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系统装置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3594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一种燃烧系统装置及燃气灶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烧系统装置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燃气灶具的性能需求和节能需求的不断提高,既具有热负荷大又同时具有热效率高的燃气灶具逐渐被市场以及用户所要求。

现有的燃气灶的燃烧系统装置有的热负荷大但热效率低,有的热效率高但热负荷低,无法达到高效节能的需求。其中热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由于燃气和空气在燃烧器内一次混合不充分,另一方面是因为出火孔周围空气供给不足导致燃气燃烧不充分。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热效率的燃烧系统装置是目前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烧系统装置及燃气灶,以解决现有燃气灶的燃烧系统装置热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燃烧系统装置,包括炉头,位于炉头上的火盖座,以及安装在火盖座上的外环火盖,所述外环火盖与火盖座之间形成有混合腔,所述外环火盖朝向火盖座的表面上沿周向设有至少两个位于混合腔内的涡流斜面,所述外环火盖背对火盖座的表面上沿周向设有至少两个层流斜面,所述涡流斜面对应且平行于层流斜面设置。

作为优选,至少两个所述涡流斜面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涡流筋。

作为优选,所述火盖座上设于若干连通与所述混合腔的送气通道,所述送气通道呈弧形结构设置,且其连通混合腔的开口面积大于连通火盖座的开口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外环火盖背对火盖座的表面上沿周向设有至少两个层流斜面,所述层流斜面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形成有开口朝向火盖座的凸起结构。

作为优选,至少两个所述层流斜面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层流筋。

作为优选,每相邻的两个层流斜面之间均设有层流筋。

作为优选,所述外环火盖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销,所述火盖座上相对应的设有供定位销插入的定位孔。

作为优选,所述火盖座上对应涡流斜面的位置处设有位于混合腔内的第一涡流斜面。

作为优选,所述炉头上设有连通所述混合腔的外环出火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的燃烧系统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燃烧系统装置在外环火盖上周向设置至少两个位于混合腔内的涡流斜面,混合着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经炉头进入火盖座后,在混合腔内流动,通过上述涡流斜面,能够对混合气进行缓冲,并且产生涡流效应,进一步搅拌混合燃气与空气,使得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更加均匀,后续燃烧更加充分,有效地提高了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包括上述燃烧系统装置,增加了热负荷的同时也提高了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燃烧系统装置的正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燃烧系统装置的反面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燃烧系统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燃烧系统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燃烧系统装置的外环火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燃烧系统装置的外环火盖显示出涡流斜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燃烧系统装置的外环火盖的剖视图。

图中:

1、炉头;2、火盖座;3、外环火盖;4、内环火盖;5、混合腔;11、外环出火孔;12、内环出火孔;21、定位孔;22、第一涡流斜面;23、进风腔;24、送气通道;31、涡流斜面;32、涡流筋;33、层流斜面;34、层流筋;35、定位销;331、第一表面;332、第二表面;333、凸起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燃烧系统装置,如图1-4所示,该燃烧系统装置包括炉头1、火盖座2、外环火盖3以及内环火盖4,其中火盖座2安装在炉头1上,外环火盖3以及内环火盖4均安装在火盖座2上,且上述外环火盖3与火盖座2之间形成有混合腔5,该混合腔5用于混合燃气和空气。

可参照图1,在炉头1上设有连通上述混合腔5的外环出火孔11,以及与内环火盖4连通的内环出火孔12,其中外环出火孔11套设在内环出火孔12外,通过该外环出火孔11以及内环出火孔12,能够向外环火盖3以及内环火盖4处输送混合着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气。

如图3所示,在火盖座2上设有位于混合腔5内的至少两个第一涡流斜面22,在其上还设有进风腔23,用于向内环火盖4和外环火盖3之间输送空气。

可参照图2,在火盖座2设有若干连通与混合腔5的送气通道24,其用于向混合腔5内输送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本实施例中送气通道24设置为三个,且每个送气通道24呈扇叶状的弧形结构设置,三个送气通道24的弧形弯曲方向相同。上述送气通道24连通混合腔5的开口面积大于连通火盖座2的开口面积,能够调整送入的混合气的流速,以使得送气效果更佳。

本实施例中,可参照图2以及图6,在外环火盖3朝向火盖座2的表面上沿周向设有至少两个位于混合腔5内的涡流斜面31,上述至少两个涡流斜面31分别对应于火盖座2的第一涡流斜面22设置,而且至少两个涡流斜面31之间首尾相连的设置,至少两个涡流斜面31的倾斜方向一致,以便于能够在混合腔5内形成一个立体的涡流层。本实施例中,每个涡流斜面31沿外环火盖3的周向方向倾斜设置,即其一端端部高于另一端的端部,有利于上述涡流层的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送气通道24的弧形结构的设置,其能够以弧形送气方式向混合腔5内送入混合气,同时结合上述涡流斜面31,能够使得混合气在混合腔5内的混合效果更好。

当混合气经炉头1输送至混合腔5内后,混合气在混合腔5内的气体压力相对较大,进而能够在混合腔5内流动,通过上述涡流斜面31,能够对混合气进行缓冲,并且产生涡流效应,进一步搅拌混合燃气与空气,使得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更加均匀,进而使得混合气的燃烧更加充分,有效地提高了燃烧系统装置的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在至少两个涡流斜面31之间设有至少一个涡流筋32,该涡流筋32从涡流斜面31的内缘沿延伸至其外缘处,且其上端面与涡流斜面31高度较高的一端的上端面平齐。在上述混合气在混合腔5内流动时,涡流筋32会起到扰流作用,其会使混合气在混合腔5内进一步的作不规则的流动,使得燃气与空气进行二次充分的混合,进一步提高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的均匀性。具体的,本实施例在每两个相邻的涡流斜面31之间均设有涡流筋32。

可参照图1、图5和图7,在外环火盖3背对火盖座2的表面上沿周向设有至少两个与涡流斜面31相对应且平行设置的层流斜面33,每个层流斜面33均沿外环火盖3的周向倾斜设置,即其一端端部高于另一端的端部,且每个层流斜面33的较低的一端对应于涡流斜面31较高的一端,层流斜面33较高的一端对应于涡流斜面31较低的一端。将上述层流斜面33与涡流斜面31相平行设置,能够增加混合腔5的腔室体积,进而能够使得燃气和空气的混合更加充分。

每个层流斜面33均包括相连接的第一表面331和第二表面332,其中第一表面331为弧形面,第二表面332为斜面,在第一表面331和第二表面332之间形成有开口朝向火盖座2的凸起结构333,通过上述凸起结构333的设置,能够提高空气在内环火盖4和外环火盖3之间的流动面积,同时也为混合腔5的腔室体积的增加提供了空间。

上述至少两个层流斜面33首尾相连,且倾斜方向均相同,共同形成一个立体的层流层,用于增加来自进风腔23处的空气在内环火盖4和外环火盖3之间的流动性,使空气对燃气的二次补充更加充分,提高燃烧效率。

在至少两个层流斜面33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层流筋34,该层流筋34从层流斜面33的内缘沿延伸至其外缘处,且其上端面与层流斜面33高度较高的一端的上端面平齐。该层流筋34能够进一步扰动空气的流动,使得空气的补充更加充分,以便于燃烧效率的提高。具体的,本实施例在每两个相邻的层流斜面33之间均设有层流筋34。

本实施例中,可参照图1和图2,在外环火盖3上设有至少一个定位销35,相应的,在火盖座2上设有供定位销35插入的定位孔21,通过定位销35与定位孔21的配合,能够使得外环火盖3与火盖座2之间的连接更接稳固。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上述外环火盖3与火盖座2的连接方式并非仅限于定位销35与定位孔21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其他能够实现两者之间固定的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燃烧系统装置通过上述结构,能够实现燃气与空气的充分混合,使得燃气燃烧的更加充分,有效地提高了现有燃气系统装置的燃烧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气灶,该燃气灶包括上述的燃烧系统装置,在保证了较大热负荷的同时也提高了热效率。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