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水混合物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4234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水混合物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茶水混合物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入世后我国农产品应对国际竞争的需求,人们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施用有机肥料为主而生产的绿色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绿色食品的生产对有机肥料的需求量增大,给有机肥生产创造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近年来我国茶饮料、速溶茶和茶多酚等深加工产品的生产量快速递增,茶饮料位于饮用水和碳酸饮料之后名列各类饮料第三位。茶的广泛应用,废弃茶渣的数量也越发庞大,如何有效对茶渣进行再次利用成为迫在眉睫的课题。茶渣有机肥除了具有一般的有机肥的优点,同时还具有其它有机肥所不具备有的能有效改善土壤连作效应的特性。茶渣在进行生物发酵前需要对茶渣进行去水分,现有的茶水分离装置体积过于庞大,在小批量分离中较难发挥分离装置全部作用,导致资源使用浪费,为满足小批量生产需求,必须重新设计新茶水分离装置。

以上背景技术内容的公开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技术方案,其并不必然属于本专利申请的现有技术,在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上述内容在本专利申请的申请日已经公开的情况下,上述背景技术不应当用于评价本申请的新颖性和创造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结构稳定、适于小批量茶水分离生产的分离装置,本实用新型运用合理的设计加速茶水混合物分离。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一种茶水混合物分离装置,包括外桶、内桶、出水孔,所述内桶固定在所述外桶桶内,还包括搅动筛、动力装置、转轴,所述外桶上部有玻璃封盖,下部底盖与桶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内桶仅在桶体中下部及桶底底盖分布有所述出水孔;所述内桶桶底与桶体活动连接;所述搅动筛分布在所述内桶中,并结合在所述转轴中部;所述搅动筛由2-6个相同规格的椭圆线圈组合成橄榄球形状;所述转轴两端结合在所述内桶侧壁,右端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外桶的底盖与桶体螺纹连接;所述内桶的桶底与桶身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桶侧壁及外桶侧壁在同一水平面上均开设有连接所述转轴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在同一直线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固定在所述内桶侧壁,用于配合所述定位孔辅助所述转轴转动;所述转轴两端结合在所述轴承内圈。

进一步地,所述搅动筛的长半轴小于所述内桶半径。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封盖外表面喷涂吸热涂料。

进一步地,所述内桶桶体下部开设有通气孔;所述通气孔通过气管连接外界热气源。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动机、减速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包括:在内桶中设置搅动筛,可以快速将粘结茶渣打散,扩大茶渣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茶渣脱水速率,向内桶中通入热气体,进一步加快茶渣的脱水速度;内桶桶底与外桶桶底均设计为可拆卸安装,有利于茶渣的取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各部件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内桶与搅动筛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对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强调的是,下述说明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及其应用。

参照以下附图,将描述非限制性和非排他性的实施例,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除非另外特别说明。

一种茶水混合物分离装置,包括外桶4、内桶2、出水孔5,内桶2固定在外桶4桶内,还包括搅动筛9、动力装置6、转轴10,外桶2上部有玻璃封盖1,玻璃封盖1外表面喷涂吸热涂料,加速吸收光热。下部底盖与桶体通过螺纹连接底盖开设有排水孔12,用于排出茶渣分离出来的水分;内桶2仅在桶体中下部及桶底底盖分布有出水孔5;内桶2桶底与桶体活动连接;内桶2侧壁及外桶4侧壁在同一水平面上均开设有连接转轴10的定位孔;定位孔在同一直线上,转轴10贯穿搅动筛9的轴心,转轴10的两端结合在内桶2侧壁的定位孔中,将搅动筛9悬挂在内桶2中,动力装置6的输出轴与转轴10的右端连接,驱动转轴10转动。搅动筛9以3-4个相同规格的椭圆线圈组合成橄榄球形状为优选地实施方式,搅动筛9的长半轴小于内桶2半径。

优选地实施例中,还包括轴承11,轴承11固定在内桶2侧壁,用于配合定位孔辅助转轴10转动;转轴10两端结合在轴承11内圈。内桶2桶体下部开设有通气孔,通气孔通过气管8连接外界热气源。气管8还设置有热气体进出的开关7,开关7能有效控制热气体的流速及流量。动力装置6的输出轴先进入减速器减速,再与转轴10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对以上描述做出众多变通是可能的,所以实施例和附图仅是用来描述一个或多个特定实施方式。

尽管已经描述和叙述了被看作本实用新型的示范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明白,可以对其作出各种改变和替换,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另外,可以做出许多修改以将特定情况适配到本实用新型的教义,而不会脱离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中心概念。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受限于在此披露的特定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可能还包括属于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实施例及其等同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