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75059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空调室内机分为落地式和壁挂式。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通常被放置在房间的角落里,然而,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相对占地面积较大。一种常见的壁挂式的空调室内机通常被水平安装在墙壁靠近天花板的位置处。水平安装的壁挂式室内机尺寸较小,然而,水平安装壁挂式室内机占居墙面中间的一块面积,美观度较差。

已有通过壁挂的方式安装在墙角的立式空调室内机被开发出来。这种空调室内机的壳体包括位于上侧的顶板、位于下侧的底板、设置进风部的大致竖直的侧面框架以及设置出风部的前板,其中侧面框架靠近室内墙壁的角部安装。常规地,该空调室内机的侧面框架上的进风口上设置了滤网组件,以改善进气的质量。然而,在这种挂壁立式空调室内机中,进风部整个地靠墙设置,且进风口面积较大,进风口需要设置大面积滤网组件,如何简化滤网组件的安装结构,成为尚待解决的问题。此外,由于这种空调室内机通常是挂壁安装室内角落中的,而空调室内机的滤网组件安装在其靠墙侧的侧面框架上,现有的安装结构使得滤网组件装拆不便。因此,需要对于滤网组件的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空调室内机,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热交换器、风扇组件以及电气部件,壳体包括顶板、底板、前板和侧面框架,前板上设置出风部,而侧面框架上设有进风部,进风部包括吸风格栅和可拆卸地安装到吸风格栅上的过滤网组件,其中,吸风格栅包括一体形成的格栅部,格栅部具有一体形成的肋条,并且在吸风格栅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导轨,过滤网组件的至少一侧边框插设在导轨中,从而使过滤网组件与吸风格栅装配在一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导轨设置在吸风格栅面对热交换器的内侧面或面向空调室内机外部的外侧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导轨具有L形的截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导轨具有]形的截面,过滤网组件的至少一侧边框具有凸缘,凸缘插设到导轨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吸风格栅还包括与格栅部相邻设置的开口部,开口部靠近前板、顶板和底板中的至少一个设置,过滤网组件包括第一滤网部,第一滤网部具有第一滤网肋条,当过滤网组件通过开口部插入导轨,过滤网组件与吸风格栅装配完成时,第一滤网部覆盖开口部。

根据本用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导轨成对设置,过滤网组件的相对边框分别设置在成对导轨的一个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导轨由形成在吸风格栅面对热交换器的内侧面上,导轨上设有保持过滤网组件与热交换器之间间距的限位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吸风格栅设有第一卡合件,过滤网组件上设有相对应的第二卡合件,当过滤网组件完全插入到导轨内时,第一卡合件与第二卡合件卡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侧面框架包括第一侧框和与第一侧框大致成直角设置的第二侧框,两个进风部分别设置在第一侧框和第二侧框上。较佳地,两个进风部的一个的过滤网组件从前板的一竖直侧沿水平方向插入到其吸风格栅的导轨,两个进风部的另一个的过滤网组件从前板的相对另一竖直侧沿水平方向插入其吸风格栅的导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导轨水平设置或垂直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过滤网组件设有把手部,把手部设置在过滤网组件的一侧边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方面,前板上的出风部构造成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狭长型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吸风格栅一体地设有格栅部,并且格栅部上设有导轨,这样,简化了空调室内机的进风部的结构,过滤网组件装拆方便。对于本实用新型这种竖直挂壁式的空调室内机,进风部通常紧贴着墙壁设置,设有把手部的过滤网组件可以很容易地从吸风格栅中拉出。

在根据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吸风格栅的一部分设置成了开口部,该开口部适于容纳过滤网组件中形成具有格栅加强结构的第一滤网部,这样,过滤网组件将通过开口部插入到导轨中,从而使得过滤网组件的拆卸更为便利。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吸风格栅一体地设有格栅部,并且格栅部上设有导轨,这样,简化了空调室内机的进风部的结构,过滤网组件装拆方便。对于本实用新型这种竖直挂壁式的空调室内机,进风部通常紧贴着墙壁设置,设有把手部的过滤网组件可以很容易地从吸风格栅中拉出。

在根据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吸风格栅的一部分设置成了开口部,该开口部适于容纳过滤网组件中形成具有格栅加强结构的第一滤网部,这样,过滤网组件将通过开口部插入到导轨中,从而使得过滤网组件的拆卸更为便利。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正视立体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后视立体图,其中示出了空调室内机背侧的吸风格栅,而空调室内机的内部组件被省略。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吸风格栅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4示出了过滤网组件的立体图。

图5A和图5B示出了两个不同实施例的用于插设过滤网组件的导轨。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俯视剖面图。

附图标记列表

空调室内机1

壳体10

底板12

顶板14

侧面框架16

侧框161、162

前板18

进风部20

吸风格栅22

边框21

吸风面23

隔条25

开口部221

格栅部222

肋条227

过滤网组件26

第一滤网部261

第一过滤网肋条265

第二滤网部262

第二过滤网肋条267

台阶部263

边框268

导轨50,50’

热交换器60

风扇组件70

面板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的壳体10总体而言具有常规安装时位于上方的顶板14、位于下方的底板12、前板18和侧面框架16。前板18大致垂直于顶板14和底板12延伸,并且其上设有出风部。侧面框架16同样也大致垂直于顶板14和底板12延伸,其上设有进风面。优选地,侧面框架16由成角度的两个侧框161、162构成,在较佳实施例中,这两个侧框161、162大致成90度。侧面框架16可以由树脂或金属制成,例如可以采用树脂注塑模制成型。空调室内机1是一种适于设置在室内墙角处的竖式挂壁空调室内机1,侧面框架16的至少一部分上设有固定到竖直墙体的固定结构,在安装状态下,空调室内机1的壳体10呈直立状态。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1的壳体形成至少一个容纳腔,该容纳腔中设置有热交换器60、风扇组件70和电气部件。热交换器60基本在侧面框架16内侧沿着侧面框架16延伸设置,而风扇组件70设置在热交换器60中间。在风扇组件70的驱动下,气流从侧面框架16上的进风部20进入,通过热交换器60实现热量交换,随后从前板18上的出风部送出。出风部通常构造成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狭长型开口。优选地,如图1所示,前板18还设置有面板80,面板80可以打开位置和闭合位置之间移动。当面板80处于打开位置时,前板18上的出风部向外敞开,而当面板处于闭合位置时,前板18上的出风部关闭。

侧面框架10主要包括两个侧框161、162,它们成角度地设置,优选地两个侧框161、162成90度夹角设置。至少一个侧框161、162设置有进风部20,从而形成送风面。优选地,两个侧框161、162均设有进风部20。

进风部20包括彼此可拆卸地配合的吸风格栅22和过滤网组件26。过滤网组件26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各种类型的过滤网,例如初效滤网、PM2.5滤网、UP钛滤网中的一个或多个等。过滤网组件26对于进入空调室内机1的气流进行了过滤,从而提高室内机1的空气质量。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可将过滤网组件26从吸风格栅22上拆下以便清洁或更换。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进风部20的吸风格栅22具有边框21,边框21围绕形成了进风部20的一个吸风面23。吸风格栅22包括一体形成的格栅部222,并且在栅格部222还设有开口部221,格栅部222和开口部221一起形成了吸风面223。格栅部222包括多个一体成形的肋条,这些肋条在格栅部222中彼此交叉形成格栅形状;而开口部221是基本敞开的一个区域,优选地,其中不设有肋条。在较佳实施例中,吸风面23形成通过中间的一个隔条25将格栅部222和开口部221分隔开。肋条在格栅部222中形成的图案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设置,例如仅具有竖向肋条,或仅具有横向肋条,还可以设想其他弧形的或者沿倾斜方向延伸的或者几种形状组合的肋条。

如图4所示,过滤网组件26具有与吸风格栅22相匹配的形状,可以覆盖整个吸风面23。如图3所示,过滤网组件26从开口部221插入到吸风格栅22上设置的导轨50中,从而使过滤网组件26安装到吸风格栅22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过滤网组件26特别地包括第一滤网部261和第二滤网部262,第一滤网部261覆盖开口部221,而第二滤网部262覆盖格栅部222。两个滤网部261、262在垂直于滤网表面的方向上具有不同的厚度,覆盖开口部221的第一滤网部261的厚度大于覆盖格栅部222的第二滤网部262的厚度。这样,在过滤网组件26的一侧上,在第一滤网部261和第二滤网部262之间会形成一个台阶部263,而过滤网组件26相对的另一侧则是基本平坦的,不具有台阶部。当过滤网组件26通过导轨50插入配合到吸风格栅22上时,台阶部263与吸风格栅22上的隔条25抵接。台阶部263上还可以设置卡合结构,与隔条上设置的匹配卡合结构卡合,从而辅助限定过滤网组件26的位置。

在图示实施例中,隔条25是竖向的,但是可以理解,隔条也可以横向设置,从而使开口部和格栅部上下布置。在这种情况下,开口部靠近顶板14或底板12设置。从而,便于过滤网组件从顶侧或底板从开口部插入导轨而安装到吸风格栅上。

第一滤网部261具有第一滤网肋条265,第一滤网肋条265将第一滤网部261分隔成多个小格。当第一滤网部261覆盖到开口部221上后,过滤网组件26的外周的一部分边框268与吸风格栅22的边框21的一部分是重合的,而第一滤网肋条265将位于开口部221内,第一滤网肋条265起到了与格栅部222的肋条227一样的作用。优先地,第一滤网肋条265与格栅部222的肋条227的粗细相同。更优先地,第一滤网肋条265与格栅部222的肋条227具有相同或匹配形状,例如,第一滤网肋条和格栅部222的肋条227均包括水平肋条和垂直肋条,并且两者中的肋条之间的间隔一致,并且当过滤网组件26安装到格栅部222上时,第一滤网部261的水平肋条与格栅部222的水平肋条齐平。这样不仅增加了美观度,而且对齐的水平肋条也增加了整个进风部20的结构强度。

第二滤网部262可以设置第二滤网肋条267,通常,第二滤网肋条267比第一滤网肋条265细。第二滤网肋条267可以设置成,当第二滤网部262覆盖吸风格栅22的格栅部222时,第二滤网肋条267与格栅部222的肋条227重合。这样从背侧观察空调室内机1中,若过滤网组件26插设到吸风格栅22的内部,第二滤网肋条267会被格栅部22的肋条227遮挡而基本不可见的。此外,在滤网可靠性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第二滤网肋条267的数量,即第二滤网肋条267的数量小于格栅部222的肋条227的数量,但第二滤网肋条267仍与格栅部222的肋条227的一部分重合。这样,不仅美观,而且进风部22的进风面积得以最大化,从而减少进风阻抗。

过滤网组件26可以通过采用树脂材料嵌合滤网一体模制的方式形成。从刚性方面考虑,整体而言,第一滤网部261的刚性比第二滤网部262的刚性大,进一步地,第一滤网部261上的第一滤网肋条265的刚性大于第二滤网部262的第二滤网肋条267的刚性。第一滤网部261上的第一滤网肋条265的刚性可以设定为使第一滤网部261基本不能变形,而第二滤网肋条267的刚性设定为第二滤网部262可挠曲的,这将便于第二风格部262插入到格栅部222中。

从图2可以看到,优选地,两个进风部20对称地设置在侧面框架16的两个成角度的侧框上。吸风格栅22的开口部221分别靠近前板18的相对的两个的竖直侧,而格栅部222位于靠近室内机1后侧中间的位置。两个过滤网组件可以从相对的两个竖直侧,沿水平方向插入到吸风格栅22的导轨50中。当空调室内机1安装到角落的墙壁上时,借助于空调室机1的侧框和墙面之间的间隙,可以从前板18的两个竖直侧直接抽拉或者插入过滤网组件26,从而使得用户能够很容易地对过滤网组件26进行清洁维护。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每一个进风部20上配合有两个如图4所示的过滤网组件26,分别设置在上部和下部。但这不是限制性的,根据空调室内机1的大小尺寸,也可以仅设置一个过滤网组件26或更多个过滤网组件26。5A和图5B具体示出了适于插入过滤网组件26的导轨50’、50”的较佳实施例,其中,导轨可以设置为具有L形的截面形状,也可以设置为具有“]”形的截面形状。

如图5A所示,吸风格栅22的一侧面上设有L形导轨50’,即,从导轨50’的截面形状看,导轨50’具有垂直于该侧面延伸出的第一延伸部以及垂直于第一延伸部延伸的第二延伸部。导轨50’成对设置,如图5A所示,成对的导轨50’上下隔开地设置在吸风格栅22的侧面上。过滤网组件26’成一平板状,其边缘设有边框268’,边框268’插设在导轨50’中。或者,也可以将成对的导轨50’横向相对设置,从而将过滤网组件26从顶侧或底侧沿竖直方向插入到导轨50’中。

如图5B所示,吸风格栅22的侧面上的导轨50”呈“]”状,即,从导轨50”的截面形状看,导轨50”具有垂直于该侧面延伸出的第一延伸部、垂直于第一延伸部延伸出的第二延伸部以及大致平行于第一延伸部且垂直于第二延伸部的第三延伸部。而过滤网组件26”的上侧边框268”形成有凸缘,凸缘插入到导轨50”中。这样凸缘的一侧被第三延伸部止挡,从而使过滤网组件26”装配到吸风格栅22上。

导轨50’、50”可以设置在吸风格栅22面对热交换器60的内侧面上,也可以设置在面向着外部的吸风格栅22的外侧面上。当导轨50’、50”设置在内侧面上时,为了保护滤网以免其与热交换器60的翅片接触而损坏,优选地,导轨50’、50”上设有限位件,可以保持过滤网与热交换器60之间有一定间距。一种优选的实施例,导轨50’、50”设置在热交换器60和吸风格栅22之间,其水平的第二延伸部具有一定的宽度,从而保持过滤网组件26与热交换器60之间的间距,在这种情况下,导轨50’、50”的第二延伸部可以被用作为限位件。或者,也可在导轨的槽部的内表面上设置限位销用作限位件,保持过滤网组件远离热交换器60。

为了便于安装、拆卸过滤网组件26,可以在过滤网组件26上设置把手部269。在图4示的实施例中,把手部269设置在第一滤网部261的一侧边框上,更具体地是设置在第一滤网部261靠近前板18一侧的纵向侧边框上。图示的把手部269设置为了凹部,但其也可设置为凸部等其他便于抓持的形式。

此外,过滤网组件26和吸风格栅22进一步可以设置相互配合的卡合结构,以防过滤网组件26松脱。具体而言,可以在过滤网组件26的边框268上设置第一卡合件,而吸风格栅22上设置位置对应的第二卡合件,当过滤网组件26完全插入到导轨50内时,两个卡合件相互卡合。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的吸风格栅一体地设有格栅部,并且格栅部上设有导轨,这样,简化了空调室内机的进风部的结构,过滤网组件装拆方便。对于本实用新型这种竖直挂壁式的空调室内机,进风部通常紧贴着墙壁设置,设有把手部的过滤网组件可以很容易地从吸风格栅中插入或拉出。

在根据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中,吸风格栅的一部分设置成了开口部,该开口部适于容纳过滤网组件中形成具有格栅加强结构的第一滤网部,这样,过滤网组件将通过开口部插入到导轨中,从而使得过滤网组件的拆卸更为便利。

本实用新型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