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环保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33334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节能环保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节能环保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烘干装置是指通过一定技术手段,干燥物体表面的水分或者其他液体的一系列机械设备的组合,目前流行的烘干技术主要是紫外烘干,红外烘干,电磁烘干和热风烘干技术,它们各有特色,广泛运用在各种机械设备和食品的烘干领域,同时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下,需要对烘干装置进行节能环保的技术处理,使得烘干装置能够更加长远的使用。

然而现有的烘干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对于装置烘干热量的利用率不够高效,导致热量的不必要浪费,进而降低了装置的烘干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节能环保烘干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节能环保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体,所述烘干箱体顶部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顶部焊接有进料仓,且进料仓底部焊接有漏料板,所述烘干箱体外表面设置有保温板,且保温板表面焊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底部焊接有卡扣板,且卡扣板内部开设有定位槽,所述固定架顶部设置有高温发生器,且高温发生器通过导热管与除湿器连接,所述除湿器内部设置有海绵板,且海绵板下方设置有收集槽,所述除湿器通过热回收管与集热水槽连接,且集热水槽上方设置有导热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架共安装有两个,且两个固定架关于烘干箱体的中心线处对称。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集热水槽为梯形结构,其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20c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漏料板内部开设有多个等间距水平结构的漏料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导热管为多段式U型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海绵板共安装有三个,且三个海绵板之间为等间距水平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通过导热管为多段式U型结构,能够增大导热管与烘干箱体内部烘干原料的有效接触面积,进而增大了导热管的热量传导面积,加快了原料烘干的速度,提高了装置的工作效率,其次通过漏料板内部开设有多个等间距水平结构的漏料孔,能够将进料仓内的原料稳定有序的导入烘干箱体内部,避免漏料的过程中发生堵塞的现象,从而提高了装置的漏料稳定性,最后通过设置的热回收管和集热水槽,能够将烘干利用之后的热量进行回收,然后对集热水槽进行加热使其对原料进行二次加热,从而最大化的提高了热量的利用率,具有较强的节能环保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节能环保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除湿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盖板、2-烘干箱体、3-保温板、4-高温发生器、5-固定架、6-导热板、7-集热水槽、8-热回收管、9-除湿器、10-漏料板、11-进料仓、12-导热管、13-卡扣板、14-定位槽、15-海绵板、16-收集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节能环保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体2,烘干箱体2顶部设置有盖板1,盖板1顶部焊接有进料仓11,且进料仓11底部焊接有漏料板10,烘干箱体2外表面设置有保温板3,且保温板3表面焊接有固定架5,固定架5底部焊接有卡扣板13,且卡扣板13内部开设有定位槽14,固定架5顶部设置有高温发生器4,且高温发生器4通过导热管12与除湿器9连接,除湿器9内部设置有海绵板15,且海绵板15下方设置有收集槽16,除湿器9通过热回收管8与集热水槽7连接,且集热水槽7上方设置有导热板6。

固定架5共安装有两个,且两个固定架5关于烘干箱体2的中心线处对称,集热水槽7为梯形结构,其上端直径大于下端直径20cm,漏料板10内部开设有多个等间距水平结构的漏料孔,导热管12为多段式U型结构,海绵板15共安装有三个,且三个海绵板15之间为等间距水平结构。

固定架5上表面开设有与高温发生器4相互卡扣的凹槽,其凹槽内表面设置有压合垫片,能够在高温发生器4卡扣时被挤压变形,然后对连接处起到密封的效果,同时也增加了连接处的稳定性,不会发生高温发生器4晃动的现象。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固定架5将装置进行固定,烘干原料加入到进料仓11内,然后通过漏料板10落入烘干箱体2内部,启动高温发生器4,产生的蒸汽经过导热管12在烘干箱体2内与烘干原料进行大面积的接触,然后实现热量的传导烘干,烘干利用之后的蒸汽进入除湿器9内,被海绵板15进行热量中水蒸汽的吸附,同时也吸附了蒸汽中的灰尘杂质,然后得到的蒸汽导入到集热水槽7中,使得集热水槽7被加热,然后对烘干原料进行二次烘干处理,进而该装置完整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