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室内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4869发布日期:2018-07-13 19:05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空调室内机主要包括挂式空调室内机和摆放式空调内机,这两者都存在空间占用量大,出风不均匀的缺陷,同时出风面狭小,不能很好地组织室内的气流循环。

因此,设计一款空调室内机,使其占用空间小、出风面大、出风均匀、同时能很好地组织室内气流循环,成为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解决现有技术空间占用量大、出风面狭小、出风不均匀、以及不能很好地组织室内气流循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用于安装在室内吊顶之中的空调室内机主体、以及设于所述空调室内机主体上且伸出至室内吊顶外的风口结构,所述风口结构包括位于所述风口结构中央的回风口、环绕所述回风口设置的环形内层出风口、环绕所述内层出风口设置的环形中层出风口、以及环绕所述中层出风口设置的环形外层出风口,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空调室内机主体内的过滤器连接,所述内层出风口、所述中层出风口和所述外层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空调室内机主体内的出风通道连通,所述内层出风口、所述中层出风口、所述回风口和所述外层出风口分别与室内吊顶底面之间的距离依次递增。

进一步地,所述回风口处设有密集网状格栅结构的回风罩。

进一步地,所述内层出风口、所述中层出风口和所述外层出风口分别设有内层出风罩、中层出风罩和外层出风罩,所述内层出风罩、所述中层出风罩、所述回风罩和所述外层出风罩分别与室内吊顶底面之间的距离依次递增。

进一步地,所述回风口与所述空调室内机主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回风罩与所述回风口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层出风罩、所述中层出风罩和所述外层出风罩分别与所述内层出风口、所述中层出风口和所述外层出风口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内层出风口、所述中层出风口和所述外层出风口分别与所述空调室内机主体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回风口与所述内层出风罩之间设有一个保证回出风互不干扰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中层出风口的出风角度大于所述内层出风口出风角度,便于气流在所述中层出风罩处产生部分交换气流,增大交换时的气流湍动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其空间占用小、出风面大、出风均匀、同时能很好地组织室内气流循环。

(2)本实用新型室内气流组织分布更具备优势,在空调室内机主体上设风口结构,并且风口结构设有位于风口结构中央的回风口、环绕回风口设置的环形内层出风口、环绕内层出风口设置的环形中层出风口、以及环绕中层出风口设置的环形外层出风口,回风口设成圆形,内层出风口、中层出风口和外层出风口则设成环形并且相互独立送风,送风沿着出风罩向四周送风,整体呈圆形的风口结构出风面积大,出风均匀,更有利于出风均匀向四周扩散,以便能更好地组织室内气流循环,并且与回风相互干涉小,同时外形更加简洁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回风口、2-内层出风口、3-中层出风口、4-外层出风口、5-空调室内机主体、6-回风罩、7-内层出风罩、8-中层出风罩、9-外层出风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空调室内机,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使用方便,其空间占用小、出风面大、出风均匀、同时能很好地组织室内气流循环。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安装在室内吊顶之中的空调室内机主体5、以及设于所述空调室内机主体5上且伸出至室内吊顶外的风口结构,所述风口结构包括位于所述风口结构中央的回风口1、环绕所述回风口1设置的环形内层出风口2、环绕所述内层出风口2设置的环形中层出风口3、以及环绕所述中层出风口3设置的环形外层出风口4,所述内层出风口2、所述中层出风口3和所述外层出风口4分别与所述空调室内机主体5内的出风通道连通,所述内层出风口2、所述中层出风口3、所述回风口1和所述外层出风口4分别与室内吊顶底面之间的距离依次递增;所述内层出风口2、所述中层出风口3和所述外层出风口4分别设有内层出风罩7、中层出风罩8和外层出风罩9,所述内层出风罩7、所述中层出风罩8、所述回风罩6和所述外层出风罩9分别与室内吊顶底面之间的距离依次递增。

本实用新型室内气流组织分布更具备优势,在空调室内机主体上设风口结构,并且风口结构设有位于风口结构中央的回风口、环绕回风口设置的环形内层出风口、环绕内层出风口设置的环形中层出风口、以及环绕中层出风口设置的环形外层出风口,回风口设成圆形,内层出风口、中层出风口和外层出风口则设成环形并且相互独立送风,送风沿着出风罩向四周送风,整体呈圆形的风口结构出风面积大,出风均匀,更有利于出风均匀向四周扩散,以便能更好地组织室内气流循环,并且与回风相互干涉小,同时外形更加简洁美观。

本实用新型所述回风口1与所述空调室内机主体5内的过滤器连接,所述回风口1处设有密集网状格栅结构的回风罩6。回风经过回风口之后进入过滤器可以达到最大的过滤效果。

为了便于对风口结构和所有风罩进行清洗,以及便于处理过滤器中的积灰,所述回风口1与所述空调室内机主体5可拆卸连接,所述回风罩6与所述回风口1可拆卸连接;所述内层出风罩7、所述中层出风罩8和所述外层出风罩9分别与所述内层出风口2、所述中层出风口3和所述外层出风口4可拆卸连接;所述内层出风口2、所述中层出风口3和所述外层出风口4分别与所述空调室内机主体5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回风口1与所述内层出风罩7之间设有一个保证回出风互不干扰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所述中层出风口3的出风角度大于所述内层出风口2出风角度,便于气流在所述中层出风罩8处产生部分交换气流,增大交换时的气流湍动能。

本实用新型外层出风口4向外扩张出室内机水平面以达到最大出风量同时有助于气流在掠过风口时与风口之间的摩擦减小达到均匀送风的目的,具有一定消声的作用,同时本实用新型回风口1与三个出风口之间独立性强,进出风之间不会相互干扰影响室内的气流组织分布。

在安装运输方面,需着重保护出风口,防止在运输和搬运过程中外层出风口4承受过大机组重力导致损坏。空调室内机主体5安装在室内吊顶之中,室内机的外壳采用圆柱形筒状结构。回风口1采用密集网状格栅结构并与主机内的过滤器相连,回风经过回风口1之后进入过滤器可以达到最大的过滤效果,并且回风口1设置成可拆卸式回风口,定期拆卸下来进行清洗工作,同时回风口1与各出风罩之间设定一定距离,保证进回风不相互干扰;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将内层出风口2的内层出风罩7设计低于回风口1,使二者之间的气流干扰作用达到最小;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将中层出风口3的中层出风罩8设计高于内层出风口2的内层出风罩7但略低于回风口1,并且中层出风口3的出风角度比内层出风口2的更大,便于气流在中层出风口3的中层出风罩8处产生部分交换气流,增大交换时的气流湍动能;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将外层出风口4的外层出风罩9设置高于回风口1并设计越过机组下边缘,不影响与内层出风口2和中层出风口3之间的对流换热;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将内层出风罩7、中层出风罩8和外层出风罩9全部设置成可拆卸式,便于定期对相应出风口进行拆卸清洗,并处理过滤器中的积灰;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将每个出风口设计成环装结构,将相应出风罩安装在每个环形出口边缘;作为优选,本实用新型将换热器设计成蛇形圆形结构,便于空调室内机组装,将室内机上下外缘轮廓设计成弧形。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