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筒冷却机密封淋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9018阅读:4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筒冷却机密封淋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筒冷却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筒冷却机密封淋水装置。



背景技术:

单筒冷却机是回转窑系统中重要设备之一,该设备的作用是将从回转窑出来的熟料(1000-1200℃)通过筒体回转带动物料与空气进行充分热交换,使物料冷却到(200℃以下),同时提高熟料质量和易磨性,将冷却物料后的空气全部入窑,作为二次循环空气,提高了窑的热效率,单筒冷却机已广泛应用于氧化铝生产烧成系统中的熟料冷却,冶金、化工等行业中的物料冷却。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单筒冷却机外部淋水,冷却水与200℃左右的筒体外壁换热后汽化,不仅破坏了环境,还造成大量的冷却水蒸发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单筒冷却机密封淋水装置,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筒冷却机外部淋水,冷却水与200℃左右的筒体外壁换热后汽化,不仅破坏了环境,还造成大量的冷却水蒸发损失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单筒冷却机密封淋水装置包括:密封机构,包裹在所述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喷水冷却机构,设置在所述密封机构第一端;冷凝塔,第一端与所述喷水冷却机构连通;回水机构,设置在所述密封机构第二端,所述回水机构与所述冷凝塔第二端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机构包括:第一密封罩;第二密封罩,与所述第一密封罩连接;密封端板,与所述第一密封罩及第二密封罩连接,所述密封端板与所述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罩与所述第二密封罩连接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机构还包括:导水机构,设置在所述密封端板与所述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连接处;挡水机构,设置在所述导水机构与所述密封端板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导水机构包括:导水板,设置在所述密封端板与所述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挡水机构包括:挡水圈,设置在所述导水机构与所述密封端板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喷水冷却机构包括:喷水冷却管,设置在所述密封机构第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喷水冷却管设置在所述密封机构第一端的区域小于180°。

进一步地,所述回水机构包括:回水管法兰接口,设置在所述密封机构第二端;回水管,一端与所述回水管法兰接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塔第二端连通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单筒冷却机密封淋水装置还包括:观察机构,设置在所述密封机构的第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观察机构包括:观察门,设置在所述密封机构的第一端。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由于密封机构包裹在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喷水冷却机构设置在密封机构第一端,冷凝塔第一端与喷水冷却机构连通,回水机构设置在密封机构第二端,回水机构与冷凝塔第二端连通,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筒冷却机外部淋水,冷却水与200℃左右的筒体外壁换热后汽化,不仅破坏了环境,还造成大量的冷却水蒸发损失的技术问题,冷凝塔通过喷水冷却机构对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进行洒水冷却,冷却水喷淋到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后换热汽化,蒸汽上升到喷水冷却机构后冷却凝固成水,再滴到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上汽化,周而复始,没有蒸发的水分通过回水机构输送至冷凝塔,改善环境,消除地面积水,蒸汽弥漫的现象,将蒸汽在密封罩内冷却,避免蒸发损失冷却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单筒冷却机密封淋水装置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的单筒冷却机密封淋水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单筒冷却机密封淋水装置包括:密封机构1、喷水冷却机构2、冷凝塔及回水机构3。

所述密封机构1包裹在所述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

所述喷水冷却机构2设置在所述密封机构1第一端。

所述冷凝塔第一端与所述喷水冷却机构2连通。

所述回水机构3设置在所述密封机构1第二端,所述回水机构3与所述冷凝塔第二端连通。

本申请技术方案由于密封机构包裹在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喷水冷却机构设置在密封机构第一端,冷凝塔第一端与喷水冷却机构连通,回水机构设置在密封机构第二端,回水机构与冷凝塔第二端连通,所以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单筒冷却机外部淋水,冷却水与200℃左右的筒体外壁换热后汽化,不仅破坏了环境,还造成大量的冷却水蒸发损失的技术问题,冷凝塔通过喷水冷却机构对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进行洒水冷却,冷却水喷淋到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后换热汽化,蒸汽上升到喷水冷却机构后冷却凝固成水,再滴到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上汽化,周而复始,没有蒸发的水分通过回水机构输送至冷凝塔,改善环境,消除地面积水,蒸汽弥漫的现象,将蒸汽在密封罩内冷却,避免蒸发损失冷却水。

详细介绍密封机构的结构。

所述密封机构包括:第一密封罩1-1、第二密封罩1-2及密封端板1-3。

所述第二密封罩1-2与所述第一密封罩1-1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密封罩1-2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密封罩1-1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密封罩1-2可通过其它方式如焊接等与所述第一密封罩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密封罩1-2由钢板焊接制成,起支撑、密封、蓄水和回水作用。

所述密封端板1-3与所述第一密封罩1-1及第二密封罩1-2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端板1-3通过螺栓与所述第一密封罩1-1及第二密封罩1-2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端板1-3可通过其它方式如焊接等与所述第一密封罩1-1及第二密封罩1-2固定连接。所述密封端板1-3与所述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固定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端板1-3通过螺栓与所述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固定连接,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端板1-3可通过其它方式如焊接等与所述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罩1-1与所述第二密封罩1-2连接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

所述密封机构还包括:导水机构4及挡水机构。

所述导水机构4固定设置在所述密封端板1-3与所述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连接处。

所述挡水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导水机构4与所述密封端板1-3连接处。

详细介绍导水机构的结构。

所述导水机构还包括:导水板4-1。

所述导水板4-1固定设置在所述密封端板1-3与所述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连接处。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水板4-1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所述密封端板1-3与所述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连接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水板4-1可通过其它方式如焊接等固定设置在所述密封端板1-3与所述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连接处。

详细介绍挡水机构的结构。

所述挡水机构包括:挡水圈。

所述挡水圈固定设置在所述导水机构4与所述密封端板1-3连接处。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水圈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所述导水机构4与所述密封端板1-3连接处,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挡水圈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轴销等固定设置在所述导水机构4与所述密封端板1-3连接处。

所述导水板4-1可以将凝固的水珠滴到导流板4-1上后淌到挡水圈的内侧,防止流到密封端板1-3外。

详细介绍喷水冷却机构的结构。

所述喷水冷却机构包括:喷水冷却管2-1。

所述喷水冷却管2-1固定设置在所述密封机构1第一端。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水冷却管2-1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所述密封机构1第一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水冷却管2-1可通过其它方式如轴销等固定设置在所述密封机构1第一端。

所述喷水冷却管2-1设置在所述密封机构1第一端的区域小于180°。

详细介绍回水机构的结构。

所述回水机构包括:回水管法兰接口3-1及回水管。

所述回水管法兰接口3-1固定设置在所述密封机构1第二端。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水管法兰接口3-1通过螺栓固定设置在所述密封机构1第二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回水管法兰接口3-1可通过其它方式如焊接等固定设置在所述密封机构1第二端。

所述回水管一端与所述回水管法兰接口3-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冷凝塔第二端连通。

所述单筒冷却机密封淋水装置还包括:观察机构5。

所述观察机构5活动设置在所述密封机构1的第一端。

所述观察机构包括:所述观察门5-1。

所述观察门5-1活动设置在所述密封机构1的第一端。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观察门5-1通过转轴活动设置在所述密封机构1的第一端,在其它实施方式中,所述观察门5-1可通过其它方式如折页等活动设置在所述密封机构1的第一端。所述观察门5-1以观察内部的喷淋冷却情况。

为了更清楚的介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下面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使用方法上予以介绍。

将第一密封罩1-1与第二密封罩1-2连接形成一容置空间,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喷水冷却管2-1固定设置在第一密封罩1-1,喷水冷却管1-2的一端与冷凝塔连通,冷凝塔向喷水冷却管2-1供给冷却水。喷水冷却管2-1设置在第一密封罩1-1的区域小于180°,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冷却水喷淋到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后换热汽化,蒸汽上升到喷水冷却管2-1后冷却凝固成水,再滴到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上汽化,周而复始,没有蒸发的水分落入第二密封罩1-2内,第二密封罩1-2上设置有回水管法兰接口3-1,回水管一端与回水管法兰接口3-1连通,另一端与冷凝塔第二端连通,将水输送至冷凝塔,改善环境,消除地面积水,蒸汽弥漫的现象,将蒸汽在密封罩内冷却,避免蒸发损失冷却水。

在密封端板1-3与单筒冷却机的冷却区域连接处设置有导水板4-1,在导水板4-1与密封端板1-3连接处设置有挡水圈,导水板4-1可以将凝固的水珠滴到导流板4-1上后淌到挡水圈的内侧,防止流到密封端板1-3外。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