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冷热冲击型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9984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冷热冲击型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般机器或发动机的冷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耐冷热冲击型散热器。



背景技术:

对于工程、农业收获等领域的机械设备来说,根据其车辆工况及工作环境的要求,大部分使用的散热器为板翅式散热器。由于使用空间及性能等原因,很多板翅式散热器中水冷散热器芯体和高压空气散热器(风冷散热器)芯体组合形成一个整体的板翅式芯体,在芯体的两端分别焊接上水室和气室相连的腔体,形成一个集水冷却和高压空气冷却于一体的散热器。目前传统的一体式散热器的两端腔室中,仅焊接有一隔板将水冷部分和高压空气冷却部分分开,而在工作时由于冷却液和高压空气具有一定的温差,会形成冷热冲击,容易使中间的隔板变形失效,从而导致整个散热器的失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耐冷热冲击型散热器,通过两层护板将散热器中的水冷部分以及风冷部分中的冷却介质腔室进行空腔隔离,同时冷却芯体也被隔离开来,且上述隔离作用为由两层护板所提供的双层隔离,即使其中一层护板损坏也不影响散热器的运行,从而有效降低两种冷却方式的冷热变化对散热器造成的损坏,延长散热器的使用寿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耐冷热冲击型散热器,包括水冷部分与风冷部分,所述水冷部分包括上水室、下水室以及上水室和下水室之间的散热器水冷芯体,所述风冷部分包括上气室、下气室以及上气室和下气室之间的散热器风冷芯体,所述上水室与所述上气室位于同侧,所述下水室与所述下气室位于同侧,所述水冷部分与所述风冷部分之间设置有具有一定间隔的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所述第一护板分别朝向所述上水室和所述下水室伸出所述水冷芯体一定长度,所述第二护板分别朝向所述上气室和所述下气室伸出所述风冷芯体一定长度,所述第一护板和所述第二护板同侧的两伸出部分分别作为该侧水室和气室的两相对侧面;所述第一护板与所述第二护板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第一护板与所述第二护板的同侧的伸出部分之间的空间被密封成密闭空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的同侧的伸出水冷芯体以及风冷芯体的部分之间的空间被密封成密闭空腔,也就是说上水室和上气室这一侧以及下水室和下气室这一侧各有一个密闭空腔,两个密闭空腔分别位于上水室和上气室之间以及下水室和下气室之间,这样同侧的水室和气室便被密闭空腔隔离开来;当同侧的水室和气室之间由于冷却介质的温度变化产生温差变化时,密闭气室能够有效地降低这种温差变化对同侧的水室和气室的影响,减少这种温差变化对同侧的水室和气室造成损坏而使散热器失效的几率;同时水冷芯体和风冷芯体也被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隔离,水冷芯体和风冷芯体的温差变化对两者的影响也被大大降低;因而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散热器的耐冷热冲击性,延长散热器的使用寿命;即使作为水室和气室侧面的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的同侧两伸出部分中的一个产生损坏,那么该损坏的第一护板或者第二护板所在的水室或者气室中的冷却介质则会进入同侧的密闭空腔内,该同侧密闭空腔与损坏的水室或者气室相连通而形成扩大化的水室或者气室,另外一个未损坏护板仍然发挥隔离作用,并不会造成同侧水室和气室之间的冷却介质的混合或者泄露,散热器仍可以继续运行,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散热器的使用寿命;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同侧的两伸出部分分别作为同侧水室和气室的相对侧面,也就是说同侧的水室和气室可以分别少制造一个侧面,从而能够减少本实用新型的制造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水室与所述上气室高度相同,所述下水室与所述下气室高度相同,所述密封装置包括所述上水室一侧的第一密封装置以及所述下水室一侧的第二密封装置,所述第一密封装置包括“U”型第一封头和第一封块,所述第一封头具有三个端面,所述第一封头的高度等于所述上水室的高度,所述第一封头的两平行端面的面宽等于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封块位于所述第一护板与所述第二护板之间,所述第一封头的两平行端面与所述第一护板和所述第二护板的位于所述上水室一侧的两伸出部分作为所述上水室一侧密闭空腔的侧面,所述第一封头的另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一封块作为所述上水室一侧密闭空腔的底面;所述第二密封装置包括“U”型第二封头和第二封块,所述第二封头具有三个端面,所述第二封头的高度等于所述下水室的高度,所述第二封头的两平行端面的面宽等于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封块位于所述第一护板与所述第二护板之间,所述第二封头的两平行端面与所述第一护板和所述第二护板的位于所述下水室一侧的两伸出部分作为所述下水室一侧密闭空腔的侧面,所述第二封头的另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二封块作为所述下水室一侧密闭空腔的底面。使用封头和封块配合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将封块和封头分别放入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之间并与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连接形成两侧的密闭空腔,安装方便,提高散热器的生产加工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密闭空腔之间设置有散热带,所述散热带位于所述第一护板和所述第二护板之间,一方面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之间的散热带可以提供散热作用,维持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之间的温度平衡,提高散热器的安全性,延长散热器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当该散热带两侧的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中的一个发生损坏时,另一个未损坏护板发挥隔离作用,该散热带与发生损坏的护板一侧的芯体配合发挥散热作用,散热器可以继续运行;再者,散热带的存在还可以为第一护板和第二护板提供支撑作用,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牢固性。

综上,本实用新型一种耐冷热冲击型散热器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提高水冷和风冷一体式散热器的耐冷热冲击能力,降低不同冷却介质温度变化对散热器造成的损坏,延长散热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具有制造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未安装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安装第一封头和第二封头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封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封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水室;2下水室;3,水冷芯体;4,进水口;5,出水口;6,上气室;7,下气室;8,风冷芯体;9,进气口;10,出气口;11,第一护板;12,第二护板;13,第一封头;14,第一封块;15,第二封头;16,第二封块;17,散热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出现的“上”“下”“左”“右”与附图本身的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实用新型起限制性作用。

图1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该耐冷热冲击型散热器包括水冷部分与风冷部分,水冷部分包括上水室1、下水室2以及上水室1和下水室2之间的散热器水冷芯体3,风冷部分包括上气室6、下气室7以及上气室6和下气室7之间的散热器风冷芯体8,上水室1与上气室6位于水冷芯体3和风冷芯体8的同一侧,下水室2与下气室7位于水冷芯体3和风冷芯体8的同一侧,上水室1上设置有进水口4,下水室2上设置有出水口5,上气室6上设置有进气口9,下气室7上设置有出气口10,水冷芯体3和风冷芯体8的高度相同且平齐,两者均包括若干散热管;水冷部分与风冷部分之间设置有具有一定间隔且相互平行的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第一护板11与水冷芯体3连接,第二护板12与风冷芯体8连接,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将水冷芯体3和风冷芯体8隔离;第一护板11的长度大于水冷芯体3的长度,第一护板11分别朝向上水室1和下水室2伸出水冷芯体3一定长度,第一护板11朝向上水室1方向伸出水冷芯体3的部分的长度与上水室1的高度相同,且该部分的面积大小与上水室1靠近上气室6的侧面的面积大小相同;第一护板11朝向下水室2方向伸出水冷芯体3的部分的长度与下水室2的高度相同,且该部分的面积大小与下水室2靠近下气室7的侧面的面积大小相同;第二护板12分别朝向上气室6和下气室7伸出风冷芯体8一定长度,第二护板12朝向上气室6方向伸出风冷芯体8的部分的长度与上气室6的高度相同,且该部分的面积大小与上气室6靠近上水室1的侧面的面积大小相同;第二护板12朝向下气室7方向伸出风冷芯体8的部分的长度与下气室7的高度相同,且该部分的面积大小与下气室7靠近下水室2的侧面的面积大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上述的上水室1和上气室6的两个相对侧面以及下水室2和下气室7的两个相对侧面无需制造,而是将第一护板11朝向上水室1方向伸出水冷芯体3的部分作为上水室1的未制造侧面,该部分与上水室1固定连接,例如采用焊接;第一护板11朝向下水室2方向伸出水冷芯体3的部分作为下水室2的未制造侧面,该部分与下水室2固定连接,例如采用焊接;第二护板12朝向上气室6方向伸出风冷芯体8的部分作为上气室6的未制造侧面,该部分与上气室6固定连接,例如采用焊接;第二护板12朝向下气室7方向伸出风冷芯体8的部分作为下气室7的未制造侧面,该部分与下气室7固定连接,例如采用焊接。

第一护板11与第二护板12之间设置有密封装置,该密封装置包括上水室1(或上气室6)一侧的第一密封装置和下水室2(或下气室7)一侧的第二密封装置,第一密封装置包括“U”型第一封头13和第一封块14;第一封头13具有三个端面,即第一封头13具有两平行端面以及连接两平行端面的第三个端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两平行端面的第三个端面与该两平行端面垂直,如图3所示;第一封头13的高度(也就是图4中的上下高度)等于上水室1(或上气室6)的高度,第一封头13的两平行端面的面宽(也就是图4中的水平宽度)等于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之间的距离,如图4所示;将第一封头13按照图4所示的方位放入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之间,第一封头13的第三个端面与第一护板11的顶边平齐,将第一封块14放入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之间,第一封块14的顶面与上水室1(或上气室6)的底面平齐,且第一封头13的第三个端面的面积与第一封块14的顶面的面积相同,第一封头13与第一护板11、第二护板12之间以及第一封块14和第一护板11、第二护板12之间均固定连接,例如采用焊接,这样第一封头13、第一封块14、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位于上水室1一侧的两伸出部分就可以形成一个密闭空腔,第一封头13的两平行端面与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的位于上水室1一侧的两伸出部分作为该密闭空腔的侧面,第一封头13的第三个端面与第一封块14的顶面作为该密闭空腔的底面,且该密闭空腔将上水室1和上气室6进行了隔离;第二密封装置包括“U”型第二封头15和第二封块16,第二封头15具有三个端面,即第二封头15具有两平行端面以及连接两平行端面的第三个端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两平行端面的第三个端面与该两平行端面垂直,如图5所示;第二封头15的高度(也就是图6中的上下高度)等于下水室2(或下气室7)的高度,第二封头15的两平行端面的面宽(也就是图6中的水平宽度)等于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之间的距离,如图6所示;将第二封头15按照图6所示的方位放入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之间,第二封头15的第三个端面与第二护板12的底边平齐,将第二封块16放入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之间,第二封块16的底面与下水室2(或下气室7)的底面平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封块14和第二封块16形状相同,仅大小可能不同,第一封块14和第二封块16的放置方向相反,因而第二封块16的底面对应于第一封块14的顶面,第二封头15的第三个端面的面积与第二封块16的底面的面积相同,第二封头15与第一护板11、第二护板12之间以及第二封块16和第一护板11、第二护板12之间均固定连接,例如采用焊接,这样第二封头15、第二封块16、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位于下水室2一侧的两伸出部分就可以形成一个密闭空腔,第二封头15的两平行端面与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的位于下水室2一侧的两伸出部分作为该密闭空腔的侧面,第二封头15的第三个端面与第二封块16的底面作为该密闭空腔的底面,且该密闭空腔将下水室2和下气室7进行了隔离。

在水冷和风冷一体式散热器中,由于不同冷却介质的温度变化,水室和气室之间的分隔部分是易损坏区域。本实用新型通过两层护板11和12将散热器中的水冷部分以及风冷部分中的冷却介质腔室进行空腔隔离,同时两个冷却芯体3和8也被隔离开来,且上述隔离作用为由两层护板11和12所提供的双层隔离,即使两层护板11和12中的其中一层损坏也不影响散热器的运行,从而有效降低两种冷却方式的冷热变化对散热器造成的损坏,延长散热器的使用寿命;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同侧的两伸出部分分别作为同侧水室和气室的相对侧面,也就是说同侧的水室和气室可以分别少制造一个侧面,从而能够减少本实用新型的制造成本。

图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其在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两个密闭空腔之间还设置有散热带17,同时散热带17位于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散热带17同时位于第一封块14和第二封块16之间。一方面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之间的散热带17可以提供散热作用,维持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之间的温度平衡,提高散热器的安全性,延长散热器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当该散热带17两侧的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中的一个发生损坏时,另一个未损坏护板发挥隔离作用,该散热带17与发生损坏的护板一侧的芯体配合发挥散热作用,散热器可以继续运行;再者,散热带17的存在还可以为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提供支撑作用,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第一护板11和第二护板12的位置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需要调节,第一封头13和第二封头15分别的第三个端面可以根据水室或气室的外形进行变化,例如如果上水室1和上气室6的顶面是弧形的,则第一封头13的第三个端面就设计成相对应的弧形。

上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