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塔及冷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19758发布日期:2018-07-11 03:08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却塔及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冷却塔是用水作为循环冷却剂,从一系统中吸收热量排放至大气中,以降低水温的装置;其冷是利用水与空气流动接触后进行冷热交换产生蒸汽,蒸汽挥发带走热量达到蒸发散热、对流传热和辐射传热等原理来散去工业上或制冷空调中产生的余热来降低水温的蒸发散热装置,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装置一般为桶状,故名为冷却塔。冷却塔是集空气动力学、热力学、流体学、化学、生物化学、材料学、静、动态结构力学,加工技术等多种学科为一体的综合产物。水质为多变量的函数,冷却更是多因素,多变量与多效应综合的过程。

现有技术中的冷却塔包括塔筒、进水管、出水管、进风口、出风口、风机以及电机。进水管穿设在塔筒的上部,出水管穿设在塔筒的底部;出风口设置在塔筒的顶部,进风口设置在塔筒的侧壁上;风机设置在出风口处,且通过电机带动旋转。在使用过程中,热水从进水管流入至塔筒中,并由于重力的作用下落到塔筒的底部;在下落过程中,电机带动风机转动,以将热水的热量带走并排出到大气中,令冷却的水通过出水管流出。

但是,目前的冷却塔的风机在转动时完全需要外部电机提供动力,能源耗费较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却塔及冷却系统,以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冷却塔的风扇在转动时完全需要外部电机提供动力,能源耗费较大,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塔,包括塔筒、进水管、风机、水轮以及出风口;塔筒的侧壁上设置有穿设进水管的安装孔,进水管穿设于安装孔中,且位于塔筒外部的进水管的内壁直径大于位于塔筒内部的进水管的内壁直径;出风口设置在塔筒的顶壁上;风机设置在出风口的正下方,且与塔筒固定连接;水轮设置在进水管的内部,水轮与风机的传动轴固定连接且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冷却塔还包括电机和控制器;电机与风机的传动轴连接;控制器与电机电连接,控制器用于开启或者关闭电机。

进一步的,冷却塔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塔筒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塔筒内的温度数据,并将该温度数据传递给控制器;当该温度数据高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器控制启动电机,以使电机带动风机转动。

进一步的,冷却塔还包括流速传感器;流速传感器与位于塔筒内部的进水管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流速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流速传感器用于检测水流的流速数据,并将该流速数据传输给控制器;当该流速数据低于预设流速值时,控制器控制启动电机,以使电机带动风机转动。

进一步的,冷却塔还包括转速传感器;转速传感器与水轮固定连接,且转速传感器与控制器电连接;转速传感器用于检测水轮的转速数据,并将转速数据传输给控制器;当该转速数据低于预设转速值时,控制器控制启动电机,以使电机带动风机转动。

进一步的,冷却塔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塔筒的外部,且与塔筒固定连接;太阳能电池板与电机电连接。

进一步的,冷却塔还包括单向轴承;单向轴承套设在风机的传动轴的外壁上。

进一步的,进水管包括第一子管和第二子管;第一子管与第二子管连通,且第一子管与第二子管在水平面内相互垂直设置;第一子管和第二子管上均设置有多个喷头;多个喷头分别沿第一子管和第二子管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待冷却装置以及冷却塔;待冷却装置与冷却塔连通。

进一步的,冷却系统还包括连接管;冷却塔为多个,每个冷却塔均包括出水管;每个出水管均与连接管连通;连接管与待冷却装置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塔,在使用过程中,热水从进水管中流入至塔筒内,在经过水轮时,水流带动水轮转动,从而带动风机的传动轴转动,进而令风机转动。风机设置在出风口处,进水管中的热水在下落到塔筒底部的过程中,风机旋转以将热水的热量带走并从出风口处排出至大气中,使落到塔筒底部的水温度降低,完成水的冷却。

其中,热水从进水管的内壁直径较大的一端流入,到达内壁直径较小的一端,由于直径的变化,进水管的内部产生压力,热水的流动压力和速度变大,对水轮的冲击力变大,从而使水轮转动的更快,令风机转动的更快,由此能够提高冷却效率。

由上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冷却塔的风机在转动时,可通过水的流动提供动力,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塔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标:1-塔筒;2-进水管;3-风机;4-水轮;5-出风口;6-电机;7-控制器;8-温度传感器;9-流速传感器;10-支撑腿;11-喷头;12-冷却塔填料;13-出水管;14-连接管;21-第一子管;22-第二子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塔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塔,包括塔筒1、进水管2、风机3、水轮4以及出风口5;塔筒1的侧壁上设置有穿设进水管2的安装孔,进水管2穿设于安装孔中,且位于塔筒1外部的进水管2的内壁直径大于位于塔筒1内部的进水管2的内壁直径;出风口5设置在塔筒1的顶壁上;风机3设置在出风口5的正下方,且与塔筒1固定连接;水轮4设置在进水管2的内部,水轮4与风机3的传动轴固定连接且同轴设置。

其中,水轮4上应包括多个叶片和转轴。多个叶片均与转轴固定连接,且多个叶片沿转轴的周向依次间隔设置;转轴和风机3的传动轴固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进水管2中的水在流动时与多个叶片接触,并推动叶片沿转轴的周向方向转动,从而带动转轴转动,进而带动风机3的传动轴转动。

进一步的,较佳地,安装孔设置在塔筒1侧壁的上端,这样能够令进水管2与塔筒1的底部距离更大,冷却时间更长,冷却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塔,在使用过程中,热水从进水管2中流入至塔筒1内,在经过水轮4时,水流带动水轮4转动,从而带动风机3的传动轴转动,进而令风机3转动。风机3设置在出风口5处,进水管2中的热水在下落到塔筒1底部的过程中,风机3旋转以将热水的热量带走并从出风口5处排出至大气中,使落到塔筒1底部的水温度降低,完成水的冷却。

其中,热水从进水管2的内壁直径较大的一端流入,到达内壁直径较小的一端,由于直径的变化,进水管2的内部产生压力,热水的流动压力和速度变大,对水轮4的冲击力变大,从而使水轮4转动的更快,令风机3转动的更快,由此能够提高冷却效率。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塔的风机3在转动时,可通过水的流动提供动力,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冷却塔还包括电机6和控制器7;电机6与风机3的传动轴连接;控制器7与电机6电连接,控制器7用于开启或者关闭电机6。

其中,塔筒1内应设置有冷却塔填料12。在使用过程中,冷却塔填料12能够增加散热量,延长冷却水停留的时间,增加换热面积,增加换热量,均匀布水。

进一步的,冷却塔还应包括多个支撑腿10。多个支撑腿10与塔筒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多个支撑腿10用于支撑塔筒1。

本实施例中,冷却塔还包括电机6和控制器7。在使用过程中,当水的流速较低,带动的风机3的转速较低,无法达到冷却水的效果时,使用者通过控制器7将电机6启动,电机6带动风机3旋转,增大风机3的转速,以实现冷却水的效果;当水的流速较高,带动的风机3的转速较高,能够达到冷却水的效果时,使用者通过控制器7将电机6关闭,以达到节能的目的。电机6和控制器7的设置,能够在水轮4动力不足的情况下,辅助水轮4带动风机3转动,既实现了能耗的降低,还保证了冷却塔的冷却效率。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冷却塔还包括温度传感器8;温度传感器8与塔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温度传感器8与控制器7电连接;温度传感器8用于检测塔筒1内的温度数据,并将该温度数据传递给控制器7;当该温度数据高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器7控制启动电机6,以使电机6带动风机3转动。

其中,较佳地,温度传感器8设置在塔筒1内壁的下端。这样测量出的温度更接近于冷却后的水的温度。

本实施例中,冷却塔包括温度传感器8。在使用过程中,进水管2中的水流带动水轮4转动,从而带动风机3转动,对流入的水进行冷却。温度传感器8检测到塔筒1内的温度,并将检测到的温度数据传输给控制器7。当温度数据高于预设温度值时,表明风机3的转速没有达到冷却水的标准。这时,控制器7自动控制电机6启动,令电机6带动风机3转动,以提高风机3的转速,保证冷却塔的冷却效果。当温度数据低于预设温度值时,控制器7自动控制电机6关闭,仅利用水流为风机3的旋转提供动力,在保证冷却效果的前提下节约能源,并且令装置自动化,节约人力。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冷却塔还包括流速传感器9;流速传感器9与位于塔筒1内部的进水管2的内壁固定连接,且流速传感器9与控制器7电连接;流速传感器9用于检测水流的流速数据,并将该流速数据传输给控制器7;当该流速数据低于预设流速值时,控制器7控制启动电机6,以使电机6带动风机3转动。

其中,流速传感器9应设置在进水管2的内壁直径较小的一端,这样测量出的数据更加准确。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进水管2中的水流带动水轮4转动,从而带动风机3转动,对流入的水进行冷却。流速传感器9检测到水流的速度,并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给控制器7。当流速低于预设流速值时,表明风机3的转速没有达到冷却水的标准。这时,控制器7自动控制电机6启动,令电机6带动风机3转动,以提高风机3的转速,保证冷却塔的冷却效果。当流速高于预设流速值时,控制器7自动控制电机6关闭,仅利用水流为风机3的旋转提供动力,在保证冷却效果的前提下节约能源,并且令装置自动化,节约人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冷却塔还包括转速传感器;转速传感器与水轮4固定连接,且转速传感器与控制器7电连接;转速传感器用于检测水轮4的转速数据,并将转速数据传输给控制器7;当该转速数据低于预设转速值时,控制器7控制启动电机6,以使电机6带动风机3转动。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进水管2中的水流带动水轮4转动,从而带动风机3转动,对流入的水进行冷却。转速传感器检测到水轮4转动的速度,并将检测到的数据传输给控制器7。当转速低于预设转速值时,表明风机3的转速没有达到冷却水的标准。这时,控制器7自动控制电机6启动,令电机6带动风机3转动,以提高风机3的转速,保证冷却塔的冷却效果。当转速高于预设转速值时,控制器7自动控制电机6关闭,仅利用水流为风机3的旋转提供动力,在保证冷却效果的前提下节约能源,并且令装置自动化,节约人力。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冷却塔还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设置在塔筒1的外部,且与塔筒1固定连接;太阳能电池板与电机6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吸收太阳光,将太阳辐射能通过光电效应或者光化学效应直接或间接转换成电能,并将电能供給电机6。这种设置能够节省能耗。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冷却塔还包括单向轴承;单向轴承套设在风机3的传动轴的外壁上。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单向轴承令风机3的传动轴只能朝着一个方向转动。这样能够令风机3的传动轴与水轮4的配合更加稳定。

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进水管2包括第一子管21和第二子管22;第一子管21与第二子管22连通,且第一子管21与第二子管22在水平面内相互垂直设置;第一子管21和第二子管22上均设置有多个喷头11;多个喷头11分别沿第一子管21和第二子管22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热水通入至第一子管21和第二子管22汇总,然后从多个喷头11处落下,在下落的过程中,风机3转动带走热水的热量,在下落至塔筒1的底部时,变为冷水。第一子管21和第二子管22的设置能够增大热水的出水面积,提高装置的冷却效率。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冷却系统,冷却系统包括待冷却装置以及冷却塔;待冷却装置与冷却塔连通。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热水从待冷却装置中通过进水管2流入至塔筒1内,在经过水轮4时,水流带动水轮4转动,从而带动风机3的传动轴转动,进而令风机3转动。风机3设置在出风口5处,进水管2中的热水在下落到塔筒1底部的过程中,风机3旋转以将热水的热量带走并从出风口5处排出至大气中,使落到塔筒1底部的水温度降低,完成水的冷却,最后将冷却的水通入至待冷却装置中。如此循环往复,将待冷却装置中的热量带走,实现待冷却装置的冷却。

其中,热水从进水管2的内壁直径较大的一端流入,到达内壁直径较小的一端,由于直径的变化,进水管2的内部产生压力,热水的流动压力和速度变大,对水轮4的冲击力变大,从而使水轮4转动的更快,令风机3转动的更快,由此能够提高冷却效率。

由上可知,本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系统的风机3在转动时,可通过水的流动提供动力,节约了能源,降低了成本。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冷却系统还包括连接管14;冷却塔为多个,每个冷却塔均包括出水管13;每个出水管13均与连接管14连通;连接管14与待冷却装置连通。

其中,较佳地,出水管13与塔筒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这样能够更快的将冷却的水从塔筒1中排出。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塔筒1中冷却后的水从出水管13中排出,多个冷却塔的出水管13均与连接管14连通,将冷却水汇集到一起通入待冷却装置中。使用者能够根据待冷却装置对冷却水量的需求控制一个或者多个冷却塔同时通过连接管14对待冷却装置进行供水,从而保证了冷却的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