉体8之间形成用以通过热蒸汽的导流通道;撑拉体8成行布置,且相邻两行撑拉体8之间交错分布;侧板13的夹层15利用连接管12连通底板14的夹层15,连接管12位于床体2的内部;底板14上设置有疏水阀3;其中一个侧板13上设置有蒸汽入口9,相对的另外一个侧板13上设置有蒸汽出口10,且蒸汽入口9位于同行相邻的两个撑拉体8之间;蒸汽控制装置包括蒸汽管道和阀门6,蒸汽管道一端连接蒸汽制造设备,另一端与蒸汽入口9连接,阀门6设置于蒸汽管道上。

在本实施例中,床体2由侧板13和底板14围设而成,侧板13和底板14设有中空的夹层15是因为可以放置蜂窝式紊流结构,其中蜂窝式紊流结构包括若干独立的中空圆台状的撑拉体8,且利用撑拉体8将两个壁与撑拉体8连为一体,且撑拉体8内部中空,相邻两个撑拉体8之间设有形成蒸汽的导流空间的间隔,且相邻两行撑拉体8之间交错分布,是为了将水蒸气在夹层15内部形成紊流,其中一侧板13上连接有蒸汽入口9,蒸汽从蒸汽入口9进入经过蜂窝式紊流结构的隔流,形成紊流效果,将蒸汽均匀且快速的充满板体的夹层15,其中阀门6起到调控进入床体2蒸汽的流量作用,可以做到流量可调控,且底板14上设有一个疏水阀3,且疏水阀3与底板14的内部相连通,可以当蒸汽遇冷形成水滴的时候,可以打开该疏水阀3,将蒸汽遇冷形成的水从疏水阀3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蒸汽管道包括三通管道7、直角弯头5和歧管,三通管道7的管口均设有法兰盘,三通管道7其中一管口法兰连接有蒸汽制造设备,另外两个管口法兰连接歧管,并利用歧管连接直角弯头5,直角弯头5分别与蒸汽入口9连接;阀门6安装于歧管上,其中三通管道7的一端连接到蒸汽制造设备,三通管道7的一端为进口,另外两个为出口,起到了蒸汽一分为二的效果,另外相对的管口连接到歧管上,利用歧管的分流特性,可以将蒸汽借助歧管分成若干通道,歧管的另一端连接到直角弯头5,而直角弯头5的另一端连接到蒸汽入口9。

在本实施例中,床体2的上部设有一保温板16,且保温板16利用一铰接轴11铰接于床体2其中一侧板13上,设有保温板16,当工作的时候,可以将保温板16盖住,减少床体2内部的热量向外泄露。

在本实施例中,床体2为钢板焊接而成,撑拉体8与夹层15的连接处满焊,床体2采用钢板制成,且撑拉体8结构的两端与夹层15的连接位置通过电焊连接,这样结构更加的牢固,提高了床体2以及蜂窝夹套的稳定性,床体2的底部设有出水口4,出水口4位于底板14向下倾斜的一端,当床体2内部的水不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出水阀将床体2内部的水分排出,底板14的倾斜角度为1°-15°,底板14具有倾斜度,方便水聚集到一块,从而通过疏水阀3或者出水口4排出,相邻撑拉体8的间距为1cm-5cm,相邻两个撑拉体8的设有间距,是为了让蒸汽快速的充满空腔,提高加热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