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末端出风结构的柔性风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66404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末端出风结构的柔性风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送风管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末端出风结构的柔性风管。



背景技术:

通风管道的作用是连接风机设备,并将新风或经过处理的空气送入一定空间内,使空气流通、降低有害气体浓度、调节环境温度等。传统通风管道在其沿长度方向的管道末端为封闭设置,导致该通风管道存在送风死角。在通风管道送风时存在无法送风的区域,该区域无直吹气流,不能快速、有效地进行空气的调节和交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末端出风结构的柔性风管,能够对风管末端无法送风的区域进行送风。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末端出风结构的柔性风管,包括:

一风管,所述风管设有出风口;

一出风结构,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风管的出风口,所述出风结构上设置有出风区域,所述风管内的风能够通过所述出风区域溢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出风口垂直或倾斜设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风结构采用缝合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出风结构通过拉链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出风区域为可透风纤维织物。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出风区域设有若干出风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风管和所述出风结构均为纤维织物。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风管和所述出风结构均为柔性保温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具有末端出风结构的柔性风管,在风管末端设置出风区域,能够对风管末端无法送风的区域进行送风,扩大送风管送风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出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风管,2-进风口,3-出风口,4-出风结构,5-出风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末端出风结构的柔性风管,包括一风管1和一出风结构4,该风管1设有进风口2和出风口3,出风口3垂直或倾斜设置,优选的,出风口3朝向地面倾斜,使出风口3所在平面朝向需要送风的区域,能够对风管1末端无法送风的区域进行送风,扩大送风管1送风范围,且还能对风管1无法安装的区域进行补偿送风,对于风管1的可安装区域,也可以减少风管1的长度,从而节约成本。

参见图2所示,出风结构4可拆卸连接在风管1的出风口3,优选的,出风口3与出风结构4采用缝合或拉链的方式连接,可以对出风结构4进行拆卸维修和清理,保证该出风结构4的正常功能与美观,且出风结构4上设置有出风区域5,风管1内的风能够通过出风区域 5溢出,该出风区域5为可透风纤维织物或出风区域5设有若干出风孔,其中,出风区域5为可透风纤维织物以不开孔纯渗透的方式出风;出风孔可设置为塑料喷嘴、布喷嘴或开孔进行出风,且出风区域5为柔性保温材料或可透风纤维织物;本实用新型中出风区域5能够根据不同的出风要求和空间,选择相应的出风结构,减少对能源的损耗。

其中,风管1和出风结构4均为纤维织物或柔性保温材料,能够保证风管1在送风过程中对风管1中进行保温,进风口2可与送风系统之间进行缝合或采用拉链的方式进行连接,优选的,在进风口2上设有拉链结构,方便进风口2连接到送风系统上,也便于对风管1的拆卸维修和清洗。

本实用新型不仅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