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态高效散热的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24555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动态高效散热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散热器主要通过散热片进行散热,该种散热方式效果有限,功能单一,仅能通过散热片吸热进行降温,由于散热片固定不动,其散热范围有限,散热效果不理想,无法满足散热的需求。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动态高效散热的散热器。

为达到本实用新型之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动态高效散热的散热器,包括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连接装置上的动力装置、设置于所述连接装置上的移动框装置、设置于所述动力装置上的散热装置、位于所述移动框装置左右两侧的定位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板、位于所述连接板下方的连接杆、设置于所述连接杆上的第一固定杆、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下方的安装块、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上方的固定块,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电缸、设置于所述电缸上的支架、推动杆,所述移动框装置包括移动框、位于所述移动框左右两侧的第一散热板、位于所述第一散热板下方的第一弹簧、收容于所述移动框内左右两侧的限定块、位于所述限定块下方的三角块,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弹性板、位于所述弹性板左右两端的光滑块、位于所述弹性板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二弹簧、位于所述弹性板上方的若干第二散热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板上的第三散热板、位于所述第三散热板上方左右两侧的第四散热板、设置于所述第四散热板之间的第五散热板,所述定位装置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移动框的左右两侧,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架、设置于所述定位架上的第三弹簧、位于所述第三弹簧下方的支撑块。

所述连接板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连接板上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散热孔,所述连接杆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安装孔,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左端与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连接。

所述电缸与所述第一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与所述电缸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下端与所述电缸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的下端与所述电缸连接,所述推动杆贯穿所述连接板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

所述移动框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移动框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移动框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限定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移动框内的左右两侧,所述限定块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散热板设有若干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移动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散热板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散热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散热孔。

所述三角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移动框内的左右两侧,所述三角块的侧面与所述移动框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移动框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上端与位于下方的第一散热板固定连接。

所述弹性板呈弯曲状,所述推动杆的上端与所述弹性板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板采用弹性且导热材料制成,所述光滑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弹性板的左右两侧,所述光滑块的一端与所述弹性板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光滑块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移动框的内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二弹簧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弹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散热板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散热板的下端与所述弹性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散热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散热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散热板设有两个,所述第四散热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散热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散热板处于所述第四散热板之间,所述第五散热板的端部与所述第四散热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散热板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散热孔。

所述支撑块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框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定位架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定位架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架的上端顶靠在所述移动框的侧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与所述定位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块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动态高效散热的散热器能够有效的吸收周围的热量,并且可以实现散热板的移动,以便扩大散热板吸收热量的范围,散热范围广,并且可以促进空气的流动,散热效果显著,功能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态高效散热的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动态高效散热的散热器做出清楚完整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动态高效散热的散热器包括连接装置1、设置于所述连接装置1上的动力装置2、设置于所述连接装置1上的移动框装置3、设置于所述动力装置2上的散热装置4、位于所述移动框装置3左右两侧的定位装置5。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装置1包括连接板11、位于所述连接板11下方的连接杆12、设置于所述连接杆12上的第一固定杆13、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13下方的安装块14、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杆13上方的固定块15。所述连接板11呈长方体,所述连接板11采用导热材料制成,所述连接板11上设有若干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一散热孔111。所述连接杆12呈长方体,所述连接杆12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板1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12上设有贯穿其左右表面的安装孔121,所述安装孔121可供螺栓穿过。所述第一固定杆13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固定杆13的左端与所述连接杆12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14的上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13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块14可以收容于本实用新型安装的产品内相应凹槽内,从而配合所述连接杆12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固定住。所述固定块15的下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13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所述动力装置2包括电缸21、设置于所述电缸21上的支架22、推动杆23。所述电缸21与电源(未图示)电性连接,为其提供电能,所述电缸21上设有开关(未图示),方便控制其打开或者关闭,该开关设置于产品的外侧,并且通过电线实现与电缸21连接,方便使用者操作,所述电缸21与所述第一固定杆13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15与所述电缸21固定连接。所述支架22的下端与所述电缸21固定连接,所述支架22的上端与所述连接板11固定连接。所述推动杆23的下端与所述电缸21连接,使得所述电缸21可以带动所述推动杆23上下移动,所述推动杆23贯穿所述连接板11的上下表面且与其滑动接触。

如图1所示,所述移动框装置3包括移动框31、位于所述移动框31左右两侧的第一散热板33、位于所述第一散热板33下方的第一弹簧35、收容于所述移动框31内左右两侧的限定块32、位于所述限定块32下方的三角块34。所述移动框31呈空心的长方体,所述移动框31的上下表面相通,所述移动框31的下表面顶靠在所述连接板11上,所述移动框31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吸收热量。所述限定块32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移动框31内的左右两侧,所述限定块32呈长方体,所述限定块32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框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散热板33设有若干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移动框3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散热板33呈长方体,所述第一散热板33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框3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诉第一散热板33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吸收热量,进而起到散热的目的,所述第一散热板33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二散热孔331。所述三角块3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移动框31内的左右两侧,所述三角块34的纵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三角块34的侧面与所述移动框31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移动框31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一弹簧35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35的上端与位于下方的第一散热板33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第一散热板33及移动框31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散热装置4包括弹性板41、位于所述弹性板41左右两端的光滑块、位于所述弹性板41下方左右两侧的第二弹簧42、位于所述弹性板41上方的若干第二散热板43、设置于所述第二散热板43上的第三散热板44、位于所述第三散热板44上方左右两侧的第四散热板45、设置于所述第四散热板45之间的第五散热板46。所述弹性板41呈弯曲状,所述推动杆23的上端与所述弹性板41固定连接,所述弹性板41采用弹性且导热材料制成,使其不仅可以弯曲变形,还可以吸收热量,散热效果好。所述光滑块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弹性板41的左右两侧,所述光滑块的一端与所述弹性板41的端部固定连接,所述光滑块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移动框31的内表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光滑块与所述移动框31可以相对滑动。所述第二弹簧42设有两个,所述第二弹簧42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42的上端与所述弹性板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散热板43设有若干个,所述第二散热板43的下端与所述弹性板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散热板43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使其可以吸收热量,进而起到降温散热的目的。所述第三散热板44呈长方体,位于中间的第二散热板43的上端与所述第三散热板44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散热板45设有两个,所述第四散热板45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散热板44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散热板46呈长方体,所述第五散热板46处于所述第四散热板45之间,所述第五散热板46的端部与所述第四散热板45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散热板46上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第三散热孔461。所述第三散热板44、第四散热板45及第五散热板46均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从而可以吸收热量,起到降温散热的目的。

如图1所示,所述定位装置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移动框31的左右两侧,所述定位装置5包括定位架51、设置于所述定位架51上的第三弹簧52、位于所述第三弹簧52下方的支撑块53。所述支撑块53呈长方体,所述支撑块53的一端与所述移动框3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53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定位架51上且与其滑动接触,使得所述支撑块53与所述移动框31可以一起上下移动。所述定位架51的下端与所述连接板11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架51的上端顶靠在所述移动框31的侧面上且与其滑动接触。所述第三弹簧52的上端与所述定位架51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弹簧52的下端与所述支撑块53固定连接,从而对所述支撑块53及移动框31起到支撑作用。

如图1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动态高效散热的散热器使用时,首先通过连接杆12及安装块14可以将本实用新型固定在需要散热的产品内。在散热时,打开电缸21的开关,使得所述推动杆23不断的上下移动,进而使得所述弹性板41及光滑块随之不断的上下移动,所述弹性板41及光滑块向上移动时,所述光滑块顶靠在三角块34上,由于三角块34的纵截面呈三角形,使得所述光滑块向上移动的同时亦向中间移动,所述弹性板41弯曲变形,所述光滑块向上推动三角块34,使得所述三角块34、移动框31向上移动,所述第三弹簧52被压缩,所述第一弹簧35及第二弹簧42被拉伸,直至所述第三弹簧52不能被压缩,所述移动框31停止向上移动,所述弹性板41及光滑块继续向上移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三散热板44、第四散热板45及第五散热板46继续向上移动,从而可以对上方的热量进行吸收,吸热范围扩大,进而使得散热的范围扩大,所述弹性板41及光滑块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一弹簧35拉伸所述第一散热板33,使得所述移动框32向下移动,直至所述移动框32顶靠在连接板11上,所述弹性板41及光滑块恢复至初始状态,由于弹性板41及光滑块不断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带动移动框31及第一散热板33不断的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散热板43、第三散热板44、第四散热板45及第五散热板46随之不断的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对更大范围内的热量进行吸收,散热效果显著,并且可以促进热量分布的均匀,防止热量集中的发生,同时由于光滑块与三角块34滑动设置,使得移动框31与所述弹性板41可以相对移动,进而第三散热板44、第四散热板45及第五散热板46向上移动的距离更换,接触的范围更广,散热效果更好,所述三角块34的设置,有利于通过光滑块实现移动框31的移动,结构简单且效果好。至此,本实用新型动态高效散热的散热器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