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区热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53188阅读:104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区热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卫生意识的增强,人们对暖热水的需求量也是逐渐增多。为了获得一定温度的暖、热水,就需要通过电能、燃气或太阳能等在热水器内对冷水进行加热。目前市场上热水器类产品的供水系统主要有两种结构:一种为家用小型供水系统,其通常采用单管路供水,热水器出口和使用端采用单管路连接;另一种为商用大型供水系统,采用的为双管路供水,热水器水出口与使用端用双管路连接,并且加入循环水泵。当管路内水的温度低于设定值后,开启循环水泵,提高管路内水的温度,用户使用时可以短时间内就有热水供应,减少冷水的损失。

然而上述两种供水系统分别存在以下问题:家用小型系统中虽然热水器出口与使用端之间的管路较短,但在出热水前仍然要放掉管路内的冷水,浪费了较多的水资源,而且从热水器出口至使用端管路中的水在使用间隔时间超过一定时间后,该段管路中水的温度降至室温,再次使用同样需要排掉管路内的冷水,增加电能使用及水资源的浪费,系统使用频繁,无形中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及维护成本;商用大型系统中采用的双管路连接设计,在不使用热水时,循环水泵会不定时地开启,浪费电能,且商用大型系统中循环水泵的采用无疑会给管路、电路连接等方面带来麻烦,增加了施工工作量以及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随时提供热水、节能的高区热水循环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区热水循环系统,包括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包括第一进水口、第一回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一高区回水口、第一排水口和第一溢水口,所述第二换热器包括第二进水口、第二回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二高区回水口、第二排水口和第二溢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通过第一进水管连通高区变频水泵,所述第一回水口通过第一回水管与太阳能水箱出水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水口通过第一出水管与太阳能水箱进水口连通,所述第一高区回水口通过第一高区回水管与高区回水管网连通,所述第一排水口通过第一排水管与机房地沟连通,所述第一溢水口通过第一溢水管与所述第一排水管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通过第二进水管与高区配水管网连通,所述第二回水口通过第二回水管与分水器连通,所述第二出水口通过第二出水管与集水器连通,所述高区回水口通过第二高区回水管与高区回水管网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通过第二排水管与机房地沟连通,所述第二溢水口通过第二溢水管与所述第二排水管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太阳能水箱内的水可在第一换热器内循环,从而在太阳能水箱中的水在达不到预设温度时可通过第一换热器加热,而高区的热水在第二换热器内循环,可缓解第一换热器的工作负载,并且高区的热水可回流至第一换热器,集水箱的设置将第二换热器加热的水存储在集水箱中,可保证热水充足。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回水管上并联有第一常用循环泵和第一备用循环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常用循环泵损害时可开启第一备用循环泵,从而避免整个热水循环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回水管与所述第一出水管之间连接有第一温控三通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温控三通阀根据第一进水管和第一回水管的温度,控制换热器的功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温控三通阀两端并联有第一检修管,所述第一检修管上设置有第一检修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检修热水循环系统时,第一检修阀打开,热水从第一检修管进入第一换热器,第一温度三通阀不过水,从而方便对温控三通阀的检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回水管与所述第二出水管之间连接有第二温控三通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温控三通阀根据第二进水管和第二回水管的温度,控制换热器的功率。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温控三通阀两端并联有第二检修管,所述第二检修管上设置有第二检修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检修热水循环系统时,第二检修阀打开,热水从第二检修管进入第二换热器,第二温度三通阀不过水,从而方便对温控三通阀的检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有自动放气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自动放气阀的设置可保持换热器中的气压与外界气压平衡,避免换热器内压强异常而导致进出水困难。

进一步的,所述高区回水管网与第二高区回水管之间并联有第二常用循环泵和第二备用循环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常用循环泵损害时可开启第二备用循环泵,从而避免整个热水循环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换热器与太阳能水箱构成的水循环可保证太阳能水箱中的水温正常,第二换热器与集水器循环,可保证热水的供应充足,备用循环泵在常用循环泵损坏时开启,避免在常用循环泵损坏后整个热水循环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换热器;2、第二换热器;3、太阳能水箱;4、高区回水管网;5、机房地沟;6、高区配水管网;7、分水器;8、集水器;9、自动放气阀;101、第一进水管;102、第一回水管;103、第一出水管;104、第一高区回水管;105、第一排水管;106、第一溢水管;107、第一常用循环泵;108、第一备用循环泵;109、第一温控三通阀;110、第一检修管;111、第一检修阀;201、第二进水管;202、第二回水管;203、第二出水管;204、第二高区回水管;205、第二排水管;206、第二溢水管;207、第二常用循环泵;208、第二备用循环泵;209、第二温控三通阀;210、第二检修管;211、第二检修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高区热水循环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第一换热器1和第二换热器2,第一换热器1包括第一进水口、第一回水口、第一出水口、第一高区回水口、第一排水口和第一溢水口,第二换热器2包括第二进水口、第二回水口、第二出水口、第二高区回水口、第二排水口和第二溢水口,第一进水口通过第一进水管101连通高区变频水泵,第一回水口通过第一回水管102与太阳能水箱3出水口连通,第一出水口通过第一出水管103与太阳能水箱3进水口连通,第一高区回水口通过第一高区回水管104与高区回水管网4连通,第一排水口通过第一排水管105与机房地沟5连通,第一溢水口通过第一溢水管106与第一排水管105连通,第二进水口通过第二进水管201与高区配水管网6连通,第二回水口通过第二回水管202与分水器7连通,第二出水口通过第二出水管203与集水器8连通,高区回水口通过第二高区回水管204与高区回水管网4连通,第二排水管205通过第二排水管205与机房地沟5连通,第二溢水口通过第二溢水管206与第二排水管205连通。

第二回水管202上并联有第一常用循环泵107和第一备用循环泵108。第一回水管102与第一出水管103之间连接有第一温控三通阀109。第二回水管202与第二出水管203之间连接有第二温控三通阀209,第二进水管201上设有自动放气阀9。高区回水管网4与第二高区回水管204之间并联有第二常用循环泵207和第二备用循环泵20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太阳能热水箱的出水口与第一换热器1的第一回水口连通,太阳能热水箱的进水口与第一换热器1的第一出水口连通,从而构成一个热水循环回路,当太阳能热水箱的温度较低时,可通过对换热器进行加热,可保证太阳能水箱3的水温。第二换热器2与高区回水管网4构成热水循环回路,第二换热器2加热后的水可存储在集水器8中,从而在高区某一时间段使用大量热水时仍然能够保证热水的供应。

在本实用新型中,若第一常用循环泵107或第二常用循环泵207损坏,则可打开对应并联的第一备用循环泵108或第二备用循环泵208,保证系统的正常工作。

第一温控三通阀109根据第一回水管102与第一出水管103的温度,以控制第一换热器1的功率。同理第二温控三通阀209可控制第二换热器2的功率。第一检修阀111和第二检修阀211平时常闭,在需要检修第一温控三通阀109和第二温控三通阀209时打开。自动放气阀9可保证第二换热器2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平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