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包机余热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40830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漆包机余热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漆包机是用于将导线加工成漆包线的工艺设备之一,主要用于烘焙涂漆后的铜线,使铜线外层的绝缘漆加热固化形成绝缘膜。现有的漆包机烘炉大多设有热风循环系统,通过循环系统利用烘烤漆包线时所产生的溶剂蒸汽催化加热燃烧后再次对漆包线进行烘烤,并且形成循环利用,热风循环系统的设置,降低了生产漆包线的能耗。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651686Y、授权公告日为2004年10月27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就公开了一种热风逆循环立式扁线漆包机烘炉内胆,这种漆包机包括竖向设置的导线冷却管即过线炉管,导向冷却管的一侧设有烘炉,烘炉包括位于下侧的催化预热室即催化前区,催化预热室与导线冷却管内腔连通,催化预热室内装有电热丝。涂漆导线从导线冷却管下端口进入并从上端口送出,导线冷却管的上端设有压风风机,在压风风机的作用下,从导线冷却管下端进入的涂漆导线上的溶剂蒸发进入催化预热室,经过催化预热室内的电热丝预热后进入催化预热室上方的催化燃烧室即催化后区燃烧,催化燃烧室外侧安装有循环风机,循环风机将催化燃烧室内燃烧而生成的热量通过管道输送到导线冷却管的中部偏上位置并使这部分热气流向下流动烘焙固化导线上的漆膜,然后再进入催化预热室。其中,催化预热室和催化燃烧室之间位置具有盛放催化剂的催化区。

催化燃烧室的上方排气口处装有催化剂,热气流经过催化剂后二次燃烧,能够将催化燃烧室内没有燃烧充分的溶剂蒸汽消除干净,这部分燃烧产生的热量经过热交换器与新鲜空气输送风机输送而来的新鲜空气进行热交换后排出,经过热交换而具有一定热量的新鲜空气通过管道输送到导线冷却管下端位置,用以对促进从导线冷却管下端口进入的涂漆导线上的溶剂蒸发,并补充催化燃烧室内溶剂蒸汽燃烧所需的氧气。

这种漆包机通过将新鲜空气与催化燃烧室排出的废气进行热交换,利用了排废热能,实现节能,但是实际检测的排废温度依然较高,还是浪费了很大一部分热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利用漆包机烘炉排出的废气预热的漆包机余热利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漆包机余热利用系统包括漆包机,所述漆包机包括烘炉,所述烘炉具有供内部燃烧反应产生的废气排除的排废口,所述漆包机余热利用系统还包括涂漆室,所述涂漆室内设有换热器,所述排废口通过输气管道连通涂漆室内的换热器。通过输气管道连通烘炉排废口以及涂漆室内的换热器,能够对涂漆室内进行升温,进一步利用了漆包机的余热,节能环保。

所述烘炉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催化前区、催化区以及催化后区,所述烘炉在催化后区连接有循环风机且通过其上设置的排气口与排废口连通,所述烘炉还在催化前区内设置有预换热装置,所述预换热装置包括供催化前区的气流穿过并进入催化后区的过气通道,以及连通催化后区以供催化后区排出的热气流流过并与从过气通道内流过的气体进行热交换的预换热通道。在催化前区内设置预换热装置,并使催化后区的热气流通过预换热装置与从催化前区进入催化后区的气流进行换热,能够提高由催化前区内的气流温度,降低甚至省去了催化前区电加热装置消耗的电能,同时也更加充分的利用率催化后区所产生的热量,降低了热量空放。

所述立式漆包机还包括与过线炉管连通的补气管道,所述烘炉还包括设置在排气口和排废口之间的、供补气管道经过而使补气管道中的空气与排气口排出的热气流进行热交换的后换热区。通过后换热区对补气管道内的新鲜空气进行加热,在新鲜空气进入过线炉管之前就提高了温度,这样也能够降低新鲜空气进入催化前区时,通过电加热升温所消耗的电能。

所述补气管道与过线炉管的连通位置位于烘炉的下侧。

所述预换热通道通过与后换热区连通而实现与催化后区的连通。

所述后换热区的排废出气口与预换热通道的排废出气口汇合并连通排废口。

所述循环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有上循环风管和下循环风管,所述上循环风管与过线炉管的位于烘炉上侧的位置连通,所述下循环风管与过线炉管的位于烘炉下侧的位置连通。

所述上循环风管和/或下循环风管上安装有可调开度阀。

所述补气管道上安装有可调开度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漆包机余热利用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漆包机余热利用系统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漆包机以及涂漆室7,漆包机包括烘炉,烘炉具有供内部燃烧反应产生的废气排除的排废口25,涂漆室7内设有换热器,排废口25通过输气管路与涂漆室7内的换热器的进气口连接。

漆包机具体还包括过线炉管1,烘炉设置在过线炉管的一侧中部位置并与过线炉管1紧贴设置,需要被烘焙的高温涂漆导线9从过线炉管的下端口10进入并从过线炉管的上端口送出,在涂漆导线9进入过线炉管1中后,其上涂漆的溶剂蒸发并沿过线炉管1向上流动。

烘炉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催化前区20、催化区22以及催化后区23,烘炉在催化后区23处设置有与排废口25连通的排气口以及与循环风机3连通的循环风出口,催化前区20与过线炉管1的内腔连通。循环风机3的出风口分别连接有上、下循环风管31、32,上循环风管31与过线炉管1的位于烘炉上侧位置相连通,下循环风管32与过线炉管1的位于烘炉下侧位置相连通,在循环风机3将催化后区23内的热气流抽出后能够分别从烘炉的上下两侧位置送入过线炉管1中。下循环风管32充入过线炉管1中的气流沿过线炉管1向上流动,过线炉管1在与上循环风管31连接位置的上侧连接有压风风机6,压风风机6能够向过线炉管1中打入向下流动的气流,从而使得上循环风管31充入过线炉管1内的气流向下流动。这样就使得上、下循环风管31、32充入过线炉管1中的气流都进入催化前区20内,这也就使得涂漆挥发的溶剂蒸气也随之进入催化前区20内,然后气流通过催化前区20向上流动,溶剂蒸气与催化区22内的催化剂在催化后区23内燃烧反应生成热量,再被循环风机3抽走。

下循环风管32充入过线炉管1中的热气流主要用于对涂漆导线上的涂漆溶剂提供蒸发的热量,上循环风管31充入过线炉管1中的热气流主要用于对导线上的漆膜进行烘干和固化。那么从功能上来讲,过线炉管1自下而上可以分为三大区域,即位于下部的涂漆溶剂蒸发区12、位于中部也就是与烘炉对应位置的炉中烘焙区13以及位于上部的漆膜固化区14。

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漆包机还包括补气管道40,补气管道40的一端连接补气风机4,另一端连通过线炉管1的下部并用于向过线炉管1中打入新鲜空气,补充催化后区23内反应所需空气。

催化前区20内设有电加热装置,通过该电加热装置使得漆包机使用之初进入催化区22的空气和涂漆溶剂蒸气的温度达到反应温度,以便于在进入催化后区内时能够燃烧反应。

为了降低催化前区20内的电加热装置的电能消耗,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漆包机利用催化后区内燃烧反应产生的热量对进入催化前区20内的气流进行加热。具体地,烘炉还包括设置在排气口和排废口25之间的后换热区24,后换热区24供补气管道40经过而使补气管道40中的空气与排气口排出的热气流进行热交换,这样能够使补气管道40内的新鲜空气在进入过线炉管1之前具有一定的初始温度,更有利于进入过线炉管1中的涂漆导线9的涂漆溶剂的蒸发,也提高了进入催化前区20内的空气的初始温度。

此外,烘炉还在催化前区20内设置有预换热装置21,预换热装置21包括供催化前区20内的气流穿过并进入催化后区23的过气通道,预换热装置21还包括连通后换热区24以供从催化后区23排出并进入后换热区24中的热气流流过并与从过气通道内流过的气体进行热交换的预换热通道,预换热通道的出气端与后换热区24的出气端汇合并连通排废口25。这样能够使催化后区23排出的高温废气与催化前区内的气流进行换热,使之在进入催化区之前进行升温,从而降低了电加热装置对催化前区的气体加热所消耗的电能。

其中,连通后换热区24和预换热装置21的通道设置在催化后区23和过线炉管1之间,这样通道内的热量也能够传递给过线炉管1,不会浪费。

上循环风管31、下循环风管32以及补气管道40上均安装有可调开度阀51,通过可调开度阀51能够调节和控制以上三个管路的气体流量,便于控制催化前区内以及催化后区内的温度。

此外,压风风机6与上循环风管31之间的过线炉管1为封闭结构,过线炉管1的上出口11开度可调。

本实施例中,预换热装置的预换热通道为设置在催化前区内的换热盘管,换热盘管的进气口与后换热区连通,出气口与后换热区出气端连通,过气通道为换热盘管之间的通道。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漆包机不仅限于上述所述实施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预换热装置的预换热通道可以为从催化前区内腔分隔出的上部腔室,过气通道为从催化前区的下部腔室引入上部腔室内的连续弯管,连续弯管的另一端连通催化区。预换热装置的进气口可以之间连通催化后区,催化后区的热气流不经过后换热区而直接进入预换热装置内。上、下循环风管的其中一个上可以不设置可调开度阀。

本实用新型的立式漆包机的排废口通过输气管道与涂漆室内的换热器连接,能够将排废口排出的热量输送到涂漆室中,使涂漆室的室温上升到25摄氏度左右,较好的保证了涂漆效果,不需要再通过其他升温装置对涂漆室内进行升温,具有较好的节能环保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