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窑窑外余热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12087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余热回收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隧道窑窑外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隧道窑由于可以连续生产因而其能源利用效率比间歇生产的窑炉要高,根据烧成工艺制度,隧道窑内划分为预热带、烧成带和冷却带。在隧道窑烧成过程中,一般都采用余热回收的方式实现热量回收,以实现窑炉的能源综合利用。

对高温隧道窑而言,烧成带温度在1450℃以上。尽管针对隧道窑本身的余热利用手段日益完善和成熟,但产品出窑温度仍在500℃以上,目前隧道窑生产出窑后,窑车/产品在车间自然降温。从能源利用的角度而言,这部分热量损失也是巨大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隧道窑窑外余热利用系统,解决现有高温隧道窑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热量损失大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隧道窑窑外余热利用系统,其中:包括集热室、若干组管式换热器、储水池、供水泵、供暖注水泵、进水管、出水管、供暖注水管和供暖回水管,所述集热室设在隧道窑出口处,所述储水池设在集热室一侧地下,所述集热室的进口与隧道窑出口连接,所述若干组管式换热器装在集热室顶面;

所述进水管的进水口通过供水泵与储水池连通,所述进水管的出水口与管式换热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管式换热器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储水池连通;所述供暖注水管的进水口通过供暖注水泵与储水池连通,所述供暖注水管的出水口与供暖系统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供暖系统的回水口通过供暖回水管与储水池连通;

所述供水泵、进水管的进水口、供暖回水管的出水口设在储水池内一侧,所述供暖注水泵、出水管的出水口和供暖注水管进水口设在储水池内另一侧;

所述储水池靠近供水泵一侧上方设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上设有自动补水泵;所述进水管上靠近其出水口位置处设有进水阀,所述出水管上靠近其进水口位置处设有出水阀和安全蒸汽阀。

进一步,所述集热室侧壁和顶部均设有保温层。

进一步,所述集热室长度为窑车长度的1.5~2倍。

本发明中利用窑车和出窑产品的余热,通过管式换热器对储水池的水进行循环加热,具有结构简单、节能减耗的优点;安全蒸汽阀的设置,可在水温过高时及时排气,确保高温隧道窑窑外余热利用系统的安全运行;进水阀和出水阀的设置,可根据需要实现各组管式换热器进水与出水的单独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易推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隧道窑窑外余热利用系统,其中:包括集热室1、若干组管式换热器2、储水池3、供水泵4、供暖注水泵5、进水管6、出水管7、供暖注水管8和供暖回水管9,所述集热室1设在隧道窑出口处,所述储水池3设在集热室1一侧地下,所述集热室1的进口与隧道窑出口连接,所述若干组管式换热器2装在集热室1顶面;

所述进水管6的进水口通过供水泵4与储水池3连通,所述进水管6的出水口与管式换热器2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管式换热器2的出水口通过出水管7与储水池3连通;所述供暖注水管8的进水口通过供暖注水泵5与储水池3连通,所述供暖注水管8的出水口与供暖系统的进水口连接,所述供暖系统的回水口通过供暖回水管9与储水池3连通;

所述供水泵4、进水管6的进水口、供暖回水管9的出水口设在储水池3内一侧,所述供暖注水泵5、出水管7的出水口和供暖注水管8进水口设在储水池3内另一侧;

所述储水池3靠近供水泵4一侧上方设有补水管10,所述补水管10上设有自动补水泵11;所述进水管6上靠近其出水口位置处设有进水阀12,所述出水管7上靠近其进水口位置处设有出水阀13和安全蒸汽阀14。

所述集热室1侧壁和顶部均设有保温层。

所述集热室1长度为窑车长度的1.5~2倍。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启动供水泵4,供水泵4将储水池3中的水通过进水管6输送至若干管式换热器2,连续生产的高温隧道窑中推出的窑车在集热室中停留一个车位时间,在该时间段内窑车的热量通过热辐射和热对流的方式传导至管式加热器2,并对管式换热器2中的循环水进行加热,经过加热后的循环水通过出水管7流入储水池3,使得储水池3中的水温逐渐提高;

供暖注水泵5将储水池3中加热后的热水通过供暖注水管8输送至供暖系统,经供暖系统循环后,供暖回水通过供暖回水管9返回储水池3;

在循环过程中,可通过自动补水泵11和补水管10随时对储水池3中的循环水进行补充。

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前述的细节,而应在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变化和改型都应为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隧道窑窑外余热利用系统,属于余热回收系统技术领域,解决现有高温隧道窑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热量损失大的技术问题,它包括集热室、若干组管式换热器、储水池、供水泵、供暖注水泵、进水管、出水管、供暖注水管和供暖回水管,所述集热室设在隧道窑出口处,所述储水池设在集热室一侧地下,所述集热室的进口与隧道窑出口连接,所述若干组管式换热器装在集热室顶面;所述储水池靠近供水泵一侧上方设有补水管,所述补水管上设有自动补水泵;所述进水管上靠近其出水口位置处设有进水阀,所述出水管上靠近其进水口位置处设有出水阀和安全蒸汽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低、易推广等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闫承华;闫祖宁;曹宏光;闫业玉;刘丽君;李海君;闫祖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吕梁耀金道冶金材料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7.10.30
技术公布日:2018.02.0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