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固液体储能锅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09276发布日期:2018-06-16 00:04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固液体储能锅炉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锅炉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固液体储能锅炉。



背景技术:

电磁加热使用导热油导热,导热油温度高,但是导热油造价也比较高,在8000——12000元/吨,造成成本较高。蓄热砖通过电阻加热,温度过高时容易造成电阻丝熔断,所以蓄热砖加热温度较低。并且现阶段在用导热油对锅炉加热时,容易由于导热油温度过高,使锅炉内水沸腾,发生危险。所以现急需一种固液体的加热方式既提供较高的温度,又降低造价,同时又能控制供热的锅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磁固液体储能锅炉,解决导热油加热锅炉容易温度过高造成沸腾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电磁固液体储能锅炉,包括储热腔体和保温外壳;所述储热腔体内部设置有蓄热砖,所述蓄热砖的体积小于储热腔体内部体积,留有流动空间;储热腔体内添加有导热油,且储热腔体与电磁加热装置形成热循环;所述电磁加热装置包括内胆、线圈、芯管和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的数量为多个,均匀焊接在所述芯管的外周上,散热翅片的外边缘卡在所述内胆的内壁上,所述线圈缠绕在所述内胆的外周面用于电磁加热,所述内胆的上下两端与所述储热腔体连通形成热循环;所述第二加热腔体内设置有蓄热砖,所述蓄热砖通过电阻丝加热;所述第二加热腔体与储热腔体接触,将热量传递到储热腔体内;所述保温外壳将所述储热腔体和第二加热腔体包裹在内部;所述保温外壳外部设置有安全阀和排气阀,所述安全阀和排气阀均与所述储热腔体连通;所述保温外壳外部设置有储热水箱,所述储热水箱内部盘旋有换热盘管,所述换热盘管的上端通过第一连通管与储热腔体的上侧连通,换热盘管的下端通过第二连通管与储热腔体的下侧连通;所述储热水箱上设置有出水管和回水管用于使用和添加水;所述第一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一电控阀,所述储热水箱内设置有温度探头,所述温度探头将电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阀启闭。

进一步的,所述蓄热砖只与储热腔体底面接触,其它面均不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外壳外部设置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与所述储热腔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保温外壳外部设置有液位计,所述液位计与所述储热腔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翅片的数量为6个、9个、12个、15个或18个,均从所述芯管的外壁向四周发散,散热翅片的外端支撑在所述内胆的内壁上。

再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翅片所在平面与所述芯管的中心轴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通管上设置有第二电控阀,所述第二电控阀通过所述控制装置控制启闭。

进一步的,所述储热水箱上端设置有排气阀。

进一步的,所述储热水箱下端设置有排污管。

进一步的,所述储热水箱的材质为搪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储热腔体中部分用蓄热砖替换加热油,一方面降低造价,另一方面由导热油和蓄热砖混用,由导热油将蓄热砖加热达到储能效果,再由导热油把蓄热砖里的热量通过储热水箱里的换热盘管带到储热水箱里,从而达到高热与低热的转换;同时在连通储热水箱的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上设置第一电控阀和第二电控阀,通过设定第一电控阀和第二电控阀的设定温度,由于导热油热油上升,冷油下降的原理,循环是从第一连通管流入换热盘管内,从第二连通管流出换热盘管,当第一连通管或第二连通管任意一个关闭时,都会停止循环,从而停止加热,所以当温度超过任意一个设定温度时即关闭,使储热水箱内温度不再上升,保证储热水箱的加热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磁固液体储能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磁固液体储能锅炉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胆内部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储热腔体;2、流动空间;3、保温外壳;4、导热油;5、电磁加热装置;501、内胆;502、线圈;503、芯管;504、散热翅片;6、蓄热砖;7、安全阀;8、排气阀;9、储热水箱;10、换热盘管;11、第一连通管;12、第二连通管;13、出水管;14、回水管;15、第一电控阀;16、温度探头;17、控制装置;18、压力表;19、液位计;20、第二电控阀;21、排气阀;22、排污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一种电磁固液体储能锅炉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例,包括储热腔体1和保温外壳3,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储热腔体1内部放置有蓄热砖6,所述蓄热砖6的体积小于储热腔体1内部体积,且所述蓄热砖只与储热腔体底面接触,其它面均不接触,留有流动空间2,保证导热油的流动性,且使导热油将蓄热砖包围起来,使导热油的热量能够充分传递给蓄热砖。

储热腔体1内添加有导热油4,用于作为载体进行热传递,储热腔体1内的导热油不加满,留有膨胀空间。储热腔体1与电磁加热装置5形成热循环,所述电磁加热装置5包括内胆501、线圈502、芯管503和散热翅片504,所述线圈502缠绕在所述内胆501的外周面用于电磁加热,所述内胆501的上下两端与所述储热腔体1连通形成热循环。所述散热翅片504的数量为多个,具体地散热翅片的数量,可以根据线圈的功率不同而选择不同数量的散热翅片,例如15KW时,使用6片散热翅片;30KW时,使用9片散热翅片;50KW时,使用12片散热翅片;60KW时,使用15片散热翅片;90KW时,使用18片散热翅片。所有散热翅片均匀焊接在所述芯管503的外周上,均从所述芯管的外壁向四周发散,散热翅片的外端支撑在所述内胆的内壁上,芯管503通过所述散热翅片504安装在所述内胆501的心轴位置。本具体实施例中的所述芯管503和散热翅片的材质为金属,所述散热翅片5042所在平面与所述芯管5041的中心轴重合,卡入内胆后,一方面起到支撑内胆的作用,另一方面芯管内部及散热翅片之间都通过导热油,可以能够提高换热效率。装配时,将焊接好散热翅片的芯管通过液压机将散热翅片压入内胆内,使散热翅片5042的外端支撑在所述内胆501的内壁上,芯管在内胆的中心轴处,一个内胆中可以压入两到三个带散热翅片的芯管,从而起到增加换热面的作用,提高换热效率。

所述保温外壳3将所述储热腔体1包裹在内部,防止热量外溢,造成能源浪费,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保温外壳3的底部及其它部位均采用岩棉或硅酸铝填充。储热水箱采用聚氨酯保温。电磁加热装置底部也安装填充岩棉的保温外壳,其它部分安装防护壳。

所述保温外壳3外部安装有储热水箱9,所述储热水箱9内部盘旋有换热盘管10,所述换热盘管10的上端通过第一连通管11与储热腔体1的上侧连通,换热盘管10的下端通过第二连通管12与储热腔体1的下侧连通,使储热腔体内部的热量热交换到储热水箱内,将储热水箱内的水加热,以便使用。所述储热水箱9上设置有出水管13和回水管14用于使用和添加水,例如与暖气片等进行水循环或与用热水装置连通。

为了控制储热水箱内的水温,不至于使水沸腾发生危险。所述第一连通管11上安装有第一电控阀15,用于打开和关闭第一连通管。所述储热水箱9内安装有温度探头16,温度探头获取储热水箱内的温度参数,温度参数转换为将电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17,控制装置为PLC,通过逻辑判断来控制所述第一电控阀15启闭。本具体实施例中将控制装置对第一电控阀的控制温度设定在50℃到70℃,当温度探头测得的温度低于50℃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控阀打开,加热油开始循环,储热水箱内温度升高;当温度探头测得的温度高于70℃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控阀关闭,加热油停止循环,不再对储热水箱进行加热,将水温控制在70℃以下。

为了进一步保证储热水箱内温度,确保安全,所述第二连通管12上安装有第二电控阀20,所述第二电控阀20通过所述控制装置17控制启闭。由于导热油热油上升,冷油下降的原理,循环是从第一连通管流入换热盘管内,从第二连通管流出换热盘管,当第一连通管或第二连通管任意一个关闭时,都会停止循环,从而停止加热。本具体实施例中将控制装置对第二电控阀的控制温度设定在75℃到80℃,即便第一电控阀损坏,当温度探头测得的温度低于75℃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电控阀处于打开状态,储热水箱内的温度升高;当温度探头测得的温度高于80℃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电控阀关闭,加热油停止循环,不再对储热水箱进行加热,将水温控制在80℃以下。所以即便第一电控阀损坏,水温也不会超过80℃,为维修第一电控阀争取时间,防止发生危险。

本具体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导热油加热时的安全,在所述保温外壳3外部安装有安全阀7、排气阀8和压力表18,所述安全阀7、排气阀8和压力表18均与所述储热腔体1连通,能够保证加热油膨胀后的安全,且能随时观察储热腔体内部压力,可以随时排气。所述保温外壳3外部安装有液位计19,所述液位计19与所述储热腔体1连通,用于观察储热腔体内部的加热油的液位,随时获取内部加热油量多少的信息,以便采取措施。

本具体实施例中,所述储热水箱9上端安装有排气阀21,下端安装有排污管22,以方便放气和处理污水。且所述储热水箱9的材质为搪瓷,保温效果更好。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