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冷凝热回收装置的分散式功能模块空调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24085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具体的说是一种带冷凝热回收装置的分散式功能模块空调系统,属于空调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大多知名空调厂家已成功开发出风冷三联供产品,该类型产品在制冷、制热的同时加热生活热水,也可各功能独立运行,三联供机组实现制冷状态下的全热回收,降低了初投资成本。然而当前大多数机组为了兼顾制冷、制热、制热水功能,系统设计过于复杂,制冷阀件的增多,导致了系统稳定性变差,主要的制冷和制热工况性能反而会下降。在没有制冷需求时,系统复杂的三联供机组相当于一台热泵热水器使用;在冬季制热、制热水同时有需求时,会严重影响制热效果。上述设计方案虽然集多种功能于一体,节省了初投资成本,但由于制冷系统增加阀件过多,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反而会增加用户的运行成本,降低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带冷凝热回收装置的分散式功能模块空调系统,合理利用夏季制冷冷凝热提供夏季热水供应,实现夏季制冷、冬季制热功能,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带冷凝热回收装置的分散式功能模块空调系统包括互相独立的第一空调系统和第二空调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空调系统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四通换向阀、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第一储液器、第一气液分离器和第一节流元件,第一压缩机出口端与第一四通换向阀进口端D连接,第一四通换向阀第一工作端C与室外换热器进口端连接,室外换热器出口端与第一节流元件进口端连接,第一节流元件出口端与第一储液器进口端连接,第一储液器出口端与室内换热器进口端连接,室内换热器出口端与第一四通换向阀第二工作端E连接,第一四通换向阀出口端S与第一气液分离器进口端连接,第一气液分离器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进口端连接;

所述第二空调系统包括第二压缩机、第二四通换向阀、第三四通换向阀、第二换热器、第三换热器、第四换热器、第二储液器、第二节流元件和第二气液分离器,第二压缩机的出口端与第二四通换向阀的进口端D连接,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一工作端C与第三四通换向阀的进口端D连接,第三四通换向阀的第一工作端C与第四换热器的进口端连接,第四换热器的出口端与第二储液器进口端连接,第二储液器出口端与第二节流元件进口端连接,第二节流元件出口端连接第二换热器进口端,第二换热器出口端与第三四通换向阀的第二工作端E连接;第三四通换向阀的出口端S与第二气液分离器进口端连接,第二气液分离器出口端与第二压缩机的进口端连接;第二四通换向阀的第二工作端E与第三换热器进口端连接,第三换热器出口端与第二储液器进口端连接,第二四通换向阀的出口端S与第二气液分离器进口端连接;

所述第一空调系统的室内换热器和第二空调系统的第二换热器水路并联。

进一步的,第四换热器出口端管路上连接第二单向阀。

进一步的,第三换热器进口端管路上连接第一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通过第一空调系统和第二空调系统的联合控制,实现制冷、制热以及制冷制热水三种功能;采用分散式功能模块,简化制冷系统,避免目前市场上多数三联供产品存在的不足,重点优化空调在夏季工况的冷凝热回收功能,特别适用于夏季制冷需求多的华南地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a-第一空调系统、a1-第一压缩机、a2-第一四通换向阀、a3-室外换热器、a4-室内换热器、a5-第一储液器、a6-第一气液分离器、a7-第一节流元件、b-第二空调系统、b1-第二压缩机、b2-第二四通换向阀、b3-第三四通换向阀、b4-第二换热器、b5-第三换热器、b6-第四换热器、b7-第一单向阀、b8-第二单向阀、b9-第二储液器、b10-第二节流元件、b11-第二气液分离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互相独立的第一空调系统a和第二空调系统b,第一空调系统a是能够实现制冷、制热功能的空调系统,第二空调系统b带冷凝热回收装置并能够实现制冷、制热水功能,第一空调系统a和第二空调系统b能够根据使用需求单独开启或同时开启。

所述第一空调系统a包括第一压缩机a1、第一四通换向阀a2、室外换热器a3、室内换热器a4、第一储液器a5、第一气液分离器a6和第一节流元件a7,第一压缩机a1出口端与第一四通换向阀a2进口端D连接,第一四通换向阀a2第一工作端C与室外换热器a3进口端连接,室外换热器a3出口端与第一节流元件a7进口端连接,第一节流元件a7出口端与第一储液器a5进口端连接,第一储液器a5出口端与室内换热器a4进口端连接,室内换热器a4出口端与第一四通换向阀a2第二工作端E连接。第一四通换向阀a2出口端S与第一气液分离器a6进口端连接,第一气液分离器a6出口端与第一压缩机a1进口端连接。

在制冷模式下,第一空调系统a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从第一压缩机a1经第一四通换向阀a2,在室外换热器a3内冷却降温后,通过第一节流元件a7节流后进入第一储液器a5,再进入室内换热器a4吸热。从室内换热器a4出来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通过经第一四通换向阀a2进入第一气液分离器a6,再进入第一压缩机a1吸气口。

在制冷+制热水模式下,第一空调系统a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从第一压缩机a1经第一四通换向阀a2,在室内换热器a4内冷却降温后,通过第一节流元件a7节流后进入第一储液器a5,再进入室外换热器a3吸热。从室外换热器a3出来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通过经第一四通换向阀a2进入第一气液分离器a6,再进入第一压缩机a1吸气口。

所述第二空调系统b包括第二压缩机b1、第二四通换向阀b2、第三四通换向阀b3、第二换热器b4、第三换热器b5、第四换热器b6、第二储液器b9、第二节流元件b10和第二气液分离器b11。

第二压缩机b1的出口端与第二四通换向阀b2的进口端D连接,第二四通换向阀b2的第一工作端C与第三四通换向阀b3的进口端D连接,第三四通换向阀b3的第一工作端C与第四换热器b6的进口端连接,第四换热器b6的出口端与第二储液器b9进口端连接,第二储液器b9出口端与第二节流元件b10进口端连接,第二节流元件b10出口端连接第二换热器b4进口端,第二换热器b4出口端与第三四通换向阀b3的第二工作端E连接。第三四通换向阀b3的出口端S与第二气液分离器b11进口端连接,第二气液分离器b11出口端与第二压缩机b1的进口端连接。

所述第四换热器b6出口端管路上连接第二单向阀b8,第二单向阀b8的设置使得管路中介质只能单向流动。

在制冷模式下,第二四通换向阀b2和第三四通换向阀b3的进口端D与各自的第一工作端C连通,第二四通换向阀b2和第三四通换向阀b3的出口端S与各自的第二工作端E连通。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从第二压缩机b1经第二四通换向阀b2和第三四通换向阀b3,在第四换热器b6内冷却降温后,通过第二单向阀b8,经第二储液器b9后再通过第二节流元件b10节流后进入第二换热器b4吸热。从第二换热器b4出来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通过经第二四通换向阀b2和第三四通换向阀b3进入第二气液分离器b11,再进入第二压缩机b1吸气口,完成制冷循环。

第二四通换向阀b2的第二工作端E与第三换热器b5进口端连接,第三换热器b5出口端与第二储液器b9进口端连接,第二四通换向阀b2的出口端S与第二气液分离器b11进口端连接。

所述第三换热器b5进口端管路上连接第一单向阀b7,第一单向阀b7的设置使得管路中介质只能单向流动。所述第三换热器b5为热水换热器。

在制冷+制热水模式下,第二四通换向阀b2和第三四通换向阀b3的进口端D与各自的第二工作端E连通,第二四通换向阀b2和第三四通换向阀b3的出口端S与各自的第一工作端C连通。高温高压的制冷剂从第二压缩机b1经第二四通换向阀b2,在第三换热器b5内加热水后被冷却降温,通过第一单向阀b7,经第二储液器b9后再通过第二节流元件b10节流后进入第二换热器b4吸热。从第二换热器b4出来的低温低压的制冷剂,通过经第二四通换向阀b2和第三四通换向阀b3进入第二气液分离器b11,再进入第二压缩机b1吸气口,完成制冷+制热水循环。

其中,第一空调系统a的室内换热器a4和第二空调系统b的第二换热器b4水路并联。根据室内冷负荷实际需求,能够自动切换任一系统运行或同时运行。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通过第一空调系统和第二空调系统的联合控制,实现制冷、制热以及制冷制热水三种功能;采用分散式功能模块,简化制冷系统,避免目前市场上多数三联供产品存在的不足,重点优化空调在夏季工况的冷凝热回收功能,特别适用于夏季制冷需求多的华南地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