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507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在空调室内机内设置电机和风叶以实现向室内送风,成本较高,并且不利于空调室内机的小型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在取消相关技术中的电机和风叶的基础上实现送风,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有利于减小空调室内机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上设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中的其中一个环绕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中的另一个设置;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在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之间;空气压缩部件,所述空气压缩部件用于压缩外界空气并将压缩后的空气排向所述第二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通过在机壳上设置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并使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中的其中一个环绕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中的另一个设置,同时利用空气压缩部件将压缩后的空气排向第二出风口,由此,不但可实现空调室内机的持续送风,而且可避免相关技术中的电机和风叶的设置,可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有利于减小空调室内机的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热器呈“U”形形状且包括后换热部、左换热部和右换热部,所述后换热部的左侧与所述左换热部相连,所述后换热部的右侧与所述右换热部相连。

具体地,所述后换热部沿竖直平面延伸。

可选地,所述左换热部和所述右换热部平行设置。

可选地,所述空气压缩部件位于由所述后换热部、所述左换热部和所述右换热部限定出的空间内。

可选地,所述机壳的与所述后换热部、左换热部和右换热部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有所述进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为圆形形状。

具体地,所述第二出风口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出风口在所述第一出风口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开设置。

具体地,每个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为弧形形状。

可选地,所述空气压缩部件为空气压缩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降噪箱,所述降噪箱设在所述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出风口之间,所述降噪箱上具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所述空气入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所述机壳的外侧,所述空气出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对应设置,所述空气压缩部件位于所述降噪箱内。

具体地,所述降噪箱内的除去所述空气压缩部件的其余空间内填充有阻尼降噪颗粒。

具体地,所述阻尼降噪颗粒为橡胶颗粒和硅胶颗粒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空调室内机,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小空调器的尺寸。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空调室内机100;机壳1;进风口11;第一出风口12;第二出风口13;出风网罩14;换热器2;后换热部21;左换热部22;右换热部23;降噪箱3。

附图标记: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工作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竖直”、“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空调室内机100与空调室外机可以一起组装成空调器,从而用于调节室内环境温度。

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可以包括机壳1、换热器2和空气压缩部件(图未示出)。

具体地,机壳1上设有进风口11、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进风口11设在机壳的后部,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设在机壳1的前面板上。

具体地,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中的其中一个环绕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中的另一个,也就是说,第一出风口12可以环绕第二出风口13设置,或者第二出风口13环绕第一出风口12设置。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出风口13环绕第一出风口12设置。

换热器2设在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2之间,由此,空气可从进风口11进入到机壳1内并与换热器2进行换热,换热后的空气可从第一出风口12排出以吹向室内环境中,从而用于调节室内环境温度。

空气压缩部件用于压缩外界空气并将压缩后的空气排向第二出风口13。例如,空气压缩部件设在机壳1内,空气压缩部件的一端通过管路连接至机壳1的外侧,空气压缩部件的另一端通过连接管连接至第二出风口13。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空气压缩部件还可以设在机壳1的外侧,空气压缩部件的一端与通气管相连,通气管伸入机壳1内并连接至第二出风口13。

具体而言,空气压缩部件用于压缩外界空气以形成高压气体,随后高压气体从第二出风口13排出。由于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之间的环绕设置,根据虹吸效应,高压气体在从第二出风口13排出时,可使得换热后的低压空气沿着高压气体的排出方向从第一出风口12持续排出,与此同时,室内的空气也会不断地经过进风口11进入到机壳1内,从而实现空调室内机100的持续运行。由此,不但实现了空调室内机100的正常工作,而且取消了相关技术中的电机和风叶,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有利于减小空调室内机100的尺寸。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外界”是指机壳的外侧,即空调室内机所处的室内环境。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通过在机壳1上设置进风口11、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并使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中的其中一个环绕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中的另一个设置,同时利用空气压缩部件将压缩后的空气排向第二出风口13,由此,不但可实现空调室内机100的持续送风,而且可避免相关技术中的电机和风叶的设置,可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有利于减小空调室内机100的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热器2呈“U”形形状且包括后换热部21、左换热部22和右换热部23,后换热部21的左侧与左换热部22相连,后换热部21的右侧与右换热部23相连。由此,有利于增大换热器2的换热面积,提高空调器的换热能力。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当用户正对空调室内机100时,“前”是指靠近用户的方向,与之相反的方向为后,用户的左边为左,用户的右边为右。

具体地,后换热部21沿竖直平面延伸。也就是说,后换热器2沿机壳1的高度方向延伸。由此,不但结构简单,而且可合理利用机壳1内的空间,有利于实现空调室外机100的小型化。

可选地,左换热部22和右换热部23平行设置。例如,如图1所示,机壳1的外形形成为长方体状,机壳1的左侧板和右侧板相互平行,左换热部22和机壳1的左侧板平行,右换热部23和机壳1的右侧板平行,由此,结构简单,易于生产。

可选地,空气压缩部件位于由后换热部21、左换热部22和右换热部23限定出的空间内。例如,如图1所示,换热器2设在机壳1内,换热器2呈“U”形形状且开口正对第二出风口13,空气压缩部件设在换热器2的开口处,由此,有利于减小空调室内机100的尺寸。

可选地,机壳1的与后换热部21、左换热部22和右换热部23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有进风口11。例如,机壳1的后侧板对应后换热部21的位置处设有进风口11、机壳1的左侧板对应左换热部22的位置处设有进风口11,机壳1的右侧板对应右换热部23的位置处设有进风口11,由此,增大了进风量,有利于增强空调室内机100的换热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出风口12形成为圆形形状。例如,如图2所示,第一出风口12设在机壳1的前面板上且形成为圆形形状,并外罩有出风网罩14。

具体地,第二出风口13为多个,多个第二出风口13在第一出风口12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开设置。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出风口13为四个,四个第二出风口13在第一出风口12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开设置。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第二出风口13也可以为一个、两个、六个或八个。例如,当第二出风口13为一个时,第二出风口13可以形成为圆环形形状且环绕第一出风口12。

具体地,每个第二出风口13形成为弧形形状。例如,如图1所示,四个第二出风口13均形成为弧形形状且在第一出风口12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开设置,结构美观大方,满足用户审美需求。

可选地,空气压缩部件为空气压缩机。由此,有利于减小空调室内机100的尺寸。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空气压缩部件还可以为气压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0还包括降噪箱3,降噪箱3设在换热器2与第二出风口13之间。例如,如图1所示,降噪箱3设在上述U形换热器2的开口处且固定在机壳1的底板上。

进一步地,降噪箱3上具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空气出口与第二出风口13对应设置(例如,空气出口可通过管道与第二出风口13相连),空气压缩部件位于降噪箱3内,空气入口可通过管路连接至机壳1的外侧,从而在空气压缩部件工作时,机壳1外侧的空气经过空气入口进入到降噪箱3内并进一步被空气压缩部件压缩,压缩后的高压空气可从空气出口排向第二出风口13。

具体地,降噪箱3内的除去空气压缩部件的其余空间内填充有阻尼降噪颗粒。也就是说,阻尼降噪颗粒填充在降噪箱3内且位于空气压缩部件的外侧。由此,有效地降低了空气压缩部件运行时所产生的噪音。

具体地,阻尼降噪颗粒为橡胶颗粒和硅胶颗粒中的至少一种。例如,阻尼降噪颗粒可以为橡胶颗粒。再如,阻尼降噪颗粒可以为硅胶颗粒。又如,阻尼降噪颗粒为橡胶颗粒和硅胶颗粒的混合颗粒。由此,进一步降低了空气压缩部件运行时所产生的噪音。

下面参考附图1-2对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下述描述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100,包括机壳1、换热器2、降噪箱3和空气压缩部件(图未示出)。其中,换热器2和空气压缩部件均设在机壳1内,空气压缩部件具体为空气压缩机。

具体地,机壳1的外形形成为长方体状,机壳1上设有进风口11、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

换热器2呈“U”形形状且包括沿竖直平面延伸的后换热部21、左换热部22和右换热部23,后换热部21的左侧与左换热部22相连,后换热部21的右侧与右换热部23相连,左换热部22和右换热部23平行设置。换热器2设在进风口11和第一出风口12之间。机壳1的左侧板对应左换热部22的位置处设有进风口11,机壳1的右侧板对应右换热部23的位置处设有进风口11。空气可分别从机壳1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上的进风口11进入换热器2,经过换热器2换热之后从第一出风口12排出。

如图2所示,第一出风口12和第二出风口13均设在机壳1的前面板上,第二出风口13环绕第一出风口12设置。第一出风口12形成为圆形形状,并外罩有出风网罩14。第二出风口13为四个,四个第二出风口13在第一出风口12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开设置,每个第二出风口13形成为弧形形状。

降噪箱3设在换热器2与第二出风口13之间。具体地,降噪箱3设在由后换热部21、左换热部22和右换热部23限定出的空间内且正对第二出风口13设置,降噪箱3上具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空气入口通过管路连接至机壳1的外侧,空气出口与第二出风口13对应设置且通过管道与第二出风口13相连,空气压缩部件位于降噪箱3内。

具体地,降噪箱3内的除去空气压缩部件的其余空间内填充有橡胶颗粒,有效地降低了空气压缩部件运行时所产生的噪音。

具体而言,当空调室内机100应用在空调器上,且空调器正常运行时,空气压缩部件从室内环境中吸入气体进行压缩以形成高压气体,高压气体沿第二出风口13排出,而机壳1内与换热器2换热的低压气体在高压气体从第二出风口13排出时沿着高压气体的排出方向从第一出风口12持续排出,与此同时,由于高压气体的排出会使得室内的空气不断地经过进风口11进入到机壳1内,从而实现空调室内机100的持续送风。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通过设置上述的空调室内机100,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小空调器的尺寸。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的其他构成例如节流装置或压缩机等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