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全不锈钢填料的逆流式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6538阅读:441来源:国知局
具有全不锈钢填料的逆流式冷却塔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全不锈钢填料的逆流式冷却塔。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及城市化发展,冷却塔被广泛应用。冷却塔通过水与空气接触以进行热交换并产生蒸汽,降低水温。传统的逆流式冷却塔一般采用PVC填料,以使得水和空气在PVC填料内进行热交换,但该PVC填料在遇火时可进行燃烧,从而容易酿成火灾,存在较大安全隐患;而且,不方便于PVC填料的清洗。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全不锈钢填料的逆流式冷却塔,其通过将全不锈钢填料采用不锈钢片,可提高安全性;而且,方便于全不锈钢填料的拆卸和清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具有全不锈钢填料的逆流式冷却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收水器、喷淋装置、全不锈钢填料;该喷淋装置的喷口朝向于全不锈钢填料;塔体的顶部设有位于收水器上方的排气装置;所述塔体内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全不锈钢填料通过螺栓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该固定架上;全不锈钢填料形成有多个相互隔离并供气体流经的通道,该通道的顶端和底端均形成为开口端;所述全不锈钢填料包括横向叠置在一起并由不锈钢制成的多个不锈钢片,任意相邻的两不锈钢片均围成有所述通道;所述塔体内部位于全不锈钢填料下方的区域形成为下层区,该塔体的侧壁在对应于下层区的部位上设置有进气口。

进一步地,各不锈钢片均具有多个呈交替排列的凸部和凹槽;在任意相邻的两不锈钢片中,其中一不锈钢片的凸部与另一不锈钢片的凹槽分别一一对应且所述其中一不锈钢片的凸部与对应凹槽槽壁围成所述通道,所述其中一不锈钢片的凹槽与所述另一不锈钢片的凸部分别一一对应且所述其中一不锈钢片的凹槽槽壁靠近所述另一不锈钢片的一端与对应凸部靠近所述其中一不锈钢片的一端气密封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通道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第一倾斜段、第二倾斜段、第三倾斜段;所述第一倾斜段与第二倾斜段形成为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的交汇处为朝左凸的第一组合段,所述第二倾斜段与第三倾斜段形成为第二倾斜段和第三倾斜段的交汇处为朝右凸的第二组合段。

进一步地,所述通道的内壁形成为供水顺沿流下的壁面;所述通道的内壁设置有纹路,该纹路的延伸方向与通道的延伸方向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塔体下端具有蓄水部,该蓄水部位于全不锈钢填料的下方并设有蓄水槽,该蓄水槽用于接收从全不锈钢填料流出的水,该蓄水部的蓄水槽内设置有水位检测器,所述蓄水部设置有与蓄水槽连通的溢水管,所述溢水管伸出于塔体外的一端形成为出水端,所述溢水管上设置有阀门;所述水位检测器与阀门电性连接;所述下层区位于蓄水部上方的区域形成为进气区,所述进气口位于塔体的侧壁在对应于进气区的部位上;阀门为满水阀。

进一步地,所述蓄水部底部设置有与蓄水槽连通的排污管,该排污管上设置有排污阀。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口处设置有进风百叶。

进一步地,所述塔体还设置有与收水器连通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出水阀。

进一步地,所述通道的截面呈六边形状;所述塔体内部位于喷淋装置与全不锈钢填料之间的区域形成为喷洒区。

进一步地,所述塔体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排气装置包括位于出气口内的风机、用于驱动风机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全不锈钢填料采用不锈钢片,并形成有通道,从而方便于气流和水流经通道进行换热同时,又由于不锈钢片具有不燃性,使得全不锈钢填料无法发生燃烧,从而可提高安全性;而且,方便于全不锈钢填料的拆卸和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全不锈钢填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不锈钢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不锈钢片的侧视图。

图中:10、塔体;11、溢水管;12、排污管;13、出水管;20、进风百叶;30、风机;40、收水器;50、风筒;60、全不锈钢填料;61、不锈钢片;62、通道;63、纹路;64、凸部;65、凹槽;70、喷淋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4所示的具有全不锈钢填料的逆流式冷却塔,包括塔体10,塔体10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收水器40、喷淋装置70、全不锈钢填料60;该喷淋装置70的喷口朝向于全不锈钢填料60;塔体10的顶部设有位于收水器40上方的排气装置;所述塔体10内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全不锈钢填料60通过螺栓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该固定架上;全不锈钢填料60形成有多个相互隔离并供气体流经的通道62,该通道62的顶端和底端均形成为开口端;全不锈钢填料60包括多个依次排列并由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片61,任意相邻的两不锈钢片61均围成有通道62;塔体10内部位于全不锈钢填料60下方的区域形成为下层区,该塔体10的侧壁在对应于下层区的部位上设置有进气口。具体的,所述塔体10内部位于喷淋装置70与全不锈钢填料60之间的区域形成为喷洒区。

使用时,喷淋装置70通过喷口朝向于全不锈钢填料60喷洒热水,热水从全不锈钢填料60的通道62的顶端向下流入通道62内,此时,排气装置工作,干冷气流从进气口进入塔体10内,并从全不锈钢填料60的通道62的底端向上流入通道62内以与全不锈钢填料60的水进行热交换,干冷空气与水热交换后变成湿热空气离开全不锈钢填料60;而由于在喷淋装置70上方设置有收水器40,携带着大量水分的湿热空气向上流动并先经过收水器40才能从排气装置排出,湿热空气经过收水器40时,收水器40会收集湿热空气中的水分,将湿热空气变成干热空气后再从排气装置排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塔体10内设置有固定架,并通过将全不锈钢填料60通过螺栓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该固定架上,从而可方便于全不锈钢填料60的拆卸,以方便于全不锈钢填料60的清洗。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全不锈钢填料60采用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片61,并形成有通道62,从而方便于气流和水流经通道62进行换热同时,又由于不锈钢片61具有不燃性,使得全不锈钢填料60无法发生燃烧,从而可提高安全性,而且,不易老化,还可延长全不锈钢填料6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各不锈钢片61均具有多个呈交替排列的凸部64和凹槽65;在任意相邻的两不锈钢片61中,其中一不锈钢片61的凸部64与另一不锈钢片61的凹槽65分别一一对应且所述其中一不锈钢片61的凸部64与对应凹槽65槽壁围成所述通道62,所述其中一不锈钢片61的凹槽65与所述另一不锈钢片61的凸部64分别一一对应且所述其中一不锈钢片61的凹槽65槽壁靠近所述另一不锈钢片61的一端与对应凸部64靠近所述其中一不锈钢片61的一端气密封配合。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从而可方便快捷地制作出多个通道62。具体的,任意相邻的两凸部64之间均衔接有连接部,所述凹槽65由相邻的两凸部64靠近彼此的一侧和所述相邻两凸部64之间的连接部围成,也就是,所述相邻的两凸部64靠近彼此的一侧壁和所述相邻两凸部64之间的连接部形成为凹槽65的槽壁。

进一步地,通道62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第一倾斜段、第二倾斜段、第三倾斜段;第一倾斜段与第二倾斜段形成为第一倾斜段和第二倾斜段的交汇处为朝左凸的第一组合段,所述第二倾斜段与第三倾斜段形成为第二倾斜段和第三倾斜段的交汇处为朝右凸的第二组合段。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大大增长水和气流的接触时间,从而可使水和气流充分接触,以提高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通道62的内壁形成为供水顺沿流下的壁面,该通道62的内壁设置有纹路63,该纹路63的延伸方向与通道62的延伸方向一致,以通过纹路63的设置,可降低水流的流速,并在通道62的内壁形成为水膜向下流动,以使水与空气进一步充分接触,以进一步提高换热效果。

进一步地,塔体10下端具有蓄水部,该蓄水部位于全不锈钢填料60的下方并设有蓄水槽,该蓄水槽用于接收从全不锈钢填料60流出的水,该蓄水部的蓄水槽内设置有水位检测器,蓄水部设置有与蓄水槽连通的溢水管11,溢水管11伸出于塔体10外的一端形成为出水端,该溢水管11上设置有阀门;水位检测器与阀门电性连接;所述下层区位于蓄水部上方的区域形成为进气区,所述进气口位于塔体10的侧壁在对应于进气区的部位上。具体的,阀门为满水阀。在使用时,当水位检测器检测到蓄水部内积水超过预定水位时,可以控制满水阀打开,使得积水通过溢水管11及时排出。

进一步地,蓄水部底部设置有与蓄水槽连通的排污管12,该排污管12上设置有排污阀,以在对塔体10内部进行清洗时,可通过开启排污阀,方便于塔体10内的污水、污物从排污管12排出。

进一步地,进气口处设置有进风百叶20。

进一步地,塔体10还设置有与收水器40连通的出水管13,出水管13上设置有出水阀,以在出水阀打开时,出水管13所收集的水可从出水管13排出。

进一步地,通道62的截面呈六边形状,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增大通道62内壁的面积,方便于更大流量的水沿着通道62内壁流下。全不锈钢填料60上设置有多行通道62,任意相邻的两行通道62呈错开排列,并使得该多行通道62排列成蜂窝状结构,以使全不锈钢填料60的面积得到有效利用,从而提高并稳定水气的热交换强度。

塔体10的顶部设置有出气口,排气装置包括位于出气口内的风机30、用于驱动风机30转动的驱动装置。具体的,所述塔体10的顶部具有风筒50,所述出气口形成在风筒50上。其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当然,除了电机之外,还可采用旋转气缸等其他装置,只要可驱动风机30转动即可。在使用时,通过驱动装置带动风机30转动,以朝外排出气体,并促使塔体10外的气体在压差的作用下经进气口进入塔体10内。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