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化剂载体烘干下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04323发布日期:2018-08-04 16:30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产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催化剂载体烘干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催化剂载体广泛应用于催化剂工业、工业生产等领域,由于现有的催化剂载体的具有特定的物理性质,而载体本身一般不具有催化活性,因此将催化剂载体加入反应体系中之前,需要对催化剂载体进行一定的前处理,尤其是对承载催化剂颗粒不太稳定的催化剂载体进行烘干筛选,会更为繁琐,也不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催化剂载体烘干下料装置结构简单、烘干及下料快,而且可以同时进行催化剂载体的稳定性进行筛查,利用率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催化剂载体烘干下料装置,包括烘干缸、催化剂载体平台和伸缩电机,所述烘干缸的顶部开口,所述烘干缸缸内的底部设置有所述伸缩电机,所述伸缩电机的伸缩杆的一端固定有所述催化剂载体平台,所述催化剂载体平台的四周与所述烘干缸的四个内壁抵触连接,所述催化剂载体平台上方的所述烘干缸的内壁上开设有吹风孔,与所述吹风孔相对的所述烘干缸的内壁上开设有吸风孔,所述吹风孔和吸风孔通过设于所述烘干缸外的通风管道相连通,所述催化剂载体平台为向中间凹的过滤网。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缸的上方固定有上料装置。

进一步的,还包括填充在部分所述通风管道中的干燥剂。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为不锈钢滤网。

更进一步的,所述不锈钢滤网下方的烘干缸内设有向中间凹的催化剂收集平台。

更具体的,所述催化剂收集平台的底部开设有下料孔。

更具体的,还包括下料通道和出料阀,所述下料通道的一端穿过所述烘干缸的底部与设置在所述烘干缸外部的所述出料阀相连,所述下料通道的另一端与所述下料孔相连。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通风管道上的热风鼓风装置。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为了解决催化剂载体催化过程中产生质量、催化效果不佳等问题,烘干的同时配合催化剂载体上脱落的不同粒径的催化剂颗粒的筛选和收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催化剂载体烘干下料装置结构简单、烘干及下料快,而且可以同时进行催化剂载体的稳定性进行筛查,利用率高。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催化剂载体烘干下料装置的剖视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 烘干缸 2 催化剂载体平台

3 伸缩电机 4 吹风孔

5 吸风孔 6 通风管道

7 上料装置 8 干燥剂

9 催化剂收集平台 10 下料孔

11 下料通道 12 出料阀

13 热风鼓风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催化剂载体烘干下料装置,包括烘干缸1、催化剂载体平台2和伸缩电机3,烘干缸1的顶部开口,烘干缸1缸内的底部设置有伸缩电机3,伸缩电机3的伸缩杆的一端固定有催化剂载体平台2,催化剂载体平台2的四周与烘干缸1的四个内壁抵触连接,催化剂载体平台2上方的烘干缸1的内壁上开设有吹风孔4,与吹风孔4相对的烘干缸1的内壁上开设有吸风孔5,吹风孔4和吸风孔5通过设于烘干缸1外的通风管道6相连通,催化剂载体平台2为向中间凹的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催化剂载体烘干下料装置的原理如下:

催化剂载体通过烘干缸1顶部的开口处落入催化剂载体平台2进行初筛和烘干,催化剂载体平台2在伸缩电机3中伸缩杆的带动下,对催化剂载体平台2上的催化剂载体进行连续的振荡、混合和初筛,同时,吹风孔4和吸风孔5之间的热风循环流通,可以对振荡的催化剂载体进行360°环绕的充分干燥,从催化剂载体上振荡下的催化剂颗粒通过过滤网进行下料,可以将获得经过初筛的混合均匀的催化剂颗粒状物料进行循环利用。

为了方便进行自动上料,烘干缸1的上方固定有上料装置7。

为了对循环干燥热风进行充分的干燥,还包括填充在部分通风管道6中的干燥剂8。

为了收集一定粒径范围的催化剂颗粒,过滤网为不锈钢滤网,不锈钢滤网下方的烘干缸1内设有向中间凹的催化剂收集平台9,催化剂收集平台9的底部开设有下料孔10,还包括下料通道11和出料阀12,下料通道11的一端穿过烘干缸1的底部与设置在烘干缸1外部的出料阀12相连,下料通道11的另一端与下料孔10相连。

为了实现烘干缸1内的循环风作业,还包括设置在通风管道6上的热风鼓风装置13。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